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听说了。恭之行事冒进,现在他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总有一日惹出大祸来!”
  傅润轻笑,“孤亦做如此想,新拟了圣旨,命厉知行仍做主将,调赵恭之总掌殿军。”
  赵坼心中清楚这是借机调整打压西北大营的“赵姓”势力,不敢与他较真,拱手道:
  “陛下圣明。”
  君臣二人就西北军情简单交流两句,话里点出赵恭之突袭鞑靼营帐、大破而还的消息。
  这是喜事啊。
  在座的宾客多与赵氏有姻亲往来,小半是京官,闻言皆喜上眉梢、出声祝贺。
  傅润笑,“既是夫人的寿宴,尔等不必如此。方才那唱《八仙祝寿》的呢?仍唤他来。”
  王长全候在门外,答道:“是,奴婢这就去吩咐着。”
  常氏哪敢坐在上首俯视皇帝,示意长子次子退后,自往左侧挪了两张木椅,垂头再谢恩。
  一时最上首的大圆桌只坐了三人。
  傅润还未用晚膳。
  太监遂撤了这一桌的酒饭,将宫里蒸得软烂的奶点心、汤四品、蔬四品、凤鸭、小馒头、小馄饨、响糖等御膳端上来——胜在干净,一道冬笋煨芋片、一道白灼虾特意布置在傅润手边。
  常氏眸光微动,诸多疑虑按下不发。
  想来陛下从江南回来后胃口差的说法不假。
  她定国公府有个大丫鬟颇通药理,极擅煮茶,今日为寿宴调制的雪水茶便有开胃护肝的功效。
  她刚要出声问此事,余光瞥见外孙赵彗之把喝过一口的茶碗递了过去——?
  这孩子!忒随性了!真当陛下同他是一家人么。
  至于有人说他是阿坼在外头养的私生子,哈,怎么可能!
  新皇换旧皇,光阴荏苒,年轻一辈或许不记得老国公爷的模样,她是一日不敢忘怀。
  女儿为赵家生了六个讨债的,只这个年纪小的最像国公爷,总算是摆脱了女婿粗犷的虎长相。
  常氏颤巍巍起身,急于告罪,却眼睁睁看着傅润将茶碗转了小半圈、就碗沿吃了两口——??
  是她不对劲,还是这两个年轻人不对劲???
  老太太沉默片刻,复又坐下,捏紧衣袖反复打磨腹稿,悄悄丢给赵坼一记眼刀。
  赵坼没懂,照样正襟危坐。
  傅润端握温热的茶碗,修剪齐整的指甲隐隐泛珠光,叹道:“嗯,好茶。孤少时同……过国公府,夫人曾亲自烹茶招待,另有枣泥糕、糖丝糕两盘,甜得恰到好处……转眼将有十年了。”
  常氏很惶恐,道:“陛下好记性。”
  因不是整寿,邀请亲房世交吃顿便饭而已,能得皇帝亲自过问,该是相当长脸面的。
  加上儿孙孝顺,原定的戏班子和说书人都是京都最出名的,这帮下九流的家伙心思灵光得很,个个是人精,今夜祖坟冒青烟方在御前演一出大团圆,谁不激动欣喜,端的是十二分卖力。
  宾客看得高兴,有的忘乎所以,当场叫了三声“好”——譬如关键时刻掉链子的女婿赵坼。
  常氏暗暗发愁,想及三月前在自家茶楼上说开了的帝后婚配秘辛,额间阴云密布。
  当今中宫皇后是她的亲外孙。
  老天!如此荒诞的事,女儿也好、女婿也罢,瞒了全家整整四年!
  傅润略看了半折戏,熟稔地扯过赵彗之的衣角同他说了句什么,乏了,起驾回宫就寝。
  皇帝的宫车一走,亲戚们都松了口气,拥上来道喜。
  常氏颦眉,勉强笑着一一谢过,亦借口说头疼,提前离席回院子歇息。
  贴身服侍的老嬷嬷问:“老夫人如何这样愁苦?今日寿宴真真长脸呀,又热闹,又体面!”
  常氏摆摆手,笑骂她多事,“烧两盆热水与我洗漱。”
  待房内只剩下她一个,思忖道:阿坼个蠢货,做生身父亲的,竟瞧不出他两个之间的情意,非说是彗之痴心妄想!唉,我虽看得透,也不好插手。但愿陛下明白其中轻重。
  ……
  月过中天,积雪未融。
  李府与定国公府相隔半条街,府内景象截然不同。
  李季臣侧耳倾听窗外不绝的鞭炮声,垂眸望向摊在桌面的一张万里江山图,半晌不语。
  师爷趴在窗户边透过缝隙张望坐在廊下啃吃馒头的禁卒,回眸压低声音急劝道:
  “大人!大人啊!岂不闻‘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李季臣两指并拢一遍遍整理皱巴巴的常服,“我辈伟丈夫,岂可做国贼。此事休再提!”
  他嫌书房冷,撞见门窗上寥落的树影,忽然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嘴角随即平添多道皱纹。
  师爷恨恨地甩袖,背手大步上前,蹲跪在他膝边,瞬间变幻了脸色,涕泗横流地劝说:
  “大人为官三十余年,你知我知,天下便没有从不犯错受贿的官,何况大人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陛下这几日逼得越发紧了,天书阁《书目》一出,堪称集历代文学之美,天下文人俨然倒戈——唉!这些没做官的、盼着做官的,哪个是真心实意同陛下对着干?舆论究竟止步于此。救不成李氏这座大厦!”
  “你不必激将我。”李季臣眼底闪过冷光,“老夫若为自保,将关内情报并武械库军机都卖给鞑靼人,哼,到时鞑靼入关,傅润须起用我,确实缓一时之急。可将来秋后算账,我如何面对?”
  “大人……不如让陛下等不到秋后——啊!”
  李季臣一双冷眼仿佛攫住师爷的心脏,哑声警告道:“住嘴。轩昂吾儿之死,我日夜泣血。”
  “那么,大人?”师爷眼中燃起希望的火焰。
  李季臣咬牙道:“亏你自诩饱读史记,从《春秋》到《国史》,哪个国贼瞒过了皇天公道?”
  师爷哑口无言,手指攥紧成拳,暗恨自己没有半点功名爵位在身。
  他这样的小人物,一旦受李大人牵连定罪,死了都没处埋,乱坟岗打发了去。
  *
  今夜辗转反侧的人很多,不止李相、常夫人。
  亥时。负责为关在济天殿地底的皇三子喂饭擦身的老太监摸出九把钥匙,慢悠悠解锁。
  他将满五十了,两个徒弟孝敬他一壶陈年御酿,嘴馋,多吃了两盅,走路摇摇晃晃的。
  傅璨低着头,舌头大半溃烂,几乎无法说出完整的话。
  老太监打了个酒嗝,前倾上身,酸臭的口气全喷在傅璨的脸上。
  见傅璨毫无反应,他不禁桀桀地笑起来。
  “三殿下,咱们俩也算患难与共,是异父异母的兄弟哩。四年前先帝命奴婢我‘服侍’你,‘拌嘴’、‘争执’,有一回你老人家咬掉奴婢手心半块肉呢。一眨眼,马上都第五个年头了。”
  傅璨满是血污的眼睛动了动。
  地牢过于幽暗阴冷,使他分不清昼夜,记不得时日。
  老太监继续挤兑傅璨:“陛下今年还不曾瞧过你老人家。真是那什么,啊,‘光阴似箭’!”
  傅璨吐了他一脸血沫,嘶哑地说:“滚!”
  “三殿下呀,你说你小时候多坏啊,仗着得宠,坏事做尽,害死多少太监宫女——依我看,九殿下的招数,都是跟你老人家学的。那是人能干出来的事嘛。畜生东西。落此下场,该!”
  傅璨闭目:“……”
  老太监弯腰绞干毛巾,“好在我师父陈大康当年疼我,把我引介与二殿下,否则哪有机会替我弟弟一家报仇雪恨!你在西湖边诱/奸的那个女孩儿,是我嫡亲侄女!”
  傅璨的脸上露出迷惑的表情。
  非是他刻意为之。
  正所谓成王败寇。他这四年心如槁木枯柳,满脑子仇恨,实在记不得琐碎了。
  老太监勃然大怒,高高扬起巴掌,到底没动傅璨的身体,眼珠转了转,仍用言语刺激他:
  “说起九殿下,九殿下害了太子的两个儿子,亏心事做太多,嗬哟,自己把自己吓死了。
  “哦,还有,奴婢差点儿忘了他!李公子,李相家的李公子,和您形影不离的那个王孙。
  “他是真大胆呀,四月前行刺陛下,最终也是罪有应得——怎么样:凌迟处死,碎尸万段!”
  傅璨猛地睁开眼睛,“你、说什么?”
  老太监四十岁方入宫,幼时亦是官宦人家子弟,见他这样紧张还能有什么不明白的。
  “凌迟处死!你们两个摸屁股亲嘴巴的相好,难道他受刑时,你没有心有灵犀么。”
  “不可能……轩昂是李家人,李相一定不会……他为何要杀傅润?”傅璨的瞳孔一直在颤抖。
  老太监敷衍地为傅璨揩拭腥臭的下/身,“为了你老人家呗。要我说啊,陛下早些将你如今这副模样透露给李公子知晓,还怕李公子不敢‘冲冠一怒为红颜’?反倒受他好些惊吓。唉。”
  李轩昂死了。
  数月之前就死了。
  从左肩开始,直至心肺,像砧板上的鱼,被一刀刀割成肉沫,四肢五骸的血流干了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