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二十五岁的苏警官说二十八岁的楼老师是毛头小伙子,这个事实让今年芳龄三十的方队长都忍不住眼皮跳了跳。
  “再加上他刚刚还在信誓旦旦地说这是一场仇杀,试图转移警方的视线——老大,他的嫌疑真的很大啊。”
  说完,苏正阳目光亮晶晶地看向方先零,一副求表扬的样子。
  然而可惜,面对苏警官的求表扬,方队长许久都没有说话。
  第17章 花期失约
  苏正阳不解地转过头:“老大?”
  方先零却摇了摇头,说:“你说得对,他的嫌疑很大——但正是这样,我却反而认为,他肯定不是凶手。”
  苏正阳一怔:“老大,这怎么说?”
  方先零:“首先,关于作案时间的问题。如果他真的是凶手,一晚上的时间足够他做出一份完美的不在场证明了——这样高学历高智商的人群完全有能力做到,可是他却提供了一份一看就有问题的不在场证明,这反而说明,可能是其中有什么信息是我们没有掌握的,但他大概率是清白的。”
  苏正阳摸着下巴:“老大,你说的有道理。”
  像这种高智商高学历的凶手往往会在行凶前给自己准备一份完美的不在场证明,像楼荍这样几句话就把自己卖个干净的,反而可能正说明他问心无愧。
  方先零:“其次,关于动机问题。他的动机是什么?是他喜欢的人被死者威胁、性/虐/待。可是这句话是谁说的?是他自己。甚至就连易握椒本人都没有提及他被性/虐/待的问题,反而说他和死者的关系很好;而死者本身的网络记录里也没有相关的内容。”
  “也就是说,如果楼荍不说,就没人知道他的动机这样强,即便我们查出来他喜欢易握椒而且易握椒又和死者关系匪浅,也不会怀疑这样浅淡的三角关系会促进一场凶杀案。”
  苏正阳“嘶”了一声,觉得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
  方先零:“再说你说的干扰警方视线——但是,正阳,你别忘了,我们一开始也是这么以为的。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被吊路灯,你看看网上的新闻,说这是资本家的报应的言论有多少?楼荍也这么认为,并不能说明什么。”
  说着,方先零回忆起刚刚发生的事情,继续说道:“而且正阳,他提出这是一起仇杀,最开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易握椒被划定为嫌疑人。”
  苏正阳觉得方先零的话很有道理,但是:“老大,你这样想是不是有点武断?也许他就是故意摆出这样一副配合的姿态来洗清自己的嫌疑呢?这样的罪犯我们之前又不是没见过。”
  方先零点点头:“你有这样的想法非常好,但是我告诉你,我认为他不是凶手,不仅仅是以上几点,而是根据现场出发。”
  “现场?”苏正阳知道方先零要说干货了,连忙坐直了身体,拿着小本本开始记录。
  方先零说:“你再回忆一下现场的记录,还记得物鉴科那边怎么说的吗?死者的死因是被吊死,但是物鉴科在他的身体内检测到了花椒花粉。根据测定还原的案发现场,死者是先吸入大量的花椒花粉导致了花粉过敏从而引发了休克,在死者失去反抗能力的时候,他的脖子上被凶手缠绕上绳索,最终吊死在了路灯上。”
  “所以我们一开始推断是熟人作案,因为不是熟人,谁知道死者对花椒花粉过敏——不是所有的花粉,死者是只对那种花椒的花粉过敏,你觉得这个消息楼荍能知道吗?”
  苏正阳回忆起他们对楼荍做的背调,资料上显示楼荍和死者没有任何的交集。就连死者的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死者对花椒花粉过敏,楼荍知道的概率实在是太低了。
  “其次,你再想想痕检那边打过来的报告。”方先零说道,“死者衣衫的背部有大量刮蹭痕迹,路灯上挂绳索的部位也有绳索多次移动的痕迹。根据测定,这很有可能是凶手体力不支导致的。”
  苏正阳点点头:“对,因为凶手体力不支,所以在将死者吊在路灯的过程中出现了死者上上下下的移动过程,从而形成了多次摩擦的痕迹。”
  说到这里,苏正阳也明白了方先零的意思:“对啊,楼荍身体强壮,每周都规律性健身,看他的身材,如果真要把死者吊在路灯上,一下子就能把死者吊上去,根本不需要形成这样的摩擦痕迹。”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楼荍其实根本没有作案时间。”
  方先零指着几份报告说:“按照物鉴科那边传过来的报告,整体的作案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凶手将剧毒物氰/化/钾注入到腊肠中,将腊肠放到案发现场,死者遛狗经过时,死者养的萨摩耶闻到腊肠的味道,从而被吸引,吃下了有毒的腊肠。氰/化/钾毒性当场发作,狗被毒死。
  ——经法医和化检检验,腊肠没有任何防腐剂成分,也没有外包装,疑似凶手自己制作;剧毒物氰/化/钾目前为止来历不明。
  死者发现了萨摩耶的不对劲,在他蹲下身体检查的时候,凶手操控爆/炸装置来到死者身边——也有可能是凶手早就将爆/炸装置放在了有毒的腊肠附近,使得死者在蹲下身体的时候离爆/炸装置非常近。
  紧接着,凶手点爆了装有大量花椒花粉的爆/炸装置。大量花粉糊脸,死者过敏应激,从而引发了休克。
  ——现场发现一块沾有花椒花粉的塑料碎片,应该是夜晚视线不好导致的爆/炸装置碎片遗留。但上面并没有任何指纹残留,只能做后期比对,没有追踪价值。
  之后,凶手将尼龙绳缠绕在死者的脖颈上,将尼龙绳的另一端绕过路灯的一个装饰孔,将死者吊了起来,导致死者窒息而亡。
  ——尼龙绳上没有任何指纹,并且这种尼龙绳用途很广,全市范围内很多商场都有出售;再加上尼龙绳不是管制物品,不能排除网购的可能,因此无法追踪来源。
  草地不是良好的载体,已经无法提取脚印;周围没有监控,据小区保安说,是业主一致同意不在小区内部安装监控,以免泄露隐私。
  小区内部没有监控,但是大门和地下停车场的出口处都有监控,从案发时间到他们提取监控的期间内,并没有检测到可疑人员离开小区,因此初步怀疑是小区内部人员作案。
  ——毕竟,虽然今天白天停电,监控和电动大门都失去了作用,谁都能进入到小区内部。但是凶手作案之后离开的时间点,山水之间已经恢复了供电,监控没有拍到有可疑人员离开。
  案发现场还原之后,方先零就对凶手做了初步的画像。
  方先零问:“你还记得我们讨论出的凶手画像吗?”
  苏正阳点头:“记得。凶手作案手法如此缜密,显然是有预谋作案;知道死者对花椒花粉过敏,大概率是熟人作案;凶手知道死者的遛狗时间,很有可能蹲过点;作案流程复杂,很有可能是凶手的体力不支不足以进行简单快速的暴力作案,只有通过工具以及复杂的手法才能杀死死者。在吊起死者时的反复动作也证明了这个推论,所以凶手应该是单人作案,很可能是身材瘦小的男人或者女人。”
  方先零点头:“对,没错,但是现在我们要再加上一点,那就是凶手的作案时间很长。死者的死亡时间是九点,也就是说,凶手一定在九点之前就到达了案发现场,因为他要提前布置爆/炸装置,还要放置引狗的腊肠。”
  “原来如此,这么看,楼荍的作案时间并不是那么充裕。”苏正阳若有所思,“他八点半才从易握椒的家里出来,易握椒住的楼栋离案发现场需要步行十五分钟左右。如果只是杀人他还来得及,但是布置这样一个现场,那么他的时间就不是这么充裕了。”
  方先零:“对,而且别忘了,在案发那天,他的行程非常满——上午去易握椒的花店买了花,中午回了家,下午又去火车站附近的咖啡厅见了朋友,一直到天黑才从咖啡厅离开,回头又去了易握椒的家里。”
  “根据易握椒所说,他那晚原本是想通过和楼荍发生关系来维持楼荍对他的帮助,结果没想到楼荍很传统,被他吓跑了。而根据我们的调查,楼荍确实没有过恋爱史,私生活方面也很简单清白。”
  “如果他是凶手,一天之内经历了这么多事,还能在半个小时内完成如此复杂的杀人流程,再把杀人现场打扫干净,那他的心理素质也太好了。心理素质这么好,还能在我们面前演一场看到尸体的照片就吐的戏码,他的演技可以去拿奥斯卡了。”
  经过方先零这么一说,苏正阳也开始觉得楼荍的作案嫌疑一降再降。
  时间方面的问题很可能会有误差——比如自己记错了或者只是单纯地不想惹麻烦而下意识撒谎,但是楼荍不符合嫌疑人画像却是实打实的。
  苏正阳问:“老大,那我们接下来做什么?”
  方先零的手指点在易握椒的笔录上:“我们再会一会这位易先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