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239节
  就从这两次果断的动作来看,凶手是非常果断的,多半知道这里有钱,甚至可能就是蓄谋已久的。
  江远再顺着血溅出去的方向看,凶手应该是带着凶器,将钱收拢起来,并继续向前……
  前方,正是窗户的位置。
  江远站着没动,偏头问何国华:“你们是怎么判断凶手的动线的,从哪里,往哪去?”
  何国华原本就等的有点寂寞了,这会儿听到问题又这么基础,只当江远是随意的问的,就道:“从这边大门进来,打死了出纳,装走了钱,然后再跑出去?”
  他的语气是不太确定的。本来也就是这样,房间内并没有太多的迹象表明凶手的动线。
  不管是犯罪现场的勘察能力,还是血迹分析的能力,大家都是明显的差距的。
  江远也不卖关子了,直接道:“凶手是从窗口跳下去的。”
  “啊……”何国华呆了一下,往前走了两步,突然停了下来,转身又去门口端了好几个亚克力的透明小凳子过来,往靠窗的位置铺了几个,才站到窗口去看下面。
  “这个足迹是凶手落地的足迹?”何国华有点小惊喜。
  现在的问题不是没足迹,是足迹太多,没办法辨认。若能确定哪个足迹是凶手的,就是一个大突破了。
  曾经的高纬度生物王波,并没有被师父的惊喜给掩盖,他用独立思考的精神发问:“师父,先要确定的,不应该是这个凶手的动线,为什么凶手是从窗口上跳下去的。”
  “江爷都说了是从窗口跳下去的。”何国华瞪了徒弟一眼,又探头道:“你看下面的那个脚印,像不像跳下去的脚印?正常人会从二楼往下跳吗?”
  “一楼的窗户也有可能跳出人……”
  “一楼的窗户有钢筋焊着呢,让你平时注意观察,你眼睛都看了些什么东西?”何国华转头就将徒弟给骂了一波。
  小波本来想质疑一下江远的,但他的业务实力还没训练出来呢,在何国华这里就被降维打击了。
  王波想挣扎一下,又道:“那江法医刚才也没有往楼下看…………”
  “那不更说明江爷的牛吗?”何国华彻底进入上网状态了,看王波如看敌方键盘手。
  王波缩起了脖子,只嘟囔道:“好好的路不走,都没人发现,他为什么不走门?”
  这个问题就是难度所在了。何国华直接看向江远。
  江远摊手道:“我暂时也说不上来,但就现场的痕迹来分析,凶手就是这样做了。”
  其实要猜测的话,理由可以很多。比如凶手是跑酷选手,好好的路不走,就走这种地方;或者凶手兴奋了,就直接跳下去了;又或者凶手就想用这种方式来混淆侦查;再或者凶手可能不止一个人,且有人临时决定黑吃黑了……
  江远暂时没有证据去推理这个,他暂时也不想为此而猜测。
  他的目标是破案,并不是为了说服王波这样的小年轻,后者太麻烦的话,他直接换掉就好了。
  何国华就乖巧多了,立即顺着江远的思路,道:“这么说来,凶手首先就可以假定是年轻人了。放宽一点,到三十大几,四十岁的人,一般情况下,应该不会选跳窗这条路的。”
  “年龄大约就是三十岁。”江远也走到了窗前,自上而下,看着地面上的脚印,做了一个判断,就道:“先把下面的足迹采集了,再上来找对应的。”
  楼下的足迹是跳下去造成的,印记颇为清晰,相对应的,楼上的地板虽然看不到足迹,但只要采过了,还是会留有印记的,只是可能需要一些仪器的配合。
  想到江远的足迹鉴定能力,何国华的希望之火已经熊熊燃烧起来了,提起勘察箱就走。
  足迹也是越快采集的越好,尤其这种室外的足迹,说不准一场风,一场雨的就给干掉了。
  现在的命案都比较好破,其实也有一个原因,是凶手普遍喜欢在室内作案,从统计数据上来说,作案地点最多的,还是在自己家。
  这就造成了一种情况,是犯罪痕迹特别难消除。像是血迹,残留在室内的血迹,可能十年以后还有残留。哪里像是野外,都不用几个月的时间,几个星期的时间,基本就消除殆尽了。
  当然,外面的摄像头太多,是大家做这种选择的主要原因。
  长阳市有专业用于足迹提取的静电吸附仪,其实就是个巴掌大的仪器,上面有几个旋钮,稍做调解。
  何国华到了楼下,先将足迹拍了几张照,再将静电吸附仪取出,放到一边,又取出一张绝缘纸,覆盖到足迹上。
  绝缘纸是黑色的,有点类似于老式的复写纸。
  其本身就满是静电的样子,抖抖索索的不很规矩的样子。
  放好绝缘纸,何国华将静电吸附仪的两个角贴在绝缘纸上,一个脚接地,拧开静电吸附仪的开关,绝缘纸就立即贴在了地面上。
  “滚筒。”何国华伸了下手,旁边的小徒弟立即递给他。
  何国华手持滚筒,在绝缘纸上轻轻的推了几下,并给徒弟说明道:“推平了就行,不要用太大的力气,一会还要用粘胶。”
  “哦。”
  王波点点头。
  何国华将滚筒递回给徒弟,再轻轻揭下绝缘纸,利用光线的角度,看了一眼,就见足迹已清晰的复制在了绝缘纸上。
  何国华将绝缘纸收好到盒子里,等回到实验室再处理。
  随后,何国华再取出粘胶来。
  粘胶是一张黑色的胶纸,标准的a4纸的大小,外观像是粘鼠纸一样,表面也是黑漆漆的。
  粘胶用起来就更简单了,直接覆盖到脚印上,同样用滚筒刷一下,甚至用手压两下,就直接拉了起来。
  不过,经过粘胶处理以后,地面上的足迹就算是损毁了,这也是为什么要先做静电,再做粘胶的原因。
  回到楼上的犯罪现场,何国华接着打开勘查灯,调整光源,扫地面上的脚印。
  地面上的脚印即使肉眼看不见,用勘查灯一打,也就纤毫毕现了。
  勘查灯都是可变光长的,实在看不见还可以用调波长,但通常来说,白光就够用了。
  何国华继续将脚印收集起来。
  再抬头,就见江远正在对窗发呆。
  “江哥,扫完了。”何国华报告。
  “恩……窗框你们扫过吗?有取到指纹吗?”江远用手比划了一下。
  窗框是用塑料做成的,取指纹本省就有难度。
  何国华笑笑,道:“有取到指纹,不知道有没有凶手的。”
  “那我们再取一次。”江远于是要了勘察箱,刷了起来。
  何国华有点犹豫:“你觉得凶手摸过这个窗框?”
  “你可以试着模拟一下,单手拿着凶器,跳出窗户,能不能做到不挨窗框?”江远比划了一下。
  何国华也比划了起来,不由喃喃自语:“还真是……”
  王波轻声道:“我可以离窗户两米远,使劲一跳,双脚离地,从窗口穿过去,然后双腿落地……”
  王波不仅口述,身体还动了起来,两脚在板桥上晃来晃去的,就是不歪。
  何国华无奈的对江远道:“他辅修体操的。国家一级运动员。”
  江远只能啧啧两声,道:“这么卷的吗……国家一级的话,让他跑去弄点打印机的墨粉。”
  “呃……好。用来刷指纹吗?”何国华问了一声,都没等到回答,就将王波派了出去。
  转眼间,就见王波已在阳光下奔跑了。
  江远点点头,道:“这种塑料材质,很有刷不出指纹的情况,可以用打印机的墨粉混着磁性粉来刷。”
  江远讲着小技巧,何国华赶紧记下来,现场勘探都是细活,真正考验的,其实都是这些细小的地方。
  第298章 墨粉
  王波在阳光下的奔跑,已然引起了余温书的关注。
  那快速奔跑的声音,立即让余温书同志意识到,现场勘探是有成果的。
  余温书原本还在下面组织人员,尝试顺着会计的人际关系寻找思路——万一是他本人打了别人家孩子,推倒了别人家老人,又或者偷了别人家外卖什么的,引起了凶手的凶性,那案子不就直接破了。
  不过,余温书心里还是更倾向于抢劫杀人,所以,察觉到江远有突破,余温书立即放下别的事情,再次来到现场。
  何国华正抱着现场勘查灯,换着波长,在那里找窗框。
  余温书一看就看明白了,不禁有点激动的道:“能找到凶手的指纹吗?”
  “有可能吧。”江远随口回了一句。
  余温书立即瞪大了眼睛:“咦,能找到吗?能确定吗?”
  “有可能。现在还不知道,让小波拿东西去了。”江远也没话回了,只能这么说。
  余温书“恩恩”的两声,连忙抑制住有点激动的心情。
  身为刑警支队的支队长,他本来是控制情绪的高手,实在是这个案子有点磨人。
  别看就是今天发生的案子,但从案发到现在,余温书可都没闲着,整个刑警大队也都没闲着。
  抢劫杀人的案子,遇到困难的时候,那就是真的困难。
  眼瞅着案件一步步的往下滑,余温书心里的焦虑是成倍积累的。
  主要是到年末了,大家全体努力了这么久的成果,要是被这个现案命案给抹杀了,余温书身为领导,自觉都是有负罪感的。
  偏偏眼前的案子,就是滑不留手。
  以余温书的经验来看,这个案子是很符合流窜作案的惯犯的做事特征的。
  工地本来就是鱼龙混杂的地方,就现在的劳动力市场,农民工都是要求日结工资的,对于身份证之类的东西,也基本是没什么要求的。这种环境,免不了就有逃犯的身影。
  甚至都不用逃犯本人来工地打工过,他只要有些工友一起聊天,就能知道哪里最近有招工,哪里最近要结款。而他们一起聊天的地方,可能是舍友互不相识的临时宿舍,也可能是萍水相逢的路边吃饭。
  等于说,这条线很有可能是查不下去的。
  若是顺着凶手的信息来源这条线查不下去,余温书的第二想法,就是追着凶手的作案模式去查。
  余温书在下面,已经开始安排这项工作了。
  凭借着好身体,以及对工地的熟悉,抢劫工地的现金,如此等等,可以说是很符合逃犯身份的作案模式了。
  那如果是模式,就可能是多次采用的。只是,以前可能没打死过人,甚至可能都没有重伤,各地就以单独案件处理了。
  但是,余温书很清楚,就算他的设想能够得到验证,后面的侦破过程还繁复着呢。
  逃犯之所以是逃犯,至少已经成功逃亡了一段时间了,这种渐渐开始适应逃犯生活的罪犯,要确定身份,要逮捕等等,都是不容易的。
  江远要是能找到指纹,那从侦破压力的角度来考虑,破案就变成了追逃,起码不至于损失现案的300分。
  另一方面,这种情况下的追逃比起破案还是要简单一点的。他这么着急的将江远找过来,一个想法就是将人堵在长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