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很快,扶苏将一切思绪收敛起来,看向四人笑道:“既如此,就由我来定下,你们再看,若有觉得不好的,只管说。”
  扶苏很快列了个简单的课程表,上午是蒙毅和两位博士老师,下午则是武课和韩非。
  姑且不论韩非的立场,扶苏对这位老师的喜爱无疑是很明显的,他之所以将韩非定在下午,就是想李由等学武时,他能多上会儿韩非的课。
  这么明显的态度李由四人也感受到了,尤其是李由,他是见过韩非的,更知道自己父亲对韩非的敌意。
  李由于朝政上的见识尚且浅薄稚嫩,察觉到扶苏对韩非的喜爱后,他只是很好奇韩非的本事,并不做他想。
  12
  第12章
  ◎好友。◎
  师生皆无异议,秦王宫中的小课堂便按扶苏的课程表正式开课了。
  学生虽只有五个人,却因为各自的学习进度不同分成了三个班,年纪最大的李由和芈青一个班,中间的王离独自一个班,年纪最小的蒙华和扶苏一个班。
  虽然三个班,但既然身为扶苏的陪读,他们就不是单纯来上学的,是以五个人虽分班,却只在一间屋子里上课。
  一上午过去,五个人中唯有蒙华有些郁闷,他怎么说也比扶苏长两岁,学习进度却和扶苏一样,不免受到了打击。
  好在扶苏能体谅小同学的心情,很快就要人将饭食端上来转移了他的注意力。
  对于扶苏来说,这会儿的饭食味道不咋地,但对于当世之人,王宫中专门给大公子烹饪的食物却能称得上美食了。
  五个人不论年纪大小,都是受过礼仪教导的,他们彬彬有礼地坐下,执筷,虽然食不言,但脸上的表情做不得假。
  一时之间,扶苏真的有点同情他的伴读们。
  从回到秦国,扶苏嫌弃过很多次吃食,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善,不过是口腹之欲,对大秦统一天下有益吗?对大秦千秋万代有益吗?
  可现在扶苏觉得,饭菜味道的好坏,对大局还是很有影响的。
  吃得好就心情好,父亲统领天下,烦心事那么多,难道还不能满足一下口腹之欲吗?
  在扶苏的默默盘算中,一顿饭到了尾声,扶苏正要问蒙华等人需不需要午睡,嬴政那边就来了人。
  众人忙起身,扶苏以为父亲有要紧事,赶忙问道:“何事?”
  来人脸上堆笑道:“大王本想请大公子一道用膳,听闻大公子不在,特意遣小人过来瞧瞧大公子。”
  重新回来后,扶苏常有饭前饭后去父亲那里坐坐的习惯,为的是父亲能有空召见自己,因为父亲实在很忙,这样的机会其实不是很多,但没想到,他不过今日没有过去,父亲却恰好有了空闲。
  扶苏暗暗可惜,口中却快速解释了缘由,今日他为主人,须得陪客,请阿父谅解,往后他还是日日过去。
  嬴政的侍者走后,李由先过来向扶苏告罪,芈青等亦是。
  扶苏笑道:“你们不必放在心上,阿父慈爱,不会将这点儿小事放在心上的。”
  虽然大王是他们的君主,但李由等人还是没办法想象一个慈爱的大王。
  秦国的王,难道不该是威风凛然的模样吗?即使大王也是一位父亲,可谁家的父亲是慈父呢?
  大公子这宽慰人的话虽然很假,但李由四人领了他的情,纷纷称是,大王肯定是秦国最慈爱的父亲了。
  扶苏笑笑,接着问他们要不要午睡,结果得到的答案是他们都没有这个习惯。
  所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即便达官贵人不缺那点灯油,但古代人还是没有熬夜的习惯,既然夜里睡的足够多了,也就没有了午睡的习惯。
  但扶苏有,而且扶苏认为他们可以从今天起培养午睡的习惯。
  扶苏煞有介事的狐假虎威:“多睡觉才能长个子,你们见过我阿父的,他是不是比你们父亲都要高?就是因为他长个子的时候每天都会午睡。”
  此话一出,李由等无人怀疑,毕竟谁敢编排大王呢?
  于是,扶苏命人收拾了床榻,几人各自去午睡了。
  不睡不知道,初次尝试午觉的李由四人醒过盹后,头脑清醒浑身有劲,以至于下午蒙恬和王贲过来时,看着自家儿子精神奕奕的模样,都觉得有些不正常了。
  这又不是一大早起来,怎么这么兴奋?
  蒙恬和王贲的疑惑暂时无人能解答,扶苏这会儿正热情的向韩非介绍他的小同学蒙华,好让韩非留下个好印象,多教教他,让蒙华将来能谋个高官爵禄。
  蒙华上辈子本该有个远大的前程,可惜后来蒙家乃至整个大秦都遭逢巨变,他的命运也随之改变了。
  韩非看着这情景,颇觉新奇,毕竟扶苏一向看着成熟,丝毫不像个五岁的孩子,这会儿也许是身边多了个同龄人,他竟像个少年郎了。
  还是太早熟了,韩非想,也不知道秦王是怎么养的儿子?或许和扶苏没有母亲有关系,没娘的孩子总是长大的更快一些。
  扶苏却不知道韩非在腹诽他们秦王室的教育问题,不然他一定会据理力争,他父亲可是历代秦君中最宠儿子的了!
  远的不说,只说近的,从嬴政算起,往上数到昭襄王,除了孝文王,谁没有到别的国家做过质子?
  群雄争霸的战国时期,作为王室的公子,能安安稳稳在王宫中长大,已经是莫大的福分了。
  等扶苏介绍完蒙华,韩非又问了几句,因为父亲是大王近臣,父亲受大王熏陶,蒙华再受父亲熏陶,也读过韩非的几篇文章。
  韩非虽然教了扶苏这个假小孩,但还不会认为天底下所有的孩子都会和扶苏一样,对于蒙华的水平,他并没有失望。
  而蒙华,他显然没有被韩非这位老师吸引,上完课后,他满面愁容。
  扶苏悄悄问他:“是韩先生讲的太深了,你有哪里不懂么?”
  蒙华摇摇头,欲言又止。
  扶苏小声笑道:“没关系,你告诉我,我谁都不说。”
  蒙华到底年纪小些,憋不住话,他瘪瘪嘴,道:“韩先生就跟他的文章一样。”
  扶苏一愣,旋即理解了蒙华的意思。
  韩非的文章文笔犀利,韩非本人说话也是言辞犀利——虽然他结巴,也不能阻挡他话中的锋芒,这样的人,其实不大适合当小孩子的老师。
  只不过扶苏这会儿不是真的小孩儿,他也忽略了蒙华这个真小孩儿可能接受不了韩非的教学方式。
  但这已经是不能更改的了,扶苏只能劝慰道:“韩先生人是好的,这只是……他的习惯,过几天听惯了,你就能体会韩先生一言一语的妙处了。”
  生怕蒙华害怕上学这件事,扶苏又道:“你若是有疑问,不敢问韩先生,只管来问我。”
  蒙华巴不得有人相帮,听了这话急忙点头,从他曾祖蒙骜起,蒙家就效命于秦王,父祖唯恐家族荣光不能延续,是以家教极严,如今进了王宫,他唯恐学不好回家会被长辈教训。
  不只是蒙华受不了韩非的教学方式,接下来的李由、芈青和王离也都很受不住,但这个老师他们没得选,只能硬着头皮听下去。
  只有听得津津有味的扶苏像是一个异类,他想了想,蒙华是他的友人不错,但他与王离也有交情,并且王离守护大秦到了最后,也不能亏待他;他与李由虽然不熟,李由他爹还背叛了父亲,但李由本人可是为大秦而死的,值得扶苏另眼相看;至于芈青,扶苏对他爹会背叛父亲一事一直耿耿于怀,但或许他还有些别的作用,也不能将他撇开。
  于是,扶苏便又悄悄同其他三个人说了有问题可以问他的话,李由几人见识了扶苏和韩非你来我往的对话,并不因为扶苏年纪小就小瞧他,也不觉得扶苏这话傲慢,而是都感激地答应了。
  送走了陪读们,扶苏收拾一番歇了一会儿,就要往嬴政宫中去。
  旁观了扶苏这一日的李映忍不住道:“大公子,你这一天也忒忙了,你还记得自己是个四岁小孩儿吗?贪多嚼不烂你记住了,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也不能忘啊。”
  扶苏听罢,点头道:“有道理。”
  李映见他将话听了进去,不想跟着去嬴政宫里练跪姿站姿,麻溜地溜走了。
  得到李映启发的扶苏在嬴政召见他后,当即向父亲提出了可以和陪读们商量一下住宿的问题。
  寺人揉捏着嬴政劳累了一天的肩膀,他随意坐着,半眯着眼睛道:“让他们住下不过是小事,但男儿怎能如此娇气?宫内宫外也没几步远,你倒是惦记着他们累。满朝上下,谁不是日日跑的?这会儿就怕累了,将来怎么办事?”
  扶苏见父亲疲惫得厉害,登时顾不上别的事,他忙凑过去问道:“已经有了轻便的纸,阿父每日还是在翻竹简吗?”
  嬴政道:“如今做出来的纸还不够送往秦国各地,寡人已经吩咐了蒙毅,要多征召些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