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845节
  柳景辉眼前一亮:“你这个想法好,它们这个报告什么时候出?”
  “应该快了。我催一下。”江远在正广局做过许多案件了,特别是参与过多起大案重案,属于是带过本地刑科人员的专家,催起报告来非常顺手。
  柳景辉继续思考中,且问:“那你现在什么想法。”
  “吃火锅吗?”江远抬头。
  能做的事已经都做了,对他来说,接下来就是等报告了。
  柳景辉仔细思量了一下,一时间竟是无法反驳。
  “喂,小顾,我在正广局这边……”没等他回过神来,卫师衎的电话已经打了出去。
  放下手机,卫师衎再笑着解释道:“我有个小兄弟,专门做铜锅羊肉的,我让他带着师傅送锅子过来。”
  “也好。”江远自不拒绝,道:“让他多带几锅,食材也带多一点,看看陶支他们吃不吃。”
  “明白。我让他们开正广局的票。”卫师衎不用人教,像是天生就会,或者上过什么家庭辅导班似的。
  不长时间,正广局刑警支队的食堂里,铜火锅就摆满了。
  这一幕,县局的刑警大队刑警和正广局刑警支队的刑警都很熟悉。两者虽然级别上差的挺多,但其实主要是城市的差距,双方做的事情,从性质上讲是差不多的,都是一线偏后的岗位,没有派出所那么多小案子和细碎事儿,也比乡镇一级的专业一些,但只要上升到刑事案件一级,就是刑警队的活了。
  而只要办案,就有办不完的案子。
  如今的命案少了,甚至各种接触类的犯罪都少了,但就国内的刑警人数,再少几成的案子,依旧是积压状态的。一旦遇到大案子,最重要的是,一旦遇到领导重视的案子,出去办案的民警就得早出晚归。
  正因为如此,刑警队的食堂都做的相对好一点,特别是在经费充足点的警局,还是愿意在食物上花钱的。
  正广局的食堂虽然面积不大,摆设的却是紧凑有致,该有的配置也都有,几个铜火锅送过来,稍微准备一下,就可以开吃了。
  本来准备回家的陶鹿也干脆留了下来,陪着江远一起吃饭。
  倒是一些普通民警趁机撤了。
  江远自然不管这些,由着黄强民和卫师衎等人招呼,自己就定定的坐在火锅前,一边看着清汤翻滚着姜片和葱段,一边在脑海中顺着今次过来的两起案件。
  对于天才级的人物,中国人向来是很宽容的,黄强民和陶鹿对视一眼,后者都不用听黄强民的解释,就摆摆手,笑道:“咱们什么关系了,都随意,都随意,今天也没酒,吃饱了再干活!”
  周围人哼哼哈嘿一番,接着就开始乱哄哄的涮肉了。
  卫师衎自觉的坐在末位,拿着公筷,一口气放进去三两肉,再笑道:“这家店的羊肉都是手切的,都是照着以前的古法的标准来的,今天一共喊了八个师傅过来,应该能涮的过来,不过,这家店最好吃最有名的不是羊肉,是冻豆腐。”
  “哦,冻豆腐也有讲究?”黄强民配合了一句。
  “自家做的老豆腐,而且要含水量低的。冷冻以后再解冻,解冻要自然化冻,不能用热水急解。”卫师衎说着笑笑:“其实没什么特别的东西,就是照着以前老师傅的手艺做的,不为了提高效率就牺牲口味,就这么做下来,味道就比市面上的产品都出色了。”
  “难得难得……”陶鹿点头称赞,也没有就着这个话题再聊。
  卫师衎一愣,他原本以为领导会就此发表一番高屋建瓴的讲话,没想到台子都给搭好了,陶鹿没上路。卫师衎接着琢磨,陶鹿多半是不想此时以领导的身份自居。
  卫师衎不由看向江远。
  江远此时用羊肉蘸着麻酱,大口的吃着,一口冻豆腐都没碰。
  江远吃的快,陶鹿等人也跟着吃的很快,许多人吃着吃着就消失了……
  柳景辉年纪大了,也吃不了多少,陪了一会,也准备下桌消失。这时候,手机先是弹给他一份文件。
  “现场的理化报告出来了。”柳景辉也不管其他人了,立即递给江远。
  “我看看。”江远依依不舍的放下筷子,转头就有王传星拿着pad,递了过来。
  没有挨过枪子的pad,显示的内容格外清晰。
  江远一页页的翻过去,翻的也是极快。
  微量物证的测量听起来很厉害,可在实践中,并不一定很好用,尤其是在你不知道自己要找什么的情况下。
  微量意味着很少的剂量也能测出来,如此一来,若是要对一件衣服进行全面的测试,那么得到的会有纤维,会有毛发,会有土壤、粉尘和金属颗粒,也可能会有涂料,有花粉和孢子,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比如化妆品和护肤品等等……
  这时候,现代人经常遇到的困境就出现了,信息得到的太多,往往反而会得不到结论。
  所以,大部分情况下,一线刑警都需要找到明确的物件,明确的位置,指出想要寻找的物质。像是绑架案从衣物上寻找绳索的痕迹,毒案寻找毒品的存在,再或者如法医植物学,也需要微量物证的辅助。
  江远在这一块就有点太熟悉了,但这一次,他寻找的方向并不是孢粉之类的东西。
  他想要看到的,是公寓房间内没有的,最好是整个公寓内都没有的。
  此时,一串caco3,camg(co3)2,sio2之类的化学成分,映入江远的眼帘。
  江远立即往前翻,果然看到h2c2o4和c4h12o3si之类的化学物。
  “这是什么?”柳景辉抱着肚子,注意着江远的表情,看他认真了,就开始问。
  “碳酸钙(caco3)的来源很多,跟钙镁碳酸盐【camg(co3)2】这些放到一起看……还有草酸(h2c2o4),盐酸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c4h12o3si)这些……”江远沉吟了一下:“可以猜测草酸,盐酸之类的是清洁剂,甲基三甲氧基硅烷是表面防护剂……”
  “防护什么?”
  江远道:“干挂石材。公寓楼的外墙用的是干挂石材吧,这样看的话,二氧化硅很可能来源于石英,不一定是石英岩,花岗岩,砂岩和板岩之类的都含有石英,钙镁碳酸盐一般是白云石,很可能来源于大理石,所以……”
  “凶手是从外墙爬入公寓的?”柳景辉迅速推断,并紧接着道:“怎么进入的?敲玻璃是有痕迹的,玛蒂娜的房间窗户确定是没有撬过的,那么是玛蒂娜放他进入的?为什么?或者,也可以不从玛蒂娜的房间进入,先进入某个楼道或其他房间……”
  柳景辉虽然说出了种种可能性,但并不着急,自己拿出笔记本记录道:“检查所有房间的窗户是否有从外撬开的痕迹,询问所有住户,是否有关好窗户,是否在凌晨后听到奇怪的响动。要特别询问是否有人有类似的经历,有青少年的家庭要特别注意,老外喜欢玩这种……另外,有能力爬墙入内的人,尤其是老外,要找找看。”
  “入室盗窃的可能,要不要考虑下?”崔启山小声道。
  “之前其实已经考虑过了,这起案子不是谋财的。”柳景辉果断摇头,道:“现在已经不是东方列车谋杀案了,是有人扒进了火车,找到他进公寓的路径,这个案子基本就破掉了!”
  第1221章 攀爬点
  一餐火锅吃完,众人回到办公室,开始理所当然的加班。
  因为馋火锅而没来得及跑的警员略显懊恼,但也没人此时跑路,都只能将自己那块的任务拿出来,开始循着外墙攀爬进入的路线来调查。
  方向改变了,需要收集的证据和需要调查的内容,是会发生极大的改变的。
  就比如外墙攀爬一件事,普通人的思路或许是,早就应该查查看周围的监控了,实际上是,周围一词若是不加限定,就会让人绝望。
  那些能够照到阿维公寓外墙的监控,数量或许不多,但不见得是官方的监控,兴许就是民间的商家或个人安装的监控。当然,更可能得情况是并无监控扫到阿维公寓的外墙,或者扫到的部分,也不见得就能拍到人。
  而要对往来阿维周边的人流划一条线的话,单单以周围最近的四个十字路口为标准,这里面涉及到的监控就要几十个,一个个看过去,即使有江远参与,将时间限定的紧一点,也得上千个小时的警力。
  若是死亡时间的判定松一点,譬如换成是“夜间死亡”一词,看周边监控的人力成本就得飙升。
  当然,随着本案的难度逐渐上升,资源的投入也会等量上升,单单江远积案专班带来的人手,就能很好的弥补正广局的人员缺口。
  除了搜集监控视频和查看监控以外,对阿维公寓内人员做更细致更有压迫性的笔录也是较重的任务。
  涉外的事务总是需要做的小心翼翼,换言之,就必然是比较慢的。
  第二天一早,江远再度来到阿维公寓,开始给整栋楼和院墙的部分做勘查。
  阿维公寓是一栋楼围着一个大院子的模式。院子的院墙不高,也就是两米多的样子,属于是普通人爬不上去,高手一个助跑就能轻松翻越的模式。
  公寓楼本身并不大,总共6层,每层五六七八套的房间,大小不一。
  公寓楼或公寓小区就京城的规模来说,可以说是小之又小了,但一间间的检查过去,查看是否有撬门或撬窗的痕迹,这个活就很重了。
  陶鹿拉着黄强民一起过来,赶在江远开始安排勘查方向之前,道:“江远,要是能够不入室,就尽量不入室,先找到凶手去过的房间再入室搜查,这样会更好一点。”
  江远不由看向黄强民。
  黄强民自己就做过刑警队的主官,是能理解陶鹿的,只向江远摊摊手:“也免得老外问你要搜查证的麻烦。”
  “那就全体带离公寓吧。也不用告诉他们,我们要做什么。”江远办了这么多的案子,也是有办法的。
  陶鹿突然感觉像是被江远给套路了,忙道:“让人出去了,咱们进去搜查,后续的问题很多的,尤其是这么大规模的搜查,还是能避免就尽量避免吧。”
  “让他们出来,我们先不入户搜查。”江远顿了一下,接着道:“我们先勘查外面,不过,我一开始勘查院墙和大楼,就怕嫌疑人醒悟过来,把窗户上的痕迹等等擦拭掉了。”
  陶鹿皱眉:“这……住户都已经排除嫌疑了吧。”
  “就算是受害者,也可能会有各种想法的,老外的想法,咱们也不可预测。”柳景辉本来就是过来等证据,此时道:“住户有可能不知道情况的,现在看到咱们大张旗鼓的搜查的话,说不定又会求到某个住户那里之类的……”
  陶鹿眼神锐利的看向柳景辉:“你觉得住户还是有涉案的?”
  “咱们讨论的都是一种可能性。”柳景辉笑笑:“这个案子涉及到这么多人,说实话,什么人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现在因为受害人是外国人,咱们很难调查她的人际关系,也不清楚她这边有没有什么致死的经济往来,以至于现在也不知道她因为什么而死的,但是……”
  柳景辉说了一个“但是”,习惯性的停了下来,等两秒钟再道:“其实从凶手将受害人摆成性窒息的样子,就说明凶手很有可能是熟悉玛蒂娜的,而熟悉玛蒂娜的人,跟这个公寓里的住户说不定就有什么样的关系,所以,哪怕住户本人已经被排除嫌疑了,我们还是应该把住户都视为嫌疑人来对待。”
  “你这个……”陶鹿忍不住用手点点柳景辉:“你这个话也不全错。”
  几个人都没有就这个话题深聊,但陶鹿还是按照江远和柳景辉的要求来安排了。
  嫌疑人或知情人或涉案人群体,对于警察来说,也是一种很复杂的形态。陶鹿觉得柳景辉还陷入在东方列车谋杀案式的思维下,认为公寓内是有全员恶人,或者许多人涉案的可能性的。
  这种事情若是在现实中发生,那就过于恐怖了,但陶鹿不得不承认,柳景辉的猜测是有一些道理的。
  有很多时候,像玛蒂娜这样艳名远扬,身边往来友人无算的男女,角落里也在不断地增加仇敌。
  艳情起杀心不是什么稀罕的事。而且,现在已知的,就有两名公寓内的住户与玛蒂娜有私情,可以想见,她在整栋公寓内,一定是受欢迎且受嫉妒的一员。
  在这种环境下,杀手进入公寓,既有可能有帮凶,也有可能是利用了某个住户的某种心理,还有可能是某个住户意外的帮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虽然不是很适合,但就警察来说,许多命案其实就是这么发生的:周围人有意无意的帮助和放纵,周围人有意无意的冷漠和放任……
  因为这几天的事,阿维公寓内本身住的人就不多,警察清理起来,虽然发生了一些口角,但在阿维航空和使馆人员的帮助下,还是很快完成了清空。
  江远这时却是从公寓小区外开始了勘察。
  当他这么做的时候,不止是住户,一些守在外面的记者都有点意识到了变化。
  此时会守在阿维公寓外的记者,有几名中国记者,更多的是外国记者。
  有意班利来的记者,立即就冲过来,举着话筒问:“请问,警方是否认为,凶手是从外进入阿维公寓的。”
  对他们来说,自己人搞的谋杀,和外面人搞的谋杀,显然是两个概念。
  在场的警察自然不会回答记者的话,只是一味地将他们推远一点。
  江远之前就有绕着院墙走圈,但并没有发现明显的痕迹。
  这一次,他再绕着看了一圈,倒是发现了几个点似是而非,却也不能肯定。院墙过低,其本身的材质又不易留痕,这么几天的时间,京城的灰尘已经开始掩饰起痕迹了。
  江远不得不花大力气去仔细分辨这些点,一直看了许久才起身。
  “怎么样?”崔启山迫不及待的询问。
  “确实是攀爬点。”江远点头,再缓缓道:“证明确实有人通过攀爬进入……让举升机进场吧。”
  他要看公寓外墙的痕迹,自然需要贴着墙面观察,这时候,就需要举升机和吊车之类的东西来帮忙了。
  而之前没有做这个项目,自然也是因为动静太大。不过,对已经建立的专案组来说,只要有确定的方向,动用点设备什么的,就是小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