第181章
  幸好,火药掌握在他们手中。
  思及此,众人看向中山王的眼神都变了,长孙无忌先问道:“敢问中山王,此物是你自己做的吗?”
  “嗯。”李承乾道,“长孙郎中,你需要配方和制作方法吗?”
  长孙无忌现在的官职是刑部的比部郎中,李承乾的称呼倒是没错,但他们还有一层更亲近的关系,这便显得过于不近人情了。
  房玄龄想到方才长孙无忌的那句话,不动声色地瞧了他一眼,他倒是面不改色,只是摇头笑道:“臣不需要。”
  两汉外戚猖狂,我朝也不得不防,房玄龄暗暗点头,太子妃是贤德明理之人。
  明君贤后,储君不俗,在这一刻,房玄龄对大唐的未来充满了无限憧憬。
  待走到碎石边,众人停下脚步,李世民弯腰捡了一块菱角锋利的石头,又看向前方各色乱石。
  “当真是……”李世民再次被震撼了,其余人看着这副乱象,亦是连声感慨。
  尉迟敬德等几个将军都向太子进言,无非是要多造火药,还要严格保密,谨防被人窃取。
  热火朝天地讨论了好一阵,等到随从将马找回来,李世民才带着长子和朝臣们回到了宏义宫。
  然后,他们就遇上了孔颖达。
  李承乾朝他露齿一笑,李世民恍然想起,下午他儿子还有课,而自己并未替他告假,就将人带走了。
  孔颖达恭敬行了礼后,便问中山王为何不去听学。
  李承乾偏头笑道:“孔先生,我是被太子带出宫的,你得问他。”
  孔颖达便看向李世民,并又施了一礼。
  李世民尴尬地咳一声,道:“孤有些要紧事,倒忘了给先生告假,的确是孤的不是,往后定然不忘。”
  孔颖达道:“殿下的要紧事,臣不敢多言,只是中山王如今年少,臣以为,他的要紧事唯有读书。”
  人群中不知是谁笑了一声,孔颖达皱眉。
  李世民亦笑道:“孔卿言之有理,只是中山王……一鸣惊人,今天的事,离了谁都可以,唯有离不开他。”
  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致力于气死他的中山王似乎做了件了不得的事。
  孔颖达心中疑虑,但主上不提,他又不好问,只能道:“殿下,臣可否请中山王去读书?”
  李世民笑道:“只怕不行,孔卿,今日你只怕要白跑一趟了,孤仍有事要中山王做。”
  李承乾笑呵呵道:“真不好意思,孔先生,我今天不能去听学了,明天我再跟你分享我的《论语》心得。”
  孔颖达:“……”
  孔颖达行礼:“臣告退。”
  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李承乾想了一会儿,道:“原来这就是看人下菜碟。”
  李世民正要叫他进去,忽听到这一句,便问道:“承乾,你说什么菜碟?”
  李承乾很好心地解释道:“我说不能听学,殿下寻我有事,孔先生一定追根究底,我不将话讲明白,他绝对不会相信我,说不定还要来找殿下你求证。但殿下你说有事呢,他就什么都不问了。”
  “这就叫看人下菜碟。”
  这里没有笨蛋,是以这句俗话中的贬义意味众人当即就品了出来,又联想到昨日中山王与孔颖达的争执,他们都想着,这是中山王还惦记着昨日孔颖达冤枉他的事呢。
  若没有火药这桩事,这会儿大多数人听了只会感慨一句小孩子心性,往后须得好生教导,但中山王既能做出火药这种杀器,这些人看待他便不只是一个孩子。
  因此,在这些人看来,因为一点儿小误会就如此小题大做,显然不是太子继承人该有的风度。
  但他们不是孔颖达,不会做出当面直谏不给人留面子的事,这事还得以后慢慢来。
  索性中山王还小,好生教导,定然能走上正途。
  他们能想到的,李世民自然也能想到,他不动声色地瞧着所有人,将他们的眼神尽收眼底。
  “孩子话。”李世民拉住长子的手,领着他跨过正殿高高的门槛,“今儿陆先生还同我夸你了,说你小小年纪,竟将《史记》和《汉书》都读过了,何时读的?阿耶竟都不知道。”
  天可汗在替他找补,他要告诉别人李承乾很优秀,即便他有些小问题,但他的优点是可以遮盖住那一点小缺点的。
  天真,李承乾想。
  他还不知道,这群人多么会挑剔,多么会强人所难,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唐继承人,他们需要一尊泥塑的圣人像,永远完美,永远不会做错事。
  即使李承乾有一万个优点,他们也会找到第一万零一个缺点,然后指着李承乾说,如果他改不掉这个缺点,他就是秦二世,大唐江山将来就会亡在他手上。
  呵。
  李承乾道:“我也不记得何时所看了,但我对汉宣帝的一段记载颇有些体会。”
  李世民还不知道长子即将要说什么,想证明儿子的心占了上风,他跟着问道:“哦?哪一段?”
  李承乾道:“汉宣帝曾说,乱我家者,太子也,他明知道汉元帝不能掌大汉江山,却不能果断废黜太子,以至于从此以后西汉走向末路。”
  “我认为,有些人的不足过于明显,就算他有一二点好处,却不能够说明他堪当大任,也别抱有教他改过的想法,或许他本性冥顽不灵死性不改,不如早早断了让他担大局的念头,以免将来祸害江山社稷祸乱朝堂天下。”
  这些话说完,正殿中除了呼吸声,再听不到别的声音。
  中山王这是什么意思?
  跟着李世民这些年,他们都在朝中摸爬滚打过,圣人和先太子、先齐王的为难,他们都经历过,但中山王这么不合逻辑的人,他们当真是第一次遇上。
  他们又不是敌人,也没什么大事,就……怎么就说了这么一通好像要撕破脸的话?
  太子还只是太子,中山王也只是中山王,他说这些话是干什么?总不能是瞧出他们的不满,意欲吓唬人吧?
  若是不满,也该是讥讽别人,怎么还有偏往自己身上拉扯的?
  嗯……瞧着中山王对孔颖达的种种,的确不无可能。
  这会儿他们倒觉得中山王的确是个小孩儿了,说话不过脑子不说,还很没轻没重。
  这一瞬间,多少人思考同频了,中山王果然还是要好先生多加教导啊。
  他们不了解李承乾,所以才会这么想,而了解他的李世民则是深深皱起了眉头。
  “诸卿……”李世民道,“暂且歇息片刻,有事下午再论,孤要送中山王回去。”
  众人都道:“遵旨。”
  至于有些人在心底哀嚎的火药相关事宜,也得等太子回来再接着商讨。
  出了正殿,李世民才想起来吩咐人带殿内的人去休息,还要给他们准备热汤热菜。
  李承乾很有闲情逸致地评价道:“君臣和睦,殿下,这将来肯定要被记在史书上,传为千古佳话的。”
  李世民瞥了他一眼,道:“父子情深,将来你我也会传为千古佳话。”
  李承乾:“……”
  把情深去掉,的确是个千古传说的反面教材,李承乾在心里补充。
  173
  第173章
  ◎兄弟。◎
  李世民将长子带到自己的书房中,又遣人去拿些精致点心。
  “忙了这一阵子,承乾,你也饿了罢?”李世民说着便坐下,刚要示意长子落座,就见他已经在吩咐人去拿椅子过来。
  李世民顿了顿,道:“多拿一把椅子。”
  “偏爱坐椅子?”李世民笑问道。
  李承乾却不答这个,只走到书案前开始磨墨,口中则道:“火药的制作不算难,原料也很好寻,只是有些注意事项须得谨记,否则出了过失,是会要人命的。”
  李世民点头道:“火药威力巨大,的确容不得闪失。”
  磨好墨,李承乾提笔写罢,随手拿镇纸压上,起身道:“我走了。”
  “承乾。”李世民忙拦住他,“阿耶还有事……”
  “如果你要问我火药是怎么来的,那我只有一个回答……”李承乾仰头笑道,“是鬼教给我的。”
  再次从长子口中听到鬼这个字眼,李世民叹了口气,根源还是在承乾为何突然性情大变上。
  李世民已经知道,此事急不来,因此他道:“我不问你这个,阿耶是有另外一件事要同你说。”
  李承乾翘着二郎腿支着下巴道:“你请。”
  小孩儿做这套动作很有些滑稽,李世民偏头咳了一声,掩饰住笑意,方认真道:“炎黄以来,我华夏历史久远,可借鉴者甚多,承乾,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当以历史为鉴,才不会重蹈他们的覆辙。”
  李承乾明白他的意思,这是在反驳他关于汉宣帝和汉元帝那段话,既然有了这个前例,以史为鉴,他们就不会重现西汉的结局。
  “阿耶。”李承乾看着天可汗明亮的眼睛,“焉知你我不会是别人的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