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很快,公孙贺就在宫人的引领下进来,施礼:“拜见太子殿下。”
“太仆不必多礼。”刘据道,“请坐。”
太仆在九卿之列,即便刘据是太子,也该给他些面子,不说起身相迎,总该站起来表示表示。
但现在,刘据口中虽没落下礼数,姿势却稳如泰山,一动不动。
公孙贺心下一沉,心想,看来昨天的事,不能轻易了结了。
公孙贺虽与皇后有亲戚,但到底隔了一层,又是外男,不可能进皇帝的后宫拜见皇后,是以他很少见到刘据。
此时,他偷偷瞄了眼小太子,心想这可和夫人说的不同,太子并不是个可爱惹人怜还心软的娃娃,这会儿他看自己的眼神瞧着像是陛下在看丞相。
对于自家儿子惹下的祸事,公孙贺在来见太子之前都以为这不过是小儿口角,说两句好听话就能解决的事,只不过鉴于对方是太子,他们必须得给人这个面子,所以他才来求见太子,他夫人才去求见皇后。
做人贵在有自知之明,公孙贺一向很清楚自己的斤两。他前些年靠着父亲给当年还是太子的皇帝做了太子舍人,成为了皇帝的心腹近臣;中间这些年靠跟着大将军打仗,才能封了侯;而后头那些年和儿子将来的前程,恐怕就要压在眼前这位小太子身上了。
尤其是儿子的前程!
否则,公孙贺也不必火急火燎跑到太子跟前预备演一出戏,然而,让他没料到的是,小太子好像不打算让他开演。
刘据道:“我初封储君,不通政事,尚在学习,太仆找我,想必是为着私事了。”
公孙贺干巴巴道:“正是。”
“殿下,听闻殿下昨日出宫了?”公孙贺稳了稳心绪,无论如何,太子不过是个稚子小儿,他好歹混迹朝堂这么多年,总不能连个小儿都应付不了吧!
刘据微微一笑,道:“太仆是听令郎所说吧。”
公孙贺拱手掩面作羞惭状,道:“小儿无礼,是臣家教不严,让殿下见笑了。”
“论私事,太仆是我的长辈,长辈的家教,晚辈不敢过问。”刘据淡淡道。
公孙贺:“……”
小太子跟他老子一样难对付,油盐不进,真是龙生龙凤生凤啊!
“殿下与臣家中有私情不假,可公私二字,自然公在前头,殿下是君,小儿乃臣子,殿下见他言行无状,管教他是应该的。”公孙贺垂首道。
刘据道:“太仆说得真好。”
公孙贺掂量了下这几个字,听着……可不像赞扬,他愈发谨慎道:“臣浅薄愚见,请殿下指教。”
“我才读过几篇文章,不敢指教太仆。”刘据道,“至少有一件事,我很纳闷,倒想请太仆指教。”
公孙贺道:“不敢。”
刘据道:“太仆,你既有这样的见地,怎么不去教教令郎呢?还是说,身为父亲,你却不知道令郎的性情为人?或者,作为父亲,你认为令郎本该如此,不必管教么?”
一滴汗从公孙贺的额头滑到眼睫上,但他不敢去擦,太子这话问的……
公孙贺的确很溺爱自己这个独子,舍不得骂舍不得管,况且平心而论,长安城的纨绔子弟多了去了,公孙敬声真不算其中最过分的。
不过这话就不能如实告诉太子了,毕竟太子都将话问到这份上了,公孙贺还能怎么说?
公孙贺痛心疾首道:“殿下教训的是,臣回家后,定会严厉管教小儿,务必让他谨言慎行,再不犯这等错事。”
这些不过是应付了事的话,刘据很清楚,但公孙贺认为,这时候太子要的就是他的表态。
公孙家是外戚,代表了太子的颜面,公孙敬声这会儿都犯到太子脸上来了,太子的确得做出点什么表示,否则岂不是人人都要看轻太子了?
如果是上辈子,有这么一个态度,刘据的确就能将这件事揭过去。
思及此,刘据反思了下自身,或许就是他上辈子对他们太宽容了,才导致公孙敬声敢闯下挪用军费这样的大祸。
对付有些人,是得心狠些才好。
而且,上辈子,刘据认为太子的确需要外戚作为支撑,曾几何时,他爹也这么认为。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在他爹面前,当汉武大帝不再信任他的太子时,没有人能做他的支撑。
“太仆此话当真吗?”刘据问道。
公孙贺一顿,道:“自然,臣定会严加管教……”
“既然如此。”刘据打断他的话,轻快地笑道,“大姨父,你若相信我,我请一个人来替你教敬声表兄,你可愿意?”
太子这称谓转变的公孙贺险些没反应过来,他结巴了一下:“殿……殿下,你想请谁来管教敬声?”
刘据道:“我舅舅。”
大将军?公孙贺愣了一下,大将军事务繁多,他连管教自己的儿子,恐怕都腾不出来手吧?
“这……大将军军务繁忙,哪里有这个……”公孙贺一句话没说完,不经意间就瞄到了刘据平静中带着微笑的眼神。
……态度!太子要的就是一个态度!
公孙贺话锋急转:“但若是殿下吩咐,无论请谁管教敬声,臣与敬声,都无二话,悉听太子吩咐。”
刘据满意地点点头:“好。”
……
椒房殿中。
卫君孺将昨日的事说罢,并代替儿子向太子殿下致了歉,并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那个有眼无珠的纨绔,百般表示她儿子是绝对无辜的,都是被那个混账东西给连累了。
卫子夫静静听完大姐姐的一席话,方道:“阿姊,你我是知根知底的姊妹,敬声是什么样的孩子,我也清楚,你不必在我跟前矫饰。”
卫君孺有些不忿,她儿子什么样了?
但到底不敢对皇后大声,卫君儒只能分辩道:“殿下,你是晓得的,昨儿若是敬声早早就在,怎么敢对太子不敬?”
卫子夫道:“若是据儿,他自然不敢,若是别人呢?”
“别人算什么东西!”卫君孺哼了一声,“敬声他姨母是谁?殿下,满长安城,除了姓刘的和刘家姻亲,谁不让咱们敬声几分?”
卫子夫平静道:“他姨母是皇后,那又如何?阿姊,长门宫那位,当年也是皇后。”
卫君孺道:“她如何能与殿下比……”
“她的母亲是窦太主,是孝文皇帝的嫡女,我的确比不上她。”卫子夫道。
卫君孺总算察觉了皇后的不对劲,她放低声音,小心地问道:“殿下,你这是怎么了?”
卫子夫语重心长道:“阿姊,你我今日之显贵,能不能长久且还两说,须得谨言慎行谨小慎微才好。敬声那里,你须得多管一管。”
皇后都将话说到这份上了,卫君孺只得应声,只不过她还想为爱子分辩几句。
“长安城中的贵族公子,谁家孩子没点事,殿下,咱们敬声是有些小毛病,但已经算好的了。”卫君孺道,“你想想,去病不也是这么过来的,这也就是敬声未曾跟他舅舅去打过仗,否则这点小事还能算什么?”
卫子夫惊讶道:“阿姊,你不会真以为,去病之所以功冠三军,是因为他上了战场,而敬声若也能上战场,必不会逊于去病。”
卫君孺没有说话,但她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
卫子夫摇摇头,道:“阿姊,你若这么想……”
她没有将话说尽,以免上了阿姊的颜面。
“难怪据儿一定要我对阿姊说这些话。”卫子夫叹道。
卫君孺不明所以:“据儿要小妹同我说什么?”
卫子夫看向她,问道:“此刻,公孙太仆在据儿那里,阿姊在我这里,敬声呢?这不是他惹下的祸吗?”
卫君孺张口结舌:“他……”
卫子夫道:“你方才提了去病,去病前些年也横行霸道,欺男霸女,骄奢淫逸了吗?当然,他的确犯下过些许小错,但青弟可曾罚他?阿姊,你会罚敬声吗?”
卫君孺说不出话来,她暗想,亲儿子和外甥能一样么,也没见过青弟罚自己的儿子啊!
至于卫青的孩子年岁尚小,不明性情未明资质,她却不想这个。
卫子夫叹息一声,她好歹伴驾多年,对于军国大事,做不到指点江山,但也不是一窍不通。
至少,在打仗这件事上,卫子夫比卫君孺看的明白。
这些年跟随卫青出征的人很多,为何只有霍去病立下了这样的功勋?
难道只因为他是卫青的外甥吗?
当然不是!
如果只要是卫青的外甥就能打胜仗,陛下还用发愁吗?
霍去病能赢,不是因为他是卫青的外甥,而是因为他是霍去病!
就像卫青当年能够脱颖而出,不是因为他是陛下的小舅子,只因为他是卫青!
而大汉,只有一个卫青,只有一个霍去病!
但这些话跟卫君孺说,她是听不进去的,毕竟孩子嘛,肯定都是自己的好。
“太仆不必多礼。”刘据道,“请坐。”
太仆在九卿之列,即便刘据是太子,也该给他些面子,不说起身相迎,总该站起来表示表示。
但现在,刘据口中虽没落下礼数,姿势却稳如泰山,一动不动。
公孙贺心下一沉,心想,看来昨天的事,不能轻易了结了。
公孙贺虽与皇后有亲戚,但到底隔了一层,又是外男,不可能进皇帝的后宫拜见皇后,是以他很少见到刘据。
此时,他偷偷瞄了眼小太子,心想这可和夫人说的不同,太子并不是个可爱惹人怜还心软的娃娃,这会儿他看自己的眼神瞧着像是陛下在看丞相。
对于自家儿子惹下的祸事,公孙贺在来见太子之前都以为这不过是小儿口角,说两句好听话就能解决的事,只不过鉴于对方是太子,他们必须得给人这个面子,所以他才来求见太子,他夫人才去求见皇后。
做人贵在有自知之明,公孙贺一向很清楚自己的斤两。他前些年靠着父亲给当年还是太子的皇帝做了太子舍人,成为了皇帝的心腹近臣;中间这些年靠跟着大将军打仗,才能封了侯;而后头那些年和儿子将来的前程,恐怕就要压在眼前这位小太子身上了。
尤其是儿子的前程!
否则,公孙贺也不必火急火燎跑到太子跟前预备演一出戏,然而,让他没料到的是,小太子好像不打算让他开演。
刘据道:“我初封储君,不通政事,尚在学习,太仆找我,想必是为着私事了。”
公孙贺干巴巴道:“正是。”
“殿下,听闻殿下昨日出宫了?”公孙贺稳了稳心绪,无论如何,太子不过是个稚子小儿,他好歹混迹朝堂这么多年,总不能连个小儿都应付不了吧!
刘据微微一笑,道:“太仆是听令郎所说吧。”
公孙贺拱手掩面作羞惭状,道:“小儿无礼,是臣家教不严,让殿下见笑了。”
“论私事,太仆是我的长辈,长辈的家教,晚辈不敢过问。”刘据淡淡道。
公孙贺:“……”
小太子跟他老子一样难对付,油盐不进,真是龙生龙凤生凤啊!
“殿下与臣家中有私情不假,可公私二字,自然公在前头,殿下是君,小儿乃臣子,殿下见他言行无状,管教他是应该的。”公孙贺垂首道。
刘据道:“太仆说得真好。”
公孙贺掂量了下这几个字,听着……可不像赞扬,他愈发谨慎道:“臣浅薄愚见,请殿下指教。”
“我才读过几篇文章,不敢指教太仆。”刘据道,“至少有一件事,我很纳闷,倒想请太仆指教。”
公孙贺道:“不敢。”
刘据道:“太仆,你既有这样的见地,怎么不去教教令郎呢?还是说,身为父亲,你却不知道令郎的性情为人?或者,作为父亲,你认为令郎本该如此,不必管教么?”
一滴汗从公孙贺的额头滑到眼睫上,但他不敢去擦,太子这话问的……
公孙贺的确很溺爱自己这个独子,舍不得骂舍不得管,况且平心而论,长安城的纨绔子弟多了去了,公孙敬声真不算其中最过分的。
不过这话就不能如实告诉太子了,毕竟太子都将话问到这份上了,公孙贺还能怎么说?
公孙贺痛心疾首道:“殿下教训的是,臣回家后,定会严厉管教小儿,务必让他谨言慎行,再不犯这等错事。”
这些不过是应付了事的话,刘据很清楚,但公孙贺认为,这时候太子要的就是他的表态。
公孙家是外戚,代表了太子的颜面,公孙敬声这会儿都犯到太子脸上来了,太子的确得做出点什么表示,否则岂不是人人都要看轻太子了?
如果是上辈子,有这么一个态度,刘据的确就能将这件事揭过去。
思及此,刘据反思了下自身,或许就是他上辈子对他们太宽容了,才导致公孙敬声敢闯下挪用军费这样的大祸。
对付有些人,是得心狠些才好。
而且,上辈子,刘据认为太子的确需要外戚作为支撑,曾几何时,他爹也这么认为。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在他爹面前,当汉武大帝不再信任他的太子时,没有人能做他的支撑。
“太仆此话当真吗?”刘据问道。
公孙贺一顿,道:“自然,臣定会严加管教……”
“既然如此。”刘据打断他的话,轻快地笑道,“大姨父,你若相信我,我请一个人来替你教敬声表兄,你可愿意?”
太子这称谓转变的公孙贺险些没反应过来,他结巴了一下:“殿……殿下,你想请谁来管教敬声?”
刘据道:“我舅舅。”
大将军?公孙贺愣了一下,大将军事务繁多,他连管教自己的儿子,恐怕都腾不出来手吧?
“这……大将军军务繁忙,哪里有这个……”公孙贺一句话没说完,不经意间就瞄到了刘据平静中带着微笑的眼神。
……态度!太子要的就是一个态度!
公孙贺话锋急转:“但若是殿下吩咐,无论请谁管教敬声,臣与敬声,都无二话,悉听太子吩咐。”
刘据满意地点点头:“好。”
……
椒房殿中。
卫君孺将昨日的事说罢,并代替儿子向太子殿下致了歉,并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那个有眼无珠的纨绔,百般表示她儿子是绝对无辜的,都是被那个混账东西给连累了。
卫子夫静静听完大姐姐的一席话,方道:“阿姊,你我是知根知底的姊妹,敬声是什么样的孩子,我也清楚,你不必在我跟前矫饰。”
卫君孺有些不忿,她儿子什么样了?
但到底不敢对皇后大声,卫君儒只能分辩道:“殿下,你是晓得的,昨儿若是敬声早早就在,怎么敢对太子不敬?”
卫子夫道:“若是据儿,他自然不敢,若是别人呢?”
“别人算什么东西!”卫君孺哼了一声,“敬声他姨母是谁?殿下,满长安城,除了姓刘的和刘家姻亲,谁不让咱们敬声几分?”
卫子夫平静道:“他姨母是皇后,那又如何?阿姊,长门宫那位,当年也是皇后。”
卫君孺道:“她如何能与殿下比……”
“她的母亲是窦太主,是孝文皇帝的嫡女,我的确比不上她。”卫子夫道。
卫君孺总算察觉了皇后的不对劲,她放低声音,小心地问道:“殿下,你这是怎么了?”
卫子夫语重心长道:“阿姊,你我今日之显贵,能不能长久且还两说,须得谨言慎行谨小慎微才好。敬声那里,你须得多管一管。”
皇后都将话说到这份上了,卫君孺只得应声,只不过她还想为爱子分辩几句。
“长安城中的贵族公子,谁家孩子没点事,殿下,咱们敬声是有些小毛病,但已经算好的了。”卫君孺道,“你想想,去病不也是这么过来的,这也就是敬声未曾跟他舅舅去打过仗,否则这点小事还能算什么?”
卫子夫惊讶道:“阿姊,你不会真以为,去病之所以功冠三军,是因为他上了战场,而敬声若也能上战场,必不会逊于去病。”
卫君孺没有说话,但她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
卫子夫摇摇头,道:“阿姊,你若这么想……”
她没有将话说尽,以免上了阿姊的颜面。
“难怪据儿一定要我对阿姊说这些话。”卫子夫叹道。
卫君孺不明所以:“据儿要小妹同我说什么?”
卫子夫看向她,问道:“此刻,公孙太仆在据儿那里,阿姊在我这里,敬声呢?这不是他惹下的祸吗?”
卫君孺张口结舌:“他……”
卫子夫道:“你方才提了去病,去病前些年也横行霸道,欺男霸女,骄奢淫逸了吗?当然,他的确犯下过些许小错,但青弟可曾罚他?阿姊,你会罚敬声吗?”
卫君孺说不出话来,她暗想,亲儿子和外甥能一样么,也没见过青弟罚自己的儿子啊!
至于卫青的孩子年岁尚小,不明性情未明资质,她却不想这个。
卫子夫叹息一声,她好歹伴驾多年,对于军国大事,做不到指点江山,但也不是一窍不通。
至少,在打仗这件事上,卫子夫比卫君孺看的明白。
这些年跟随卫青出征的人很多,为何只有霍去病立下了这样的功勋?
难道只因为他是卫青的外甥吗?
当然不是!
如果只要是卫青的外甥就能打胜仗,陛下还用发愁吗?
霍去病能赢,不是因为他是卫青的外甥,而是因为他是霍去病!
就像卫青当年能够脱颖而出,不是因为他是陛下的小舅子,只因为他是卫青!
而大汉,只有一个卫青,只有一个霍去病!
但这些话跟卫君孺说,她是听不进去的,毕竟孩子嘛,肯定都是自己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