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两人皆穿织金绣蟒朝服,飞眉入鬓,丰仪俊秀。
  如芝兰玉树,亭亭植于御殿丹阶之上。
  赵坼是名将之后,文武兼备,饱读诗书,却是第一次真正明白什么才叫“不忍直视”——
  两个男子这样般配做什么!
  能做夫妻还是怎么的……咳。
  傅润淡定地强调道:“彗之是主将之一,北征乃国事。再者,他从前去过的。”
  确实去过,四年前成婚的时候去过。
  陪葬帝陵的祖宗赵起俞都没资格喝的祭牲血,小儿子喝了一大碗呢。
  赵坼当即想扇过去的自己一巴掌,因不敢对傅润动粗,遂用力拍赵彗之的背,“你敢去!”
  赵彗之身量长高许多,堪堪与父亲平视,“我敢去。我虽只见过二哥一面,但二哥是我兄长,家书中常指点我枪法。他的尸首,我当拿回来;他的遗志,我当代行。求父亲应允。”
  好话都让他说尽了。
  赵坼舔舐嘴唇上的死皮,“哼。你要记得你姓赵!陛下赏识你,肯让你这么小的年纪就做一营主将,切忌好大喜功!你对陛下……但有不臣之心,老子一刀杀了你、清理门户!”
  话音未落,傅润察觉到一双幽灼的视线在他的脸上停留少许光景。
  他本该出声喝止的。
  他还有数不清的顾虑和猜疑。
  他怕一旦承认他对彗之的心,他再也无法纯粹地冷静地坐在济天殿与文臣商议战事。
  赵彗之:“父亲放心,我绝不敢心生反意。只是另有一事,也请父亲应允。”
  赵坼迟钝的大脑在这一瞬间捕捉到一丝灵光,旋即浑身发抖,冷喝道:
  “孽子!还不住口——”
  “我对陛下,确有不臣之心。既是夫妻,相望相守,生死无论。父亲母亲不必为我另寻婚配。”
  “你!你再说一遍!”赵坼大吃一惊,顾不得细想,欲动手,临时记起这是傅润的寝宫,好容易忍住怒火,双手握拳咬牙切齿地说:“陛下恕罪。这孩子脸皮厚,随我,他……胡说的。”
  傅润没有说话。
  赵坼盯着地面,呼吸轻微不可闻。
  他感到窒息,像是被人抓住心肝左右开弓大扇巴掌似的,惊恐、担忧、愤怒,又隐约地可耻地感到高兴。
  雪还在下吗?
  风沙停了吗?
  殿外的太监宫女听得见殿内的动静吗?
  事情发展到这种局面,亏他是当朝大将军,死后怎么有脸去见文宗和姚妃?
  他揉了揉僵硬的脸颊,慢吞吞抬头,神态夸张又可怜,充满希冀地看向傅润。
  傅润周身沐浴在明亮温热的烛光里,舌抵齿关,手指指尖一颤,“岳丈。”
  这便是他的极限了。
  “……嗳。”赵坼的拳头捏得紧紧的,将碰到赵彗之,一根根展开,最终轻柔地拍了他一下。
  赵彗之感到被父亲拍过的肩头轻如云絮,责任重如泰山,若有所念,极克制地朝傅润投去一瞥。
  傅润早已转身去桌案上取皇帝玉玺,举止十分自然,唯独坐下时意外撞倒了两摞雕版诗集。
  他是绝不会在清醒的时候当着彗之的面说他喜欢他的。
  那成什么样子!
  *
  雪夜幽冷,征思凄哀。
  出兵前当举行祭祀大典,告慰太庙先灵,祈求天地庇佑。
  时将平旦,傅润提前一个时辰乘宫车到了太庙,想了想,屏退众宫人,命赵彗之先同他进去。
  负责看守太庙的礼官劝阻的话已涌到了喉咙口,瞟见那赵小将军衣角的星辰图案,垂首不语。
  傅氏在前朝亦是名门,累世官宦,太祖这一支的官服上绣的便是星辰纹。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只是当时傅氏是“众星”之一,统一天下后自家做了帝王,于是渐渐搁置它,鲜少绣在龙袍上。
  小将军何以获此殊荣?却不是礼官能质疑的。
  太祖皇帝傅显的御容栩栩如生,高挂于正中央,画上一双明目直视东南方,面露威仪。
  傅润什么也没拿,与赵彗之并肩而站,仰望列祖列宗画像。
  他低声说:“我不会说的。”
  赵彗之:“什么?”
  傅润年少读国史,仰慕太祖太宗功绩,当着两位老人家的面,有些无措,声音又轻三分:
  “喜、喜欢你。我不会说的。
  “但你要一辈子喜欢我,无我的允许,不得战死。否则我今夜受的屈辱,亲手杀你亦不够弥补。”
  指的是他心甘情愿地喊赵坼“岳父”一事。
  真真“屈尊”了,身为君王,又上赶着“认爹”,可不是受辱么。
  赵彗之:“……傅哥,你方才说什么?我许久不来这里,有些走神。”
  傅润一噎,暗骂赵彗之可恶,“咳,我、我那什么你。这话,我不会再说!你听清没有?”
  即使骗他说听不清,他也不讲了。混账东西。
  赵彗之见美人眸含春水,不由侧过身替他理发簪,声音低沉带笑意:“……嗯,我听清了。”
  傅润怒瞪赵彗之,“你笑什么!你当这是哪里?我写给你的皇后守则你背了没有?”
  他近来分/身无术,只是抽空将原有的宫规改了几处措辞,权当游戏,聊寄之以解相思。
  赵彗之:“正在背。‘诞育后嗣’一条,却不懂。我恐怕做不到,难道是陛……唔。”
  傅润慌忙用手捂赵彗之的唇,恶声恶语道:“你此番去军营,不许再学那些兵鲁子说荤话。”
  更不许学了荤话回来用在他身上。
  子嗣。
  他倒是想让彗之——算了。咳,玩笑而已。
  男子岂能有孕,违背阴阳伦常,滑天下之大稽。
  这几年在宗室子弟里慢慢挑罢,总有合适的孩子,过继几个,养大了再决定由谁做太子。
  太庙修建得尤其高阔空远,重檐庑殿,朱柱金阑干,高处漆黑幽邃而神秘。
  两人重逢不过七日,除了那夜的缠绵,仔细想来,甚至并未说过十句话,一时只紧紧十指交叉牵着手。
  他们在这里所说的一切,无论声音高低,都产生回音。
  他们在这里所祷祝的一切,无论语词长短、情意直隐,都受到祝福。
  朝日升起的刹那,中门大开,傅润接过礼官捧着的象征皇权的玉璧玉圭。
  从享的文臣武将依次跪拜,叩首四次,口称“万岁”,起身再拜太祖、太宗、仁宗、文宗神位。
  他们所服膺的,是太祖皇帝四世孙、文宗皇帝第二子,受命于天,嗣承神器,兴漕运、改税法、征高丽日本、下江南而清余孽,夙兴夜寐,武德文治昭然,惠泽天下四海。
  --------------------
  还有四章完结(天冷了,下雪了,顺网线给大家递奶茶暖手手,我先给自己点一杯芋泥青稞吧x)
  【《箧玉编》天书阁江浙行省采进本】
  《皇帝御书赞序》时西北有鲸鲵(喻指凶恶的敌人)作乱,祀太庙后,陛下于暖阁出示近作十首,皆效陆放翁,锵然有古意。
  第九十七章 将军
  冬十二月。
  甘肃行省马鬃山。
  此地是天山余脉北山向东南延伸的一角,放眼望去,尽是漠土沙棘。
  山脚的李家庄已人去屋空,遇鞑靼、狗国两面夹攻而退守至此的西北军正忙碌着烧火搭营。
  “赵将军!”怀抱两大捆松软棉衣的士兵看见站在马厩旁的少年的背影,高兴地喊了一声。
  咀嚼草料的蒙古矮马呼呼喷出热气,仰头嘶鸣,跺脚往后缩。
  天冷,马吃得慢。
  赵彗之把手上剩下的糠糁抹在马槽上,回头看那士兵,“嗯。何事?”
  士兵想说自己是二十人的骑兵小队里唯一活下来又找到大部队的幸运儿,还想说他本来害怕死了不能回家尽孝、知道赵将军在这里指挥全军便很不怕了……想说的太多,但都不甚紧要。
  士兵双臂抱紧新送来的棉衣,摇摇头,转身往营地去,忽然回头问:
  “将军,我们腊月底能回去过年吗?我家里拿我的军饷修了个小院子,我还没见过呢。”
  赵彗之认真思索片刻,道:“明年可以。”
  士兵稍有失望,仔细一想,又露出笑脸,“将军,我跟着你,成吗?他们把我调去后勤了。”
  赵彗之打量士兵沾满血迹的钢兜和护甲,“嗯。你稍后去童将军那里领一支火铳。”
  这个士兵是山西太原人,胆子大,骑术高,之前也替他搬过两回大将军铳。
  可惜能使用新式火器的将士究竟太少。
  原禁军营的那五百人自成一伙,与西北军之间似乎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
  说到西北军,此前赵彗之是个参将,或不明显,如今领圣旨接管左翼营已有五日,将近三十万人,听说要把性命交给一个还不到十九岁的少年将军管着,但凡有军功的,多少不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