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刘据穿过乐师、舞女、歌女的队伍,走到父亲面前行礼:“拜见阿翁。”
刘彻笑道:“来坐。”
刘据将自己手中拿的东西全部放下后,才顺着父亲手指的方向落座。
刘彻随口问道:“拿着什么?”
刘据道:“阿翁请看。”
说着话,他十分殷勤地将其中一张绢递到父亲眼前。
刘彻看了片刻,然后抬手揉揉额头,叹道:“据儿啊。”
刘彻自认自己不是个荒唐爱偷懒的皇帝,日常他还是很勤于政务的,但……人至少不能只有政务这一件事可做。
他近来已经多了不少事,实在不想再添几件,否则真是连一点儿放松的时间都没有了。
但刘据已经送到眼前,刘彻又不可能装作没有看到,不然皇帝陛下就要抓心挠肝了。
皇帝陛下只好惋惜地让乐队退下,口中又道:“据儿,你平时读书已然很忙了,这些事……可以不必那么急。”
慢慢来,慢慢来,皇帝陛下心道,循序渐进才是长久之道。
刘据笑着点点头:“我知道了,阿翁。”
100
第100章
◎父子。◎
皇帝陛下是个多情的文艺男子,因此他的身边聚集了不少精于填词作赋的文艺工作者,司马相如和东方朔都属于这个范畴。
竹纸和瓷器的出现对于他们来说,是能大书特书大赞特赞的。
而商队的计划,用丝绸、茶叶、瓷器挣外国人的钱,对于桑弘羊来说,则称得上是救命稻草了。
打仗实在太花钱了,每一次战前准备和战后封赏,桑弘羊都想哭。
此外,在刘据的建议下,曾经出使过西域的张骞被刘彻派去参与商队的建设了。
——博望侯,李广老将军的迷路buff太强大,你还是别和他一起去打仗了。
在几乎所有人都忙忙碌碌,各有所得时,公孙贺还在愁眉不展,因为他儿子还在大将军手里,没有太子的允许,他根本没办法把儿子领回家。
眼见着儿子变得又黑又瘦,一见他就哭哭啼啼,公孙贺一咬牙一跺脚,又去求见太子殿下了。
刘据当时正在习练骑射,他引弓拉弦,正中靶上红心,冷漠地感叹道:“可怜天下父母心。”
刘据没有见公孙贺,只让人给他传话,明天太子会去见大将军。
儿子还握在太子手中,公孙贺投鼠忌器,不敢多话,只能望眼欲穿的等到次日,也凑到卫青跟前去了。
卫青一如既往面上带笑:“明日去病在家摆宴,殿下要去吗?”
刘据笑道:“当然要去!舅舅,表兄还请了哪位客人?”
卫青笑答道:“他手下几个人,你应该不认识,还有就是我了。”
刘据点点头,他朝卫青调皮一笑:“看来表兄没打算请我,舅舅,咱们不要告诉他,悄悄吓他一跳!”
公孙贺实在等不及了,插进话来:“殿下,大将军,赴宴一事倒不必急,我儿敬声……殿下究竟是个什么打算?”
刘据和卫青同时看向他,卫青摇了摇头:“敬声日日哭着要回家去,你也日日盼着带他家去,倒是父子同心。”
但刘据想要的,显然不是这个结果。
公孙贺以为卫青是在提醒他,便向刘据道:“殿下,敬声实在知道自己错了,只是他素来孝顺,日日见不到阿母,难免思念,才哭着要家去,并不是对殿下的惩处心怀怨怼。臣也是心疼孩儿的一片孝心,唉……”说着话,他还抹了抹眼睛,好像真被他儿子的孝心感动到无以复加。
刘据不为所动,面无表情道:“公孙太仆,你可以领你儿子回家了。”
公孙贺如蒙大赦,忙行礼道:“多谢殿下!”
刘据抬手将人扶住:“我受不起太仆的大礼,况且我还有一句话要说,待我说过,太仆大约就不想谢我了。”
公孙贺抹了抹额头,心又提起来,道:“不敢,殿下请说。”
刘据道:“公孙太仆,你不要以为这次过后就万事大吉了,公孙敬声日后若敢再犯,我还是要罚他。”
公孙贺可不敢轻视太子的话,闻言连连保证他一定看好儿子,绝不让他再犯。
此时卫青已经命人将公孙敬声带来,他见了刘据,下意识后退了一步。
刘据笑了笑,这才有点满意,看来用不了太多次,只这一次的教训也不是毫无用处嘛。
待公孙敬声上前行过礼,刘据没有再多话,只让他们父子二人回家去了。
卫青示意道:“去屋里坐一坐?”
刘据点头:“好啊,舅舅是有话同我说么?”
卫青有些忧虑道:“我怕敬声回去,还会再犯,辜负了你这番苦心。”
他那句话的本意是提醒刘据,公孙贺根本狠不下心来管教儿子,公孙敬声也没有真心认错,现在说放过就放过,只怕会前功尽弃,他想让刘据再斟酌斟酌。
“无妨。”刘据轻快地笑道,“舅舅不记得了吗,我说过,他若再犯,我会再罚他,罚到他不会再犯。”
“人这一辈子,一共才多少年呢。”抬脚迈过门槛时,刘据轻声道,“等他死了,就不必操心改不改了。”
卫青低头望着他的发顶,心想,太子有些时候真的很像陛下。
这大约不是件坏事。坐下时,卫青又这样想着。
刘据接过一只杯子,里面盛着果饮,应该是卫青特意吩咐给他预备的。
尝了一口,很甜,应该是放了不少蜂蜜。
刘据愉快地笑道:“多谢舅舅!”
“嗯?”卫青诧异地看过去,发现刘据正笑嘻嘻的喝水时,他也跟着笑了,“你们小孩子都是这个口味。”
刘据将杯子递给卫青:“很甜,舅舅也尝尝……嗯,你不嫌弃我用过就行。”
卫青低头喝了一口,咽下去后方笑道:“你见过草原上的水吗?”
一提到草原上的水,刘据就开始惆怅了:“长途奔袭根本没办法随身带上足够多的开水。”
卫青道:“是去病告诉你的么,据儿,打仗是这样的,我们并不觉得苦。”
报效陛下也好,实现自身的价值也罢,刘据能明白卫霍二人的追求,但……
作为局外人,刘据总是想他们的结局能够再圆满些。
……
傍晚,刘据照例去宣室殿向父亲问安,谁知道他竟然不在,小黄门说,陛下在前殿与公卿们议事。
这个时间还议事……刘据看了眼天色,看来是件急事。
小黄门请太子到殿内稍等,刘据想了想,瓜田李下,他爹不在,他还是别自己待在里头了。
小黄门目瞪口呆地看着太子随性的在殿前台阶上坐下,他一颗小心脏抖了抖,太子殿下这么可怜巴巴的在外头等陛下,让陛下瞧见了,自己算是活够了吧?
小黄门颤巍巍地劝道:“殿……殿下,地上凉,请您……您到屋里坐。”
五月的天气,已经热了起来,伴随着傍晚的微风,刘据觉得坐在这里很适宜,于是他摇了摇头:“不必。”
小黄门:“……”我是不必活了。
刘据不能体会小黄门心如死灰的心情,他正在想自己应该回去刷手机,开心消消乐又更新了关卡,他还没有通关。
就在刘据犹豫自己是不是要先回去时,刘彻带着随从回到了宣室殿。
见到双手托腮正在发呆的刘据,刘彻先是愣了愣,然后走过去,撩开衣袍下摆,坐在了儿子身边。
小黄门:“……”我好像死不了了。
刘据眨眨眼,有点呆,他才回过神,刚要起身行礼,就眼睁睁看着他爹不顾形象的坐在了地上。
“阿翁……”刘据呐呐道。
刘彻回头瞧了眼宣室殿高高的屋檐,笑道:“这么坐着,倒是挺有意思。”
……您可真有童心。刘据默默吐槽。
吐槽归吐槽,该行的礼还是不能省,刘据就要起身,却被他爹按住了:“不是才说过,咱们父子私底下随性些,记性这么差了?”
对上他爹故作惊讶的眼神,刘据默默叹气,他这不是怕将来有人拿这一点到他老人家跟前阴阳怪气告状么!
汉武大帝不是康熙皇帝,没那么小心眼,太子十六岁时的一件事康熙能耿耿于怀将近二十年,却不肯同人说上一个字,汉武大帝有事向来是当场解决的。但汉武大帝身边的人却时时刻刻想着挑拨离间,并且用比康熙皇帝还小的心眼揣测太子的一言一行。
但这些担心没办法告诉刘彻,他做太子时没受过君父一分疑心,他无法对刘据的处境感同身受。
刘据只能道:“我忘了,阿翁,下次一定不会再犯。”
刘彻单手撑着下巴,就着落日的余光瞧了一阵儿子,又用空余的手揉了揉小孩儿软软的头发,慢声慢气问道:“据儿,有何事不开心,告诉朕,朕是天子,什么烦忧都能给你解了。”
刘据的很多烦忧的确都只有刘彻能解,但也有一部分,是刘彻也解决不了的。
刘彻笑道:“来坐。”
刘据将自己手中拿的东西全部放下后,才顺着父亲手指的方向落座。
刘彻随口问道:“拿着什么?”
刘据道:“阿翁请看。”
说着话,他十分殷勤地将其中一张绢递到父亲眼前。
刘彻看了片刻,然后抬手揉揉额头,叹道:“据儿啊。”
刘彻自认自己不是个荒唐爱偷懒的皇帝,日常他还是很勤于政务的,但……人至少不能只有政务这一件事可做。
他近来已经多了不少事,实在不想再添几件,否则真是连一点儿放松的时间都没有了。
但刘据已经送到眼前,刘彻又不可能装作没有看到,不然皇帝陛下就要抓心挠肝了。
皇帝陛下只好惋惜地让乐队退下,口中又道:“据儿,你平时读书已然很忙了,这些事……可以不必那么急。”
慢慢来,慢慢来,皇帝陛下心道,循序渐进才是长久之道。
刘据笑着点点头:“我知道了,阿翁。”
100
第100章
◎父子。◎
皇帝陛下是个多情的文艺男子,因此他的身边聚集了不少精于填词作赋的文艺工作者,司马相如和东方朔都属于这个范畴。
竹纸和瓷器的出现对于他们来说,是能大书特书大赞特赞的。
而商队的计划,用丝绸、茶叶、瓷器挣外国人的钱,对于桑弘羊来说,则称得上是救命稻草了。
打仗实在太花钱了,每一次战前准备和战后封赏,桑弘羊都想哭。
此外,在刘据的建议下,曾经出使过西域的张骞被刘彻派去参与商队的建设了。
——博望侯,李广老将军的迷路buff太强大,你还是别和他一起去打仗了。
在几乎所有人都忙忙碌碌,各有所得时,公孙贺还在愁眉不展,因为他儿子还在大将军手里,没有太子的允许,他根本没办法把儿子领回家。
眼见着儿子变得又黑又瘦,一见他就哭哭啼啼,公孙贺一咬牙一跺脚,又去求见太子殿下了。
刘据当时正在习练骑射,他引弓拉弦,正中靶上红心,冷漠地感叹道:“可怜天下父母心。”
刘据没有见公孙贺,只让人给他传话,明天太子会去见大将军。
儿子还握在太子手中,公孙贺投鼠忌器,不敢多话,只能望眼欲穿的等到次日,也凑到卫青跟前去了。
卫青一如既往面上带笑:“明日去病在家摆宴,殿下要去吗?”
刘据笑道:“当然要去!舅舅,表兄还请了哪位客人?”
卫青笑答道:“他手下几个人,你应该不认识,还有就是我了。”
刘据点点头,他朝卫青调皮一笑:“看来表兄没打算请我,舅舅,咱们不要告诉他,悄悄吓他一跳!”
公孙贺实在等不及了,插进话来:“殿下,大将军,赴宴一事倒不必急,我儿敬声……殿下究竟是个什么打算?”
刘据和卫青同时看向他,卫青摇了摇头:“敬声日日哭着要回家去,你也日日盼着带他家去,倒是父子同心。”
但刘据想要的,显然不是这个结果。
公孙贺以为卫青是在提醒他,便向刘据道:“殿下,敬声实在知道自己错了,只是他素来孝顺,日日见不到阿母,难免思念,才哭着要家去,并不是对殿下的惩处心怀怨怼。臣也是心疼孩儿的一片孝心,唉……”说着话,他还抹了抹眼睛,好像真被他儿子的孝心感动到无以复加。
刘据不为所动,面无表情道:“公孙太仆,你可以领你儿子回家了。”
公孙贺如蒙大赦,忙行礼道:“多谢殿下!”
刘据抬手将人扶住:“我受不起太仆的大礼,况且我还有一句话要说,待我说过,太仆大约就不想谢我了。”
公孙贺抹了抹额头,心又提起来,道:“不敢,殿下请说。”
刘据道:“公孙太仆,你不要以为这次过后就万事大吉了,公孙敬声日后若敢再犯,我还是要罚他。”
公孙贺可不敢轻视太子的话,闻言连连保证他一定看好儿子,绝不让他再犯。
此时卫青已经命人将公孙敬声带来,他见了刘据,下意识后退了一步。
刘据笑了笑,这才有点满意,看来用不了太多次,只这一次的教训也不是毫无用处嘛。
待公孙敬声上前行过礼,刘据没有再多话,只让他们父子二人回家去了。
卫青示意道:“去屋里坐一坐?”
刘据点头:“好啊,舅舅是有话同我说么?”
卫青有些忧虑道:“我怕敬声回去,还会再犯,辜负了你这番苦心。”
他那句话的本意是提醒刘据,公孙贺根本狠不下心来管教儿子,公孙敬声也没有真心认错,现在说放过就放过,只怕会前功尽弃,他想让刘据再斟酌斟酌。
“无妨。”刘据轻快地笑道,“舅舅不记得了吗,我说过,他若再犯,我会再罚他,罚到他不会再犯。”
“人这一辈子,一共才多少年呢。”抬脚迈过门槛时,刘据轻声道,“等他死了,就不必操心改不改了。”
卫青低头望着他的发顶,心想,太子有些时候真的很像陛下。
这大约不是件坏事。坐下时,卫青又这样想着。
刘据接过一只杯子,里面盛着果饮,应该是卫青特意吩咐给他预备的。
尝了一口,很甜,应该是放了不少蜂蜜。
刘据愉快地笑道:“多谢舅舅!”
“嗯?”卫青诧异地看过去,发现刘据正笑嘻嘻的喝水时,他也跟着笑了,“你们小孩子都是这个口味。”
刘据将杯子递给卫青:“很甜,舅舅也尝尝……嗯,你不嫌弃我用过就行。”
卫青低头喝了一口,咽下去后方笑道:“你见过草原上的水吗?”
一提到草原上的水,刘据就开始惆怅了:“长途奔袭根本没办法随身带上足够多的开水。”
卫青道:“是去病告诉你的么,据儿,打仗是这样的,我们并不觉得苦。”
报效陛下也好,实现自身的价值也罢,刘据能明白卫霍二人的追求,但……
作为局外人,刘据总是想他们的结局能够再圆满些。
……
傍晚,刘据照例去宣室殿向父亲问安,谁知道他竟然不在,小黄门说,陛下在前殿与公卿们议事。
这个时间还议事……刘据看了眼天色,看来是件急事。
小黄门请太子到殿内稍等,刘据想了想,瓜田李下,他爹不在,他还是别自己待在里头了。
小黄门目瞪口呆地看着太子随性的在殿前台阶上坐下,他一颗小心脏抖了抖,太子殿下这么可怜巴巴的在外头等陛下,让陛下瞧见了,自己算是活够了吧?
小黄门颤巍巍地劝道:“殿……殿下,地上凉,请您……您到屋里坐。”
五月的天气,已经热了起来,伴随着傍晚的微风,刘据觉得坐在这里很适宜,于是他摇了摇头:“不必。”
小黄门:“……”我是不必活了。
刘据不能体会小黄门心如死灰的心情,他正在想自己应该回去刷手机,开心消消乐又更新了关卡,他还没有通关。
就在刘据犹豫自己是不是要先回去时,刘彻带着随从回到了宣室殿。
见到双手托腮正在发呆的刘据,刘彻先是愣了愣,然后走过去,撩开衣袍下摆,坐在了儿子身边。
小黄门:“……”我好像死不了了。
刘据眨眨眼,有点呆,他才回过神,刚要起身行礼,就眼睁睁看着他爹不顾形象的坐在了地上。
“阿翁……”刘据呐呐道。
刘彻回头瞧了眼宣室殿高高的屋檐,笑道:“这么坐着,倒是挺有意思。”
……您可真有童心。刘据默默吐槽。
吐槽归吐槽,该行的礼还是不能省,刘据就要起身,却被他爹按住了:“不是才说过,咱们父子私底下随性些,记性这么差了?”
对上他爹故作惊讶的眼神,刘据默默叹气,他这不是怕将来有人拿这一点到他老人家跟前阴阳怪气告状么!
汉武大帝不是康熙皇帝,没那么小心眼,太子十六岁时的一件事康熙能耿耿于怀将近二十年,却不肯同人说上一个字,汉武大帝有事向来是当场解决的。但汉武大帝身边的人却时时刻刻想着挑拨离间,并且用比康熙皇帝还小的心眼揣测太子的一言一行。
但这些担心没办法告诉刘彻,他做太子时没受过君父一分疑心,他无法对刘据的处境感同身受。
刘据只能道:“我忘了,阿翁,下次一定不会再犯。”
刘彻单手撑着下巴,就着落日的余光瞧了一阵儿子,又用空余的手揉了揉小孩儿软软的头发,慢声慢气问道:“据儿,有何事不开心,告诉朕,朕是天子,什么烦忧都能给你解了。”
刘据的很多烦忧的确都只有刘彻能解,但也有一部分,是刘彻也解决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