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梁文慎一听这个,立马变得很愤慨:“我睁开眼的时候,就看见他正在费力地把你背在背上,我也浑身没力气,想着等他回头至少把我拉起来。我等了半天没有动静,我又睁开了一只眼睛来看,他都已经走远了。”
梁文慎喘了一口气,气红了脸,继续道:“我爹至少还是肱股之臣呢,他不是从来不得罪人吗,怎么敢把我一个人落在这儿等死。这外面那么危险,我只能忍着痛瘸着腿跟着他。他对于把我扔在后面都没有一个解释,看到我一瘸一拐走到他身边也没有一个回应。”
“然后呢?”易殊垂下眸子,平静地低头又喝了一口水。
“然后我就跟着他来到这个山洞了。”梁文慎语气幽怨地道。
易殊抬头看了看梁文慎充满怨气的脸,决定大发慈悲地安慰他一下:“这样看来,其实殿下先是孤身一人找了一圈周围环境才回来的,不然不可能直接就能带着你回山洞。诶,殿下?”
“嗯。”李自安淡淡的声音从洞口传来。
他左手抱着几根枯木,右手提着什么东西。皇家教的礼仪就是不一样,就算这样狼狈,李自安依旧能保持风度翩翩。
李自安慢慢踱步过来,先把枯木放在一边,然后才把手里的东西放在一片干净的大叶子上,易殊这才看清那是一只野兔。
易殊开口道:“外面怎么样?”
“周围我都留下了痕迹,但是这里地形过于复杂,哪里都很相似,凭我们三个可能无法走出去。”李自安语气难掩疲惫。
为今之计只有等待了,不知道死亡和救兵谁先到来。
李自安动作并不熟练地剥皮,梁文慎看了半天终于看不下去了。他自告奋勇地夺过了李自安手中的野兔,手脚麻利地剥了皮,然后去除了五脏六腑。
鲜血淋漓的兔肉,和地上五颜六色的脏器,易殊看到李自安很不可察觉地皱了一下眉,然后就把目光转向外面的天空。
外面的传言居然是真的。太子殿下连亲眼目睹杀生都会不自在,如何做得了翻云覆雨的皇帝。
梁文慎用李自安的箭当签子穿过野兔的身体,李自安的箭材质特殊,并不会燃起来,用来烤东西正合适。
兔肉在火上炙烤着,随着梁文慎翻转的动作旋转着,逐渐开始滋滋冒油。
梁文慎把它从火上面拿下来,外皮已经焦脆了,表面还冒着一些油,让人垂涎欲滴。
梁文慎有些等不及了,直接伸手去扯了一块,结果兔肉没扯下来,他自己烫得嗷嗷乱叫。
易殊倒了一点水在自己的匕首上,然后擦干了,从兔腿上小心翼翼地割下了一块外酥里嫩的兔肉下来。他将匕首连同上面的兔肉递到李自安面前。
李自安愣了一下,然后云淡风轻地低头咬了下来,面不改色地吞了下去。
易殊淡淡地收回匕首,自己切了一块喂到自己嘴里。
好腥。
好柴。
好难吃。
这时候梁文慎也已经克服了滚烫,成功扯下一块兔子肉塞进嘴里,他一口咬下去,满脸震惊地望向面上没有任何表情的两个人:“这么难吃,你们还装作一副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明明以前我哥就是这样给我烤的兔子啊,就少了一点作料而已,怎么这么难以下咽。”
原来如此,易殊有些诧异地看向李自安,不愧是太子殿下,为了欺骗自己和梁文慎尝一下这个难吃的兔肉,刻意装作面无表情的样子。
但是这几人从昨天到现在,除了那几个青梅,就没吃其他任何东西,最后居然把那一整只兔子吃完了。
山洞的石壁上一滴一滴地往下滴着水,易殊目不转睛地盯着。
这已经是第三天了,他们还没有等来宫里的救援。
他前一天勉强出去看了一眼周围的环境,各种参天的古树,崎岖难走的小路,估计不等他们走出去几里,就被蠢蠢欲动的野兽伏击了。可是再等下去也会死,附近能吃的果子也吃的差不多了,也没能抓获其他食物,现在三个人肚子里全是不熟的果子泛起的酸味。更糟糕的是,易殊的伤口终究还是发炎了,他现在浑身都没有了力气。李自安和梁文慎也饿得没有力气,恐怕也走不出这绵延不绝的山。
易殊眨了眨酸涩的眼睛,看石壁上的水溅到地上,砸出一个小水花。
就这样死了吗?
宁北侯府的案子他还没有调查清楚,还没有打扫祠堂呢。
昭宁和王延邑还等着他回去精进一下纸鸢呢。
刘叔也在溪园等他回去呢。
罢了,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对不起。”耳边传来很轻的声音,像是地府的召唤。
“对不起,易殊。”声音更清晰了一些,易殊抬了抬眼皮,是梁文慎,他不知何时凑到了易殊身边。
易殊现在浑身乏力,也并不想说话,索性就当没听见。
也不知道梁文慎是不是死到临头了回光返照,焉不拉几了两天现在却突然变得很有精神,他伸手轻轻推了推易殊,然后开始不管不顾地说了起来:“其实我小时候一直很崇拜你,你是我们汴京的名人,大家都觉得能和你成为朋友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我也是这样。”
易殊眨了眨眼睛,不置一词,因为他以前在汴京确实很受欢迎,所以听到这种话无动于衷。
梁文慎语气又开始变得气愤,让易殊不得不感叹,无忧无虑地长大就是好啊,一点小事也会生气。
只见梁文慎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我们府上谁敢不依着我?就算是出了府门,走到汴京街上,他们也都得叫我一声小少爷。可是无论怎么跟在你身后,你都不会理我,因为你周围挤满了其他人。”
易殊偏了一下头,说实话,他真的没有印象。
梁文慎装模作样地擦了一下眼泪,继续道:“这就算了,结果我有一次又从府里偷偷溜出来,想去你家门口蹲你,说不定你就会看我一眼。结果你直接无视我,骑上马就走了。我在背后拼命地追,你终于停下来了。可是你停下来并不是看到了在你身后的我,你看到的是街边的王延邑。”
“我气喘吁吁地停了下来,看你安慰着估计是又被他爹骂了一顿的王延邑,后来你身旁永远就有了王延邑的位置。可是他爹只是一个从四品,你凭什么选他不选我。”
故事的主角有些愣住了,他自己都忘记了当初第一次见王延邑是怎么样的情景,听梁文慎一说才略微想起来。
由于父母的告诫,他交友从来都很谨慎,从来不会与高官子弟过分接触。梁文慎本来就长得比同龄人骨架偏小一些,所以当时永远处在人群中心的易殊并不会注意到他,即使注意到也会因为身份顾忌。
而与王延邑的相遇,则是他骑马准备去郊外游玩,路过一个朴素的府邸,见到有个年纪和他差不多的小孩坐在门槛上哭。易殊从小乐天达观,问了手下人得知这府里是一个武官,他觉得虎门无犬子,武官的孩子在这个年纪不应该会这么脆弱,一时好奇就停下来了。又因为王琼当时只是正四品,算不得多高的官位,所以易殊琢磨应该可以和王延邑成为朋友,于是就跳下马安慰起对方。
本来听到陈年旧事易殊还有些感慨,但是看着梁文慎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他真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李自安在安静地往火里加木料,无缘来救他。
最后梁文慎说:“反正都要死了,有什么我就说什么。其实我在明礼堂对你做的事情确实是出于报复,但是我现在很后悔。”
回光返照结束了,梁文慎用仅剩的力气跑出了山洞。
只剩下易殊在原地一头雾水,虽然反正都要死了,在哪儿都一样,但是三个人死在一起至少还能做个伴,于是他皱着眉问李自安:“他没事吧?”
李自安也皱了皱眉,不知道梁文慎都死到临头了还在闹什么,但还是道:“让他出去静静吧。”
结果梁文慎刚出去半盏茶的时间,外面又传出他鬼哭狼嚎的声音。
第23章 狩猎风波7
即使外面传来梁文慎鬼哭狼嚎的声音,李自安还是面不改色地捻起一根枯木往火堆里扔去,毕竟梁文慎跑出去得也不远,要是真有什么危险,两三步就回山洞了。
易殊也没有精力去管梁文慎,但又想到他一个人在外面,叫得又如此凄厉,也不能真让他死在外边,便支撑起摇摇欲坠的身子走到了洞口。
远处隐隐传来整齐划一的脚步声。
易殊晃了晃神,这是临死前的幻想吗。
他定睛一看,整齐的军队从路的尽头出现,径直向他们走来。
梁文慎朝着军队张牙舞爪地挥手呐喊,易殊侧过头去,李自安不知何时也站在了身侧。
“得救了。”那个玉树芝兰的身影说道,虽然语气平淡,却明显放松了下来。
“嗯。”易殊同样如释重负。
为首的年轻人虽然站在一干禁军的最前方,但无论穿着气质都不像是禁军,且梁文慎一见到他就变得规规矩矩,论相貌也与梁文慎有几分相似,不难猜出他是梁恒的长子梁文谨。梁文谨与梁文慎这个绣花枕头不同,梁文慎是幼子,从小只需要无忧无虑地长大,而作为长子的梁文谨一直是梁恒着重培养的继承人,沉稳得多,二十岁出头,就已经是正五品的大理寺寺丞了,前途无量。
梁文慎喘了一口气,气红了脸,继续道:“我爹至少还是肱股之臣呢,他不是从来不得罪人吗,怎么敢把我一个人落在这儿等死。这外面那么危险,我只能忍着痛瘸着腿跟着他。他对于把我扔在后面都没有一个解释,看到我一瘸一拐走到他身边也没有一个回应。”
“然后呢?”易殊垂下眸子,平静地低头又喝了一口水。
“然后我就跟着他来到这个山洞了。”梁文慎语气幽怨地道。
易殊抬头看了看梁文慎充满怨气的脸,决定大发慈悲地安慰他一下:“这样看来,其实殿下先是孤身一人找了一圈周围环境才回来的,不然不可能直接就能带着你回山洞。诶,殿下?”
“嗯。”李自安淡淡的声音从洞口传来。
他左手抱着几根枯木,右手提着什么东西。皇家教的礼仪就是不一样,就算这样狼狈,李自安依旧能保持风度翩翩。
李自安慢慢踱步过来,先把枯木放在一边,然后才把手里的东西放在一片干净的大叶子上,易殊这才看清那是一只野兔。
易殊开口道:“外面怎么样?”
“周围我都留下了痕迹,但是这里地形过于复杂,哪里都很相似,凭我们三个可能无法走出去。”李自安语气难掩疲惫。
为今之计只有等待了,不知道死亡和救兵谁先到来。
李自安动作并不熟练地剥皮,梁文慎看了半天终于看不下去了。他自告奋勇地夺过了李自安手中的野兔,手脚麻利地剥了皮,然后去除了五脏六腑。
鲜血淋漓的兔肉,和地上五颜六色的脏器,易殊看到李自安很不可察觉地皱了一下眉,然后就把目光转向外面的天空。
外面的传言居然是真的。太子殿下连亲眼目睹杀生都会不自在,如何做得了翻云覆雨的皇帝。
梁文慎用李自安的箭当签子穿过野兔的身体,李自安的箭材质特殊,并不会燃起来,用来烤东西正合适。
兔肉在火上炙烤着,随着梁文慎翻转的动作旋转着,逐渐开始滋滋冒油。
梁文慎把它从火上面拿下来,外皮已经焦脆了,表面还冒着一些油,让人垂涎欲滴。
梁文慎有些等不及了,直接伸手去扯了一块,结果兔肉没扯下来,他自己烫得嗷嗷乱叫。
易殊倒了一点水在自己的匕首上,然后擦干了,从兔腿上小心翼翼地割下了一块外酥里嫩的兔肉下来。他将匕首连同上面的兔肉递到李自安面前。
李自安愣了一下,然后云淡风轻地低头咬了下来,面不改色地吞了下去。
易殊淡淡地收回匕首,自己切了一块喂到自己嘴里。
好腥。
好柴。
好难吃。
这时候梁文慎也已经克服了滚烫,成功扯下一块兔子肉塞进嘴里,他一口咬下去,满脸震惊地望向面上没有任何表情的两个人:“这么难吃,你们还装作一副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明明以前我哥就是这样给我烤的兔子啊,就少了一点作料而已,怎么这么难以下咽。”
原来如此,易殊有些诧异地看向李自安,不愧是太子殿下,为了欺骗自己和梁文慎尝一下这个难吃的兔肉,刻意装作面无表情的样子。
但是这几人从昨天到现在,除了那几个青梅,就没吃其他任何东西,最后居然把那一整只兔子吃完了。
山洞的石壁上一滴一滴地往下滴着水,易殊目不转睛地盯着。
这已经是第三天了,他们还没有等来宫里的救援。
他前一天勉强出去看了一眼周围的环境,各种参天的古树,崎岖难走的小路,估计不等他们走出去几里,就被蠢蠢欲动的野兽伏击了。可是再等下去也会死,附近能吃的果子也吃的差不多了,也没能抓获其他食物,现在三个人肚子里全是不熟的果子泛起的酸味。更糟糕的是,易殊的伤口终究还是发炎了,他现在浑身都没有了力气。李自安和梁文慎也饿得没有力气,恐怕也走不出这绵延不绝的山。
易殊眨了眨酸涩的眼睛,看石壁上的水溅到地上,砸出一个小水花。
就这样死了吗?
宁北侯府的案子他还没有调查清楚,还没有打扫祠堂呢。
昭宁和王延邑还等着他回去精进一下纸鸢呢。
刘叔也在溪园等他回去呢。
罢了,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对不起。”耳边传来很轻的声音,像是地府的召唤。
“对不起,易殊。”声音更清晰了一些,易殊抬了抬眼皮,是梁文慎,他不知何时凑到了易殊身边。
易殊现在浑身乏力,也并不想说话,索性就当没听见。
也不知道梁文慎是不是死到临头了回光返照,焉不拉几了两天现在却突然变得很有精神,他伸手轻轻推了推易殊,然后开始不管不顾地说了起来:“其实我小时候一直很崇拜你,你是我们汴京的名人,大家都觉得能和你成为朋友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我也是这样。”
易殊眨了眨眼睛,不置一词,因为他以前在汴京确实很受欢迎,所以听到这种话无动于衷。
梁文慎语气又开始变得气愤,让易殊不得不感叹,无忧无虑地长大就是好啊,一点小事也会生气。
只见梁文慎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我们府上谁敢不依着我?就算是出了府门,走到汴京街上,他们也都得叫我一声小少爷。可是无论怎么跟在你身后,你都不会理我,因为你周围挤满了其他人。”
易殊偏了一下头,说实话,他真的没有印象。
梁文慎装模作样地擦了一下眼泪,继续道:“这就算了,结果我有一次又从府里偷偷溜出来,想去你家门口蹲你,说不定你就会看我一眼。结果你直接无视我,骑上马就走了。我在背后拼命地追,你终于停下来了。可是你停下来并不是看到了在你身后的我,你看到的是街边的王延邑。”
“我气喘吁吁地停了下来,看你安慰着估计是又被他爹骂了一顿的王延邑,后来你身旁永远就有了王延邑的位置。可是他爹只是一个从四品,你凭什么选他不选我。”
故事的主角有些愣住了,他自己都忘记了当初第一次见王延邑是怎么样的情景,听梁文慎一说才略微想起来。
由于父母的告诫,他交友从来都很谨慎,从来不会与高官子弟过分接触。梁文慎本来就长得比同龄人骨架偏小一些,所以当时永远处在人群中心的易殊并不会注意到他,即使注意到也会因为身份顾忌。
而与王延邑的相遇,则是他骑马准备去郊外游玩,路过一个朴素的府邸,见到有个年纪和他差不多的小孩坐在门槛上哭。易殊从小乐天达观,问了手下人得知这府里是一个武官,他觉得虎门无犬子,武官的孩子在这个年纪不应该会这么脆弱,一时好奇就停下来了。又因为王琼当时只是正四品,算不得多高的官位,所以易殊琢磨应该可以和王延邑成为朋友,于是就跳下马安慰起对方。
本来听到陈年旧事易殊还有些感慨,但是看着梁文慎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他真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李自安在安静地往火里加木料,无缘来救他。
最后梁文慎说:“反正都要死了,有什么我就说什么。其实我在明礼堂对你做的事情确实是出于报复,但是我现在很后悔。”
回光返照结束了,梁文慎用仅剩的力气跑出了山洞。
只剩下易殊在原地一头雾水,虽然反正都要死了,在哪儿都一样,但是三个人死在一起至少还能做个伴,于是他皱着眉问李自安:“他没事吧?”
李自安也皱了皱眉,不知道梁文慎都死到临头了还在闹什么,但还是道:“让他出去静静吧。”
结果梁文慎刚出去半盏茶的时间,外面又传出他鬼哭狼嚎的声音。
第23章 狩猎风波7
即使外面传来梁文慎鬼哭狼嚎的声音,李自安还是面不改色地捻起一根枯木往火堆里扔去,毕竟梁文慎跑出去得也不远,要是真有什么危险,两三步就回山洞了。
易殊也没有精力去管梁文慎,但又想到他一个人在外面,叫得又如此凄厉,也不能真让他死在外边,便支撑起摇摇欲坠的身子走到了洞口。
远处隐隐传来整齐划一的脚步声。
易殊晃了晃神,这是临死前的幻想吗。
他定睛一看,整齐的军队从路的尽头出现,径直向他们走来。
梁文慎朝着军队张牙舞爪地挥手呐喊,易殊侧过头去,李自安不知何时也站在了身侧。
“得救了。”那个玉树芝兰的身影说道,虽然语气平淡,却明显放松了下来。
“嗯。”易殊同样如释重负。
为首的年轻人虽然站在一干禁军的最前方,但无论穿着气质都不像是禁军,且梁文慎一见到他就变得规规矩矩,论相貌也与梁文慎有几分相似,不难猜出他是梁恒的长子梁文谨。梁文谨与梁文慎这个绣花枕头不同,梁文慎是幼子,从小只需要无忧无虑地长大,而作为长子的梁文谨一直是梁恒着重培养的继承人,沉稳得多,二十岁出头,就已经是正五品的大理寺寺丞了,前途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