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巴清是有私人武装的,所以她并不担心她的商队有危险——况且,做生意最不该怕的就是危险,她只担心,这条发财路哪天断了就算了,别给她惹上祸,毕竟谁知道秦王将来的计划会怎么样呢?他还能愿意秦人与异族人通商吗?
  扶苏微笑道:“这就是最不需要夫人担心的地方了,这个生意,且能做的长久呢。”
  巴清听懂了他的暗示,弯了弯腰,表示谢意,正要再说话时,外头的寺人通报大王驾临。
  殿内众人皆恭敬的迎接王驾,嬴政一进门就先免了巴清的礼,随即又将扶苏扶起来,最后才令其他人免礼。
  众人各自坐下,巴清将方才告诉扶苏的异族之事用更简练的语言向嬴政汇报了一番,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点头。
  两人很快就聊完了正事,嬴政该夸的夸,巴清该谦虚的谦虚,想了想再没别的事,巴清就主动告退了。
  嬴政命人送她出宫,等殿门再次关上,他仍旧习惯性板着脸招了招手,让扶苏坐近些。
  嬴政道:“他们带回来别的暂且不要紧,有一个草说是匈奴人用来喂马的,倒是有用,寡人已经命人去试着种上些。”
  扶苏坐的有点累了,干脆倒在父亲身上,口中则道:“我记得先王们说过,阿父,等我今夜问问,他们带回来的种子有限,别浪费了。”
  “嗯。”嬴政推了推没正行的长子,“成什么样子,坐起来。”
  扶苏哎哟一声,道:“阿父,我坐着腰疼。”
  “疼什么疼,小孩儿没腰。”嬴政拍了拍他的脸颊,笑道,“寡人瞧你在外人跟前倒是正儿八经的,只在寡人面前,常这么不守规矩。”
  “阿父又不是外人。”扶苏理直气壮道。
  嬴政摇头笑笑:“你就在寡人跟前得寸进尺罢……望远镜那边有了新消息,你要不要听?”
  扶苏一激灵,赶忙扭着脖子看向父亲:“听……阿父,不只要听,我还想看!”
  就是说父亲怎么比约定来的晚了那么些,原来是被这个大大的好消息绊住了脚!
  嬴政却笑道:“寡人并未带过来。”
  望远镜现在比冶铁法还更加机密,嬴政宝贝得很,自然不可能随身携带。
  “那我们快回去!”扶苏也不赖在父亲身上了,麻溜地爬起来,并拉着父亲的手臂道,“阿父,快呀!”
  嬴政却慢吞吞地起身,慢悠悠地说道:“不急……你知道寡人方才在与大臣们商议何事吗?”
  扶苏无奈地接话:“阿父在议什么要紧事?”
  嬴政道:“今岁秋收,粮食产量比去年增加了将近一倍,还有,经过大半年功夫,明年战事再起,弩车就能全部配备下去了。”
  扶苏将头点到一半,想到他刚才还在想打匈奴的事,弩车不就是用来打匈奴的吗?
  扶苏忙问道:“阿父,防守匈奴的边军,有了弩车吗?”
  嬴政摇头:“并未,弩车能对付匈奴……”他顿了顿,思索片刻,肯定道,“弩车能对付匈奴骑兵!”
  既然想到了,嬴政当即下令调拨一部分弩车,先给边军送去,至于这边打六国军中需要的,这不是还有时间么,让蒙恬督促着再加紧生产就是。
  当然,望远镜的事父子二人也并没有忘,嬴政这边盖着大印,那边扶苏就举着望远镜看来看去了。
  这次的成功无疑是十分巨大的,扶苏站在殿门口,朝四周看去,虽然四面八方不是宫殿就是墙壁,但望远镜能看到的地方,一切都十分清晰,他又朝天空望去,能看到鸟儿飞过羽翼扇动。
  见父亲也出来了,扶苏好奇地问道:“阿父,这次的望远镜能看多远?”
  嬴政说了个数字,扶苏换算了下,大约有两千米远,对于斥候来说,这个距离已经够用了。
  从十几米到两千米,冯义一定经过了很多次的失败,扶苏知道其中的艰难,当即就请父亲再度封赏他。
  嬴政笑道:“还用你提,寡人已经下了召令,而且,寡人还命他照此多做几个,若明年不能有更远的,就先将这个送到军中。”
  扶苏没忍住握了握拳头,明年定然又是一个新局势,会有与上辈子截然不同的新进展。
  说起明年,对于秦国来说,明年的确是近在眼前了,毕竟十月的新年,而现在距离九月也就剩下两天了。
  扶苏便问父亲:“阿父,今年的新年,我们还出宫吗?”
  嬴政很痛快地点头:“当然。”
  “那我们还是去那几家,还是换几家?”扶苏歪了歪头,今年他被当西洋景看了那么长时间,随机找个人在过年的时候去吓一吓,不算过分吧?
  嬴政笑道:“我们要去的更远,不只是出宫,还要出咸阳。”
  扶苏卡住了,他想起了一件事,每三年,秦王就要去雍城祭祀,这也算是秦国的祖宗规矩了。
  “今年,你跟寡人一起去。”嬴政揉揉扶苏的头。
  59
  第59章
  ◎年前。◎
  去雍城的行程定下后,扶苏对这次过年便不必再有别的计划了。
  学宫中的公主公子们经过学习,已经知道了祭祀所代表的重要意义,但因为嬴政一直不遗余力地告诉所有人,扶苏是他所有孩子中最特别的那个,别说是尚且天真的孩子,就是孩子们的母亲,对此也生不出丝毫僭越的心。
  只是他们的原因不同,前者是喜爱扶苏,后者是畏惧嬴政。
  对于父亲只带大兄一*个人去雍城祭祀这件事,孩子们只有不舍,毕竟这意味着过年他们就无法见到父亲和大兄了。
  小孩子不大记事,但去年过年时难得与父亲团聚的情景,却深深刻在了他们的脑海中。
  为了安慰垂头丧气的孩子们,扶苏就命人做了些玩具分给他们,诸如陀螺、毽子、九连环、布娃娃——现在还没有棉花,宫中不可能用麻葛,这些布娃娃便十分奢侈的用了丝绸。
  哄好了孩子们,扶苏又去请父亲看水泥。
  嬴政正与几个重臣议事,听寺人说扶苏正等候在偏殿,便让人直接请他过来。
  扶苏只好跟着参与了这场会议,好在结束时,他爹没忘问他是不是有事。
  扶苏离父亲很近,闻言小声答道:“阿父,水泥做好了,请您去瞧瞧。”
  嬴政早知道水泥之事,因不甚要紧,他便招呼下头几个人,道:“一起去。”
  左右丞相、将军、廷尉等人眼前纷纷一亮,虽然还不知道大王让他们去干什么,但看看这熟悉的前奏,大公子还同大王说悄悄话,定然是又有什么新东西了!
  大王终于不瞒着他们了,他们终于能抢先一睹真容了,大王果然没把他们当外人!
  扶苏并不介意多些人去看,但……谁能告诉他,他们为什么忽然热泪盈眶了?
  重臣们跟着大王和大公子左拐右拐,走到了一条少有人经过的小巷中,就在他们满腹疑惑,忍不住要出口问时,一条灰色的路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走到水泥路前,扶苏停下脚步,道:“请阿父先行。”
  嬴政却拉住了扶苏的手,父子二人一同踏上了已经干透的水泥路面。
  后头的朝臣们纷纷跟过来,他们没敢先动脚,而是瞪大了眼睛,瞧着这条与众不同的路,他们又看向正在上头自如行走的大王和大公子。
  “大公……大王,这是何物?”王绾问道。
  嬴政却看向扶苏:“大公子?”
  扶苏便答道:“王相,这是水泥。”
  王绾点头:“多谢大公子。”
  扶苏笑了笑,问道:“王相不好奇,水泥是如何做成的吗?”
  这是不介意他们问的意思唠,人精们立即领会了大公子的意思,右相已经说过话了,左相也不能落于人后。
  于是,隗状问道:“敢问大公子,水泥是怎么做成的?此路是如何修建的?”
  可不等大公子回答,大王锐利的眼神就看了过来,众人连忙垂首。
  扶苏个子矮,看不到他爹的表情,但他能看到重臣们的表现,见状,他抬头看向父亲:“阿父?”
  修路的事,父子二人在讨论水泥时,就已经私下商议过了,水泥的配方本来就藏不住,也没必要藏,难道他爹今天又变卦啦?
  嬴政当然没变卦,他只是淡淡道:“既然有求于大公子,你们就让他这么站着说给你们听么?”
  重臣们:“……”
  对于大王是个溺爱儿子的父亲这件事,他们不仅接受,而且已经快麻木了。
  待众人回去重新归坐,扶苏将水泥的原料和制作都一一告诉了他们,重臣们奋笔疾书,都想着得将家里的路也这么修一修,这样到了下雨天,就不会一踩一脚泥了。
  身为朝廷重臣,他们当然不能只考虑自己家的路,还得考虑到国家大事。
  听众人提起修路的建议,嬴政道:“寡人正有此意。”
  眼看着没有自己的事了,扶苏就要起身告退,但他才一动就被父亲按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