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府小厨房 第278节
大郎君觉得他就被这么给拿捏了。
才吃了几口,宋小娘就打发了他身边的丫鬟沅陵过来,想在他们这边讨要一些糖醋排骨。
林杏月和宋小娘那边一直没什么来往,是以她那边的丫鬟也并没有宴请。
宋小娘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对吃的很是放纵,据说整个人像是吹了气一样。
大郎君见宋小娘这样,还去劝了两次,让她少吃一些,不过宋小娘却觉得好不容易苦尽甘来,才不愿意放弃这些好吃的,左右她也对大老爷心灰意冷,不指着大老爷还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索性破罐子破摔。
大郎君一听宋小娘过来是要吃的,头顿时就大了,三言两语的就想把沅陵打发走。
沅陵可没那么好打发,想着来之前宋小娘千叮咛万嘱咐,便在那里求起情来。
大郎君很是头疼的看向了何娘子,指望她帮着忙把宋小娘给打发走。
何娘子这时候倒是和大郎君一条心了,不为别的,这糖醋排骨可并没多少,她和昌哥儿两个人还吃不够,没得再让出来一些,便也跟着劝了起来。
沅陵只得失望而归,可瞧她那样子,回去了宋小娘怕是也还会再过来。
大郎君和何娘子都想到了,吃糖醋排骨的动作就快了起来。
林杏月也在和家里人吃着糖醋排骨,这味道酸爽醇厚,唇齿之间都是那酸甜的口感。
尤其是排骨外面酥脆的外壳,咬下去之后就是鲜嫩多汁的排骨肉,酱汁酸甜的口感正好化解了肉的油腻,萦绕在嘴里的都是那独特的酸甜香味。
林杏月吃着这糖醋排骨,心里却是感慨万千,酸甜的口感就像是给她在这国公府的日子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一样。
明天一早,她们就要把东西都搬到铺子那边,吃完饭几人便早早的洗漱睡去,只是因为太激动了,几个人都没有睡着。
第二天一碰面,一个个的都是乌青着眼,互相取笑了一番。
徐勇去外头找了辆马车回来,徐柏也请了假,帮着一块儿把东西都放到这板车上面。
最要紧的就是那匾额,老太太说了会帮着把那匾额放到铺子那里,毕竟是官家赐下来的,并不是随意可以对待,国公府里的人也是慎之又慎。
这倒是省了林杏月的事,她只管把自己的东西搬到那边就行。
搬的差不多了,几个人便往铺子那边走去,虽是已经告了别,可走的时候又有许多人出来相送,尤其是黄婆子、赵嬷嬷她们这些相识许久的人,虽做了心理准备,可依旧免不了红了眼圈。
林杏月和她们挥了挥手,又说了几句话。
那边的冯大娘已经嚎啕大哭起来,弄得林杏月都觉得哭笑不得。
好不容易才劝住了,走的时候也是一步三回头,走出老远还在往后张望。
等果真看不见国公府了,冯大娘反而平静下来,有几分不好意思地擦了擦眼泪,朝林杏月他们看去:“咱们先去做什么?”
“咱们把东西放下,就去衙门那边把文书给换了。”
林杏月一直惦记着这件事,只不过这几天忙,还没有空去衙门那边。
张婶娘也催着她们快去:“到了那边就找那宋衙役,说是咱们铺子的人,他便知道了。”
又看向徐柏,“到时候你就跟着一块去一趟。”
徐柏点点头,放下东西之后就跟着林杏月他们一块去了。
这段时间徐柏也回家好几次,只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和林杏月单独说话。
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说,想告诉她和周大娘子做的那交易,周大娘子已经答应要放他出来,只等着事成。
只是这事到底什么时候成,并没有个准信儿。
要是一直没有成,难不成要让林杏月一直等着他?
若是放在以前,徐柏当然会想让林杏月一直等着他,恨不得林杏月眼前能看到的人里只有他自己。
就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宋石头和林杏月多说几句话,他心里也有几分不大高兴。
可上次林金兰来同他说了些事情之后,徐柏心里有了几分领悟。
先不说林杏月将来一定会大有所作为,如今的身份又成了国公府的干女儿,那天请这些亲戚们来吃饭的时候,想要同她说话做媒的也有不少。
林杏月能选择的人可是有不少,为什么要选他呢?
徐柏论起学识来,不过是跟着赵管家念了几天的书,和那些秀才们是没办法比的。
要论起能挣钱、会手艺,他也是比不上的。
徐柏发觉之后,心内很是一阵酸涩,不知道该拿什么来和林杏月在一块。
痛定思痛之后,他下了这个决心,在没出来之前,那些心事绝不能让林杏月知道。
他还配不上。
要真是能早些出来,他要去读书,努力地考科举,即便不能当个很大的官,只要有了这样的名头,也不是随便人都能轻视的。
到了那时候,他觉得才能配和林杏月站一块。
如果这段时间有了更合适的人选,林杏月喜欢上了其他人——一想到这里,徐柏就觉得很是痛苦,可还是觉得,要是真有了这样的时候,他得放手。
他和林杏月之间的感情也并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好感,除了这之外,他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是可以相互依靠的家人。
他心里也盼着林杏月这一辈子能过得顺畅。
在去衙门的路上,冯大娘心里还有几分忐忑,一开始没注意到林杏月和徐柏之间微妙的气氛,只在那里喋喋不休地说着话。
这好半天都没有人回应她,这才反应过来不对劲。
若是以前,不管是林杏月还是徐柏,两个人一路上都有说不完的话,有时候她和张婶娘两个人都插不上话,不知道他们怎么有那么多话要说。
有些事情已经说过了,还会再翻来覆去的说上一遍。
那是他们两个之间独有的融洽氛围,是谁也插不上嘴的。
可是今儿的气氛却不一样,两个人一个朝外面看,一个心不在焉地垂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冯大娘忍不住了,用胳膊捅了捅林杏月,压低了声音问她:“你和柏子吵架了?”
林杏月愣了一下,往徐柏那边瞟了一眼,才看向冯大娘:“没有的事,娘干什么这样说?”
冯大娘就奇怪:“难道是他惹了你?”
林杏月又摇了摇头:“我们俩什么事也没有。”
马车就这么大,徐柏自然也听到了冯大娘和林杏月说的话,也附和道:“大娘,我们两个没吵架。”
只是说这话的时候,忍不住往林杏月那边多看了几眼。
他这几天看林杏月的穿着打扮都和从前有些不一样,徐柏不知道是因为那些衣裳好看,还是因为要出府,林杏月整个人和从前的样子都有些不同,整个人都是容光焕发的。
这样的她如此的光彩夺目,只看着就让人觉得自惭形秽。
林杏月也感受到了徐柏的目光,往他那边看去,就见他眼神中带了几分黯淡,很快就垂下了目光。
她刚才只顾着想自己的心事,没注意到徐柏这次出来之后和以前有几分不同,心内好奇,怕他是有什么事又不愿意说出来,就追问起来:“你在大老爷身边可还好?”
徐柏点点头:“都好,还和从前一样,姐姐不用担心我。”
徐柏上次说了不叫林杏月姐姐,要叫月姐儿,这才没叫了几次,他又重新叫回了姐姐,倒让林杏月的心里有些说不出来的滋味。
明明还和平常没什么区别,往日里也是这么叫她的,她心里有了不一样的感情之后,已经开始在意起来。
这种感觉,仿佛又回到了从前还小的时候。
是一种很新奇的感受。
她以为她重活一次,要比这些人都大,很少有心内波动的时候。
想想,竟然还觉得不错。
冯大娘见他们两个人说起了话,也就没当成一回事,只是还是觉得奇怪,不知道为什么这气氛还是这般的不对劲。
不过眼见着就到了衙门那边,便也不在这世上多想。
他们才拿着脱籍的文书过去,还没说要去找宋衙役,那边的一个衙役已经过来,看见是国公府这里放出的奴婢,又想到那边的铺子,竟然主动地问起来是不是杏月铺子那边的人。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之后,那宋衙役很是激动,一边快速地给他们办着文书,一边问林杏月和冯大娘:“那铺子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开张?可是让咱们好等的。”
冯大娘见这衙役竟这般盼着他们铺子开门,心中十分自豪,说了个大概的日期:“咱们还得拾掇拾掇,不过那些桌椅倒是弄好了,想着也就是这几天的工夫。”
桌椅那些都是徐勇出来帮着办的,原来铺子里就有些,林杏月又添置了几张,到时候再统一地打扫一下就成。
米粉找到了供应的商贩,还有那些菜蔬之类的,也是需要找到新鲜又价格合理的。
再有就是帮着洗涮的人,王小娘子也找了几个,林杏月他们还没去见,不知道合适不合适。
那边的衙役却已经裂开了嘴笑:“即如此,到时候咱们一定要过去捧个场。”
他的目光时不时的就停留在林杏月身上,想着这个就是那个要开铺子的娘子,隐隐约约也听说了些她的事情,毕竟他们这些人,京城里的许多动向都是知道的,只是不大确定。
不过那些也与他们无关,只要铺子开了张,不管做什么吃食,他们都是要去的。
除了这宋衙役之外,其他的那些衙役们也都乐呵起来,还说到时候要去吃酒。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衙役看林杏月岁数这般年轻,有些不大信她的手艺,只是大家都没说什么,他便没开口,只和冯大娘说话,让到时候多备着些东西:“若是能的话,咱们现在就定下位置,省得到时候去了人多,再轮不到咱们。”
大家一听,纷纷表示是这个道理,就去看冯大娘。
冯大娘脑子一热,直接答应下来,说完才去看林杏月,问她:“不知可行不可行?”
林杏月倒觉得这没什么可行不可行的,这些衙役们办事可不像后来那样的便民窗口,有的时候不拿出钱来孝敬,是如何也办不成的。
林杏月也准备了送礼的钱,不过并未送出去,徐柏是个有眼力劲儿的,一来就给这些人都塞了钱。
认识是一方面,这些个油水打底,也是让他们能这般好说话、顺利办好事情的缘由。
不过总之,她的契书已经办好了,林杏月拿着那契书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才乐和的去了铺子那边。
到了那边才发现已然有不少人,张婶娘一边收拾,一边和这些人解释暂时还不开门,到时候开门了会提前挂张告示。
主要是张婶娘一过来,先前那些帮周围的人给送信的人就都麻溜的去送了信,以为这是要开门了,许多人便慌慌张张的过来。
就连赵官人派的那小厮也一早就来了。
只是到了这里才知道原来不是要开铺子,只是来收拾,颇有些失望。
不过他们也得了一有用的消息,这铺子打算要卖米粉了。
如今米粉大多被称为米索,因着长得像索饼一样,还有的地方称为索粉,和那馄饨、面条一样,都是一道家喻户晓的小食。
做法大多数是烫煮,再配上各色的调料,也有进行拌食的。
林杏月去的时候,张婶娘正和大家说要开了这卖米粉的事情:“到时候还请大家来捧场。”
一听他们要卖米粉,有人表情顿时失望起来,慌忙追问张婶娘:“那些鸡排、烧饼加里脊可还要做?”
才吃了几口,宋小娘就打发了他身边的丫鬟沅陵过来,想在他们这边讨要一些糖醋排骨。
林杏月和宋小娘那边一直没什么来往,是以她那边的丫鬟也并没有宴请。
宋小娘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对吃的很是放纵,据说整个人像是吹了气一样。
大郎君见宋小娘这样,还去劝了两次,让她少吃一些,不过宋小娘却觉得好不容易苦尽甘来,才不愿意放弃这些好吃的,左右她也对大老爷心灰意冷,不指着大老爷还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索性破罐子破摔。
大郎君一听宋小娘过来是要吃的,头顿时就大了,三言两语的就想把沅陵打发走。
沅陵可没那么好打发,想着来之前宋小娘千叮咛万嘱咐,便在那里求起情来。
大郎君很是头疼的看向了何娘子,指望她帮着忙把宋小娘给打发走。
何娘子这时候倒是和大郎君一条心了,不为别的,这糖醋排骨可并没多少,她和昌哥儿两个人还吃不够,没得再让出来一些,便也跟着劝了起来。
沅陵只得失望而归,可瞧她那样子,回去了宋小娘怕是也还会再过来。
大郎君和何娘子都想到了,吃糖醋排骨的动作就快了起来。
林杏月也在和家里人吃着糖醋排骨,这味道酸爽醇厚,唇齿之间都是那酸甜的口感。
尤其是排骨外面酥脆的外壳,咬下去之后就是鲜嫩多汁的排骨肉,酱汁酸甜的口感正好化解了肉的油腻,萦绕在嘴里的都是那独特的酸甜香味。
林杏月吃着这糖醋排骨,心里却是感慨万千,酸甜的口感就像是给她在这国公府的日子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一样。
明天一早,她们就要把东西都搬到铺子那边,吃完饭几人便早早的洗漱睡去,只是因为太激动了,几个人都没有睡着。
第二天一碰面,一个个的都是乌青着眼,互相取笑了一番。
徐勇去外头找了辆马车回来,徐柏也请了假,帮着一块儿把东西都放到这板车上面。
最要紧的就是那匾额,老太太说了会帮着把那匾额放到铺子那里,毕竟是官家赐下来的,并不是随意可以对待,国公府里的人也是慎之又慎。
这倒是省了林杏月的事,她只管把自己的东西搬到那边就行。
搬的差不多了,几个人便往铺子那边走去,虽是已经告了别,可走的时候又有许多人出来相送,尤其是黄婆子、赵嬷嬷她们这些相识许久的人,虽做了心理准备,可依旧免不了红了眼圈。
林杏月和她们挥了挥手,又说了几句话。
那边的冯大娘已经嚎啕大哭起来,弄得林杏月都觉得哭笑不得。
好不容易才劝住了,走的时候也是一步三回头,走出老远还在往后张望。
等果真看不见国公府了,冯大娘反而平静下来,有几分不好意思地擦了擦眼泪,朝林杏月他们看去:“咱们先去做什么?”
“咱们把东西放下,就去衙门那边把文书给换了。”
林杏月一直惦记着这件事,只不过这几天忙,还没有空去衙门那边。
张婶娘也催着她们快去:“到了那边就找那宋衙役,说是咱们铺子的人,他便知道了。”
又看向徐柏,“到时候你就跟着一块去一趟。”
徐柏点点头,放下东西之后就跟着林杏月他们一块去了。
这段时间徐柏也回家好几次,只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和林杏月单独说话。
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说,想告诉她和周大娘子做的那交易,周大娘子已经答应要放他出来,只等着事成。
只是这事到底什么时候成,并没有个准信儿。
要是一直没有成,难不成要让林杏月一直等着他?
若是放在以前,徐柏当然会想让林杏月一直等着他,恨不得林杏月眼前能看到的人里只有他自己。
就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宋石头和林杏月多说几句话,他心里也有几分不大高兴。
可上次林金兰来同他说了些事情之后,徐柏心里有了几分领悟。
先不说林杏月将来一定会大有所作为,如今的身份又成了国公府的干女儿,那天请这些亲戚们来吃饭的时候,想要同她说话做媒的也有不少。
林杏月能选择的人可是有不少,为什么要选他呢?
徐柏论起学识来,不过是跟着赵管家念了几天的书,和那些秀才们是没办法比的。
要论起能挣钱、会手艺,他也是比不上的。
徐柏发觉之后,心内很是一阵酸涩,不知道该拿什么来和林杏月在一块。
痛定思痛之后,他下了这个决心,在没出来之前,那些心事绝不能让林杏月知道。
他还配不上。
要真是能早些出来,他要去读书,努力地考科举,即便不能当个很大的官,只要有了这样的名头,也不是随便人都能轻视的。
到了那时候,他觉得才能配和林杏月站一块。
如果这段时间有了更合适的人选,林杏月喜欢上了其他人——一想到这里,徐柏就觉得很是痛苦,可还是觉得,要是真有了这样的时候,他得放手。
他和林杏月之间的感情也并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好感,除了这之外,他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是可以相互依靠的家人。
他心里也盼着林杏月这一辈子能过得顺畅。
在去衙门的路上,冯大娘心里还有几分忐忑,一开始没注意到林杏月和徐柏之间微妙的气氛,只在那里喋喋不休地说着话。
这好半天都没有人回应她,这才反应过来不对劲。
若是以前,不管是林杏月还是徐柏,两个人一路上都有说不完的话,有时候她和张婶娘两个人都插不上话,不知道他们怎么有那么多话要说。
有些事情已经说过了,还会再翻来覆去的说上一遍。
那是他们两个之间独有的融洽氛围,是谁也插不上嘴的。
可是今儿的气氛却不一样,两个人一个朝外面看,一个心不在焉地垂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冯大娘忍不住了,用胳膊捅了捅林杏月,压低了声音问她:“你和柏子吵架了?”
林杏月愣了一下,往徐柏那边瞟了一眼,才看向冯大娘:“没有的事,娘干什么这样说?”
冯大娘就奇怪:“难道是他惹了你?”
林杏月又摇了摇头:“我们俩什么事也没有。”
马车就这么大,徐柏自然也听到了冯大娘和林杏月说的话,也附和道:“大娘,我们两个没吵架。”
只是说这话的时候,忍不住往林杏月那边多看了几眼。
他这几天看林杏月的穿着打扮都和从前有些不一样,徐柏不知道是因为那些衣裳好看,还是因为要出府,林杏月整个人和从前的样子都有些不同,整个人都是容光焕发的。
这样的她如此的光彩夺目,只看着就让人觉得自惭形秽。
林杏月也感受到了徐柏的目光,往他那边看去,就见他眼神中带了几分黯淡,很快就垂下了目光。
她刚才只顾着想自己的心事,没注意到徐柏这次出来之后和以前有几分不同,心内好奇,怕他是有什么事又不愿意说出来,就追问起来:“你在大老爷身边可还好?”
徐柏点点头:“都好,还和从前一样,姐姐不用担心我。”
徐柏上次说了不叫林杏月姐姐,要叫月姐儿,这才没叫了几次,他又重新叫回了姐姐,倒让林杏月的心里有些说不出来的滋味。
明明还和平常没什么区别,往日里也是这么叫她的,她心里有了不一样的感情之后,已经开始在意起来。
这种感觉,仿佛又回到了从前还小的时候。
是一种很新奇的感受。
她以为她重活一次,要比这些人都大,很少有心内波动的时候。
想想,竟然还觉得不错。
冯大娘见他们两个人说起了话,也就没当成一回事,只是还是觉得奇怪,不知道为什么这气氛还是这般的不对劲。
不过眼见着就到了衙门那边,便也不在这世上多想。
他们才拿着脱籍的文书过去,还没说要去找宋衙役,那边的一个衙役已经过来,看见是国公府这里放出的奴婢,又想到那边的铺子,竟然主动地问起来是不是杏月铺子那边的人。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之后,那宋衙役很是激动,一边快速地给他们办着文书,一边问林杏月和冯大娘:“那铺子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开张?可是让咱们好等的。”
冯大娘见这衙役竟这般盼着他们铺子开门,心中十分自豪,说了个大概的日期:“咱们还得拾掇拾掇,不过那些桌椅倒是弄好了,想着也就是这几天的工夫。”
桌椅那些都是徐勇出来帮着办的,原来铺子里就有些,林杏月又添置了几张,到时候再统一地打扫一下就成。
米粉找到了供应的商贩,还有那些菜蔬之类的,也是需要找到新鲜又价格合理的。
再有就是帮着洗涮的人,王小娘子也找了几个,林杏月他们还没去见,不知道合适不合适。
那边的衙役却已经裂开了嘴笑:“即如此,到时候咱们一定要过去捧个场。”
他的目光时不时的就停留在林杏月身上,想着这个就是那个要开铺子的娘子,隐隐约约也听说了些她的事情,毕竟他们这些人,京城里的许多动向都是知道的,只是不大确定。
不过那些也与他们无关,只要铺子开了张,不管做什么吃食,他们都是要去的。
除了这宋衙役之外,其他的那些衙役们也都乐呵起来,还说到时候要去吃酒。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衙役看林杏月岁数这般年轻,有些不大信她的手艺,只是大家都没说什么,他便没开口,只和冯大娘说话,让到时候多备着些东西:“若是能的话,咱们现在就定下位置,省得到时候去了人多,再轮不到咱们。”
大家一听,纷纷表示是这个道理,就去看冯大娘。
冯大娘脑子一热,直接答应下来,说完才去看林杏月,问她:“不知可行不可行?”
林杏月倒觉得这没什么可行不可行的,这些衙役们办事可不像后来那样的便民窗口,有的时候不拿出钱来孝敬,是如何也办不成的。
林杏月也准备了送礼的钱,不过并未送出去,徐柏是个有眼力劲儿的,一来就给这些人都塞了钱。
认识是一方面,这些个油水打底,也是让他们能这般好说话、顺利办好事情的缘由。
不过总之,她的契书已经办好了,林杏月拿着那契书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才乐和的去了铺子那边。
到了那边才发现已然有不少人,张婶娘一边收拾,一边和这些人解释暂时还不开门,到时候开门了会提前挂张告示。
主要是张婶娘一过来,先前那些帮周围的人给送信的人就都麻溜的去送了信,以为这是要开门了,许多人便慌慌张张的过来。
就连赵官人派的那小厮也一早就来了。
只是到了这里才知道原来不是要开铺子,只是来收拾,颇有些失望。
不过他们也得了一有用的消息,这铺子打算要卖米粉了。
如今米粉大多被称为米索,因着长得像索饼一样,还有的地方称为索粉,和那馄饨、面条一样,都是一道家喻户晓的小食。
做法大多数是烫煮,再配上各色的调料,也有进行拌食的。
林杏月去的时候,张婶娘正和大家说要开了这卖米粉的事情:“到时候还请大家来捧场。”
一听他们要卖米粉,有人表情顿时失望起来,慌忙追问张婶娘:“那些鸡排、烧饼加里脊可还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