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易殊垂下眼眸,他还没想好怎么样面对殿下。但是现在对方就和他隔了一个窗户,也总不能扭头就当没听见,轻叹一口气,他开口问道:“殿下怎么在此?”
不走正门走窗户,真是让人摸不清头脑。
李自安声音平稳:“倾之说怕病气过给我,我想还是不来见你了。”明明双方都知道这是借口,却还是心照不宣地没有捅破。
察觉到易殊的沉默,李自安勉强勾起嘴角,让语气不流露出失落,问道:“身体好些了吗?”
屋内的人答道:“还是没痊愈,殿下身体金贵,还是别被我传染了。”
李自安淡然一笑,语气依旧温和道:“原是不想打扰倾之的,只是事出匆忙,明日一早便要出发,你服了药,早晨可能醒不来,我怕不能亲自与你辞别。”
“殿下要去哪儿?”易殊下意识追问。
李自安安抚性地笑了笑,道:“不是什么大事,琼州那边有些官员被百姓联合上书,那一带隶属于我的管理范围,父皇叫我亲自去看看。”
这倒是为殿下积攒民心的好机会,对殿下来说有利无弊,易殊点了点头道:“琼州路程遥远,殿下要多保重。”
李自安便笑道:“那倾之好好休息,我便不打搅了。”
易殊看窗边身影晃动了一下,又好像想起来什么折返回来,从怀里摸出来一包什么东西放在窗棂:“这是给倾之的。”
易殊隔着纸窗望着那个身影嗯了一声。
然后窗外人又小心翼翼地开口了:“前几日及冠有些贪杯,不胜酒力,不知是否酒后失言。”
易殊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开口说话。
外面的人像是有千言万语,最后又转化为一声叹息,轻声道:“倾之,等我回来。”
易殊垂着头,良久,轻声道了一声好。
听到了回答,那个身影松了一口气,终于离开了。
等到人快看不见了,易殊才缓缓打开了窗棂,望那个风姿绰约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之中。
这才将目光转向窗棂上的一包用油纸贴心包好的东西,按理说伤风的人鼻子应当不怎么灵,但易殊还是闻到上面染着殿下身上惯会有的淡淡檀香。
他伸出有些冰冷的手指一层一层将纸剥开,露出里面的东西,是一包蜜饯,卖相不算好看。
拈起一颗放进口中,又酸又涩。
第42章 离京2
大病痊愈后, 休息了好几日的易殊的精气神反倒好上不少,琼瑶宫很少有这么清闲过了。自从太子开始接手一些政务以来,易殊作为太子身边的得力干将, 有时候甚至忙到在书房中过夜。
现在身体总归好一些了, 在琼瑶宫躺了好几天,人都懈怠了不少,眼中都失去了一丝精神气,刚刚准备出门走动走动, 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闻喜迈着悠闲的步子缓缓踏进琼瑶宫, 冲着易殊屈了屈双腿,礼行得中规中矩, 神色却是有些高傲。他是太后身边的大公公, 从未单独和易殊打过照面,每次与他见面都是太后吩咐他找太子殿下做什么事情, 易殊正巧在旁边罢了。
琼瑶宫可承不下这样一尊大佛,易殊的脸色不可察觉地暗了下去。
无事不登三宝殿,看来太子一走,太后就忍不住来找他秋后算账了,毕竟自己可是搅了石凌云辛苦谋划的好事。一怒之下恐怕连十年前的宁北侯府的事情也会借机发作。
不论心里想的什么, 易殊面上却也还是带着一丝笑容,回了一个礼道:“闻喜公公怎么到这儿了,太子殿下不是前几日就去琼州了吗?到我这儿可是找不到人的。”
看着易殊规规矩矩的动作, 闻喜的脸色倒也缓和了几分, 到底对方也是一个可怜的人, 听说又很得殿下倚重,闻喜觉着还是别过分打压了,人在宫里待得久了惯是会给自己留退路的, 脸上便也带了几分笑意回道:“咱家听说易侍读前些日子病了,近来身子可好些了?”
易殊保持着低眉顺眼,恭敬地道:“身子早就好了,劳烦公公费心了。”
闻喜脸上笑容不减,视线却在大厅内流转:“好了就行好了就行。诶对了,咱家瞧着那边的大氅竟然有几分眼熟呢。”
易殊失笑:“寒舍哪儿有什么东西公公看得上眼啊,”他顺着闻喜的目光看过去,眼神却渐渐沉了下去,他抿了抿唇,装作诧异道,“啊,不巧,那是殿下的物件。”
闻喜一听便勾起有些肥厚的双唇笑了起来,眼睛上上下下地扫过那件华贵的大氅:“那件镂金大氅啊,是我们太后娘娘亲自给自安殿下挑选的样式,差遣了二十个上等绣娘赶工了两个月做出来的。前几日娘娘身边的秋棠姑姑夜中花了眼,说看见过一个身形不像殿下的人穿过,我就道她信口胡诌呢。你看这不是好好的在这儿吗,是殿下落在易侍读这里的吧。娘娘还问着殿下呢,殿下倒也没说一声,差点就要查查宫中有没有人手脚不干净了。”
易殊收敛住脸上的神色,病了好几天也没来人找麻烦,首先肯定是太后不想在殿下在的时候动手,其次便是这件大氅,恐怕再次加剧了太后找他麻烦的念想。
该提点的都提点的差不多了,闻喜正了正神色道:“只顾着和易侍读说闲话,倒是忘了正事。传太后懿旨——”
易殊面色一凛,掀开前袍直身长跪了下去。
闻喜的声音充斥着整个琼瑶宫的大殿:“国之储君,承继大统之重任在肩。西北边疆乃国家之藩篱,安危所系,不容有失。太子身边的忠良之士,皆乃国之栋梁,心怀社稷,智勇双全。着令太子侍读以监军之职,代替太子前往庆州驻守。尔等需恪尽职守,忠心耿耿,协助治理军务,更要助其积攒民心,以德服人,以威摄敌。使边疆百姓安居乐业,外敌不敢轻犯。此旨既出,三日内施行。望尔等恪守本分,不负哀家厚望。钦此!”
西北边境直面西夏,当年整个宁北侯府的覆灭全部祸起西夏。石家军全军覆没的真相至今未明,当时有折子弹劾是由于宁北侯的世子即易殊的父亲通敌西夏,事情即使到现在仍然没有任何进展,易府早已被一把火烧了大半,无论是石家还是易家能理事全死光了,死无对证,所有人早把这个罪名按在易家头上。越是死无对证,人们便越是相信流言。
现在驻守西北的人,全是当初石家军的后代子孙或是庆州一带的大好儿郎,当年石家军战败,周围的城镇都被愈战愈勇的西夏军队屠戮残杀,民不聊生。庆州首当其冲,所以庆州百姓更是对西夏和通敌者深恶痛绝。
现在让他一个颇具争议的易家唯一后人去当那里的监军,简直就是送上门去挨打。
懿旨悬在头上二尺,再也没有其他退路,易殊深吸一口气,俯首磕了两个头,抬眼脸上已经恢复了镇定,面不改色地接过了懿旨:“臣接旨。”
……
“太子前脚刚走,太后后脚就对您发难。”刘习在巾帽局忙碌了一天,回来还没喝一口热茶,听见这个消息,立刻就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易殊的书房,一边跺着脚一边道。
易殊望着刘习宽松的衣袍上抖落的寒霜,最开始接旨时的情绪早已消散,现在面色很平静,他不紧不慢地道:“刘叔每日在巾帽局忙活就累了一天,现在好不容易回家休息,别再为我劳心劳力了。 ”
刘习眉头紧缩,脑中划过八百个解决办法,焦急地道:“得通知殿下,这件事只有他可以说得上话,实在不行,我们就去求圣上,虽然圣上近年一直卧病在床,可能没法见人。算了,思来想去还是得找殿下,我现在就去拟写一封加急信件,殿下一定会想办法让太后收回成命。”
他滔滔不绝地说着,丝毫不给别人插嘴的机会。易殊也不急,安安静静地听他说完,才走过去递上一杯茶:“沧州的新茶,今年第一次泡,尝尝?”
看着刘习咕噜咕噜地喝下,面上也恢复了一丝红润,易殊才开口:“我意已决,休整两日,后日就出发。”
殿下近几日恐怕还处在太后擅自下药的气头上,估计并不愿意向太后服软,若是以此事麻烦他,他估计不得不放下心性。
更何况殿下现下正在琼州,估计手中的事情都忙不过来,何必给他徒增烦恼。
何等不理智的决定,刘习紧紧握着手中的茶杯,还欲再劝:“庆州!公子以为是随意驻守哪个地方吗?当初世子殿下就是……”刘习深吸了一口气,继续道,“那边的驻军不知道会有多怨恨您,即使知道您是朝廷中派下来的监军又如何,天高皇帝远,他们想怎么使袢子就怎么使袢子!”
易殊依旧垂着眸子安静地听着,然后坚定地摇了摇头道:“不必再劝了,我会去的。刘叔先通知琼瑶宫上下,在我离开之前,都不准有人去通知殿下。”
易殊眼神灼灼,刘习知道多说无益,于是决定退一步:“公子近几年来身子一直不见好,如果一定要去庆州,那就让我陪着您一起去。”
不走正门走窗户,真是让人摸不清头脑。
李自安声音平稳:“倾之说怕病气过给我,我想还是不来见你了。”明明双方都知道这是借口,却还是心照不宣地没有捅破。
察觉到易殊的沉默,李自安勉强勾起嘴角,让语气不流露出失落,问道:“身体好些了吗?”
屋内的人答道:“还是没痊愈,殿下身体金贵,还是别被我传染了。”
李自安淡然一笑,语气依旧温和道:“原是不想打扰倾之的,只是事出匆忙,明日一早便要出发,你服了药,早晨可能醒不来,我怕不能亲自与你辞别。”
“殿下要去哪儿?”易殊下意识追问。
李自安安抚性地笑了笑,道:“不是什么大事,琼州那边有些官员被百姓联合上书,那一带隶属于我的管理范围,父皇叫我亲自去看看。”
这倒是为殿下积攒民心的好机会,对殿下来说有利无弊,易殊点了点头道:“琼州路程遥远,殿下要多保重。”
李自安便笑道:“那倾之好好休息,我便不打搅了。”
易殊看窗边身影晃动了一下,又好像想起来什么折返回来,从怀里摸出来一包什么东西放在窗棂:“这是给倾之的。”
易殊隔着纸窗望着那个身影嗯了一声。
然后窗外人又小心翼翼地开口了:“前几日及冠有些贪杯,不胜酒力,不知是否酒后失言。”
易殊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开口说话。
外面的人像是有千言万语,最后又转化为一声叹息,轻声道:“倾之,等我回来。”
易殊垂着头,良久,轻声道了一声好。
听到了回答,那个身影松了一口气,终于离开了。
等到人快看不见了,易殊才缓缓打开了窗棂,望那个风姿绰约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之中。
这才将目光转向窗棂上的一包用油纸贴心包好的东西,按理说伤风的人鼻子应当不怎么灵,但易殊还是闻到上面染着殿下身上惯会有的淡淡檀香。
他伸出有些冰冷的手指一层一层将纸剥开,露出里面的东西,是一包蜜饯,卖相不算好看。
拈起一颗放进口中,又酸又涩。
第42章 离京2
大病痊愈后, 休息了好几日的易殊的精气神反倒好上不少,琼瑶宫很少有这么清闲过了。自从太子开始接手一些政务以来,易殊作为太子身边的得力干将, 有时候甚至忙到在书房中过夜。
现在身体总归好一些了, 在琼瑶宫躺了好几天,人都懈怠了不少,眼中都失去了一丝精神气,刚刚准备出门走动走动, 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闻喜迈着悠闲的步子缓缓踏进琼瑶宫, 冲着易殊屈了屈双腿,礼行得中规中矩, 神色却是有些高傲。他是太后身边的大公公, 从未单独和易殊打过照面,每次与他见面都是太后吩咐他找太子殿下做什么事情, 易殊正巧在旁边罢了。
琼瑶宫可承不下这样一尊大佛,易殊的脸色不可察觉地暗了下去。
无事不登三宝殿,看来太子一走,太后就忍不住来找他秋后算账了,毕竟自己可是搅了石凌云辛苦谋划的好事。一怒之下恐怕连十年前的宁北侯府的事情也会借机发作。
不论心里想的什么, 易殊面上却也还是带着一丝笑容,回了一个礼道:“闻喜公公怎么到这儿了,太子殿下不是前几日就去琼州了吗?到我这儿可是找不到人的。”
看着易殊规规矩矩的动作, 闻喜的脸色倒也缓和了几分, 到底对方也是一个可怜的人, 听说又很得殿下倚重,闻喜觉着还是别过分打压了,人在宫里待得久了惯是会给自己留退路的, 脸上便也带了几分笑意回道:“咱家听说易侍读前些日子病了,近来身子可好些了?”
易殊保持着低眉顺眼,恭敬地道:“身子早就好了,劳烦公公费心了。”
闻喜脸上笑容不减,视线却在大厅内流转:“好了就行好了就行。诶对了,咱家瞧着那边的大氅竟然有几分眼熟呢。”
易殊失笑:“寒舍哪儿有什么东西公公看得上眼啊,”他顺着闻喜的目光看过去,眼神却渐渐沉了下去,他抿了抿唇,装作诧异道,“啊,不巧,那是殿下的物件。”
闻喜一听便勾起有些肥厚的双唇笑了起来,眼睛上上下下地扫过那件华贵的大氅:“那件镂金大氅啊,是我们太后娘娘亲自给自安殿下挑选的样式,差遣了二十个上等绣娘赶工了两个月做出来的。前几日娘娘身边的秋棠姑姑夜中花了眼,说看见过一个身形不像殿下的人穿过,我就道她信口胡诌呢。你看这不是好好的在这儿吗,是殿下落在易侍读这里的吧。娘娘还问着殿下呢,殿下倒也没说一声,差点就要查查宫中有没有人手脚不干净了。”
易殊收敛住脸上的神色,病了好几天也没来人找麻烦,首先肯定是太后不想在殿下在的时候动手,其次便是这件大氅,恐怕再次加剧了太后找他麻烦的念想。
该提点的都提点的差不多了,闻喜正了正神色道:“只顾着和易侍读说闲话,倒是忘了正事。传太后懿旨——”
易殊面色一凛,掀开前袍直身长跪了下去。
闻喜的声音充斥着整个琼瑶宫的大殿:“国之储君,承继大统之重任在肩。西北边疆乃国家之藩篱,安危所系,不容有失。太子身边的忠良之士,皆乃国之栋梁,心怀社稷,智勇双全。着令太子侍读以监军之职,代替太子前往庆州驻守。尔等需恪尽职守,忠心耿耿,协助治理军务,更要助其积攒民心,以德服人,以威摄敌。使边疆百姓安居乐业,外敌不敢轻犯。此旨既出,三日内施行。望尔等恪守本分,不负哀家厚望。钦此!”
西北边境直面西夏,当年整个宁北侯府的覆灭全部祸起西夏。石家军全军覆没的真相至今未明,当时有折子弹劾是由于宁北侯的世子即易殊的父亲通敌西夏,事情即使到现在仍然没有任何进展,易府早已被一把火烧了大半,无论是石家还是易家能理事全死光了,死无对证,所有人早把这个罪名按在易家头上。越是死无对证,人们便越是相信流言。
现在驻守西北的人,全是当初石家军的后代子孙或是庆州一带的大好儿郎,当年石家军战败,周围的城镇都被愈战愈勇的西夏军队屠戮残杀,民不聊生。庆州首当其冲,所以庆州百姓更是对西夏和通敌者深恶痛绝。
现在让他一个颇具争议的易家唯一后人去当那里的监军,简直就是送上门去挨打。
懿旨悬在头上二尺,再也没有其他退路,易殊深吸一口气,俯首磕了两个头,抬眼脸上已经恢复了镇定,面不改色地接过了懿旨:“臣接旨。”
……
“太子前脚刚走,太后后脚就对您发难。”刘习在巾帽局忙碌了一天,回来还没喝一口热茶,听见这个消息,立刻就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易殊的书房,一边跺着脚一边道。
易殊望着刘习宽松的衣袍上抖落的寒霜,最开始接旨时的情绪早已消散,现在面色很平静,他不紧不慢地道:“刘叔每日在巾帽局忙活就累了一天,现在好不容易回家休息,别再为我劳心劳力了。 ”
刘习眉头紧缩,脑中划过八百个解决办法,焦急地道:“得通知殿下,这件事只有他可以说得上话,实在不行,我们就去求圣上,虽然圣上近年一直卧病在床,可能没法见人。算了,思来想去还是得找殿下,我现在就去拟写一封加急信件,殿下一定会想办法让太后收回成命。”
他滔滔不绝地说着,丝毫不给别人插嘴的机会。易殊也不急,安安静静地听他说完,才走过去递上一杯茶:“沧州的新茶,今年第一次泡,尝尝?”
看着刘习咕噜咕噜地喝下,面上也恢复了一丝红润,易殊才开口:“我意已决,休整两日,后日就出发。”
殿下近几日恐怕还处在太后擅自下药的气头上,估计并不愿意向太后服软,若是以此事麻烦他,他估计不得不放下心性。
更何况殿下现下正在琼州,估计手中的事情都忙不过来,何必给他徒增烦恼。
何等不理智的决定,刘习紧紧握着手中的茶杯,还欲再劝:“庆州!公子以为是随意驻守哪个地方吗?当初世子殿下就是……”刘习深吸了一口气,继续道,“那边的驻军不知道会有多怨恨您,即使知道您是朝廷中派下来的监军又如何,天高皇帝远,他们想怎么使袢子就怎么使袢子!”
易殊依旧垂着眸子安静地听着,然后坚定地摇了摇头道:“不必再劝了,我会去的。刘叔先通知琼瑶宫上下,在我离开之前,都不准有人去通知殿下。”
易殊眼神灼灼,刘习知道多说无益,于是决定退一步:“公子近几年来身子一直不见好,如果一定要去庆州,那就让我陪着您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