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352节
  尽管如此,作为一名省厅的高级警长,柳景辉还是有些难以置信,再看两眼纸条,道:“曲安县以后不过了吗?这光是车就几辆了,你们宁台县用得了这么多车吗?”
  “我们现在这么多人出来不要车吗?总不能每次都用别的单位的车吧。再说了,大巴车、中巴车、囚车甚至灵车,我们县局以前都是没有的……而且,也不是我就要车,他们就只有车好吧。”
  “养这么多的车……好家伙,油费和保险费都让人家承担了,你都想好了?”
  “回头要是再有好车了,我们宁台县开旧了的车,也可以置换给他们呗。总不能我们宁台县的刑警,就不值得开个好车新车的。”黄强民很硬气,他自己洁身自好,啥都不怕。
  江远也点头,又补充了一句:“不过,咱们刑警队开旧的车,就没必要置换了,有的车不会用的人,挂挡都挂不上。”
  当着柳景辉的面,黄强民的脸有些红,辩道:“挂不上挡的,长的都是狗爪子,那有的车才15万公里,就说挂不上挡,那怪谁呢。”
  江远想了一下,才知道黄强民说的是哪辆车,不由道:“您说的斯柯达,据说是满50万公里的时候调了表的吧。”
  “调表是调表了,那也不是50万公里的时候调的。主要是为了看里程方便。”
  柳景辉好奇的问:“那是多少公里调的。”
  黄强民含混道:“48……吧。行了,说说案子吧,曲安县现在能做的,还有颅骨留下来的命案积案,是一个荒野暴尸的案子,当初请了长阳市的法医来看过的,没确定尸源,但骨头都给留下来了。”
  “就它吧。”江远也不挑,再看柳景辉道:“我得用几天时间准备,您是先回家休息休息,还是……”
  “不急着回去。”柳景辉打断江远的话,端起酒杯,啜了一口,道:“外面也挺好的。”
  第461章 小庙
  曲安县的荒野,距离县城也就不到10公里的距离。
  车开到这里,路就已经变窄了,再顺着小路走两华里,用的时间比在高速公路上开100公里都多。
  “尸体就是在这后面20米处发现的。”当日发现的民警指着一个草丛,明确了位置后,又指指前方,道:“这边通往山上的一个庙,庙里偶尔是有些人来做免费的义工的,他们叫居士。最初我们也是顺着这个思路来找人的,但一直没有确定身份。”
  “发现的时候,尸体腐烂程度很高了吧,能闻到味道吗?”
  “我们过来的时候,隐隐约约吧。没闻过尸臭的,也不一定知道是什么,跟路边的死老鼠的臭味也差不多。”民警知道江远询问的意思,就接着道:“从路边往里走,直接从这边走不行,要从前面那里走,往里面走个大几十米,一百米的……”
  他指着路,柳景辉干脆的道:“走过去看。”
  本来就是过来看现场的,那民警也不啰嗦,就带着几个人又往前走了几十米,从两颗树中间穿过去,再踩着长了茅草的小路往里走。
  民警一边走一边介绍道:“这条路是往里面一个果园的小路,现在果园都荒了,小孩子都不去偷果子了,路几乎没人走了。”
  柳景辉立即问:“那知道这条路的都是本地人?”
  “庙里做义工的人也都知道的。他们往年还愿意去摘几个果子吃,今年是还没到果子熟的季节,所以还没人走。”
  “所以,你们首先怀疑的是这庙里的人。”
  民警也不掩饰,“恩”的一声,道:“本地也没人失踪,那多数就是来庙里的义工啥的,但这边尸体烂了多久也不清楚,庙里的义工又来来去去的,记录的也不全。”
  “来做义工的人,应该会成群结队的来吧,呼朋唤友之类的。”
  “也许吧,但独自过来的也有,这边的庙也不大,以前走夜路也都没事的,哎……”
  柳景辉听的点头。他这几天本来是想着休息的,但不回家,呆在曲安县也是有些无聊的。
  另外,江远做颅骨修复术要一两周的时间,他就寻思着,要是自己用推理就把案子给破了,岂不快哉。
  柳景辉要来现场看,江远竟也跟着,只是背着个笔记本电脑,竟是准备看过抛尸现场,就继续做颅骨修复术,给柳景辉的感觉,江远多少有点原汤化原食的意思。
  那民警带着几人,七拐八拐的到了一个水洼边,再道:“差不多就是这里了,尸体当时窝了一半在水里,我们到的时候,上半身已经看不成了,下半身还有点东西,衣服都烂掉了。”
  简单的描述一番,民警继续道:“水洼里的水,当时就抽掉了,里面也没什么东西。现在的水,应该是最近又积的。”
  “这也不是陌生人知道的地方。”柳景辉四处看看。挺好的一个杀人地方,闹中取静,离路不远,条件过好,感觉就像是精心选择过的地方。
  如此种种,在他看来,这个案子的陌生人作案的概率已经非常低了。
  “要勘察现场吗?”柳景辉转头问江远。
  “看看吧。”江远将背包交给牧志洋,再戴上头套脚套的,开始绕着水洼转。
  前些天是有下过雨的,这让野外的现场勘察,格外的不好做。
  加上地面上的青草和植被,江远也没取到合适的脚印,最初或许有概率,估计也很难。
  “去庙里吧。”江远耽搁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再拍了照,离开此处。
  几人晃晃悠悠的爬上小山丘。
  到了山顶平坦点的位置,地面开始铺上了红砖和水泥。
  庙里竟然还有一家小卖铺和一家旅游特产店,走近了看,两家是同一个老板。
  老板是位四十多岁的女性,本来无聊的刷着手机,见人来了,立即兴致昂扬的站了起来,再看是警察,又有些无奈,主动道:“来查案子的?”
  “李姐。”民警很客气的样子,再问:“最近来玩的人多吗?”
  “都死人了,能有什么人来啊。来的都是老客户了。吃饭了吗?”老板说到最后,总算是亲切了一点。
  “没吃呢,早想着您的卤肉呢。”民警笑呵呵的,有向两边介绍道:“李姐的卤肉是我们曲安县的一绝,她要是不到庙里来,就在城里做生意,一年赚一座庙。”
  “在庙里就不要动不动的谈钱了。”李姐说着起身,打开身后的一口锅,里面果然咕嘟咕嘟的煮着卤肉。
  一股浓烈的香气扑鼻而来。
  “夹饼吗?一个7块。”李姐问。
  “夹。一人两个!”民警说完,又道:“我们曲安好些人来这边庙,都是要吃李姐的卤肉饼的。”
  “也没那么多人。尤其是最近,来的人很少了。”李姐很淡定的说了价格,接着就开始剁肉,同时往火桶里贴饼。
  她先是把肥瘦相间的肉,剁到一起,然后再从火桶中取出热的发烫的饼,中间用刀一割,自然裂开一个口。
  差不多有一两多的肥瘦相间的肉,带着汁水,顺势就被塞入了肉中,接着还带上了一勺量的肉汁,看的人胃口大动。
  最好吃的肉,一定是充满肉汁的肉类,这是来源于身体的渴望。肉夹馍这种食物,多少是带一点作弊的性质的。它不需要多好的肉质,也不用把控火候,甚至因为香料和煮沸的因素,还可以存放多日。而只要煮的软烂,再来一块易于制作的热乎乎的面饼,中间添一勺肉汤,普通的肉汁肉质,根本战不过它。
  几个人爬山上来,本来就有些饿了,这会儿更是狼吞虎咽的将李姐做的肉夹馍给吃光了。
  “您这个技术,该到大城市去赚钱的。”柳景辉赞了一句,伸出了大手指。
  李姐微笑:“我就是从大城市回来的,赚钱呐,也没那么有意思。”
  柳景辉:“赚钱买房买车不香吗?”
  “买了以后,也就那么回事。”李姐回看一眼大殿,道:“我更愿意在这边修心养性,招待有缘人。”
  “有想法。”柳景辉哈哈一笑,抹一把嘴,再招呼民警到前面去看。
  院子里,另有两名居士在扫地。
  再往里,庙里的主持,正在给供奉的佛像,一尊一尊的上香,口中还喃喃有词:“每位菩萨都是自己信仰的第一责任人,大家看好自己的一摊子,不要被人给占了……”
  大殿里供奉的菩萨很多,有地藏王菩萨,有文殊菩萨,也有关羽和弥勒佛等等,每位菩萨面前都有小瓷盆,有的装了钱,有的没有。
  “住持。”柳景辉等不住他转一圈扬声喊了句。
  住持看人,犹豫再三,走了过来。
  “你们是来调查那个案子的?”住持三十多岁,看着很年轻的样子。
  “对,耽误您几分钟时间,我问几个问题。”柳景辉笑呵呵的问。
  “可以,时间有的是,你要不要上柱香?”
  “那……好吧。”柳景辉刚刚夺回的话语权,就乖乖的交了出去。
  江远左右打量着,准备给自己找个好地方,坐下来,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开始做颅骨复原术。他现在熟练了,就在笔记本上操作,都没有问题。
  柳景辉则笑问道:“住持贵姓?”
  “你叫我程主任就行。千口王八程。”住持很好说话的样子,他甚至主动开了个玩笑。
  柳景辉就开不出玩笑了,这庙里的情况,远比他想象的复杂,嫌疑人也瞬间增加了好几倍。
  柳景辉不由将目光瞅向了江远。
  江远屏幕上的颅骨,脸上还光秃秃的。
  “你们想查案的话,可以住两天,今晚会有多一些的居士过来。”住持盛情邀请。
  “你们今天要举行活动?”
  “也不算,主要是李姐煮的肉太多,再没有人来买的话,就要坏掉了。”住持的脸上散发着诚实的光。
  柳景辉果断道:“那麻烦给我们安排几间房住宿吧。”
  第462章 投石问路
  宗教场所的案件,一向都很复杂。
  要是一门心思奔着利益而去的宗教人士还挺好,正常查案的流程,都有机会查出来。但要是遇到那种不走寻常路的,尤其是特别宗教的人士,传统案件的侦破模式立即就遇到阻碍了。
  柳景辉观察着程住持,试图分析他的性格和做事风格。
  搞推理的,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人像分析,或者fbi类的侧写云云。用通俗易懂的解释,就是美国警察找不到线索破不了案了,也是只能用侧写,或者说,也只能用推理来破案。
  柳景辉自觉还是掌握了一些先进技能的。事实上也是,他的现案的侦破率是很漂亮的,否则也不能在一省之中闯出名声来。
  而且,他侦破的案件都是以疑难案件为主的,通常是县局或市局觉得困难的案件,才会联系柳景辉,往往到了这个时候,黄金24小时都过去了,有的玫瑰金72小时都过去了。
  如果不跟江远异乎寻常的积案侦破能力相比的话,柳景辉的(伪)积案侦破力也是值得称道的。
  事实上,就算是真正的命案积案,柳景辉也是做过一些的。这些年,各省都在推进积案的侦破,身为高级警长,虽然没有给定数量的命案积案的侦破要求,大家还是愿意奔着这个去。
  永远在思考,偶尔会侦破,经常在写报告,大概就是刑警们的常态。
  曲安这起荒野暴尸案,在柳景辉看来,或许并不是那么困难的。
  放到20年前,乡村人口很多,社会治安很差的时候,有时候确实比较难调查,特别是这种会下雨的季节,哪怕凶手啥啥都不懂,老天爷也会将现场冲刷成清洗过的样子。
  但就现在的环境来说,荒野的案件,难度已经大为降低了。
  首先是人少,如果能够将某个时间段,某个地方的人数基本固定,那哪怕用最笨的排除法,都能查出很多东西来。
  最简单的就是用手机定位,荒郊野外的基站又少,找技侦的大爷们过去一刷,附近有哪些人在什么时间段出现过,一目了然。
  柳景辉在庙里面溜达着,一边思考一边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