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霍去病刚要将眼神收回去,就接收到了刘据好奇中带着探究的眼神,他不动声色地问道:“殿下为何如此看我?”
  霍去病少年时给刘彻做过侍中,在宫中常来常往,他又是皇后的外甥,与刘据也常见面,自然很是相熟。
  事实上,虽然刘据记忆模糊,但在童年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似乎都很爱缠着霍去病。
  小孩子都喜欢和大孩子一起玩,尤其是这个大孩子尤其出色尤其与众不同时。
  但对于大孩子来说,这种喜欢就不太让他开心了——霍去病很不喜欢带孩子这个活儿。
  但在复杂的卫家家庭体系中,霍去病是第三代孩子中最大的那个,因此在很多不可避免的场合中,他被迫带了许多年的孩子。
  直到去年,霍去病加封嫖姚校尉,随舅舅卫青出征,一举成名,封爵冠军侯,他带孩子的生涯才终于结束。
  在今年之后,霍去病还会打通河西走廊,封狼居胥,立下不世功勋,加封大司马骠骑将军,年龄甚至能做他祖父的三公九卿见了他都要行礼,与他平辈的更是只能仰视他,也就没有人敢让他带孩子了。
  ——除了他亲儿子霍嬗。
  刘据道:“我方才照了镜子,这会儿再看表兄,才发现我与表兄长得很像。”
  “嗯?”刘彻来了兴趣,他瞧一瞧刘据的脸,又瞧一瞧霍去病的脸,再将刘据放下来,招手道,“去病,你过来。”
  霍去病不想跟他的太子表弟蹲在一起,让他的皇帝姨父对比他们两个人的长相,这太幼稚了。
  但陛下都发话了,而霍去病向来很听陛下的话,他只能过去蹲下,让自己面无表情的脸和刘据肉嘟嘟的脸齐平。
  刘彻端详片刻,又让卫青过来瞧:“仲卿……嗯?”他又有了新发现,“何止是这两个孩子像,仲卿与他们也有相似之处,你们的眉毛眼睛,倒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卫青笑了笑,道:“大约是像先母吧。”
  毕竟他们三个人往上追溯,也只能是卫青的母亲了。总之,这点相似,并非姓卫。
  刘彻想了想,点头道:“子夫的眉眼虽然更柔一些,却也与你们的一般无二。”
  刘据碰了碰霍去病的膝盖,道:“表兄,你站起来吧,蹲太久腿会麻的。”
  刘彻闻言哈哈大笑:“你当他是你么?朕看是你的腿疼了。”
  说着话,刘彻伸手拉住霍去病的手臂,示意他站起来,霍去病当然不会借陛下的力,他自己一用力,便已经稳稳的站好了。
  刘彻弯腰笑道:“看看你表兄,据儿,同从前在朕跟前做侍中时,可大不一样了。”
  话至此处,他直起身来,吩咐一旁的小黄门:“少府前日送过来的那把弓,去拿过来,给冠军侯。”
  小黄门领命下去。
  面对突然砸到脑袋上的赏赐,霍去病无比平静的谢了恩,毕竟对此他很有经验。
  陛下就是这样的,他喜欢一个人,就是会莫名其妙的给人赏赐。
  这一点,不只是霍去病,在场的卫青也深有体会。
  果然,刘彻的下一句话就是:“仲卿,朕库房里有两枝人参,你拿回去。”
  卫青笑道:“多谢陛下,臣斗胆,下次陛下别再赏臣吃药了。”
  刘彻笑道:“待太医说了你的身子恢复如初,朕自然就许你不必吃药了。仲卿,好好养病,朕还盼着你为朕开疆拓土、擒下匈奴单于。”
  卫青躬身道:“臣必不负陛下所望。”
  刘据仍旧站在霍去病身边,此时他抬头望向霍去病,故作懵懂道:“阿翁,从此以后,我也好生学骑射,以后也能像表兄一样,跟着舅舅上战场吗?”
  “不行。”刘彻断然拒绝道,“朕还没有亲征过,你更不许去。”
  说着他又眉眼弯弯地笑了起来,显然这是一句玩笑话。
  霍去病道:“陛下想亲征并不难,只待舅舅与我扫平漠南便可。”
  啊……刘据想到上辈子他爹是有那么一次亲征的经历,只不过那时候今日发下豪言壮语的年轻将军已经葬入茂陵,陪伴在父亲身边的是此刻笑得有些无奈的大将军。
  刘彻显然很欣赏霍去病的豪言壮语,并且也被激发出了豪情,他立即又想到地图前与两位将军规划战局,幸好卫青提醒了他,该开饭了,他们大人就算了,别饿着太子。
  “是朕忘了。”刘彻笑道,“传膳。”
  人们对于汉武帝似乎有个刻板印象,总认为他是个喜怒无常的人,但事实上,他年轻时,直到老年之前,他的脾气一直都很好。
  ——虽然汉武一朝的丞相们以及诸侯王还有张汤、司马迁……
  ——他们可能都不太认同,但,至少在刘据看来,现在他爹的脾气真的很不错。
  ——至少比扶苏他爹好多了。
  吃完饭,卫青和霍去病就告退了,留下刘据跟他爹单独相处。
  说实话,刘据有点排斥。
  毕竟,刘据印象中的他爹是个性情古怪阴晴不定的老头子,而不是现在这个意气风发并且脾气好的青年。
  他需要点时间来适应。
  但刘彻显然猜不透儿子的心思,他特意将刘据叫过来,除了吃饭,就是想跟新晋升太子的儿子谈谈心,再关心关心他是否适应离开母亲,独自到太子宫居住的生活。
  刘据:“……”
  没什么不适应的,他又不是真的七岁小儿。
  但这个回答显然不行,不过刘据好歹做了三十年的太子,就算年轻的汉武大帝很不好糊弄,他还是凭借着对父亲的了解,上午应付母亲的经验,成功将人糊弄了过去。
  除了表示对儿子生活上的关心,学业上刘彻也有安排。
  当年刘据才一落地,刘彻就让人作《皇太子生赋》,相当于昭告天下了皇长子的储君地位,但那会儿刘据毕竟年纪还小,并不能接受储君的教育。
  现在*,刘据是正式册封的太子,刘彻就决定将他的一切老师、属官等,全部配齐。
  就像他当年被立为太子时,孝景皇帝为他做的那些,现在,刘彻要全部给他的太子。
  刘据眼神微闪,垂眸遮住了自己的所有情绪。
  在做父亲这件事上,刘彻所能想到最好的,就是当年他的父亲一言一行,当刘彻也成为父亲时,他效仿了父亲所做的一切,他想让他的太子成为当年的他。
  ……可惜,刘据想,可惜。
  刘彻这一生最爱他这个儿子的时刻,大约有两个,一个是现在,他册封刘据为太子时,另一个则是将来他建思子台时。
  93
  第93章
  ◎霍去病。◎
  封建社会,皇帝说一不二,刘据很快就享受到了这种专制制度的好处。
  因为刘彻早有安排,不过一日功夫,太子宫中的属官就已经齐备了,再加上之前已经准备好的那些,刘据此刻虽年幼,却绝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储君了。
  当然,以刘据现在的年龄,他不可能参政,可这些人也不是来陪他过家家的,因为从册立储君那一刻起,政务就是刘据必须要学习的最重要的课程。这些属官和刘据的先生们一样,都是教他学习的。
  不过有一些小事,只要刘据吩咐了,他们也会去办。
  譬如说,刘据现在就让人去叫来将作少府的人,吩咐他们拿着自己画好的图,去做一套高桥马鞍和马镫还有马蹄铁。
  虽然谁懂不懂这是些什么,但……太子想玩,不过这点东西,他们立即就去做了。
  李映道:“果然,殿下,你比大公子的动作还麻利,毕竟明年冠军侯就要再去打匈奴了。只是,你有个什么说辞应付你爹?我有个主意,不如就顺着你爹的意思说,你高祖不忘白登之围,特意催促曾孙尽快赶走匈奴人,顺便他也能提供一点儿帮助的。”
  刘据不由笑了笑:“淮阴侯打算教些兵法韬略的这种帮助吗?”
  李映浑身一抖,道:“殿下,这个就有点地狱笑话了。”
  “太祖皇帝和淮阴侯都去投胎了,并没有在地府打起来过。”刘据道,“而且他们和好了,所以,哪里地狱?”
  “不是?和好?你高祖夷了韩信的三族,这都能和好?”李映大为震惊。
  刘据道:“那可是我高祖,那可是韩信。”
  李映一哽:“也是。”
  大汉魅魔的含金量还在上升,而淮阴侯……你还惦记着“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吧!
  “算了……”李映抹了把脸,道,“殿下,咱们还是说说,怎么应付你爹吧!”
  刘据道:“这个不用你操心。”
  李映挣扎道:“我还有工作,殿下,我的实习!”
  “你瞧,扶苏那边的任务究竟是怎么完成的,你都不能有个头绪,所以……”刘据道,“听天由命罢。”
  李映:“……”
  谁说你温柔的?我想大公子了,呜呜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