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府小厨房 第310节
  “没了,实在是不好意思。”
  说这话的是一个常来往于汴京和临安之间的商人,原本要在过年之前回去,不过走之前,一块儿合作做生意的人给了他几只窑鸡,让他拿回去。
  偏偏他认出来是小饭馆里做的,没忍住便吃了一个,这一吃就喜欢上了那窑鸡的味道,便想着多带一些回去,他家族人多,正好一家分享一些。
  听说没有了,只能在那边惋惜:“原来是不知道咱们这里也卖些年货,要是早知道,定然要多带些走。”
  也是他这段时间实在太忙,平日里想吃小饭馆里的东西,也多是叫闲汉来送,没有亲自过来,说着又埋怨起给他送东西的那闲汉:“这么重要的事情竟然不同我说。”
  只是再后悔也没办法,只能摇着头失望地回去,想着亏得还有别人送的那几只窑鸡,只好先不送人,自家分了吃才好。
  “要是国子监不定这么些窑鸡的话,想着应该还能多卖几天。”张婶娘把门窗重新关好之后这般说道。
  过了几天,苏祭酒又再次找上门,说了马上要放假的事情,这次大考成绩优异或者进步的人,也都要有奖励。
  这一段时间以来,国子监的这些学生们进步都十分明显,苏祭酒很是满意,就连官家知道以后也夸奖了他们国子监,这让苏祭酒更加激动,特地来找林杏月多订些奖品。
  上一次林杏月拒绝了,如今人手多了起来,又有柳娘子和石珍言帮忙,她便应承下来,多做的那些窑鸡都是给国子监那边的。
  是以,国子监放假的时候,那些成绩不错或者进步明显的人,都雄赳赳气昂昂地提着窑鸡出来。
  这些人也不让身边的小厮帮忙提,那些小厮都在拿着行李,一来没有空余的手,二来这么露脸的好机会,他们也不愿意让出去。
  在外头等着接自家小郎君的人,自然也看到了那些提着窑鸡出来的,又听说只有表现不错的人才能得到,一个个的像是得了什么好东西一样,恨不得把那窑鸡挂在马车外面让大家都看见。
  往国子监送的窑鸡上面虽然没有写着小饭馆的名字,但是好些人都已经知道这是小饭馆里做出来的,又听张博士他们偶尔外出,就是去了这小饭馆吃东西。
  一放假,这些人就马不停蹄地奔向小饭馆,纷纷要犒劳一下自己这实在馋得慌的嘴巴,可惜才吃了一天,小饭馆就因放年假关门了。
  一时之间,众人都有些失落。
  “怎么这么早就关门了,那些大酒楼都到年前才关门呢。”
  “就是,咱们过去看一看,万一被咱们给敲开了呢?”
  “你们家有人给送那些窑鸡没?我吃了一个,那个味道啊,真是绝了。”
  “我也尝了一个,虽然不是祭酒给奖的,但是味道是真的没有话说啊。”
  林杏月原本在第二天就要去找徐泥瓦过来看看怎么装修,结果门前小饭馆来的人依旧络绎不绝。
  【作者有话说】
  比心心,感觉快要完结了
  148
  第148章
  ◎栗子红豆沙+羊肉拉面◎
  “再开几天门吧,小娘子,咱们这都还没有吃够呢。”
  “就是就是,哪有关门这么早的。”
  林杏月一出门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险些愣在原地,好在这些人也只是远远地说着,并没有一下子围上来。
  她只得把收拾二楼的事情拿出来说:“要是再开一段时间,这二楼就收拾不出来了。”
  “这有什么难的,到时候我们这府里一人出上十来个人,还怕收拾不好?”
  “我一个人就能给你包了,小娘子你只管开门,剩下的我们来包圆了。”
  其他人听到动静也都出来了,林杏月在那里解释得很是为难,冯大娘直接提高了嗓门:“你们愿意吃咱们家的东西,咱们高兴还来不及呢,可这马上就到过年的时候了,帮工的人也要回去,咱们自家也要收拾收拾,开小饭馆这么长时间,东西都还没有整治过呢。”
  冯大娘这人平时有些直来直去,到了要考虑很多事的时候,她又能说到点子上,单单这几句话,就把那些人堵在了嘴里。
  张婶娘出来帮着圆场:“等年后我们尽早开门,到时候大家再来。”
  这样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那些人总算是走了。
  “这被人成天惦记着也不是个事儿。”冯大娘无奈地摇摇头,催着林杏月早些出去。
  林杏月和石珍言、柳娘子三个人一块出去找徐泥瓦,哪怕临近年关,汴京城里也依旧热闹得很。
  她们三个都没什么机会出来逛,一路上看得很是认真。
  柳娘子也是个醉心厨艺的,之前尝了姜撞奶,觉得味道好吃,路上就忍不住多问了起来。
  石珍言也不端着架子,大大方方地和她简单说了说。
  说完就问一旁的林杏月:“你闻到旁边栗子的味道了吗?”
  果然不远处的路边有卖糖炒栗子的,飘出来的味道十分香甜,让路过的人都忍不住要多停留一下脚步。
  “闻到了,那咱们买些栗子吃吧。”
  三人买了一大袋,边走边拿着吃。
  糖炒栗子的外壳红亮,剥开之后还冒着热气,里面的栗子肉带着几分香甜,又夹杂着几分焦糖的气息,吃到嘴里软糯香甜,让人根本就停不下来。
  林杏月想了想,又去买了些生栗子提着,打算回去做些吃食。
  “要做什么呢?”
  “想做栗子红豆沙。”
  “这个好,冬天就该多吃些栗子。”
  柳娘子非常擅长做点心,听了也来了兴致,“走走,咱们快些去找徐泥瓦,也能早些回去做。”
  她们到了徐泥瓦的住处,林杏月之前和张婶娘还来吃过席,徐泥瓦看见她过来,连连擦了擦手,问有什么事情。
  他们这些泥瓦工人还没休息,听说要干到小年之前。
  “就是想把我们二楼重新收拾一下。”
  徐泥瓦一口就应了下来:“这包在我身上,我再去找几个手艺不错的工友,明儿就过去做。”
  接着又谈好了价钱,徐泥瓦说工钱不用多给,只要林杏月给他们提供一日三餐就行:“到时候就是不给工钱,咱们也乐意去呢。”
  林杏月坚持要给工钱,管饭不过是再多添几双筷子的事情。
  他们现在小饭馆里的人不少,本就是要做大锅饭的,多几个人也没什么差别。
  回去之后,林杏月先把红豆洗净,略微泡了泡,之后放到锅里,转成小火慢慢煮,差不多一个多时辰,这红豆才能煮得软烂,一捏就碎。
  这期间,她们把栗子煮熟之后切成小块,放入碗中用勺子压成了泥。
  等红豆差不多煮好了,便把红豆放到外头的磨盘里,把徐勇和宋石头叫了出来,让他们两个帮忙把红豆磨成细腻的豆沙泥。
  若是喜欢吃稍微带些颗粒的,也不用这般磨,不过林杏月还是喜欢那种细腻一些的。
  这两个人乐颠颠地就过来了,就连在教玉姐儿念书的徐柏也跟着过来帮了会儿忙。
  等豆沙泥磨好之后,再倒到锅里面,小火翻炒,放入冰糖和栗子泥,直到豆沙逐渐变得浓稠不粘锅的时候,再加入一小勺的油,翻炒一会儿便可离火。
  这做好的栗子红豆沙还不能马上吃,略微放一放,等凉了之后吃起来味道要更清爽一些。
  “若是有奶油的话,在外面抹上一层也好吃。”
  石珍言很想吃打发出来的奶油,只是这奶油和黄油又不一样,做起来要更难一些,林杏月就说等改天了总要试一试。
  “咱们这么多双手,慢慢轮换着也能做出来。”
  放凉之后,那做好的栗子红豆沙外观十分诱人,呈现出一种红棕色,那是红豆沙和栗子融合在一起的颜色。
  大概是因为放凉的原因,红豆沙看起来要更扎实一些。
  “都快来尝一尝。”
  柳娘子和石珍言把其他人叫来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坐下品尝。
  这栗子红豆沙一入口,先感受到的是软糯的口感,又顺滑又细腻,抿上一口便能感受到豆沙在舌尖化开,整体是清甜不腻的口感,又带着栗子本身的甘甜,两种香味交织在一起。
  且因着在外面放了一会儿,凉了之后的口感更扎实一些,冰凉顺滑,香味也是慢慢释放开来,吃到嘴里清爽又满足。
  “不错不错,这道糕点等以后有了雅间,我们倒是可以作为小点心供应。”
  石珍言点点头又提议,“下回可以试试做枣糕,往里面多放一些大枣、核桃,吃起来口感也香得很。”
  林杏月应下来:“对对,下回再试着做那枣糕。”
  别看这枣糕名字听起来普通,可那大枣本身的甘甜和里面放的核桃、葡萄干等等配在一起,让人吃着就觉得舒服又满足。
  徐泥瓦第二天就带了好几个人过来,听说小饭馆这边需要重新收拾二楼,还管饭,好些原本打算回老家的外地工人也不打算回去了,想要留下来。
  不过本地的人都抢着过来,那些外地的便被他们以一年到头总得回家看看为由劝走了。
  徐泥瓦也怕给林杏月添麻烦,来了先说只吃家常便饭就行:“也不用特地给咱们做,像那肉夹馍就不错。
  其他人一听徐泥瓦这么说,都忍不住朝他翻起白眼,这人不知怎么的,眼里就只有那肉夹馍,别的再好吃他仿佛也看不上眼。
  张婶娘打趣他:“这难不成以后生了小宝宝,还真叫小肉夹馍呀?”
  徐泥瓦倒没觉得这个名字有什么不好,喜滋滋地点点头,不过想到自家娘子,又摇摇头:“还是得听我家娘子的。”
  打趣完,林杏月就带着徐泥瓦上了二楼,说了自己想要怎么装修。
  之所以找徐泥瓦,也是看中他会认真听别人的想法,像做面包窑的时候,哪怕不理解,徐泥瓦也还是按照林杏月的步骤做了下来。
  徐泥瓦也在那边认真地记着,时不时还和后头的那些匠人交流一下,看能不能做到。
  原本二楼就布置了些雅间,不过不大符合林杏月的要求,需要重新拆除再修建。
  知道他们年后还要等着开门,徐泥瓦他们当天就开了工。
  林杏月想着他们干的是力气活,不如做些汤面出来,既能顶饱,喝了全身也舒服。
  这做起来不难,有林金兰、柳娘子帮忙打下手,做的也快。
  有的切配菜,有的把面粉揉成面团,再经过拉伸、折叠做成面条。
  面条细分起来能分成毛细、二细、三细、韭叶、宽面等等,林杏月拉扯面条的时候没做那么多,只选了二细和韭叶两种。
  汤底用的是羊肉、羊骨头,放在锅里长时间熬煮,那汤底也会变得浓郁鲜香。
  在二楼干活的这些匠人很快就闻到了传来的香味,一个个忍不住吸着鼻子,只觉浑身干劲更足了。
  “大家都加把劲儿,怎么也得对得起晌午吃的这顿饭!”
  从二楼的窗户看下去,能看到小院里众人忙碌的身影,单闻那味道就知道是用了羊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