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刘据好奇的用手指划过霍去病的绶带,上好的丝绸,触感凉凉的。
霍去病垂眸瞧见,冷冰冰的脸上松动了下:“殿下?”
刘据笑道:“表兄,你们辛苦了,我让人为你和舅舅准备了药膳,各位将军也都有,是补身子的。”
孤木不成林,但凡是能打仗的将军,大汉都需要。
“药?”霍去病的重点在第一个字。
刘据道:“膳。”他的重点在第二个字。
霍去病道:“我不必吃药。”
刘据解释道:“是膳,表兄,味道很好的,你尝尝就知道了,还有药膳方子,我都准备好了,你们人人都有份。”
“殿下……”霍去病好久没有这种无奈的感觉了,“你总是与众不同。”
刘据歪了歪头:“谢谢夸奖?”
刘彻停下与卫青的对话,回头笑问:“你们两个说什么呢?”
“阿翁,我和表兄说药膳呢!”刘据笑答道。
刘彻笑道:“这是太子的心意,朕前些日子吃过,确实对身体好,仲卿、去病,你们别忘了将这次的方子拿回家去。”
卫青、霍去病:“……”
陛下和太子的爱他们感受到了,但不大想吃药呢。
127
第127章
◎处置。◎
庆功宴结束时,每位将军都收获了陛下钦赐太子贡献的药膳方子,他们在席宴上已经尝过了,味道很不错,只是不知为何偏加了个药字。
之后便是商议匈奴单于的处置问题,大军尚未班师回朝时,朝中便已经吵过一轮了。
儒生们认为我大汉礼仪之邦,自有大国胸襟,方可彰显气度,即便是对待蛮夷,也应宽仁大度。言下之意,为了彰显大汉天子的胸怀,要将匈奴单于给好生放了送回草原去。
反对的人认为他们在放屁,跟蛮夷讲什么礼仪,蛮夷跟你讲礼仪了吗?不记得白登之围了吗?冒顿围困我太祖皇帝的时候,要了我们多少东西?你要不去长陵跟太祖皇帝说,我们大汉抓了匈奴单于,然后将他毫发无伤的放走了。
最后还是陛下做了和事佬,说等大军回到长安再商议此事。
如今大军归来了,匈奴单于也被关押……不是,被好生安顿起来了,关于他的处置问题就必须提上日程了。
当然,不只是伊稚斜一个人,还有草原那一大片地方,这次他们虽然抓了很多匈奴高层俘虏,但在草原上放牧的匈奴人还有很多,想将那么一大片地方全部划归大汉统治,他们还需要用到伊稚斜。
当话题讨论到这里,伊稚斜的生死就定了,他得活着,而且得臣服于大汉。
刘彻先让丞相为首的几个人去见了伊稚斜,对他晓以利害,让他知道这些年我们大汉全是被动防御,都是你们匈奴先袭掠我们边境骚扰我们百姓的!
从白登之围算起来那才多少年,要说匈奴人对中原民族造成的伤害,那还得往前推,周朝那会儿你们匈奴人就开始欺负我们汉人了!
——你甭管那时候的人叫不叫汉人,反正我们同根同源。
伊稚斜听得一个劲儿翻白眼,不要脸的汉人,说的你们跟个小可怜似的,现在做了阶下囚的是谁?让我们匈奴人几乎没有容身之地的又是谁?
但这些话伊稚斜只能在心里想想,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读过汉人的书,知道卧薪尝胆的故事,只有活着回到草原,他才能重整旗鼓,他才有再图报仇的机会。
于是,听完汉朝臣子们的话,伊稚斜当即跪地大哭,深刻反思了从自己到祖宗的无耻行径,发誓从此以后他要效忠大汉皇帝,以赎罪孽。
这一场表演看得在场众人那是一愣一愣的,能被皇帝陛下派过来的个个都是老狐狸演技派,但……这种不要脸的演法,他们确实是第一次见。
实在是令人刮目相看、叹为观止。
当丞相李蔡回来向皇帝陛下回禀时,刘彻冷笑两声,道:“狼子野心。”
底下臣属附和者有之,不支持放虎归山的更是借机痛陈利害。
一旁的太子突兀地叹了口气,刘彻疑惑道:“太子,怎么了?”
刘据道:“儿很惋惜,我也想看看匈奴单于的表演,听丞相一讲,倒比百戏还要精彩。”
刘彻笑了,他点点太子,道:“促狭。”
在场许多人都露出莞尔的表情,毕竟太子将匈奴单于比作演出百戏的伶人,实在是让人忍俊不禁。
刘据又道:“阿翁,你想看吗?”
刘彻挑了挑眉,向丞相道:“朕听闻匈奴人好歌舞,巧了,朕也喜欢,正想赏一赏匈奴的歌舞。”
李蔡领会到了陛下的言下之意,忍笑道:“诺,臣会转告匈奴单于。”
刘彻又向新封的两位大司马笑道:“仲卿、去病,想必你们也没有瞧过,便与朕和太子同赏。”
卫青笑道:“诺。”
霍去病道:“诺。”
伊稚斜的狼子野心被陛下认定了,但他们又需要一个匈奴单于回去稳定那边的局势,内朝中便又掀起了新的讨论。
两位大司马对匈奴的战力进行了估算,他们都认为伊稚斜这辈子只能是有心无力,翻不出一丁点儿水花了,他们不如考虑将伊稚斜的接班人控制在大汉手里。
这一点得到了皇帝陛下的支持,至于怎么控制接下来的匈奴单于,众人又各有各的意见。
有人说可以选定一个养在长安,让他沐浴陛下恩德,将来回去后自然心向大汉。
但,这样长在长安的匈奴单于,他不了解草原上的情形,将来不过是被架空的傀儡,难道还要汉军帮他巩固王权吗?虽然不是不行,但代价有点太大,因此这个建议很快就被否决了。
靠谱的建议是下一任单于由汉朝皇帝指定,这边还得派几个官员去辅佐单于,以确保匈奴上下如有异心,能第一时间通知大汉。
但这个也不是没有后患,天高皇帝远,人心隔肚皮,还是得更完善些才好。
太子殿下有一个解决办法,他问道:“阿翁,为什么只有一个单于?大汉自然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可匈奴不过是大汉的附属之地,匈奴单于如何能与大汉皇帝同等?”
皇帝陛下恍然大悟,伊稚斜定然不会只有一个儿子,为了让他们都有立足之地,不如将来匈奴立三个单于罢!
匈奴单于还想袭掠大汉可以啊,你们先内斗完吧。
至于三个单于会不会同心协力,有辅佐他们的大汉官员在,相信汉使的实力,单于们的嫌隙只会越来越大。
太子殿下还有一个让皇帝陛下都瞠目结舌的提议,他认为,匈奴得赔偿大汉的损失。
李蔡磕巴了一下:“损……损失?殿下,你的意思是……”
刘据掰着手指头算到:“就从白登之围算起吧,因为匈奴人无耻的侵扰我大汉,我们边疆百姓饱受欺凌,为了抵抗匈奴,我们损失了多少兵马、粮草,匈奴还强迫我大汉与他们和亲,那些被迫牺牲的无辜女子,我们不需要对她们有个交代吗?作为嫁妆被送到匈奴的牲口、粮食、丝绸等物,匈奴不该赔偿我们吗?”
“因为抵抗匈奴的袭掠,朝廷向百姓征收的赋税,难道不该要匈奴赔偿吗?”刘据道,“损失加上利息,从现在算起,每年的牛羊马匹,还有金子,匈奴至少要赔偿我大汉三百年吧,阿翁,我觉得有点少,您看还用再加多少年?”
刘彻:“……”
皇帝陛下难得有点反应不过来,这是个他都没有想到的角度。
啊,对,跟诸侯王要钱算什么本事,朕,大汉皇帝,要跟匈奴人要钱!
刘彻点点头,还有点恍惚:“朕想想,再加几年……诸位爱卿如何看?”
喜欢刮匈奴地皮的大将军第一个出声赞同:“臣以为,太子所言极是。”
骠骑将军随即跟上:“臣亦赞同太子所言。”
丞相:“……”
丞相觉得他不用说话了。
但还是有人不赞同,并且敢于出声反对:“陛下!我大汉乃中原上国,岂能做出此等……此等……”
一时之间,这位臣子想不到一个文雅合适且不得罪陛下太子的词汇。
刘据好心地帮他补充:“无耻行径,你是要说这个吗?”
“你安稳坐在长安城中,享受着荣华富贵,自然能站着说话不腰疼了。”刘据冷笑一声。
“在大汉边疆被匈奴人抢夺杀害的不是你和你的族人,死在草原上的骑兵没有你的儿孙,被迫嫁去匈奴,一辈子再见不到中原故地父母亲人,只能埋葬在大漠深处的,不是你的女儿,因为朝廷征战被赋税压弯脊梁,更与你无关。”刘据环顾满殿公卿,“你心安理得,你高枕无忧。”
众人皆垂首不语。
刘彻轻轻拍了拍太子的肩膀,向众人问道:“谁还有异议吗?”
有是有,但太子把话说的太重了,谁再出言反对,无耻两个字就要被钉在谁身上一辈子,或许还要被永远记在史书中。
霍去病垂眸瞧见,冷冰冰的脸上松动了下:“殿下?”
刘据笑道:“表兄,你们辛苦了,我让人为你和舅舅准备了药膳,各位将军也都有,是补身子的。”
孤木不成林,但凡是能打仗的将军,大汉都需要。
“药?”霍去病的重点在第一个字。
刘据道:“膳。”他的重点在第二个字。
霍去病道:“我不必吃药。”
刘据解释道:“是膳,表兄,味道很好的,你尝尝就知道了,还有药膳方子,我都准备好了,你们人人都有份。”
“殿下……”霍去病好久没有这种无奈的感觉了,“你总是与众不同。”
刘据歪了歪头:“谢谢夸奖?”
刘彻停下与卫青的对话,回头笑问:“你们两个说什么呢?”
“阿翁,我和表兄说药膳呢!”刘据笑答道。
刘彻笑道:“这是太子的心意,朕前些日子吃过,确实对身体好,仲卿、去病,你们别忘了将这次的方子拿回家去。”
卫青、霍去病:“……”
陛下和太子的爱他们感受到了,但不大想吃药呢。
127
第127章
◎处置。◎
庆功宴结束时,每位将军都收获了陛下钦赐太子贡献的药膳方子,他们在席宴上已经尝过了,味道很不错,只是不知为何偏加了个药字。
之后便是商议匈奴单于的处置问题,大军尚未班师回朝时,朝中便已经吵过一轮了。
儒生们认为我大汉礼仪之邦,自有大国胸襟,方可彰显气度,即便是对待蛮夷,也应宽仁大度。言下之意,为了彰显大汉天子的胸怀,要将匈奴单于给好生放了送回草原去。
反对的人认为他们在放屁,跟蛮夷讲什么礼仪,蛮夷跟你讲礼仪了吗?不记得白登之围了吗?冒顿围困我太祖皇帝的时候,要了我们多少东西?你要不去长陵跟太祖皇帝说,我们大汉抓了匈奴单于,然后将他毫发无伤的放走了。
最后还是陛下做了和事佬,说等大军回到长安再商议此事。
如今大军归来了,匈奴单于也被关押……不是,被好生安顿起来了,关于他的处置问题就必须提上日程了。
当然,不只是伊稚斜一个人,还有草原那一大片地方,这次他们虽然抓了很多匈奴高层俘虏,但在草原上放牧的匈奴人还有很多,想将那么一大片地方全部划归大汉统治,他们还需要用到伊稚斜。
当话题讨论到这里,伊稚斜的生死就定了,他得活着,而且得臣服于大汉。
刘彻先让丞相为首的几个人去见了伊稚斜,对他晓以利害,让他知道这些年我们大汉全是被动防御,都是你们匈奴先袭掠我们边境骚扰我们百姓的!
从白登之围算起来那才多少年,要说匈奴人对中原民族造成的伤害,那还得往前推,周朝那会儿你们匈奴人就开始欺负我们汉人了!
——你甭管那时候的人叫不叫汉人,反正我们同根同源。
伊稚斜听得一个劲儿翻白眼,不要脸的汉人,说的你们跟个小可怜似的,现在做了阶下囚的是谁?让我们匈奴人几乎没有容身之地的又是谁?
但这些话伊稚斜只能在心里想想,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读过汉人的书,知道卧薪尝胆的故事,只有活着回到草原,他才能重整旗鼓,他才有再图报仇的机会。
于是,听完汉朝臣子们的话,伊稚斜当即跪地大哭,深刻反思了从自己到祖宗的无耻行径,发誓从此以后他要效忠大汉皇帝,以赎罪孽。
这一场表演看得在场众人那是一愣一愣的,能被皇帝陛下派过来的个个都是老狐狸演技派,但……这种不要脸的演法,他们确实是第一次见。
实在是令人刮目相看、叹为观止。
当丞相李蔡回来向皇帝陛下回禀时,刘彻冷笑两声,道:“狼子野心。”
底下臣属附和者有之,不支持放虎归山的更是借机痛陈利害。
一旁的太子突兀地叹了口气,刘彻疑惑道:“太子,怎么了?”
刘据道:“儿很惋惜,我也想看看匈奴单于的表演,听丞相一讲,倒比百戏还要精彩。”
刘彻笑了,他点点太子,道:“促狭。”
在场许多人都露出莞尔的表情,毕竟太子将匈奴单于比作演出百戏的伶人,实在是让人忍俊不禁。
刘据又道:“阿翁,你想看吗?”
刘彻挑了挑眉,向丞相道:“朕听闻匈奴人好歌舞,巧了,朕也喜欢,正想赏一赏匈奴的歌舞。”
李蔡领会到了陛下的言下之意,忍笑道:“诺,臣会转告匈奴单于。”
刘彻又向新封的两位大司马笑道:“仲卿、去病,想必你们也没有瞧过,便与朕和太子同赏。”
卫青笑道:“诺。”
霍去病道:“诺。”
伊稚斜的狼子野心被陛下认定了,但他们又需要一个匈奴单于回去稳定那边的局势,内朝中便又掀起了新的讨论。
两位大司马对匈奴的战力进行了估算,他们都认为伊稚斜这辈子只能是有心无力,翻不出一丁点儿水花了,他们不如考虑将伊稚斜的接班人控制在大汉手里。
这一点得到了皇帝陛下的支持,至于怎么控制接下来的匈奴单于,众人又各有各的意见。
有人说可以选定一个养在长安,让他沐浴陛下恩德,将来回去后自然心向大汉。
但,这样长在长安的匈奴单于,他不了解草原上的情形,将来不过是被架空的傀儡,难道还要汉军帮他巩固王权吗?虽然不是不行,但代价有点太大,因此这个建议很快就被否决了。
靠谱的建议是下一任单于由汉朝皇帝指定,这边还得派几个官员去辅佐单于,以确保匈奴上下如有异心,能第一时间通知大汉。
但这个也不是没有后患,天高皇帝远,人心隔肚皮,还是得更完善些才好。
太子殿下有一个解决办法,他问道:“阿翁,为什么只有一个单于?大汉自然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可匈奴不过是大汉的附属之地,匈奴单于如何能与大汉皇帝同等?”
皇帝陛下恍然大悟,伊稚斜定然不会只有一个儿子,为了让他们都有立足之地,不如将来匈奴立三个单于罢!
匈奴单于还想袭掠大汉可以啊,你们先内斗完吧。
至于三个单于会不会同心协力,有辅佐他们的大汉官员在,相信汉使的实力,单于们的嫌隙只会越来越大。
太子殿下还有一个让皇帝陛下都瞠目结舌的提议,他认为,匈奴得赔偿大汉的损失。
李蔡磕巴了一下:“损……损失?殿下,你的意思是……”
刘据掰着手指头算到:“就从白登之围算起吧,因为匈奴人无耻的侵扰我大汉,我们边疆百姓饱受欺凌,为了抵抗匈奴,我们损失了多少兵马、粮草,匈奴还强迫我大汉与他们和亲,那些被迫牺牲的无辜女子,我们不需要对她们有个交代吗?作为嫁妆被送到匈奴的牲口、粮食、丝绸等物,匈奴不该赔偿我们吗?”
“因为抵抗匈奴的袭掠,朝廷向百姓征收的赋税,难道不该要匈奴赔偿吗?”刘据道,“损失加上利息,从现在算起,每年的牛羊马匹,还有金子,匈奴至少要赔偿我大汉三百年吧,阿翁,我觉得有点少,您看还用再加多少年?”
刘彻:“……”
皇帝陛下难得有点反应不过来,这是个他都没有想到的角度。
啊,对,跟诸侯王要钱算什么本事,朕,大汉皇帝,要跟匈奴人要钱!
刘彻点点头,还有点恍惚:“朕想想,再加几年……诸位爱卿如何看?”
喜欢刮匈奴地皮的大将军第一个出声赞同:“臣以为,太子所言极是。”
骠骑将军随即跟上:“臣亦赞同太子所言。”
丞相:“……”
丞相觉得他不用说话了。
但还是有人不赞同,并且敢于出声反对:“陛下!我大汉乃中原上国,岂能做出此等……此等……”
一时之间,这位臣子想不到一个文雅合适且不得罪陛下太子的词汇。
刘据好心地帮他补充:“无耻行径,你是要说这个吗?”
“你安稳坐在长安城中,享受着荣华富贵,自然能站着说话不腰疼了。”刘据冷笑一声。
“在大汉边疆被匈奴人抢夺杀害的不是你和你的族人,死在草原上的骑兵没有你的儿孙,被迫嫁去匈奴,一辈子再见不到中原故地父母亲人,只能埋葬在大漠深处的,不是你的女儿,因为朝廷征战被赋税压弯脊梁,更与你无关。”刘据环顾满殿公卿,“你心安理得,你高枕无忧。”
众人皆垂首不语。
刘彻轻轻拍了拍太子的肩膀,向众人问道:“谁还有异议吗?”
有是有,但太子把话说的太重了,谁再出言反对,无耻两个字就要被钉在谁身上一辈子,或许还要被永远记在史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