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345节
  就听江远对余温书道:“我留一些,剩下的给队里分了吧。”
  江远的收入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江父打过来,让他“请领导吃饭”的,这次就不昧了。
  余温书忙道:“这怎么行,不如……”
  江远摆摆手,开车返回。
  黄强民也向余温书挥挥手,表情难明。
  ……
  晚间。
  江远回到小区,远远的就能看到门口的小卖铺灯火通明。
  开车到跟前,小卖铺前的老头老太太们,早就等着呢。
  “小远,又得二等功了?”
  “江远可以啊,又争气了。”
  “后天游神啊,有空来抬旗啊。”
  比起第一次得到二等功的热闹,江村人现在对于二等功的热烈程度,明显是降低了。
  倒不是大家觉得二等功不重要了,社会的评价在那里放着,什么东西牛逼,什么东西不牛逼,大家还是心里有数的。
  不过,见的多了,庆祝仪式就不用搞的那么夸张了。当然,要是村里有其他年轻人能得一个二等功,或者哪怕是三等功之类的,门口的这些老头老太太,都得有一半人唱跳起来,就像是江远第一次得二等功一样。
  只有江远这种重复自己的年轻人,才让老头老太太们激不起兴趣来。
  而且,大家如今的关注点都在后天的游神上,不是惊天动地的事儿,都打动不了他们。
  小区内,生起了一堆堆的篝火,也是为后天的游神做准备的。明天一整天的时间,村里人都要在篝火里跨来跨去,以增福消灾。另外,还有必不可少的宴席准备。
  正常的小区大概是不会允许这样生活的,但江村小区的物业都是自己请的——当业主有传统制度的管理的时候,物业就真的变成了服务者,再不情愿也只能让老爷们在小区里点篝火。
  江远在进门前也跨了两个。看见了就跨一下,正是今天开始点篝火的用意。
  回家,出电梯,两条狗闻到味儿,汪汪的叫了起来。
  强舅出来一看,就笑着往里喊:“江远回来了。”
  “强舅。最近好着吗?”江远喊一声,换鞋进屋。
  “好着呢,我吃胖了两斤,这几天正加紧锻炼呢。你爸准备明天的汤料包呢。”强舅笑笑,再将两条狗牵回来。
  “爸,我回来了。”江远再喊一声,就见厨房里灯光明亮,老爹江富镇在里面辛苦的忙活着。
  “回来了啊,想着你这两天就该回来了,看你又立功了……”江富镇一边念叨着,一边还在厨房里操作着。
  汤料包是用来煮肉的,也是江富镇琢磨多年的秘技,日常的煮肉煮羊,都是他磨砺汤料包的重要过程,而每到重要的节日,则是江富镇的新款汤料包出街的日子。
  所以,临到节日了,江富镇就会多煮几次肉,顺便测试汤料包的稳定性,就像是面临上线的产品工程师一样。
  江远看他忙碌的样子,不禁笑一笑,干脆换衣服洗手,进厨房准备帮忙。
  江富镇瞅着他进来了,立即问:“今天斩尸体了吗?”
  “没,今天是个绑票案,对了,我还带了好多冻品回来。”江远道。
  “那你去洗碗吧,汤包别碰了,这个讲手气的。”江富镇好些天没见儿子了,但同样不想牺牲自己的汤包。
  江远遂道:“那我给狗煮饭了。”
  说着,他占了另一个锅,给自己和狗一起做了顿部队锅——家里的剩菜混到一起,稍微搭配一下即可。
  一会儿,部队锅的香气就冒了出来。
  两只狗险些香迷糊,又跳又叫,强舅都拉不住。
  江富镇怀疑的皱起眉头,还是从自己锅里捞出一块肉,放到餐盘里,招呼两只杜宾过来吃。
  两狗小跑着过来了,两口就将餐盘里的肉吃光了,接着守在厨房门口,望着江远,继续伸长脖子流口水。
  第452章 游神日
  江远的部队锅是随便做的,基本属于冰箱里有啥就放啥,尽管如此,端给两只杜宾的时候,它们还是兴奋的恨不得边跳边吃。
  江远给自己舀了一份,又给老爹和强舅分了些,道:“尝尝吧,狗都喜欢吃的。”
  江富镇瞅了江远一眼:“你想好了再说话。”
  江远轻笑两声,怂恿道:“应该好吃的,爸你尝尝看。”
  要说吃东西这件事,江富镇最近几年其实已经没那么热衷了。他现在更喜欢做好了看别人吃,至于自己,反而是随便吃一点就行了,大鱼大肉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填补曾经精神上的空虚。
  不过,江远今天做的狗饭,确实是有股诱人的香味,尽管用的都是自己这两天剩下的食物……
  “行吧,吃点,也都累了。”江富镇招呼强舅一起来吃。
  三个人摆开架势,坐在桌子上,各自拿筷子品尝。
  热腾腾的部队锅,里面有十多种食物,此前也是精心烹调过的,味道还确实可以。
  江富镇吃的不停点头:“比我热的饭好吃多了,你这个热饭技巧是练出来了,警队里过的不容易吧。”
  这话说的,两三句,就转到了江远的生活上。
  江远的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师父吴军煮的红鸡蛋,以及隆利县的肥肠猪肚鸡,不由道:“生活还行,就是比较忙,其他的,像是我最近出差到外面,对方招待的都很好的,一般都有当地的特色美食的。”
  “最好还是自己做的吃。你不是买了房子吗?太远的话,就重新买一套,中午可以回去做做饭,嫌麻烦就请个人,至少做一顿饭的,这样子,你回头煮剩菜也才有的煮啊。”江富镇说着瞥了眼两条杜宾,两狗已经把盆都给舔干净了:“狗是真的爱吃你做的饭。”
  正在美滋滋的品尝中的强舅敏感的抬起了头。
  江远咳咳两声,道:“其实我做的这个部队锅也不正宗,回头我再弄点别的。”
  江父笑了:“剩菜煮一锅,怎么算正宗了?”
  强舅是知道正宗部队锅的,闷声道:“按照当地传统,应该是连狗一起煮了的,才算正宗吧。”
  两只杜宾的耳朵竖的硬了起来。
  ……
  第二天。
  江远一整天的时间,就在小区里游荡着跨火堆。
  火堆有大有小,小的就直接摆个酒精灯,还要弄个防风罩给罩着,让很小的小孩子也可以跨过去,大的就用木头堆起来,但不能堆的太高,烧起来得有半人高,旁边还放着些燃料,谁嫌火不够,就自己多架两根。
  最大的篝火要到晚上八点多的时候才点燃,到时候大家又可以排队钻篝火。
  这也是江村现在的条件好了,放在往年里,能有两三堆的篝火燃起来,就很像样子了,即使如此,大人们也要准备很久才行。
  现在就简单了,一车车的木柴都是买回来的,价格也不贵,若是觉得应该保护国内森林的话,还可以购买进口货,烧一晚上的火,不值一条大龙虾的钱。
  带来的快乐却是远胜于此。
  特别是在寒冷季节的尾段,大家总有种筋骨舒展不开的感觉。即使室内温暖如春,但出了门就得穿厚厚的衣服,能够进行的运动也少了,许多人长时间都是缩着的感觉。
  篝火燃起来,人群聚集起来,再加上为了跨火堆而跑动起来,三项叠加,每个人都觉得身体热络起来了。
  到跨火堆的后段,连村里的狗都参加了进来。
  老爹江富镇同样玩的不亦乐乎,忍不住感慨:“我们年轻的时候,要是有这等兵强马壮就好了,可惜了,现在也用不上了……”
  他看着村里这些穿着supreme,巴宝莉,lv的年轻人们,颇有些遗憾。
  强舅也道:“真的是,我们那时候要是有这么多大高个子,每年抢菩萨,不得抢八个十个回来。来年抢水扛着菩萨出来,一个个都得跪。”
  江富镇想到那等场景,不禁哈哈大笑。
  江远知道,他们说的是游神前的抢菩萨,就在今天晚上,跨了火堆之后,大家就会提上扁担,扛着凳子,浩浩荡荡的去土地庙迎菩萨,跟前的几个村子也都会去迎,为此,大家就要展开一场你争我夺的大战,说不得要打破几个脑袋。
  而抢回来的菩萨,就会在明天游神的时候,被抬在最前面,抬的菩萨越多,越代表兴盛旺盛。并且,等到下两个月,耕种开始,需要争水的时候,抬出来菩萨多的村子,理论上可以先用水——在水源不是太紧张的情况下,大家基本会遵循这种原则。好处是,争水时不用打生打死了。
  抢菩萨和游神毕竟是过节,大家多少都会有点分寸,不至于拼命太过。争水却是真正的利益相关,要是没有抢菩萨的前置,直接由械斗决定用水的先后,那是真的会死人的,甚至每年都死人。
  现在不用争水了,抢菩萨更是变成了纯粹的玩乐游行,江村这些年积攒出来的好大一批健壮青年,也就不用展示自己的……酥软根骨了。
  江远甚至连抢菩萨的现场都不去。他个子高,容易成为对方集火的目标,冷不丁飞过来一个土疙瘩,打不死人也打破头,实在没有必要。
  当晚一直闹到了凌晨两三点。
  江远还特意去监控室瞅了瞅,没什么异常情况,才默默的回家睡觉了。
  江村小区的安保公司已悄然成立,目前招聘了24名真正的保安,两班倒执勤,又有查得到监控的监控系统配合,安全上大大提高,像是门口丢电动车这种事,基本已经是杜绝了。
  第二天一早,大家在家穿戴好衣服,就在楼下开始排队。
  愿意遵循传统的,这时候就会穿一些古代服饰,大部分是戏服改的,有讲究的可以用刺绣的,还有穿战甲的,穿舞狮服的,穿汉服的,最多的是穿神明或菩萨的服装,所谓游神是也。
  江村这边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反正都是村子里传下来的,最多上溯四代到头,实际上,六十多岁七十岁的人说的规矩,基本就算是传统了,人想改改哪里,后辈也说不出个一二三四来。
  甚至有些不太愿意参与活动的,或者有其他想法的人,今天就穿自己的衣服游神,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唯独抬菩萨的人,会被组织者挑拣一番,只允许穿戴齐整干净的村人抬行。
  江远混了个菩萨后方的c位,负责抗一支旗,旗帜是红色的,上面什么都没写,就是举着旗帜,花枝招展就完了。
  游神从来都是以欢乐居多的活动,而今条件好了,大家更难得聚到一起,反而是这样的传统活动,会给大家一个理由,从繁忙的工作,学习,旅游,吃喝,外出采买之类的事情中脱离出来。
  江远摇晃着红旗,跟着众人,在江村小区里转来转去,每个角落都走到,一路放炮点篝火舞狮子唱歌唱戏喊号子,再从江村出发,回到老江村转一圈,再经过挂有二等功臣和一等功臣牌匾的祠堂,大唱大拜一番,再到土地庙将菩萨们归位,接着才游来荡去的回到江村小区,摆开酒席,以辘辘饥肠,大食一番。
  这时又是江富镇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对于现在的江富镇来说,他最怕的是做了食物无人来吃,但要说让他出去开善堂,他又受不了那份求全责备的拘束。
  村里的宴席就最好,江富镇尽其所能的展现自己的技艺,大家敞开了肚子来吃,更显的其乐融融。
  堂妹江倩文此时跑到了江远身边,低声道:“哥,帮我考察几个相亲对象呗。”
  江远缓缓放下手里的小排骨,问:“几个?”
  “先看一个。”江倩文拉着江远就走。
  一会儿,两人就站在围墙边,歪着脑袋,瞅见一位穿白衬衣的男生,大约二十岁出头的样子,正百无聊赖的玩着手机。
  “这个是条件最好的,你看看怎么样?”江倩文兴致勃勃的问。
  她才20岁出头,家里着急找相亲对象,她不仅不生气,还有点开心,反正就是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