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于是,蒙华第一个说话了:“大公子,我也能做事,有事大公子也请吩咐我!”
  扶苏笑道:“好啊,等会儿我们去翻昨日放好的蛋,你可要多出力。”
  蒙华忙不迭点头:“是!”
  李由和芈青也终于想起来表态了:“谨遵大公子吩咐。”
  王离跟着道:“请大公子吩咐!”
  扶苏满意地点点头,道:“请两位老师先忙,蒙卿,你随我过来。”
  从接到嬴政的命令起,蒙毅就觉得自己脑子要炸了,这会儿他还没冷静下来,只是下意识跟着扶苏到了内室坐下。
  扶苏问道:“蒙卿,磨盘和铁锅做好了吗?”
  蒙毅点头:“做好……”话到一半,他才回过神来,大公子这是真的要独自行事了啊。
  从大王的近臣到大公子的近臣,蒙毅倒没有落差感,跟随大公子也是大王的吩咐,而且他还管着造纸和雕版的事,也不能完全算是大公子的人了。
  蒙毅不能接受的是,大王真的要五岁的大公子独自行事了啊!
  但大公子显然并不觉得不正常,大王……大王吩咐他的时候,也很平静。
  蒙毅开始怀疑自己了,难道是我的问题?
  扶苏很能理解蒙毅的震惊,他咳了一声,友善地提醒道:“蒙卿,你好了吗?”
  蒙毅条件反射性地打起精神来,道:“回大……大公子,我好了。我这就命人将磨盘和铁锅拿过来给大公子过目。”
  扶苏点头:“好。”
  不管心理活动如何,蒙毅的动作很快,不过两刻钟,磨盘和铁锅就被送到了扶苏宫中。
  扶苏早就命人准备好了麦子,大豆需要先泡,他打算下午再做,面粉当即就能磨出来,中午父亲议完事,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面食了。
  骡子也是能立即找来的,只不过众人都不知道怎么磨面,扶苏个头又小,只能口头指挥,当然他本来也只有理论知识。
  好在这不是个有技术含量的活,很快牵骡子的和负责往磨盘上放麦子的就都掌握了磨面的技巧。
  面粉磨好筛了几遍后,扶苏亲自带人拿着面粉去找了庖厨,让他先试着和面做面条。
  扶苏虽有手机,却不能让厨子看视频学和面,只能口述,折腾了半个时辰,庖厨终于在扶苏的指导下擀成了面条,接着扶苏又教他做卤子。
  起锅烧水,很快,面条就出锅了。
  扶苏尝了尝,觉得味道还行,他又让蒙毅也尝尝。
  蒙毅拿过筷子,学着扶苏的样子将面条夹起来,一口下去,他双眼放光,言简意赅地赞道:“好!”
  17
  第17章
  ◎不悦。◎
  秦国现在要紧要做的事有很多。
  造纸和印刷是机密要事,由蒙毅征召工匠负责。
  新的农具正在一一做,先做出来的经过试验,果然比如今的好上百倍,这就要有人负责往各地推广开。
  代田法也得往各郡县推行,而且非一日之功,至少需要二三年才能看出成效。
  能够更方便灌溉农田的水车正在做,堆肥也正在做,这也是需要时间来看效果的。
  还有一件比要紧事更加要紧的,那就是冶铁,这事关秦军的战力,不只是嬴政,朝臣们也最看重这件事,毕竟秦国以军功封爵,不打仗朝臣们怎么晋升得赏赐。
  不过,对于以上种种,某些大臣也是有疑虑的。
  虽然纸真的很神奇,虽然农具真的很好用,虽然一册册板正的秦法让人赞叹,但……怎么证明水车等完全正确呢?怎么证明新式的炼铁炉建出来一定可以增加铁的产量呢?
  自从纸和雕版做成功后,嬴政对于扶苏自梦境中拿出的这些东西再无疑虑,他只想尽快一一实行,让秦国越来越强大,尽快征服天下,他不想浪费时间证明给大臣们看。
  此时,一个掌握了全部权利的封建统治者的优势尽显,当他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他可以独断专行。
  于是,在少部分朝臣的半信半疑中,秦国新型的冶铁处开始建造了。
  将事情都安排下去后,嬴政算了算,然后发现他的臣子们果然还不是很忙,还能再多给他们加点工作。
  “不忙”的重臣们在嬴政批完上午的竹简后,被叫来开会。
  会议的主题有两个,一是接下来到了秋收季节,各地要做好统计,二是收完粮食就该打仗了,要商量先打哪个国家,派谁去打。
  众人讨论的热火朝天时,嬴政觉出腹中饥饿,他是个善心的老板,当即吩咐人备膳。
  鉴于秦国的工作强度,被大王赐宴不是什么稀罕事,众臣都接受良好,可当他们洗了手按次序坐在案前时,却纷纷呆住了。
  这一样一样的,摆的挺好看,闻着也很香,看着有肉有鸡的,但那些冒着热气,不知道是什么做的,显然更吸引大臣们的注意力,这都是些什么?怎么吃?他们不由面面相觑,有点接受不能了。
  大王,他又弄了新鲜东西出来啊?
  大臣们只得到了饭食,嬴政却不同,他还得到了长子遣人递过来的纸条,上头写了炒菜、面条、包子和馒头的说明和食用方法。
  这小子说要自己做事,这一上午原来就是做这个去了。嬴政眼底浮现出笑意。
  嬴政嗯了一声,众人忙看向他,接着他波澜不惊地向众人介绍了桌上的食物。
  时间虽然很紧,但扶苏还是命庖厨做了三种主食和四种炒菜,鉴于脑力劳动消耗很大,炒菜以荤菜为主,分别是炒鸡、炒肉和炒鸡蛋,外加一道炒青菜。
  这时候的各样调料必然不如后世齐全,但架不住这会儿就算是贵族也可以说是没吃过真正的美味,炒菜很快就征服了秦国君臣的味蕾。
  饭罢,众人跃跃欲试,纷纷想向嬴政打听这些饭食是如何做的,好回家自己也能做了吃。
  但嬴政偏偏装聋作哑守口如瓶,只同众人将方才的两件事收了个尾,就让他们退下了。
  待众臣退下,嬴政立即吩咐寺人:“去请大公子。”
  很快,蒙毅就来了。
  “回禀大王,大公子正在暖房中,要耽搁片刻才能过来。”蒙毅行礼后解释道。
  嬴政疑问道:“暖房?”
  蒙毅回答的很详细,以此表示自己认真遵从了大王的吩咐:“暖房是大公子试验人工孵蛋的地方,他命人在后头一间偏僻的屋子里搭了火炕,大公子说,鸡和鹜孵化时要保持安静,还要维持热度和湿度,要每日将蛋翻一遍,七日后就能知道哪些蛋能成功孵化了,二十一天后,鸡和鹜就能孵化出来。”
  嬴政听完,不动声色地嗯了一声,因为扶苏一开始就将这件事揽了过去,他便没有细问。
  这时听蒙毅一说,嬴政才知道,原来孵蛋还是一桩挺麻烦耗时的事。不过相比起传统的只能用母鸡孵蛋的办法,人工孵化还是要快些的。
  蒙毅便认为自己猜测的的确没错,人工孵蛋这个法子必定是大王告诉大公子,让他去做的,否则大公子一个小孩儿,怎么可能知道这些事?磨盘和铁锅以及厨房里那些事,肯定也是如此,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王不好郑重其事的吩咐朝臣们去做,就交给了大公子。
  嬴政接着问道:“扶苏今日做了什么?”
  蒙毅事无巨细地回答了,扶苏磨了面粉,口述教人和面包包子做馒头做面条,还有教人炒菜,回去吃饭时又和伴读们商议了以后休假的日子。
  另外还有蒙华的话,吃饭时这个小孩儿见到叔父叽咕了一通扶苏的事,扶苏给他安排的屋子和服侍之人,他都告诉了蒙毅,以此来表达扶苏的好。
  蒙毅道:“家父、家兄与臣已经叮嘱过蒙华了,大公子的事、宫里的事情,不许他随意往外头说。”
  蒙华对扶苏的印象很好,回家说了许多扶苏的好话,譬如说大公子让他们住在宫中,是怕他们累,这很好的缓解了蒙华离家的伤心。
  家里的事,蒙毅也都告诉了嬴政。
  嬴政听罢,道:“蒙华年纪小,你父亲兄长对他也太严厉了,这点小事,无妨。往后他再同你说扶苏的事,你听着就是了。”
  蒙毅道:“是。”
  嬴政又道:“休假是怎么回事?”
  蒙毅道:“大公子定下四位郎君每半个月休三天假,分别是月中三天和月末三天,这几天许他们出宫回家住。”
  嬴政的脸色冷了冷,似乎对此很不满意。
  扶苏的伴读中总有自己的子侄,蒙毅便解释道:“大王,大公子本打算让他们每七日休息两日,是李由和芈青两位郎君据理力争,大公子才松了口,让他们每半个月休三天的。”
  这事吧,还真得怪你儿子啊,大王!
  嬴政并不是为此生气,但他本就是故意让蒙毅误会的。
  “去看看大公子忙完了吗,让他过来。”嬴政吩咐道。
  说曹操曹操到,嬴政话音刚落,便有寺人回禀:“启禀大王,大公子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