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啊,七月了,确实放暑假了……”胡鹭这才反应过来,他伸手将倒退着走路的杨陶往自己身前拉了拉,不好意思地笑笑,“我都过迷糊了,大学毕业之后经常连周几都记不住。”
“别说我了,你们两找个地方聊聊呗。”杨陶没有忘记今天的主要任务,他甘当胡鹭与贵舜之间的桥梁,积极搭建两人良好的关系,“大家都了解了解,以后都是队友啦。”
贵舜冷哼一声,傲娇地扭过头:“不和欧菲脑残粉当队友。”
“哎呀那我不喜欢欧菲了!”杨陶晃晃贵舜的胳膊,“我觉得你做的蛋糕才是真的艺术品,什么欧菲什么杜江边,比你都差远了。”
“哼,算你有眼光。”贵舜轻松被哄好。
杨陶又扭头看着胡鹭,晃晃他的胳膊:“呆葫芦你也是最棒的,我觉得胡妈肯定是在考验你呢,说不准你通过这次考验就直接成为胡家糖坊真正的继承人,到时候什么烟花秀什么无人机,不都随便你飞?”
“好吧。”胡鹭被哄得服服帖帖,他勉强保持微笑看向贵舜,“我会好好向他学习的。”
“好!我们简直是完美的team!”杨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十分期待即将开始的世糖赛,他挥舞手臂指向前方开阔敞亮的大路,高声宣布,“今天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让你们两个彼此了解。”
自Ghostlands向步行街走大概需要七八分钟,因为离得近,三人便没有打车。午后阳光炙烤大地,沥青路面被蒸烤出刺鼻的焦糊,马路上只有偶尔驶过的公交车和零星几辆私家车,人们似乎都躲在室内,不愿接触这般热烈的骄阳。
杨陶很爱漂亮,自然害怕晒黑,躲在胡鹭身后的影子中,弯着腰,捉着胡鹭的衣角,低下头小步往前走。胡鹭配合的放慢脚步,缓缓走过短暂的树荫,又在阳光下寻找角度帮杨陶挡下轰轰烈烈的太阳。
两人身边的贵舜啧了两声,实在看不下去,主动走到斜前方。他小麦色的皮肤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耳边的绿松石衬得他好似一只仰着脖颈的孔雀,每走一步身后的尾羽都翘在空中晃动。
“我说你俩,什么时候搞在一起的?”贵舜憋着半肚子气,余光瞥见胡鹭春心荡漾低下头羞怯的笑,瞬间成了满肚子气。他又带着一贯的语调,怪声怪气地问杨陶,“上周问你,你不是说自己单身吗?”
杨陶扬起脸,乖巧地看着贵舜,露出甜腻的笑容:“我就是单身呀,没有谈恋爱。”
“那这位是?”贵舜指着胡鹭。
胡鹭自我介绍:“队友。”兼未来老公。
“哦,纯真吗?”
“很真。”杨陶用力点头。
“勉强信你一回。”贵舜随手摘下绿化带中一片叶子,在手中折叠又撕裂,“还没和我说去哪呢,就这么一直走啊?”
杨陶拉起贵舜,蹦跶着跨过路口的石墩,遥遥一指,在面前宽阔的步行街西北角入口,胡家糖坊的门牌依旧金灿灿,不需要彩灯也能闪瞎对面板栗王的眼。
“喏!糖坊到啦!”杨陶迫不及待向贵舜介绍,“你记得我之前和你说有家店糖葫芦和小甜饼做得特别好吃吗,就是它!”
“那对夫妻档老店?”贵舜若有所思,“哦~怪不得你对这人这么特别,以前没少白吃人家的东西吧?”
杨陶吐吐舌头,像小时候一样喜欢沿着路牙边那一条石砖走直线,他身形摇摇晃晃:“这话说的,我也付钱的好吗,但老板太热情要请我吃,我也不好拒绝的。”
“我妈妈吗?她上次还问起你。”胡鹭牵起杨陶的手,扶着他在路牙边走独木桥。
“胡妈妈去哪里玩了呀?”杨陶问,“她的朋友圈一会儿马尔代夫一会儿肯尼亚的。”
“环游世界吧,和我爸一起,提前退休享受生活。”
“真好呀,胡妈妈人可好了,其实我一直没和你说,我差点成你弟弟,胡妈妈说要认我做干儿子呢。”
胡鹭想起这事,短暂的后怕后心中涌现对缘分的感叹:“前两天才知道的,不过还好你没成我弟,要是成了,我就不能……”
“不能什么?”杨陶好奇。
胡鹭又忽然羞涩,怎么都不肯再说。
“不能跟你谈恋爱。”贵舜看得来气,替胡鹭补上没说话的话。
杨陶听了,倒也没什么反应,而是嘻嘻哈哈地带了过去,当做玩笑一般,听过就忘掉。偶尔对胡鹭特别的感情会让杨陶有些摸不透自己心思,但那一阵悸动过去后,他又会冷静下来,几番思索,总还是觉得胡鹭不合适。
只能当做暧昧朋友,但要说更近一步,好像永远缺了点东西。
杨陶说不出这点东西是什么,胡鹭自然也不知道,他们都各怀心思,带贵舜走进颇为寂寥的糖坊。
店里今天没有备货,糖柜空荡荡的,只有常温货架上码放着整整齐齐的红糖。袋装、罐装、拿纸包住的块状,各色的红糖都贴着醒目的标签——胡红糖。
贵舜虽然是翻糖蛋糕师,但对中式糖塑也偶有了解,他在看到胡红糖的一瞬间就明白了这家糖坊是谁的铺子,连带着看胡鹭的眼神也带上了些难以置信。他拿起一袋红糖,仔仔细细地看着商标和喷码,诧异地问胡鹭:“这是你进的货,还是你们家自己的糖?”
“我不跟你说了吗,我家俩店一厂,包装好的红糖都是从厂子里送来的,手工糖只有上海店偶尔还在做。”
贵舜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他看着手里算得上大名鼎鼎的胡红糖,再看看这间算得上凄惨的铺子,难以想象竟然真的有人能把这么好一家铺子开成这样。
“你知道你家糖多有名吗,怎么桃桃和我说,你都快把这店开倒闭了?”
胡鹭瞬间尴尬地转过身,假装忙碌:“有名吗,我不知道啊。”
“很有名吗?”杨陶也好奇地问,“我以前听胡妈妈说他们家红糖卖得很好嘞。”
“怎么形容呢,就是一提到红糖,都会觉得胡红糖就是最好的。”贵舜想了想,更通俗易懂地解释,“就是你买腐乳会下意识觉得致和的最靠谱,买豆豉油会觉得干妈的最好,买红糖大家也会首选胡红糖。”
胡鹭听得一愣一愣的,似乎是没想到自己家的红糖竟然真有这么大能耐。他不由得多看了几眼货架上的红糖,忽然想起这些日子里,虽然糖葫芦和糖糕点都卖不出去,但总有零零散散的人来买红糖,还多次问他怎么不卖手工糖了。
胡鹭那时没好意思说是因为自己还没学会怎么做红糖块,只说店里没空,导致许多熟客都失望地走掉。
杨陶也恍然大悟:“呆葫芦,你还真是个富二代,胡妈妈真的在考验你吧,将来要把厂子也给你继承?”
胡鹭将信将疑:“不能吧,我从小到大都没去过广东的厂子,连上海的店也只有上大学的时候缺钱了才去找大师傅要。”
“以后不能叫你呆葫芦了,得叫你金葫芦。”杨陶若有所思,“这样说的话,我们岂不是得把目标定得高一点,如果只是混过海选,会不会砸了胡红糖的招牌?”
贵舜认同的点点头:“如果没有我的话,决赛够呛。如果有我,不拿冠军会砸了我的口碑。”
第20章 糖艺辅导一对二
贵舜的名气大,眼高于顶、不好合作,但偏偏又确实很懂糖艺,能力和他的性子一样让人又爱又恨,如果不是遭受排挤,他也应当坐在世糖赛的评委席。
很难说他接受杨陶的邀请是否存了些别的心思,还是说只单纯想来帮个忙。
世糖赛在即,这支生拉硬拽出的小队伍总算是凑够了参赛的人数,除去还在庙中的唐兰山,其余三个人都聚在了胡家糖坊之中。
面对满墙的胡红糖,贵舜不免有些怀念。他想起自己最开始学习糖艺时,那时艾素糖还没有成为糖塑主流用料,他就是用小卖部里六块一袋的胡红糖,加上点白糖、麦芽糖,煮成一锅滚烫的糖浆,反反复复地练习如何用糖塑造万物,烫得满手都是泡也乐此不疲。
现如今,红糖在糖塑中的使用率大大降低,糖塑艺术家们更倾向于使用艾素糖,传统的糖材料已逐渐隐入凡尘。
从五十年代起,胡家就在种甘蔗、收甘蔗、熬糖和卖糖中度过一年四季。胡红糖是胡家两代人的心血,糖塑却逐渐成为了家人们不再宣之于口的‘秘密’。
胡鹭成长的过程中,只在抓周宴上被红糖糊了满脸,其余时间家里的作坊和工厂都有爷奶、爸妈和师傅们忙活,粘稠的糖浆从来沾不到他四季都合身的衣服。
家里对胡鹭没有多余的要求,在家家以孩子考上大学为荣的时代,胡鹭用一张张近乎满分的卷纸,让自己能享受家庭的托举而无任何心理负担。
没有经济上的压力,家里的生意从来都顺风顺水,一切磨难都在胡鹭出生前被父母解决,所以他对钱的概念始终模糊,没钱了就去店里找大师傅要,想要的东西都自己刷卡买。
“别说我了,你们两找个地方聊聊呗。”杨陶没有忘记今天的主要任务,他甘当胡鹭与贵舜之间的桥梁,积极搭建两人良好的关系,“大家都了解了解,以后都是队友啦。”
贵舜冷哼一声,傲娇地扭过头:“不和欧菲脑残粉当队友。”
“哎呀那我不喜欢欧菲了!”杨陶晃晃贵舜的胳膊,“我觉得你做的蛋糕才是真的艺术品,什么欧菲什么杜江边,比你都差远了。”
“哼,算你有眼光。”贵舜轻松被哄好。
杨陶又扭头看着胡鹭,晃晃他的胳膊:“呆葫芦你也是最棒的,我觉得胡妈肯定是在考验你呢,说不准你通过这次考验就直接成为胡家糖坊真正的继承人,到时候什么烟花秀什么无人机,不都随便你飞?”
“好吧。”胡鹭被哄得服服帖帖,他勉强保持微笑看向贵舜,“我会好好向他学习的。”
“好!我们简直是完美的team!”杨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十分期待即将开始的世糖赛,他挥舞手臂指向前方开阔敞亮的大路,高声宣布,“今天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让你们两个彼此了解。”
自Ghostlands向步行街走大概需要七八分钟,因为离得近,三人便没有打车。午后阳光炙烤大地,沥青路面被蒸烤出刺鼻的焦糊,马路上只有偶尔驶过的公交车和零星几辆私家车,人们似乎都躲在室内,不愿接触这般热烈的骄阳。
杨陶很爱漂亮,自然害怕晒黑,躲在胡鹭身后的影子中,弯着腰,捉着胡鹭的衣角,低下头小步往前走。胡鹭配合的放慢脚步,缓缓走过短暂的树荫,又在阳光下寻找角度帮杨陶挡下轰轰烈烈的太阳。
两人身边的贵舜啧了两声,实在看不下去,主动走到斜前方。他小麦色的皮肤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耳边的绿松石衬得他好似一只仰着脖颈的孔雀,每走一步身后的尾羽都翘在空中晃动。
“我说你俩,什么时候搞在一起的?”贵舜憋着半肚子气,余光瞥见胡鹭春心荡漾低下头羞怯的笑,瞬间成了满肚子气。他又带着一贯的语调,怪声怪气地问杨陶,“上周问你,你不是说自己单身吗?”
杨陶扬起脸,乖巧地看着贵舜,露出甜腻的笑容:“我就是单身呀,没有谈恋爱。”
“那这位是?”贵舜指着胡鹭。
胡鹭自我介绍:“队友。”兼未来老公。
“哦,纯真吗?”
“很真。”杨陶用力点头。
“勉强信你一回。”贵舜随手摘下绿化带中一片叶子,在手中折叠又撕裂,“还没和我说去哪呢,就这么一直走啊?”
杨陶拉起贵舜,蹦跶着跨过路口的石墩,遥遥一指,在面前宽阔的步行街西北角入口,胡家糖坊的门牌依旧金灿灿,不需要彩灯也能闪瞎对面板栗王的眼。
“喏!糖坊到啦!”杨陶迫不及待向贵舜介绍,“你记得我之前和你说有家店糖葫芦和小甜饼做得特别好吃吗,就是它!”
“那对夫妻档老店?”贵舜若有所思,“哦~怪不得你对这人这么特别,以前没少白吃人家的东西吧?”
杨陶吐吐舌头,像小时候一样喜欢沿着路牙边那一条石砖走直线,他身形摇摇晃晃:“这话说的,我也付钱的好吗,但老板太热情要请我吃,我也不好拒绝的。”
“我妈妈吗?她上次还问起你。”胡鹭牵起杨陶的手,扶着他在路牙边走独木桥。
“胡妈妈去哪里玩了呀?”杨陶问,“她的朋友圈一会儿马尔代夫一会儿肯尼亚的。”
“环游世界吧,和我爸一起,提前退休享受生活。”
“真好呀,胡妈妈人可好了,其实我一直没和你说,我差点成你弟弟,胡妈妈说要认我做干儿子呢。”
胡鹭想起这事,短暂的后怕后心中涌现对缘分的感叹:“前两天才知道的,不过还好你没成我弟,要是成了,我就不能……”
“不能什么?”杨陶好奇。
胡鹭又忽然羞涩,怎么都不肯再说。
“不能跟你谈恋爱。”贵舜看得来气,替胡鹭补上没说话的话。
杨陶听了,倒也没什么反应,而是嘻嘻哈哈地带了过去,当做玩笑一般,听过就忘掉。偶尔对胡鹭特别的感情会让杨陶有些摸不透自己心思,但那一阵悸动过去后,他又会冷静下来,几番思索,总还是觉得胡鹭不合适。
只能当做暧昧朋友,但要说更近一步,好像永远缺了点东西。
杨陶说不出这点东西是什么,胡鹭自然也不知道,他们都各怀心思,带贵舜走进颇为寂寥的糖坊。
店里今天没有备货,糖柜空荡荡的,只有常温货架上码放着整整齐齐的红糖。袋装、罐装、拿纸包住的块状,各色的红糖都贴着醒目的标签——胡红糖。
贵舜虽然是翻糖蛋糕师,但对中式糖塑也偶有了解,他在看到胡红糖的一瞬间就明白了这家糖坊是谁的铺子,连带着看胡鹭的眼神也带上了些难以置信。他拿起一袋红糖,仔仔细细地看着商标和喷码,诧异地问胡鹭:“这是你进的货,还是你们家自己的糖?”
“我不跟你说了吗,我家俩店一厂,包装好的红糖都是从厂子里送来的,手工糖只有上海店偶尔还在做。”
贵舜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他看着手里算得上大名鼎鼎的胡红糖,再看看这间算得上凄惨的铺子,难以想象竟然真的有人能把这么好一家铺子开成这样。
“你知道你家糖多有名吗,怎么桃桃和我说,你都快把这店开倒闭了?”
胡鹭瞬间尴尬地转过身,假装忙碌:“有名吗,我不知道啊。”
“很有名吗?”杨陶也好奇地问,“我以前听胡妈妈说他们家红糖卖得很好嘞。”
“怎么形容呢,就是一提到红糖,都会觉得胡红糖就是最好的。”贵舜想了想,更通俗易懂地解释,“就是你买腐乳会下意识觉得致和的最靠谱,买豆豉油会觉得干妈的最好,买红糖大家也会首选胡红糖。”
胡鹭听得一愣一愣的,似乎是没想到自己家的红糖竟然真有这么大能耐。他不由得多看了几眼货架上的红糖,忽然想起这些日子里,虽然糖葫芦和糖糕点都卖不出去,但总有零零散散的人来买红糖,还多次问他怎么不卖手工糖了。
胡鹭那时没好意思说是因为自己还没学会怎么做红糖块,只说店里没空,导致许多熟客都失望地走掉。
杨陶也恍然大悟:“呆葫芦,你还真是个富二代,胡妈妈真的在考验你吧,将来要把厂子也给你继承?”
胡鹭将信将疑:“不能吧,我从小到大都没去过广东的厂子,连上海的店也只有上大学的时候缺钱了才去找大师傅要。”
“以后不能叫你呆葫芦了,得叫你金葫芦。”杨陶若有所思,“这样说的话,我们岂不是得把目标定得高一点,如果只是混过海选,会不会砸了胡红糖的招牌?”
贵舜认同的点点头:“如果没有我的话,决赛够呛。如果有我,不拿冠军会砸了我的口碑。”
第20章 糖艺辅导一对二
贵舜的名气大,眼高于顶、不好合作,但偏偏又确实很懂糖艺,能力和他的性子一样让人又爱又恨,如果不是遭受排挤,他也应当坐在世糖赛的评委席。
很难说他接受杨陶的邀请是否存了些别的心思,还是说只单纯想来帮个忙。
世糖赛在即,这支生拉硬拽出的小队伍总算是凑够了参赛的人数,除去还在庙中的唐兰山,其余三个人都聚在了胡家糖坊之中。
面对满墙的胡红糖,贵舜不免有些怀念。他想起自己最开始学习糖艺时,那时艾素糖还没有成为糖塑主流用料,他就是用小卖部里六块一袋的胡红糖,加上点白糖、麦芽糖,煮成一锅滚烫的糖浆,反反复复地练习如何用糖塑造万物,烫得满手都是泡也乐此不疲。
现如今,红糖在糖塑中的使用率大大降低,糖塑艺术家们更倾向于使用艾素糖,传统的糖材料已逐渐隐入凡尘。
从五十年代起,胡家就在种甘蔗、收甘蔗、熬糖和卖糖中度过一年四季。胡红糖是胡家两代人的心血,糖塑却逐渐成为了家人们不再宣之于口的‘秘密’。
胡鹭成长的过程中,只在抓周宴上被红糖糊了满脸,其余时间家里的作坊和工厂都有爷奶、爸妈和师傅们忙活,粘稠的糖浆从来沾不到他四季都合身的衣服。
家里对胡鹭没有多余的要求,在家家以孩子考上大学为荣的时代,胡鹭用一张张近乎满分的卷纸,让自己能享受家庭的托举而无任何心理负担。
没有经济上的压力,家里的生意从来都顺风顺水,一切磨难都在胡鹭出生前被父母解决,所以他对钱的概念始终模糊,没钱了就去店里找大师傅要,想要的东西都自己刷卡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