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霍彦抬起眼,眼中是真实的迷茫和尚未散尽的怒火。
“卫家,”张汤的声音压得更低,几乎只剩下气音,在这温暖的署衙内却让人感到彻骨的寒意,“早已不是铁桶一块。大树参天,内里却生了蛀虫。大将军为人宽厚,重情念旧,若知此事涉及至亲,恐心生恻隐,难下决断,反受其累。骠骑将军性子刚烈如火,眼里最揉不得沙子,若由他处置,恐雷霆震怒,牵连过广,玉石俱焚,伤了卫氏元气。而你……”张汤的目光复杂地落在霍彦脸上,“你之心性与骠骑将军一脉相承,刚极易折。老夫今日将此卷宗予你,非为催促,实为提醒。只盼届时,你能稍敛锋芒,顾念几分血脉亲情与卫霍大局,莫要……莫要因一时之愤,快意恩仇,与家中至亲,生了难以弥合的间隙啊。”
话语中的担忧,沉甸甸的。
霍彦年幼就做侍中,跟他兄长常驻期门军不同,他常在他们这些内朝官员跟前走,说是他们一点一点看大的都不为过。
满朝公卿,独他最年少,哪忍见他吃苦。
可言尽于此,剩下的,无能为力。
桑弘羊在一旁也是长叹一声,接口道,语气难得地温和,“张廷尉所言极是。阿言,此案牵涉太深,已非简单的贪墨。你需行事……当慎之又慎,所幸现下此事不归你管,你只管告病就是。”
霍彦怔住了。他万万没想到,张汤急急找他,竟是为了这个。
不是为了催促告缗令的抄家行动,而是告诉他卫家出了污点,给他一份带着长辈忧虑的提醒。
这份拳拳回护之心,沉重得让他一时不知如何回应。他张了张嘴,只觉得喉头干涩发紧,胸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愤怒、杀意、痛苦,还有一点被回护的暖意。
良久,他才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目光重新变得沉静。他将那份足以在卫家掀起惊涛骇浪的帛书卷宗小心卷起,还给张汤,“伯父苦心,彦……铭感五内。今日之情,来日必偿。”
他目光扫过桑弘羊和张汤,俏皮一笑,“但还是先办眼前急务吧。抄家要紧。”
张汤看着霍彦瞬间转换的状态,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一阵低沉却畅快的大笑,笑声在温暖的署衙内回荡,“恨非吾儿。”
他大手一挥,廷尉官袍在炭火映照下翻卷,“走吧,泰安侯。”
霍彦带着赵过轻巧跟上,袍角纷飞,仿佛裹挟着一股肃杀的风雪,向门外走去。
风雪呼啸声涌入又被桑弘羊用厚重的门帘挡下。
桑弘羊继续写预算,只是心里惴惴不安。
他总感觉还有事发生。
风雪呼啸,长安城内外,闾巷深处,一座座深宅大院朱门紧闭。
在这个雪虐风饕的冬日,最能感受到刺骨寒意与绝望的,不是百姓,正是那些盘踞在关中膏腴之地、树大根深的豪强大族。
霍彦与桑弘羊联手推动、由张汤执刀锋的告缗令,如同悬在他们头顶、终于落下的铡刀,在这个风雪交加的时节,斩下了第一颗头。
告缗令的布告早已贴满各亭市闾门,墨字朱印,在风雪中格外刺眼。
告缗校尉手持廷尉府签发的朱红令箭,率领着如狼似虎、眼神冰冷的绣衣使者,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鹰隼,在关中诸县扑了下去。马蹄踏碎积雪,溅起泥泞。他们的目标极其明确。
那些曾跳得最高、叫得最凶、阻挠盐铁官营最为卖力早已被霍彦和桑弘羊在心底的小本本上的豪强!
“隐匿财产不报或申报不实者,一经告发查实,财产全部没收,其半赏赐告发者!”
这条律令,堪比最烈的鸩毒,瞬间点燃了人性深处最卑劣的贪婪与暴戾。
昔日匍匐在豪强脚下、饱受欺凌的佃户。曾被强占田产、逼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乡邻。甚至豪族内部那些备受排挤、心怀怨怼的旁支庶子。此刻,都化身为最危险的告缗者。
一纸诉状,几件隐秘的田契或账簿抄本,便可能换来泼天的富贵和改变命运的机会。风雪中,通往廷尉府和告缗校尉临时衙署的小路上,多了许多行色匆匆、眼神闪烁的身影。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短短十几日内,三原李家、栎阳田氏旁支、杜县巨贾周氏……数个盘踞地方多年的豪族被连根拔起。
告缗校尉带着绣衣使者和霍彦派来的精干吏员,如潮水般冲进那些往日里门禁森严、富丽堂皇的庄园。沉重的包铜大门被撞开,精美的漆屏风被推倒,藏匿在地窖甚至夹墙的财宝被一一搜出。
富丽堂皇的厅堂内,昔日颐指气使的家主们面无人色。
三原县最大的田主李贽,眼睁睁看着绣衣使者粗暴地撞开他引以为豪的楠木库房大门,将他毕生积攒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乃至藏在夹墙密室里的地契商凭,一样样清点、登记、贴上封条。他试图扑上去,将一袋沉甸甸的金饼塞给为首的校尉,声音颤抖地哀求,“大人!高抬贵手!这些……这些都孝敬您!只求留我李家一条生路!雪这么大,给我们条活路吧!”
那校尉只是冷冷一笑,如同看一堆死物般看着他,一把将他推开。
旁边一名书吏当众展开一份长长的罪状,高声宣读李贽隐匿田亩数千顷、商号十余间、放贷盘剥致死人命数百条等累累罪证。
围观的乡民从最初的惊惧,渐渐爆发出压抑已久的哭声。
最后唾骂声和叫好声混杂一片。
李贽听着那一条条罪状,看着族人绝望的眼神和乡邻仇恨的目光,最后一丝力气也被抽干。
当夜,这位曾风光无限的豪强,在冰冷空旷、已被查封的主屋内,用一根白绫,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那些豪族恐慌之下开始疯狂转移浮财、贱价抛售的优质田产商铺,霍彦则动用了自己敏锐的嗅觉,许多都被霍彦以正常交易的名义悄然吃下。然后,绣衣使者的查抄令便如同跗骨之蛆,紧随而至。
这些转移的财产,最终依然流入了国库和内帑的腰包。这把名为“告缗”的快刀,剜除腐肉,又快又狠!刀锋所向,关中豪强为之胆寒。
告缗令在极短时间内,如同最凶猛的海啸,为几近干涸的国库注入了令人瞠目的巨额财富。
大司农的库吏们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抄没的铜钱堆积如山,黄澄澄地映照着库吏们惊喜的脸。自霍彦上次酒政,时隔多年,粮食又填满了仓房的空隙,沉甸甸的谷粟散发着新粮的清香,足够支撑来年可能的青黄不接。
精美的漆器、玉器、堆积如山的丝帛锦缎,源源不断地运入少府和内帑的库房,连看守的侍卫都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桑弘羊站在大司农府那几乎要被钱粮塞爆的库房前,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然后跟霍彦一起叉腰大笑。
“阿言!咱又有钱了,哈哈哈,这才是一个关中啊!”
霍彦目光扫过那些充盈的仓库,下巴朝桑弘羊努了努,“钱有了,减税啊。百姓苦寒,雪虽停,冻伤未愈。”
桑弘羊脸上的笑容一僵,随即又无奈地摇摇头,肉疼地嘟囔,“雪停了,地里麦苗又没冻死多少……唉。”
不过,看着这前所未有的充盈府库,他那深入骨髓的“钱财不足恐惧症”确实缓解了不少,再加上皇帝刘彻也难得大方地从内帑拨出了一部分钱粮以示支持,他最终还是捏着鼻子,在霍彦“虎视眈眈”的目光下,签署了减免受灾郡县赋税的文书。
朱砂印重重落下,不少地方的百姓今年过了个肥年。
当然,这巨额财富的代价也是有的。
关中数十豪族的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带来了整个关中上层社会结构的剧烈震荡与恐慌。然而,上层动荡,与底层无关。经由汉青年,戏曲等方式,还有酒政,百姓知道谁好,军人知道效忠谁就足以让霍彦他们立于不败之地。
一点小骚动罢了。
与此同时,在霍彦前期于胶东郡打下的坚实基础和桑弘羊雷厉风行的铁腕手段下,盐铁官营的推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在帝国版图上扎根蔓延,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官营盐场凭借“滩晒法”带来的产量飞跃和质量稳定,正沿着疏浚的河道和新修的夯土驰道,通过络绎不绝的漕船和牛车,源源不断地将雪白晶莹的海盐输往内陆,
尤其是缺盐的关中。官盐价格虽然价格还是高,但比私盐低,且供应充足,品质如一,加上官盐如雪,清晰可见,更让昔日的私盐贩子闻风丧胆,销声匿迹。沿海郡县那些被纳入官营体系、按月领取工钱和口粮的灶户,生活也相对安定下来。
盐利,正迅速成为国库最稳定、增长最迅猛的支柱!
桑弘羊看着盐税收上来的钱,脸都笑成一朵大菊花,拉着霍彦喝小酒。
霍彦跟着他一块喝,两人一块笑眯眯的碰杯。
哎呀,好日子这不就来了。
铁矿的开采与冶炼,在霍彦工坊提供的改良鼓风设备水排、效率与产量也节节攀升。各地官营铁矿的炉火日夜不息,滚滚铁流被输往各地官营工坊。尽管桑弘羊对霍彦“挪用”相当一部分精铁打造曲辕犁、耧车等农具依旧颇有微词,在他眼里这都是不直接产生赋税的“浪费”,但看着农具推广后各地报上来的粮食增产预期,以及霍彦工坊在改良更坚韧的环首刀、更精良的弩机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各地的“铁官”如同雨后春笋般在主要矿区设立,大司农府派去的铁官丞们开始履行职责,牢牢掌控着这关乎国计民生的命脉。铁器的官价也趋于稳定。
“卫家,”张汤的声音压得更低,几乎只剩下气音,在这温暖的署衙内却让人感到彻骨的寒意,“早已不是铁桶一块。大树参天,内里却生了蛀虫。大将军为人宽厚,重情念旧,若知此事涉及至亲,恐心生恻隐,难下决断,反受其累。骠骑将军性子刚烈如火,眼里最揉不得沙子,若由他处置,恐雷霆震怒,牵连过广,玉石俱焚,伤了卫氏元气。而你……”张汤的目光复杂地落在霍彦脸上,“你之心性与骠骑将军一脉相承,刚极易折。老夫今日将此卷宗予你,非为催促,实为提醒。只盼届时,你能稍敛锋芒,顾念几分血脉亲情与卫霍大局,莫要……莫要因一时之愤,快意恩仇,与家中至亲,生了难以弥合的间隙啊。”
话语中的担忧,沉甸甸的。
霍彦年幼就做侍中,跟他兄长常驻期门军不同,他常在他们这些内朝官员跟前走,说是他们一点一点看大的都不为过。
满朝公卿,独他最年少,哪忍见他吃苦。
可言尽于此,剩下的,无能为力。
桑弘羊在一旁也是长叹一声,接口道,语气难得地温和,“张廷尉所言极是。阿言,此案牵涉太深,已非简单的贪墨。你需行事……当慎之又慎,所幸现下此事不归你管,你只管告病就是。”
霍彦怔住了。他万万没想到,张汤急急找他,竟是为了这个。
不是为了催促告缗令的抄家行动,而是告诉他卫家出了污点,给他一份带着长辈忧虑的提醒。
这份拳拳回护之心,沉重得让他一时不知如何回应。他张了张嘴,只觉得喉头干涩发紧,胸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愤怒、杀意、痛苦,还有一点被回护的暖意。
良久,他才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目光重新变得沉静。他将那份足以在卫家掀起惊涛骇浪的帛书卷宗小心卷起,还给张汤,“伯父苦心,彦……铭感五内。今日之情,来日必偿。”
他目光扫过桑弘羊和张汤,俏皮一笑,“但还是先办眼前急务吧。抄家要紧。”
张汤看着霍彦瞬间转换的状态,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一阵低沉却畅快的大笑,笑声在温暖的署衙内回荡,“恨非吾儿。”
他大手一挥,廷尉官袍在炭火映照下翻卷,“走吧,泰安侯。”
霍彦带着赵过轻巧跟上,袍角纷飞,仿佛裹挟着一股肃杀的风雪,向门外走去。
风雪呼啸声涌入又被桑弘羊用厚重的门帘挡下。
桑弘羊继续写预算,只是心里惴惴不安。
他总感觉还有事发生。
风雪呼啸,长安城内外,闾巷深处,一座座深宅大院朱门紧闭。
在这个雪虐风饕的冬日,最能感受到刺骨寒意与绝望的,不是百姓,正是那些盘踞在关中膏腴之地、树大根深的豪强大族。
霍彦与桑弘羊联手推动、由张汤执刀锋的告缗令,如同悬在他们头顶、终于落下的铡刀,在这个风雪交加的时节,斩下了第一颗头。
告缗令的布告早已贴满各亭市闾门,墨字朱印,在风雪中格外刺眼。
告缗校尉手持廷尉府签发的朱红令箭,率领着如狼似虎、眼神冰冷的绣衣使者,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鹰隼,在关中诸县扑了下去。马蹄踏碎积雪,溅起泥泞。他们的目标极其明确。
那些曾跳得最高、叫得最凶、阻挠盐铁官营最为卖力早已被霍彦和桑弘羊在心底的小本本上的豪强!
“隐匿财产不报或申报不实者,一经告发查实,财产全部没收,其半赏赐告发者!”
这条律令,堪比最烈的鸩毒,瞬间点燃了人性深处最卑劣的贪婪与暴戾。
昔日匍匐在豪强脚下、饱受欺凌的佃户。曾被强占田产、逼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乡邻。甚至豪族内部那些备受排挤、心怀怨怼的旁支庶子。此刻,都化身为最危险的告缗者。
一纸诉状,几件隐秘的田契或账簿抄本,便可能换来泼天的富贵和改变命运的机会。风雪中,通往廷尉府和告缗校尉临时衙署的小路上,多了许多行色匆匆、眼神闪烁的身影。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短短十几日内,三原李家、栎阳田氏旁支、杜县巨贾周氏……数个盘踞地方多年的豪族被连根拔起。
告缗校尉带着绣衣使者和霍彦派来的精干吏员,如潮水般冲进那些往日里门禁森严、富丽堂皇的庄园。沉重的包铜大门被撞开,精美的漆屏风被推倒,藏匿在地窖甚至夹墙的财宝被一一搜出。
富丽堂皇的厅堂内,昔日颐指气使的家主们面无人色。
三原县最大的田主李贽,眼睁睁看着绣衣使者粗暴地撞开他引以为豪的楠木库房大门,将他毕生积攒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乃至藏在夹墙密室里的地契商凭,一样样清点、登记、贴上封条。他试图扑上去,将一袋沉甸甸的金饼塞给为首的校尉,声音颤抖地哀求,“大人!高抬贵手!这些……这些都孝敬您!只求留我李家一条生路!雪这么大,给我们条活路吧!”
那校尉只是冷冷一笑,如同看一堆死物般看着他,一把将他推开。
旁边一名书吏当众展开一份长长的罪状,高声宣读李贽隐匿田亩数千顷、商号十余间、放贷盘剥致死人命数百条等累累罪证。
围观的乡民从最初的惊惧,渐渐爆发出压抑已久的哭声。
最后唾骂声和叫好声混杂一片。
李贽听着那一条条罪状,看着族人绝望的眼神和乡邻仇恨的目光,最后一丝力气也被抽干。
当夜,这位曾风光无限的豪强,在冰冷空旷、已被查封的主屋内,用一根白绫,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那些豪族恐慌之下开始疯狂转移浮财、贱价抛售的优质田产商铺,霍彦则动用了自己敏锐的嗅觉,许多都被霍彦以正常交易的名义悄然吃下。然后,绣衣使者的查抄令便如同跗骨之蛆,紧随而至。
这些转移的财产,最终依然流入了国库和内帑的腰包。这把名为“告缗”的快刀,剜除腐肉,又快又狠!刀锋所向,关中豪强为之胆寒。
告缗令在极短时间内,如同最凶猛的海啸,为几近干涸的国库注入了令人瞠目的巨额财富。
大司农的库吏们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抄没的铜钱堆积如山,黄澄澄地映照着库吏们惊喜的脸。自霍彦上次酒政,时隔多年,粮食又填满了仓房的空隙,沉甸甸的谷粟散发着新粮的清香,足够支撑来年可能的青黄不接。
精美的漆器、玉器、堆积如山的丝帛锦缎,源源不断地运入少府和内帑的库房,连看守的侍卫都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桑弘羊站在大司农府那几乎要被钱粮塞爆的库房前,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然后跟霍彦一起叉腰大笑。
“阿言!咱又有钱了,哈哈哈,这才是一个关中啊!”
霍彦目光扫过那些充盈的仓库,下巴朝桑弘羊努了努,“钱有了,减税啊。百姓苦寒,雪虽停,冻伤未愈。”
桑弘羊脸上的笑容一僵,随即又无奈地摇摇头,肉疼地嘟囔,“雪停了,地里麦苗又没冻死多少……唉。”
不过,看着这前所未有的充盈府库,他那深入骨髓的“钱财不足恐惧症”确实缓解了不少,再加上皇帝刘彻也难得大方地从内帑拨出了一部分钱粮以示支持,他最终还是捏着鼻子,在霍彦“虎视眈眈”的目光下,签署了减免受灾郡县赋税的文书。
朱砂印重重落下,不少地方的百姓今年过了个肥年。
当然,这巨额财富的代价也是有的。
关中数十豪族的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带来了整个关中上层社会结构的剧烈震荡与恐慌。然而,上层动荡,与底层无关。经由汉青年,戏曲等方式,还有酒政,百姓知道谁好,军人知道效忠谁就足以让霍彦他们立于不败之地。
一点小骚动罢了。
与此同时,在霍彦前期于胶东郡打下的坚实基础和桑弘羊雷厉风行的铁腕手段下,盐铁官营的推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在帝国版图上扎根蔓延,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官营盐场凭借“滩晒法”带来的产量飞跃和质量稳定,正沿着疏浚的河道和新修的夯土驰道,通过络绎不绝的漕船和牛车,源源不断地将雪白晶莹的海盐输往内陆,
尤其是缺盐的关中。官盐价格虽然价格还是高,但比私盐低,且供应充足,品质如一,加上官盐如雪,清晰可见,更让昔日的私盐贩子闻风丧胆,销声匿迹。沿海郡县那些被纳入官营体系、按月领取工钱和口粮的灶户,生活也相对安定下来。
盐利,正迅速成为国库最稳定、增长最迅猛的支柱!
桑弘羊看着盐税收上来的钱,脸都笑成一朵大菊花,拉着霍彦喝小酒。
霍彦跟着他一块喝,两人一块笑眯眯的碰杯。
哎呀,好日子这不就来了。
铁矿的开采与冶炼,在霍彦工坊提供的改良鼓风设备水排、效率与产量也节节攀升。各地官营铁矿的炉火日夜不息,滚滚铁流被输往各地官营工坊。尽管桑弘羊对霍彦“挪用”相当一部分精铁打造曲辕犁、耧车等农具依旧颇有微词,在他眼里这都是不直接产生赋税的“浪费”,但看着农具推广后各地报上来的粮食增产预期,以及霍彦工坊在改良更坚韧的环首刀、更精良的弩机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各地的“铁官”如同雨后春笋般在主要矿区设立,大司农府派去的铁官丞们开始履行职责,牢牢掌控着这关乎国计民生的命脉。铁器的官价也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