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865节
  “其他人离开的时候,或多或少的都会跟子女告别的,一声不吭的跑掉的是没有的。”
  孟成标在此基础上,开始询问锤子的事,更多的是询问两人母亲离开那几天的情况。
  母亲离开的那几天时间,对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姐弟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日子,在孟成标的引导下,两人的回忆都变得清晰而具体起来
  没有人确定的将“父亲”说出来,但询问和回答,又都围绕着他。
  观察室里,黄强民等人一根根的抽着烟,都失去了聊天的兴趣。
  做刑警的时间久了,有些案子其实不用知情人说出来,都能猜得出七七八八,这就好像谈恋爱结婚离婚的事,固然有些奇葩种能做出些特别的操作并火遍全网,但大部分时候,普通人的人生经历就是那么普通,普通到街头大妈都嚼烂了的程度。
  但是,即使大家能猜到这些案子和事情的走向,可真的确定了,还是让人很是唏嘘。
  当然,更重要的是,如何给嫌疑人定罪的问题。
  警方办案是需要证据的。
  就目前的情况,即使是嫌疑人招供,证据层面上都显得过于单薄了。
  江远确定了死者的身份,并第一时间将怀疑的矛头指向了死者的丈夫——妻子失踪却数年不报案,明明是受钝器击打而抛入河中的妻子,在其口中却变成了抛夫弃子的女人,这些矛盾点,让他像是顶着灯泡一样明显。
  可所有这些证据都是间接证据。
  犯罪现场是不确定的——江远已经前往范家村去寻找了,但农村的房子和城市内的住宅是不太一样的,城市里摄像头林立,活动场所多在室内,杀妻杀夫案往往集中在建筑物里,若是没有重新装修的话,应用鲁米诺之类的试剂,能够相对容易的在室内找到血迹等证据。
  农村的生活方式不同,大家往往喜欢在室外活动,杀人在院子或野外的情况也很多,在室内喷一遍鲁米诺,找不到血迹的话,其他地方的血迹基本也就没希望找到了。
  除此以外,时隔八年,凶器也大概率找不到了。
  杀人动机可以有很多,但也没有深刻到一定要杀人的矛盾,反而有不杀人的理由。
  因此,孟成标询问的目的,是试图找到一名目击证人或同案犯,最起码,是找到一名知情人——范家村里多的是同宗同族的亲戚,又都住在一起,以孟成标的经验来说,嫌疑人杀人后,很可能会找人商量,甚至找人帮忙,过后,也有可能会不小心说漏嘴之类的。
  这里面最容易发生的应该是说漏嘴,类似的情形太多了,“守口如瓶”这种事,其实是很困难的,尤其是有巨大的心理压力的情况下。
  孟成标在询问室里问着话,江远带着人,在范家村里溜达。
  范家村距离宁台县只有10多公里,村民往来方便,村里住着的还有四五百人。江远特意走了一遍河边,是条村村通公路时期修建的单车道,车道也主要通往附近的镇子,另有几条支路是往邻近村子的。
  根据数据库判断的抛尸点,距离最近的车道按直线距离算,可能有三四十米,但路很不好走,是落差有10米左右的坡道,中间是各种杂木,高的也有两层楼高,低矮的一米多的小细木也有。
  江远下车,顺着人踩出来的小路走了一遍,很自然的,小路是蜿蜒崎岖的,差不多是绕了一个s弯,再多一个转角的样子,才能抵达河边,总得路线超过了100米,而且,中间有两处的落差都超过了一米,同来的重装刑警如牧志洋,需要抓着旁边的树干才好跳下去,否则很容易就轱辘轱辘的翻下去了。
  “这没办法一个人搬尸体下来吧。”牧志洋走到河边已是一头的汗了。
  “也不好说……”申耀伟经常爬高走低搬运装备,颇有些经验的道:“这个地形,要是把尸体装到袋子里,袋子结实点的那种,再拖着走,一路滑下来,反而平底里搬着轻松。”
  “那要留下好长一条的痕迹了。”
  “现在没法证明了。”
  “他当面也不确定有没有警察调查,要不要考虑这个问题,再一个,他有合适的袋子吗?”
  “行李箱?”牧志洋提出了经典装尸器。
  “不考虑痕迹的话,差不多效果。”江远缓缓点头:“都挺难,勉强可行,但实际上还是很难。”
  侦查理论上认为,100米是徒步抛尸的极限,这个数字不是拍脑袋算出来的,就是各种实践的总结。
  有很多人作案之前可能会想,我艰苦卓绝,我奋斗不息,我日夜不歇,我能超越普通人的极限——自己之前有没有突破过普通人的极限,心里没数吗?就算是昨天才穿越的,今天试一下也就知道了,其实不用杀了人再试。
  单单就运尸这件事来说,买一头猪来做测试可能贵了点,也可以把朋友灌醉了试一下——运活人和死人的难度还是有区别的,因为重力分布的缘故,搬运死人比搬运同等重量的普通物件也要困难。
  另外,运尸的时候,时间因素和紧张的缘故,都会导致动作变形和难度增大。尤其是第一次这么做的人,光是心跳加速这一项,就会白白消耗许多能量。
  最后,运尸和杀人往往是一个连贯的动作,一般来说,运尸之前,你得先自制尸体,除非是采用毒杀之类的方式,否则,制造尸体的过程往往趋于激烈,已经足够将正常人的体能消耗殆尽了。
  而在此期间,永远会有激烈的心里博弈,尤其是无准备杀人的情况下,究竟是抛尸还是埋尸又或者先藏尸,要采用何种方式何种运输方式等等,都要耗费一定的体力和精力,中年的朋友,就这一步已经累惨了。
  “嫌疑人单独抛尸的可能性比较低,应该优先考虑有人帮忙的情况。”江远说到这里回忆了一下,问:“他的直系亲属还有谁?”
  “嫌疑人的父母都在,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姐姐当年已经嫁出去了,不在村里,哥哥还在村里。另外,嫌疑人还有十几个堂兄弟之类的。”
  “分别问一下。带回去问。”江远立即做了决定。
  “堂兄弟也要问吗?都是一个村子的,会不会有打击面过大的问题。”卫师衎一路跟着没说话,这时候却是下意识的敏感起来。
  江远摇头:“死者落水的时候可能只是休克状态,尚未死亡,所以,陪同嫌疑人抛尸的,也是谋杀,这么算的话,打击面不大。对了,审讯的时候,先不要提这个问题。”
  第1255章 期望值
  将范家村里姓范的十几名中年男性,全部带到警局里,果然让村里产生了一些扰动。
  好在有卫师衎的提醒,镇里提前跟村长通了气,又调派了多名驻村干部来支援和解释,费了一天的功夫,才算是将众人给安抚了下去,主要是阻止了他们集体前往警局等候。
  虽然如此,县里领导亦是倍加重视,平时的刑事案件是否侦破,县级领导其实并不是太关心,但稳定的局面被打破,是上级领导不能接受的。
  刘文凯也是从刑警大队的各个中队里,尽可能调派了擅长审讯的刑警,好给十几二十多号人同时做笔录,以尽快完成任务,再将人给送回去。
  村里的事,绝大多数都是藏不住的。许多人住在城市里,可能十年八年的,都不知道隔壁人家有几口人,可在村里,隔壁嫂子和邻家公公有一腿,莫名其妙的就人人皆知了。
  刑警们期望的,也就是能从嫌疑人的亲戚这里,问到点东西。
  实在不行,那就只能做好笔录搞对账了,这个步骤可就比较麻烦了,也是许多推理小说的乐趣所在,要从大家不确定真假的语言中,判断出谁在说真话,谁在说假话,或者哪些是真话,哪些是假话……
  正在省城补会的柳景辉,都因此在百忙中打来了电话,询问是否需要自己来帮忙……
  嫌疑人和他的同案犯,都没有给了柳景辉这个机会。
  江远接到电话,就以令柳景辉遗憾的口吻告诉他道:“嫌疑人已经认罪了,而且交代出了自己的父亲有帮忙运尸。当然,他自己也不知道妻子当时没有死。另外,嫌疑人的父亲自己也被问出了破绽,交代了嫌疑人借车,以及他跟随抛尸的全过程。”
  柳景辉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父亲帮儿子运尸吗?挺合理的,堂兄弟真的没有爹靠谱,不过,8年前的话,嫌疑人的父亲年纪挺大了吧。”
  “55岁左右。”江远道。
  “经常做农活的话,55岁还是很有劲的。”柳景辉叹口气,道:“好吧,这么来说的,本案差不多就结束了,口供应该是足够了。”
  “嗯,俩人当日是用他父亲的拖拉机运尸的,路上有遇到同村的村民,而且有人经过河边的村道,有看到了这辆拖拉机停着,基本上就是这样了。”江远说的算是证据链的一部分。
  纯粹只有嫌疑人的口供的话,还是偏于孤证的,不过,有同案人的口供,有一定的证据链,送检已经没问题了。
  柳景辉又问两句,道:“这么算来的话,嫌疑人的老爹也要被送进去了,之前55,现在63了?赶死前能出来。坑爹呀!”
  江远笑了一下,又摇摇头,捏着手机道:“受害人是准备离婚的,而这恰恰是嫌疑人接受不了的……本来就这么散了,也就没这么多事了。但他能接受老婆跑了,接受不了离婚。”
  “老婆跑了,就相当于净身出户了,虽然也没什么可分的,总归是省不少钱了,再一个,估计还是当地的风气面子。老婆实在要跑,拦也拦不住,但要是离婚的话,黏黏糊糊的不知道要不要打官司,估计是怕被人看了笑话。”柳景辉推测着,又道:“对了,如果是离婚的话,女方说不定还想带走孩子,这一点,他老公大概是接受不了吧?”
  “应该是有这方面的考虑。”江远摇摇头:“这个案子,主要还是没能确定受害人的身份,嫌疑人这块的破绽是很多的……”
  现代的刑警技术之下,命案一旦有了嫌疑人,那搜集证据反而是很快的。
  也就是这样的积案,当年没有确定死者的身份,否则,当时怀疑到死者的丈夫的话,他一样是跑不脱的。
  江远又跟柳景辉说几句,再结束通话,回头看看,会议室里的其他人都忙的抬不起头来。
  办案办案,案子是基础,办的过程主要是繁琐的文牍工作。
  许多警察都不喜欢这些山一般的文件,江远也不喜欢,但他会要求手下人尽可能详尽的完成这部分工作。
  做过积案才知道,今天的你觉得一切都是如此明确而无需记录,8年后的你必将手足无措,神情恍惚。
  文件和卷宗不能带来效率,但能带来公平。
  另一方面,不论是来自上级的审视,还是社会的监督,最终都只能通过文件和卷宗来实现。江远不愿意办案期间带着监军干活,自然就需要事后用文件来弥补,他是能够想通这个逻辑的,毕竟,他早就不用一份份的表格填过去了。
  “江远。”毋智夙从后门招招手,身体的一半在会议室了,一半还留在走廊,看着像是个不成熟的中学生似的。
  跟他发生视线接触的刑警都是迅速的将眼神挪开了,尤其是唐佳等女警,见到毋智夙之后,下意识的就会像穿山甲一样卷起脖子,因为毋智夙日常指挥的时候经常会骂人,而且骂的很凶,这就让跟他做事,或者合作的刑警倍感压力。
  也都是成年人了,挨骂的机会少了,能够承受的骂声也相当有限了。
  “毋支。”江远走到后门,身边也没有黄局陪着,说话都礼貌三分。
  “带你看个好东西。”毋智夙拉着江远就走。
  牧志洋的手都往后腰摸去了,又赶紧跑两步跟上。
  毋智夙将江远带着了楼下不远,就指着前面一辆大白车道:“你看看这个喜欢不?送给你开。”
  “兰德酷路泽?”江远有点惊讶:“这车有点贵吧。”
  “开了几万公里了,新车得有百来万了,我们也买不起,正好落到我手里,我一琢磨,你经常出差的,给你开最合适。”毋智夙笑着说理由。
  别说江远了,旁边的牧志洋都一个字不信。
  某种程度上来说,刑警对车的需求,和煤老板和包工头是类似的,都是要能在烂路上开的大车,要皮实耐操不娇气,而以国内的环境来说,这个要求的顶配就是兰德酷路泽了。
  更好的还真不一定有它皮实,保险和维修的价格也会太高。
  江远下意识的拿出手机,道:“我得给黄政委打个电话。”
  “老黄咬太狠了。”毋智夙一把抓住江远,道:“我们在河里的案子还有不少的,做谁不是做,你们跑来跑去的,太辛苦了,不如就在建江再办几起。”
  江远:“我说了不算……”
  “您要是愿意做建江的案子,老黄绝对不多说一个字。”毋智夙别的不行,把黄强民和江远的关系早就看穿了。
  江远沉吟了两秒钟,也没反驳毋智夙,转而道:“我也不反对办建江的案子,但我首先要办台河一线的溺亡案,特别是数据库范围内的。”
  “都有数据库了,就让下面人去做好了。”毋智夙并没有循着江远的想法走,而是给了他一个自己的想法。
  江远倒是心里一动,确实,如果数据库能对上的话,相关的案件给刘文凯他们去做也是一样的,麻烦一点的,丢给申耀伟也行,还真不需要他直接参与。
  由积案专班的刑警们接手还有一重好处,就是比不中数据库的话,可以毫无愧色的退回来。反而是江远参与了不好退后,正所谓盛名所累,逼急了,用颅骨复原术硬上也得侦破了。
  黄强民此前就是用的这一点,逼毋智夙就范,那也是因为建江市是最符合目前数据库范围的城市,再往后,还要江远去比数据库,性价比就有点低了。
  “你们还有什么案子?”江远倒是真的有一些期望值的。建江市也是出大案的地方。
  毋智夙果然回应了江远的期望,指了一下面前的兰德酷路泽:“走私大案怎么样?”
  “走私汽车?”江远讶然道:“这个应该归缉私局管吧。”
  “走私汽车可以归他们,走私车里有人血的,归我们!”毋智夙说过,又特意强调道:“动脉血,还有枪击的痕迹。”
  第1256章 走私大案
  “这辆是走私过来的?”江远的情绪被毋智夙给调动了,有点好奇的走到车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