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851节
他要对得起江远的知遇之恩!
“你喝口水不?”卫师衎拿着一瓶盐汽水,走到垃圾堆旁边,用脏兮兮的手抓着,递给申耀伟。
申耀伟看了两眼,叹口气:“不用了,我不喝。”
“我戴着面罩不方便,你就一个口罩,喝水多方便。”卫师衎有点不解。
申耀伟看看两边,无奈道:“站垃圾堆上喝水?也没那么渴。”
“其实呆久了,也没那么臭。”卫师衎呵呵笑两声。
申耀伟:“你要不脱了面罩再说这个话?”
卫师衎立即伸手去摘面罩,临了了,停下来道:“算了,重新戴一遍麻烦,你不喝就我回去休息了。”
说着,卫师衎也不等谁回应,就回去舒舒服服坐着去了。
申耀伟嫉妒的面目全非,忍不住道:“二代真是不一样呀。”
身侧几名知道申耀伟身份的刑警,纷纷侧目。
……
整件的物品,或者看起来完整的物件,从垃圾堆里挖出来,就运到了江远所在的法医中心。
申耀伟等人在垃圾场只挑选,不筛选,觉得差不多的物件,就送过来。
江远则是换上今天的第三套个人防护,一件件的翻看这些物品。
而在他身后,崔启山和柳景辉等人,也是戴着装备,依次翻看江远看过的物品。
物品无高下,无先后,无分优劣,没人知道它是否与受害人或凶手有关,挑拣的过程,纯凭感觉。
这个过程说起来神乎其神,玄妙非常,但在场的刑警,包括不在场的专案组成员,没有一个质疑的。
因为刑警经常据此破案。
许多东西,你用语言描述,没人知道它是涉案物品。反过来,有些案件也无法准确的描述涉案物品。
但是,你一看到它,你就知道,它是涉案物品之一。
就好像,两根塑料绳。
蓝色的塑料绳,都很长,一根有一米多,一根有两米的样子,两根的一端还都打着结,分开看不觉得,合并到一起看就知道,两根绳子实为一根,是中间剪开了。
这么长的绳子,即使剪开了,其实还可以用,至少以过日子的心态来说,扔掉是有点浪费的。当然,这种塑料绳有可能是商户购买来打包快递等大件的,住户也许拆开包裹就给丢弃了,但出现在这里,又这么长,正好打结成这个样子……
当江远将它拿起来的时候,柳景辉只看了一眼,就聚了过来。
江远看看柳景辉,让搞推理的先发言。
“有可能是用来捆绑受害人的?”柳景辉比划着道:“把手捆起来,绕两圈,然后打结,再绕几圈,再打个结?正常捆东西,用不着浪费这么长的绳子。”
江远将绳子打结的部分拼了一下,形成一个不太规则的拳头大的圆。
在场的几个人均是眼前一亮。
“试一下。”江远将手腕最细的苗瑞祥喊了过来。
苗瑞祥两手并拢,江远将绳子在苗瑞祥的手上挂了一下,稍微细了一点,但考虑到受害人为女性,而且塑料绳可以勒的很紧,这个圈的大小反而更合适。
“我看看能不能取到dna。”江远说过,拿着绳子坐到了一边,再对柳景辉道:“柳处,你布置一下?”
“好。”柳景辉自然知道巨龙说的是什么意思,想想道:“现在假设两根塑料绳是凶手用来捆绑受害人的,分析绳子上残留的物质,这个工作有江远做,回头,如果能从绳子上找到独特的污染物,可以再行调查,不过,绳子是从垃圾车里转运过来的,咱们首先要考虑塑料绳本身。”
柳景辉顿了顿,道:“我觉得我们立刻可以做的,首先是追踪供应商,查一下是否能找到绳子的生产商,最好是能找到销售商,如果是本地的,就找他的销售渠道和买家,如果是网络销售的,销售到京城的有多少件,销售到锦山附近的,应该更少!”
说着,柳景辉就开始安排人员,由王传星记录。
这时候,江远道:“案犯捆扎受害人的手法不怎么专业,就是简单的缠绕后收紧,打死结,受害人的手腕部分已经不成样子了,看不出来,但从绳子剩下的结来看,不像是专业的罪犯,很可能也没坐过牢。”
监狱里无聊,狱友之间互相交流,免不了学些对方的技术。有心抢劫和绑架的,顺手学点“猪蹄扣”,“八字捆”,“反手结”什么的,根本不费什么事。
甚至没坐过牢的,准备搞劫持了,对着视频学习一点捆扎知识也是很自然的事。
江远由此给出一个推理,立刻得到柳景辉认同。
柳景辉又凑到江远身边,细细看过绳子,再道:“绳子的捆扎方式,应该也是一种特征,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要通报一下专案组吗?”
江远应了一声,道:“你看着通报吧,我去实验室研究一下这两根绳子。”
第1231章 一线牵
京局的法医楼里,就有自己的理化实验室,属于是比较奢侈的配置,因为宁台县局9号楼里都没有。
江远找了张干净的实验桌,又让牧志洋和温明帮自己用酒精仔细清洗了一遍,才将两根塑料绳取出来,一点点的仔细观察。
这是目前找到的,除了尸体以外的最有价值的线索了。别看翻了那么多垃圾,并且在翻垃圾的前期就找到了这两根塑料绳,有经验的刑警必须意识到,线索并不是线性分布的。
尽可能充分的利用你所知道的每一点线索,是对刑侦最基本的敬畏。不管是一口气得到了大量的线索和证据,还是邀天之幸得到了一点点的线索,尽可能的利用好它们,是刑警唯一能做的,也是最应该做的事。
“长131厘米。宽3厘米。”
“长246厘米,宽3厘米。”
江远将两根塑料绳拍了又拍,确定在形态上已经没有可供讨论的细节了,再将两根绳子小心的解开,先量了长宽,接着就顺着塑料绳一点点的看。
所谓的塑料绳,实际上是一根宽而扁的塑料制的带子。
它的厚度极薄,使得绳子是半透明的状态,宽度3厘米,大约相当于男性两根手指略多,不到三根手指的宽度,胖子另算。
这种模式下,人们在使用塑料绳的时候,其实是自动将之搓成一条来用的。
换言之,是将塑料绳在宽度上,皱起来使用的。
如此以来,塑料绳折叠的缝隙中,就容易留存有细微的证据。
江远因此特意擦干净试验台,再让摄像机持续的照着台面,再一点点的展开塑料绳,然后分段取样。
塑料绳在垃圾堆里埋了不知道几天时间,一些地方明显被垃圾堆的渗滤液给泡进去了,这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对有机证据是毁灭性的,不管是dna还是别的什么,碰到这种渗液都要完蛋。
但是,两根塑料绳折起来,又压上其他垃圾,一些褶皱就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环境。
理论上,若是有证据的话,就有可能在这些地方存在。
江远顺着未打结的一端,一直检查到打结的部分,到了这里,是每一段都用马蹄镜细细看过,再取样。
此处,就是最有可能出证据的地方。
以前,江远做到这一步,剩下的就交给理化实验室的技术员去做了。
现如今,江远已经有了lv5的理化分析,自然就留给自己来做。
不过,任何级别的技术人员到了此处,面对的都是选择题。
虽然说,现代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了,可以对很少量的物质,做检测分析。
但在取样的时候,终究还是有一个量的。最重要的是,并没有一种机器,能够对采样来的证据,进行准确而精细的处理。而有些证据的处理是有损和微损的,也就是说,进行了一种测试,之后就不能测试其他项目了。
有鉴于此,理化实验室里,一般都是先做无损项目,再做微损和有损的项目。
江远是为了避免垃圾渗出液污染了样本,所以不得不先取了样,但做到这一步,也是招呼牧志洋拉窗帘,开始先就着无损项目做起。
先用多波段光源扫一遍,分别切换365nm的紫外,450nm的蓝光、535nm的绿光,850nm的红外,看是否有荧光反应。
这里面,紫外能找到血液,各种体液以及部分毒品植物的残留,比如大麻树脂。蓝光能找到指纹、胶水,以及一些合成纤维。比如502就会发亮白色荧光,涤纶就发亮蓝色。绿光主要是药物残留,例如可卡因会出黄绿色荧光,化学灼烧也可能出亮斑。红外可以看到一些油墨和涂料,能找到一些烧焦的物质。
总结下来,如果个人买一台手持式的多波段光源,每天在男朋友和女朋友回家的时候,拉起窗帘就是一通照,就有可能发现他抽大麻,玩sm,吸可卡因并全身涂色的真实面目。
眼前的两根塑料带是干净的。
当然,这不能证明它们是无辜的,只是第一波的宏观检查无果。
江远接着拉开窗帘,先让人用高分辨率的照相机再拍全段,然后是体视显微镜下,用微操作证挑取褶皱内的可见颗粒,再分别装进样品管。这一步就是微损了。
最后才是pcr和元素分析,也就是许多人熟悉的dna检测和成分分析。
整套做完,外面已经又黑天了。
温明也发出了轻微的鼾声。
牧志洋窝在角落里,百无聊赖的玩着手机。
理化实验室里的技术员不得不陪着江远,免得他将贵重的扫描电镜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给弄坏了。
“等结果吧。”江远起身,拍拍温明,道:“回去了。”
“啊,破案了吗?”温明猛的站起来,还有点懵。
江远摇摇头,再对牧志洋道:“柳处那边怎么样?”
“就还在查,在市场里找到了几款类似的塑料带,感觉也没有太大区别,得要先确定塑料带的厂商,才能找经销商和买家。”牧志洋顿了顿,再给了一个自己的结论:“感觉也不是太好找的样子。”
“嗯,回去睡一觉,明天再说。”江远没多啰嗦,各种理化检查都要跑时间,他自己坐到车上,才重新复盘今天的各种技术分析,但也没着急给结论。
翌日。
江远早早来到法医楼。
积案专班和崔启山的四大队也干脆移镇过来,就在法医楼的会议室里摆开阵势,开起了讨论会。
理化实验室的各种报告也都送了过来。
一晚上的功夫,实验室的技术员熬夜加班,总归是先将江远要的报告给出了大部分。
江远一张张的看过去,其他人也是一张张的传递着看。
这时候,一份样本的结论,引起了江远的注意。
“丙烯酰胺和苯甲酸。”江远轻抖两下报告,问:“什么东西里,含有这两样东西?”
“苯甲酸最常见的地方,食品和药品,涂料,增塑剂,再就是其他工业领域了。”王传星是读书型的,呱呱的就说了出来。
“丙烯酰胺呢?”柳景辉追问。
“化妆品和化工原料,食物里也有……我记得是致癌的。”王传星开始点pad。
江远这时候道:“美拉德反应。所有高温油炸食品都有丙烯酰胺,包括煎牛排,炸油条,炸鸡,炸天妇罗的,都有。”
“凶手是厨师?”柳景辉瞬间反应过来,接着补充道:“正常做饭,应该没有苯甲酸吧,苯甲酸是预制菜里的?”
“各种酱料里也有。”王传星这时候查完资料了,道:“算食品的话,酱油里,果汁里,各种香精里都有。也是致癌物。”
“你喝口水不?”卫师衎拿着一瓶盐汽水,走到垃圾堆旁边,用脏兮兮的手抓着,递给申耀伟。
申耀伟看了两眼,叹口气:“不用了,我不喝。”
“我戴着面罩不方便,你就一个口罩,喝水多方便。”卫师衎有点不解。
申耀伟看看两边,无奈道:“站垃圾堆上喝水?也没那么渴。”
“其实呆久了,也没那么臭。”卫师衎呵呵笑两声。
申耀伟:“你要不脱了面罩再说这个话?”
卫师衎立即伸手去摘面罩,临了了,停下来道:“算了,重新戴一遍麻烦,你不喝就我回去休息了。”
说着,卫师衎也不等谁回应,就回去舒舒服服坐着去了。
申耀伟嫉妒的面目全非,忍不住道:“二代真是不一样呀。”
身侧几名知道申耀伟身份的刑警,纷纷侧目。
……
整件的物品,或者看起来完整的物件,从垃圾堆里挖出来,就运到了江远所在的法医中心。
申耀伟等人在垃圾场只挑选,不筛选,觉得差不多的物件,就送过来。
江远则是换上今天的第三套个人防护,一件件的翻看这些物品。
而在他身后,崔启山和柳景辉等人,也是戴着装备,依次翻看江远看过的物品。
物品无高下,无先后,无分优劣,没人知道它是否与受害人或凶手有关,挑拣的过程,纯凭感觉。
这个过程说起来神乎其神,玄妙非常,但在场的刑警,包括不在场的专案组成员,没有一个质疑的。
因为刑警经常据此破案。
许多东西,你用语言描述,没人知道它是涉案物品。反过来,有些案件也无法准确的描述涉案物品。
但是,你一看到它,你就知道,它是涉案物品之一。
就好像,两根塑料绳。
蓝色的塑料绳,都很长,一根有一米多,一根有两米的样子,两根的一端还都打着结,分开看不觉得,合并到一起看就知道,两根绳子实为一根,是中间剪开了。
这么长的绳子,即使剪开了,其实还可以用,至少以过日子的心态来说,扔掉是有点浪费的。当然,这种塑料绳有可能是商户购买来打包快递等大件的,住户也许拆开包裹就给丢弃了,但出现在这里,又这么长,正好打结成这个样子……
当江远将它拿起来的时候,柳景辉只看了一眼,就聚了过来。
江远看看柳景辉,让搞推理的先发言。
“有可能是用来捆绑受害人的?”柳景辉比划着道:“把手捆起来,绕两圈,然后打结,再绕几圈,再打个结?正常捆东西,用不着浪费这么长的绳子。”
江远将绳子打结的部分拼了一下,形成一个不太规则的拳头大的圆。
在场的几个人均是眼前一亮。
“试一下。”江远将手腕最细的苗瑞祥喊了过来。
苗瑞祥两手并拢,江远将绳子在苗瑞祥的手上挂了一下,稍微细了一点,但考虑到受害人为女性,而且塑料绳可以勒的很紧,这个圈的大小反而更合适。
“我看看能不能取到dna。”江远说过,拿着绳子坐到了一边,再对柳景辉道:“柳处,你布置一下?”
“好。”柳景辉自然知道巨龙说的是什么意思,想想道:“现在假设两根塑料绳是凶手用来捆绑受害人的,分析绳子上残留的物质,这个工作有江远做,回头,如果能从绳子上找到独特的污染物,可以再行调查,不过,绳子是从垃圾车里转运过来的,咱们首先要考虑塑料绳本身。”
柳景辉顿了顿,道:“我觉得我们立刻可以做的,首先是追踪供应商,查一下是否能找到绳子的生产商,最好是能找到销售商,如果是本地的,就找他的销售渠道和买家,如果是网络销售的,销售到京城的有多少件,销售到锦山附近的,应该更少!”
说着,柳景辉就开始安排人员,由王传星记录。
这时候,江远道:“案犯捆扎受害人的手法不怎么专业,就是简单的缠绕后收紧,打死结,受害人的手腕部分已经不成样子了,看不出来,但从绳子剩下的结来看,不像是专业的罪犯,很可能也没坐过牢。”
监狱里无聊,狱友之间互相交流,免不了学些对方的技术。有心抢劫和绑架的,顺手学点“猪蹄扣”,“八字捆”,“反手结”什么的,根本不费什么事。
甚至没坐过牢的,准备搞劫持了,对着视频学习一点捆扎知识也是很自然的事。
江远由此给出一个推理,立刻得到柳景辉认同。
柳景辉又凑到江远身边,细细看过绳子,再道:“绳子的捆扎方式,应该也是一种特征,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要通报一下专案组吗?”
江远应了一声,道:“你看着通报吧,我去实验室研究一下这两根绳子。”
第1231章 一线牵
京局的法医楼里,就有自己的理化实验室,属于是比较奢侈的配置,因为宁台县局9号楼里都没有。
江远找了张干净的实验桌,又让牧志洋和温明帮自己用酒精仔细清洗了一遍,才将两根塑料绳取出来,一点点的仔细观察。
这是目前找到的,除了尸体以外的最有价值的线索了。别看翻了那么多垃圾,并且在翻垃圾的前期就找到了这两根塑料绳,有经验的刑警必须意识到,线索并不是线性分布的。
尽可能充分的利用你所知道的每一点线索,是对刑侦最基本的敬畏。不管是一口气得到了大量的线索和证据,还是邀天之幸得到了一点点的线索,尽可能的利用好它们,是刑警唯一能做的,也是最应该做的事。
“长131厘米。宽3厘米。”
“长246厘米,宽3厘米。”
江远将两根塑料绳拍了又拍,确定在形态上已经没有可供讨论的细节了,再将两根绳子小心的解开,先量了长宽,接着就顺着塑料绳一点点的看。
所谓的塑料绳,实际上是一根宽而扁的塑料制的带子。
它的厚度极薄,使得绳子是半透明的状态,宽度3厘米,大约相当于男性两根手指略多,不到三根手指的宽度,胖子另算。
这种模式下,人们在使用塑料绳的时候,其实是自动将之搓成一条来用的。
换言之,是将塑料绳在宽度上,皱起来使用的。
如此以来,塑料绳折叠的缝隙中,就容易留存有细微的证据。
江远因此特意擦干净试验台,再让摄像机持续的照着台面,再一点点的展开塑料绳,然后分段取样。
塑料绳在垃圾堆里埋了不知道几天时间,一些地方明显被垃圾堆的渗滤液给泡进去了,这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对有机证据是毁灭性的,不管是dna还是别的什么,碰到这种渗液都要完蛋。
但是,两根塑料绳折起来,又压上其他垃圾,一些褶皱就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环境。
理论上,若是有证据的话,就有可能在这些地方存在。
江远顺着未打结的一端,一直检查到打结的部分,到了这里,是每一段都用马蹄镜细细看过,再取样。
此处,就是最有可能出证据的地方。
以前,江远做到这一步,剩下的就交给理化实验室的技术员去做了。
现如今,江远已经有了lv5的理化分析,自然就留给自己来做。
不过,任何级别的技术人员到了此处,面对的都是选择题。
虽然说,现代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了,可以对很少量的物质,做检测分析。
但在取样的时候,终究还是有一个量的。最重要的是,并没有一种机器,能够对采样来的证据,进行准确而精细的处理。而有些证据的处理是有损和微损的,也就是说,进行了一种测试,之后就不能测试其他项目了。
有鉴于此,理化实验室里,一般都是先做无损项目,再做微损和有损的项目。
江远是为了避免垃圾渗出液污染了样本,所以不得不先取了样,但做到这一步,也是招呼牧志洋拉窗帘,开始先就着无损项目做起。
先用多波段光源扫一遍,分别切换365nm的紫外,450nm的蓝光、535nm的绿光,850nm的红外,看是否有荧光反应。
这里面,紫外能找到血液,各种体液以及部分毒品植物的残留,比如大麻树脂。蓝光能找到指纹、胶水,以及一些合成纤维。比如502就会发亮白色荧光,涤纶就发亮蓝色。绿光主要是药物残留,例如可卡因会出黄绿色荧光,化学灼烧也可能出亮斑。红外可以看到一些油墨和涂料,能找到一些烧焦的物质。
总结下来,如果个人买一台手持式的多波段光源,每天在男朋友和女朋友回家的时候,拉起窗帘就是一通照,就有可能发现他抽大麻,玩sm,吸可卡因并全身涂色的真实面目。
眼前的两根塑料带是干净的。
当然,这不能证明它们是无辜的,只是第一波的宏观检查无果。
江远接着拉开窗帘,先让人用高分辨率的照相机再拍全段,然后是体视显微镜下,用微操作证挑取褶皱内的可见颗粒,再分别装进样品管。这一步就是微损了。
最后才是pcr和元素分析,也就是许多人熟悉的dna检测和成分分析。
整套做完,外面已经又黑天了。
温明也发出了轻微的鼾声。
牧志洋窝在角落里,百无聊赖的玩着手机。
理化实验室里的技术员不得不陪着江远,免得他将贵重的扫描电镜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给弄坏了。
“等结果吧。”江远起身,拍拍温明,道:“回去了。”
“啊,破案了吗?”温明猛的站起来,还有点懵。
江远摇摇头,再对牧志洋道:“柳处那边怎么样?”
“就还在查,在市场里找到了几款类似的塑料带,感觉也没有太大区别,得要先确定塑料带的厂商,才能找经销商和买家。”牧志洋顿了顿,再给了一个自己的结论:“感觉也不是太好找的样子。”
“嗯,回去睡一觉,明天再说。”江远没多啰嗦,各种理化检查都要跑时间,他自己坐到车上,才重新复盘今天的各种技术分析,但也没着急给结论。
翌日。
江远早早来到法医楼。
积案专班和崔启山的四大队也干脆移镇过来,就在法医楼的会议室里摆开阵势,开起了讨论会。
理化实验室的各种报告也都送了过来。
一晚上的功夫,实验室的技术员熬夜加班,总归是先将江远要的报告给出了大部分。
江远一张张的看过去,其他人也是一张张的传递着看。
这时候,一份样本的结论,引起了江远的注意。
“丙烯酰胺和苯甲酸。”江远轻抖两下报告,问:“什么东西里,含有这两样东西?”
“苯甲酸最常见的地方,食品和药品,涂料,增塑剂,再就是其他工业领域了。”王传星是读书型的,呱呱的就说了出来。
“丙烯酰胺呢?”柳景辉追问。
“化妆品和化工原料,食物里也有……我记得是致癌的。”王传星开始点pad。
江远这时候道:“美拉德反应。所有高温油炸食品都有丙烯酰胺,包括煎牛排,炸油条,炸鸡,炸天妇罗的,都有。”
“凶手是厨师?”柳景辉瞬间反应过来,接着补充道:“正常做饭,应该没有苯甲酸吧,苯甲酸是预制菜里的?”
“各种酱料里也有。”王传星这时候查完资料了,道:“算食品的话,酱油里,果汁里,各种香精里都有。也是致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