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扶苏正在看书,见他们来了,便将手中的书放下,请他们坐。
因为扶苏让他们带回去了小点心,各家也都给扶苏带来了回礼,都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因为他们家中的庖厨暂且做不出更好吃的点心,所以回礼中没有吃食,都是些手工的小玩意儿,从木头的刀剑弓到小老虎小马小兔子,应有尽有。
扶苏并没有推辞,含笑接过了所有的礼物,又笑道:“下次回去时,还要请你们替我道谢。”
四人都用一种奇异的眼神瞧着扶苏,闻言心不在焉地应了一声。
扶苏疑惑道:“怎么?难道几日不见,我大变样了?”
四人一齐摇头。
扶苏选择了最薄弱的蒙华来攻破:“蒙华,你怎么了?”
蒙华果然没憋住,他张口就道:“大公子,你真见过神仙啊?”
李由等:“……”
扶苏歪了歪头,笑着反问道:“你觉得呢?”
蒙华肯定地点头:“大公子肯定见过神仙!”
大公子年纪最小,却懂得最多,必然是神仙教导的缘故!蒙华对此已经深信不疑。
扶苏笑了笑,道:“若这世上当真有神仙,那人人都不必读书不必上进了,只求神拜佛就好了。”
蒙华愣了愣,他挠挠头,道:“是哦,就算是神仙,也是教,而不是直接赐。”
王离道:“神仙也不是寻常人能见到的,幸而咱们能跟从大公子,也算是听过神仙教导的人了。”
这也是个对传闻深信不疑的。
扶苏并不反驳他的话,只道:“那么,你们往后就更要努力了,是不是?”
王离使劲点了点头:“是!”
扶苏看向蒙华:“你呢?怎么不说话?”
蒙华目露同情地看向扶苏,问道:“大公子,我在想,神仙和韩先生,哪一位更严厉啊?”
扶苏失笑:“嗯……我觉得,只要你将该会的都学会了,那么哪位先生都不严厉。”
“啊……”蒙华握了握拳头,又被激励到了,“我也能都学会的!”
扶苏又看向李由和芈青,他们两个人年纪更大,照理说应该更理智些,但鉴于朝中大臣们对神仙一事都深信不疑了,这两个少年怕是逃不过去的。
果然,李由和芈青并没有对神仙的事提出质疑,他们只是表示了以后有问题想要向扶苏请教的意思,扶苏当然答应。
虽然扶苏之前就表示过有疑问尽管问他,但那会儿没有神仙光环的加持,两个大孩子难免不好意思,便很少寻扶苏答疑解惑。这回人人都知道大公子不凡了,他们近水楼台,自然不会错过大好良机。
这不只是李由和芈青两个人的想法,他们家中的长辈也都示意了他们,让他们有事多多请教大公子。
但这并不是表示他们已经信了大公子和神仙也有关系,相反,鉴于大王之前对长子太过明显的偏爱,如今大多数的朝臣都认为这是大王在趁机给他儿子贴金。
——大王英明神武睿智不凡,可别在选继承人的问题上步了赵武灵王的后尘啊!众臣如今都在担心此事。
李由和芈青家中的长辈并未明说,但心中却是想着趁自家孩子便宜,正好能试试大公子的真实水平。
虽然按孩子们的说法,磨盘、炒菜、豆制品和人工孵蛋,都是大公子切实经手的,但他身边可是有蒙毅在,谁知道是不是大王命蒙毅暗中帮了大公子。
大公子的神异在朝臣们看来,是要打个问号的,不过大王的神异他们已经肯定了。
因此,秦廷上如今很有活力,朝臣们每天上班积极无比,恨不得个个生出三头六臂来,好能早日征服六国,彰显大王神威。
嬴政很满意朝中上下的工作态度,挑着时机选了丞相等几个人赐了两部书下去。
接着就是等他们的反应了。
……
因为朝中正在准备打赵国的事,蒙恬和王贲忙了起来,近来都不能进宫来当老师,好在李由和芈青都不是初学者,可以暂时当一当小老师。
扶苏毕竟是当过监军的,就算这会儿小胳膊小腿没什么力气,但一招一式耍起来还是有模有样的。
这让李由等人看见了,就更加深信那个神仙传闻。
现在不只是李由等人,学宫中的公主公子们也听闻了此事,他们这会儿见不到忙碌的嬴政,个个都跑来问扶苏神仙长什么样子。
扶苏将他们糊弄过去后,自己一个人默默叹气,父亲这一招在封建社会是很常用的手段,本来没什么特别的,但扶苏总是忘不了上辈子的事。
该不会真有大秦全民修仙的那天吧?扶苏捂着脸忏悔,他是不是不该编什么先王托梦,窥探天机的谎话?他不会害了他爹接着再害了大秦吧?
这难道也是什么命中注定吗?他爹就非得跟神仙扯上关系,这是什么更改不了的命运轨迹吗?
扶苏将自己的脑袋揉成了鸡窝,将来真到了那一天,幸好他还有最终跟父亲坦白这一条路可走,不管如何惹怒父亲,好歹能让父亲断*了修仙寻长生的念头就行。
李映进来时,就见扶苏一脑袋炸毛,他诧异道:“大公子,制瓷这么难学吗?”
扶苏懒得捋顺头发,只随手抓起一把丢到脖子后头,声音听着不大有精神的样子:“你怎么不敲门?”
李映道:“我敲了,大公子,我敲了得有两分钟,但你没个声音,我以为你出事了。”
“哦……”扶苏打了个哈欠,“我有点累了,没听到,你有事?”
李映过来在扶苏对面坐下,将手中的一叠纸递给他:“我才抄好的养殖手册,你看怎么样?”
扶苏低头瞧了一眼,他挑挑眉:“炭笔?”
李映嘚瑟一笑:“是啊,大公子,毛笔字我是不行,但炭笔么,不就跟铅笔差不多,用这个写字,我还是能搞定的。”
“行,你过关了。”扶苏笑笑,声音仍然很低,“等我请示了阿父,由他来定何时印刷,何时传……”
“你干什么?”扶苏往后避了避。
李映坚持把手靠过去,碰了碰扶苏的额头:“大公子,你发烧了。”
扶苏迟钝地眨眨眼睛,他抬手试了试,眼神无辜又茫然:“没有啊,不热。”
“那是因为你手心也热了。”李映急忙站起来,慌张道,“我得给你叫医生去,祖宗啊,这会儿发烧是会要人命的!”
33
第33章
◎生病。◎
这会儿正是秋冬换季时分,本就容易生病,小孩子的身体抵抗力又差,扶苏常忘了他有这么一副脆弱的身体,将自己当成大人一样忙来忙去,时间一长,身体可不就得逮着机会给他报警啊。
秦国的医学在这个年代算是首屈一指的了,但其中也免不了迷信色彩,医生看着病的同时,还有跳大神的在搞巫术,医学和神学相结合,颇具时代特色。
扶苏烧得有点迷糊,见到这幅景象,他忍不住笑了:“我是不是得把《本草纲目》抄下来。”
李映正沾着酒给扶苏擦身体,扶苏声音很小,只有他听到了,他也小声回道:“还有《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呢,大公子,你都病了,就别惦记别的事了,先安心养病罢。”
此时医生已经开好了方子,因为是倍受大王偏爱的大公子生病,来的医生也是宫里最好的,他恭敬地行了礼,道:“臣下去煎药,大公子这会儿若困了,先睡一觉歇歇。”接着他又让李映守在扶苏身边不要离开,有事立刻让人去叫他,才退了下去。
不用医生说,李映也不敢离开,就现在这个医疗水平,丁点儿病都能要人命,他可不放心让扶苏接受纯古代的治疗。
李映又倒了一碗酒,他嗅了嗅,嘟囔道:“这酒度数也太低了,还不如先提高一下酿酒技术,下次发烧也能有高纯度的白酒用。”
扶苏昏昏沉沉就要睡过去了,听闻此话,仍旧忍不住反驳道:“不行,粮食不能酿酒……”
以现在的粮食产量,人人吃饱肚子都做不到,还要酿酒,那不是要天下大乱了么!
“我知道我知道……”李映忙道,“我就随口一说,不酿酒,大公子,你睡你的,我不说话了。”
扶苏只听到不酿酒三个字,就放心沉沉睡去了。
等到再醒过来时,扶苏一睁眼就看到了正在榻边看竹简的父亲。
扶苏第一个想法就是,纸怎么还没有普及到秦国全境啊,朝臣们办事真慢。
他张了张嘴:“阿父……”
睡得太久以至于扶苏嗓音嘶哑,一说话嗓子还疼得不行,声音也极小,不过只这一小小动静也惊动了嬴政,他顾不上搁下竹简就忙转头看向长子。
嬴政要人照顾扶苏时,李映自觉留了下来,此时见扶苏醒了,忙倒了一杯热水递过来:“大王,先让大公子喝口水润润嗓子。”
扶苏撑着床榻就着李映的手一口气喝光了一碗水,嗓子总算是稍稍好受了些:“还要。”
因为扶苏让他们带回去了小点心,各家也都给扶苏带来了回礼,都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因为他们家中的庖厨暂且做不出更好吃的点心,所以回礼中没有吃食,都是些手工的小玩意儿,从木头的刀剑弓到小老虎小马小兔子,应有尽有。
扶苏并没有推辞,含笑接过了所有的礼物,又笑道:“下次回去时,还要请你们替我道谢。”
四人都用一种奇异的眼神瞧着扶苏,闻言心不在焉地应了一声。
扶苏疑惑道:“怎么?难道几日不见,我大变样了?”
四人一齐摇头。
扶苏选择了最薄弱的蒙华来攻破:“蒙华,你怎么了?”
蒙华果然没憋住,他张口就道:“大公子,你真见过神仙啊?”
李由等:“……”
扶苏歪了歪头,笑着反问道:“你觉得呢?”
蒙华肯定地点头:“大公子肯定见过神仙!”
大公子年纪最小,却懂得最多,必然是神仙教导的缘故!蒙华对此已经深信不疑。
扶苏笑了笑,道:“若这世上当真有神仙,那人人都不必读书不必上进了,只求神拜佛就好了。”
蒙华愣了愣,他挠挠头,道:“是哦,就算是神仙,也是教,而不是直接赐。”
王离道:“神仙也不是寻常人能见到的,幸而咱们能跟从大公子,也算是听过神仙教导的人了。”
这也是个对传闻深信不疑的。
扶苏并不反驳他的话,只道:“那么,你们往后就更要努力了,是不是?”
王离使劲点了点头:“是!”
扶苏看向蒙华:“你呢?怎么不说话?”
蒙华目露同情地看向扶苏,问道:“大公子,我在想,神仙和韩先生,哪一位更严厉啊?”
扶苏失笑:“嗯……我觉得,只要你将该会的都学会了,那么哪位先生都不严厉。”
“啊……”蒙华握了握拳头,又被激励到了,“我也能都学会的!”
扶苏又看向李由和芈青,他们两个人年纪更大,照理说应该更理智些,但鉴于朝中大臣们对神仙一事都深信不疑了,这两个少年怕是逃不过去的。
果然,李由和芈青并没有对神仙的事提出质疑,他们只是表示了以后有问题想要向扶苏请教的意思,扶苏当然答应。
虽然扶苏之前就表示过有疑问尽管问他,但那会儿没有神仙光环的加持,两个大孩子难免不好意思,便很少寻扶苏答疑解惑。这回人人都知道大公子不凡了,他们近水楼台,自然不会错过大好良机。
这不只是李由和芈青两个人的想法,他们家中的长辈也都示意了他们,让他们有事多多请教大公子。
但这并不是表示他们已经信了大公子和神仙也有关系,相反,鉴于大王之前对长子太过明显的偏爱,如今大多数的朝臣都认为这是大王在趁机给他儿子贴金。
——大王英明神武睿智不凡,可别在选继承人的问题上步了赵武灵王的后尘啊!众臣如今都在担心此事。
李由和芈青家中的长辈并未明说,但心中却是想着趁自家孩子便宜,正好能试试大公子的真实水平。
虽然按孩子们的说法,磨盘、炒菜、豆制品和人工孵蛋,都是大公子切实经手的,但他身边可是有蒙毅在,谁知道是不是大王命蒙毅暗中帮了大公子。
大公子的神异在朝臣们看来,是要打个问号的,不过大王的神异他们已经肯定了。
因此,秦廷上如今很有活力,朝臣们每天上班积极无比,恨不得个个生出三头六臂来,好能早日征服六国,彰显大王神威。
嬴政很满意朝中上下的工作态度,挑着时机选了丞相等几个人赐了两部书下去。
接着就是等他们的反应了。
……
因为朝中正在准备打赵国的事,蒙恬和王贲忙了起来,近来都不能进宫来当老师,好在李由和芈青都不是初学者,可以暂时当一当小老师。
扶苏毕竟是当过监军的,就算这会儿小胳膊小腿没什么力气,但一招一式耍起来还是有模有样的。
这让李由等人看见了,就更加深信那个神仙传闻。
现在不只是李由等人,学宫中的公主公子们也听闻了此事,他们这会儿见不到忙碌的嬴政,个个都跑来问扶苏神仙长什么样子。
扶苏将他们糊弄过去后,自己一个人默默叹气,父亲这一招在封建社会是很常用的手段,本来没什么特别的,但扶苏总是忘不了上辈子的事。
该不会真有大秦全民修仙的那天吧?扶苏捂着脸忏悔,他是不是不该编什么先王托梦,窥探天机的谎话?他不会害了他爹接着再害了大秦吧?
这难道也是什么命中注定吗?他爹就非得跟神仙扯上关系,这是什么更改不了的命运轨迹吗?
扶苏将自己的脑袋揉成了鸡窝,将来真到了那一天,幸好他还有最终跟父亲坦白这一条路可走,不管如何惹怒父亲,好歹能让父亲断*了修仙寻长生的念头就行。
李映进来时,就见扶苏一脑袋炸毛,他诧异道:“大公子,制瓷这么难学吗?”
扶苏懒得捋顺头发,只随手抓起一把丢到脖子后头,声音听着不大有精神的样子:“你怎么不敲门?”
李映道:“我敲了,大公子,我敲了得有两分钟,但你没个声音,我以为你出事了。”
“哦……”扶苏打了个哈欠,“我有点累了,没听到,你有事?”
李映过来在扶苏对面坐下,将手中的一叠纸递给他:“我才抄好的养殖手册,你看怎么样?”
扶苏低头瞧了一眼,他挑挑眉:“炭笔?”
李映嘚瑟一笑:“是啊,大公子,毛笔字我是不行,但炭笔么,不就跟铅笔差不多,用这个写字,我还是能搞定的。”
“行,你过关了。”扶苏笑笑,声音仍然很低,“等我请示了阿父,由他来定何时印刷,何时传……”
“你干什么?”扶苏往后避了避。
李映坚持把手靠过去,碰了碰扶苏的额头:“大公子,你发烧了。”
扶苏迟钝地眨眨眼睛,他抬手试了试,眼神无辜又茫然:“没有啊,不热。”
“那是因为你手心也热了。”李映急忙站起来,慌张道,“我得给你叫医生去,祖宗啊,这会儿发烧是会要人命的!”
33
第33章
◎生病。◎
这会儿正是秋冬换季时分,本就容易生病,小孩子的身体抵抗力又差,扶苏常忘了他有这么一副脆弱的身体,将自己当成大人一样忙来忙去,时间一长,身体可不就得逮着机会给他报警啊。
秦国的医学在这个年代算是首屈一指的了,但其中也免不了迷信色彩,医生看着病的同时,还有跳大神的在搞巫术,医学和神学相结合,颇具时代特色。
扶苏烧得有点迷糊,见到这幅景象,他忍不住笑了:“我是不是得把《本草纲目》抄下来。”
李映正沾着酒给扶苏擦身体,扶苏声音很小,只有他听到了,他也小声回道:“还有《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呢,大公子,你都病了,就别惦记别的事了,先安心养病罢。”
此时医生已经开好了方子,因为是倍受大王偏爱的大公子生病,来的医生也是宫里最好的,他恭敬地行了礼,道:“臣下去煎药,大公子这会儿若困了,先睡一觉歇歇。”接着他又让李映守在扶苏身边不要离开,有事立刻让人去叫他,才退了下去。
不用医生说,李映也不敢离开,就现在这个医疗水平,丁点儿病都能要人命,他可不放心让扶苏接受纯古代的治疗。
李映又倒了一碗酒,他嗅了嗅,嘟囔道:“这酒度数也太低了,还不如先提高一下酿酒技术,下次发烧也能有高纯度的白酒用。”
扶苏昏昏沉沉就要睡过去了,听闻此话,仍旧忍不住反驳道:“不行,粮食不能酿酒……”
以现在的粮食产量,人人吃饱肚子都做不到,还要酿酒,那不是要天下大乱了么!
“我知道我知道……”李映忙道,“我就随口一说,不酿酒,大公子,你睡你的,我不说话了。”
扶苏只听到不酿酒三个字,就放心沉沉睡去了。
等到再醒过来时,扶苏一睁眼就看到了正在榻边看竹简的父亲。
扶苏第一个想法就是,纸怎么还没有普及到秦国全境啊,朝臣们办事真慢。
他张了张嘴:“阿父……”
睡得太久以至于扶苏嗓音嘶哑,一说话嗓子还疼得不行,声音也极小,不过只这一小小动静也惊动了嬴政,他顾不上搁下竹简就忙转头看向长子。
嬴政要人照顾扶苏时,李映自觉留了下来,此时见扶苏醒了,忙倒了一杯热水递过来:“大王,先让大公子喝口水润润嗓子。”
扶苏撑着床榻就着李映的手一口气喝光了一碗水,嗓子总算是稍稍好受了些:“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