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府小厨房 第228节
  林杏月眼见着冯大娘的脸色变了又变,最后变得一片煞白,以为她这是生病了,很是关切地说:“娘,可是冻着了,要不回屋里歇会儿?”
  冯大娘抬头看了看天,见天阴沉下来,眼见着就要下一场雨。
  一场秋雨一场寒,听说北方这个时候都有飘雪的地方了,怪道这样冷了。
  “你这么一说,还真有点冷了,咱们去灶间吧。”
  钱婆娘的动静偶尔还能听到,不过很快就被灶间燃起来的柴火声给盖住了。
  林杏月也专心地看起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再不受外界的纷纷扰扰。
  说句不好听的话,路都是自个选的,宋更夫那人就是个没担当的,能在玉姐儿娘去世没多长时间就去勾搭外人,还能不管这两个孩子,可见是一点责任心也没有。
  林杏月上辈子看过不少的事,有闺蜜被渣男劈腿的,也有同学月子里被家暴的,这些男人全都会用“她刁蛮任性不懂事”“她故意找茬”“她不孝敬我妈妈”等等冠冕堂皇的借口给自己开脱。
  可说白了,作为一个局外人,林杏月看得清清楚楚,这些人本质上就是渣、就是坏,没有责任、没有担当。
  既没有作为伴侣的忠贞与陪伴的责任,也没有作为父亲之后对孩子的悉心照顾。
  她和冯大娘说的嫁人有什么好也并非只是信口开河。
  她日常闲暇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上网看各种段子,有时候就是去吵架组看各种家长里短,每每都看得她血压升高,再一次对婚姻畏惧。
  或者换句话说,她相信有爱情,但不相信有永远保鲜长久的爱情。
  荷尔蒙主导下的爱情褪去了,两个人暴露的都是缺点,该如何相处?
  林杏月叹了一口气,把家里的米粉加水合成面团之后,放入到木质的压榨器具中。
  这器具还是徐叔给做的,上面的模子是花了大价钱从铁匠铺子那边打的,把米粉放上去之后,就可以切成细细的长条,简易的米粉也就成了。
  另还有一种间隔比较大的器具,这个正好可以用来做凉皮,等到天气暖和一些,直接把凉皮放在器具上一挤压,就不用手动去切,省了不少的事。
  她要做的就是拌粉,这米粉挤压好之后,就直接放入到了沸水锅中。
  林杏月趁着煮米粉的时候就开始调酱汁,把胡椒、豆豉和腌好的萝卜干等都备好。
  将米粉捞出来之后放到碗里面,直接浇上这酱汁,再放上些小葱和盐,最后淋上一勺子芝麻油。
  林杏月原来没穿过来之前,他们私房大厨的芝麻油都是自己磨的,就是简单的凉拌黄瓜上面浇一勺芝麻油,味道也是香得很。
  后来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她下厨拍了个黄瓜,做法明明都一样,只是芝麻油不同,做出来的味道也差了好大一截。
  她朋友还说,这芝麻油也是从一摆摊的老太太手上买的,说是自己磨的。
  林杏月拿着仔细的看了看,想着应当是老太太用的芝麻并不好,是陈年的芝麻,就会影响香味。
  到这边来之后,只能动手自己磨,倒是香的很。
  冯大娘在屋子里思量了好大一会儿,实在不知道隔壁院子怎么了,见林杏月在灶间做饭,就悄悄的拿了梯子爬上了墙头,往隔壁看去。
  这一看,就见宋更夫满手是血,哆哆嗦嗦地往外跑,那样子分明是钱婆娘出事了。
  想到钱婆娘的肚子里还有个孩子,冯大娘心也跟着揪了起来,直接出声喊住慌不择路的宋更夫:“快去请大夫!”
  宋更夫人都是懵的,他只不过和钱婆娘拌了两句嘴,谁知道钱婆娘突然就捂着肚子哎哟起来。
  这事先前也发生过,钱婆娘总说肚子难受、觉得坠坠的,有时候还会见一两滴红。
  宋更夫从没放在心上,见她这次又闹起来,眉头就都皱了起来,说了两句不好听的。
  可谁知,血从钱婆娘的身下越流越多,钱婆娘的咒骂声也变成了惶恐的尖叫声。
  宋更夫刚才想着却不是去叫大夫,而是赶紧找个地方避一避,太可怕了。
  冯大娘这么一喊,宋更夫这才赶紧应了一声,往后街不远处的医馆跑去,把那大夫给拽了来。
  冯大娘从梯子上下来,叹了一口气,见林杏月就站在不远处往这边张望,赶紧换了话题问她晚上做的是什么饭:“你姐姐也真是,这都什么时候了还不回来,她们真是干的上瘾。”
  林杏月点点头:“是呢,一个个的干劲也太足了。”
  又往钱婆娘院子那边看了看,压低声音说:“我刚才听娘说,让那边的人去找大夫,可是出事了?”
  冯大娘唉了一声:“可不就是出事了,虽然知道可能早晚会有这一天,可真出了事,这心里还是不得劲的。”
  冯大娘不愿意多说这个,就问林杏月:“到底做的是什么这么香?”
  “做的是拌粉,想着今儿个天气冷,吃上这一碗拌粉也是香的呢。”
  冯大娘只看到那碗里米粉被堆成了一座高高的小山,上头放着酸豆角、笋丝和酸辣萝卜,混合着一股酸甜的味道。
  光看着口水就开始分泌起来,恨不得张婶娘和林金兰她们立刻就回来。
  好在没等多久,外头终于听到了她们几个的声音,一个个却是疲惫不堪,回来直接坐下来动弹不得。
  林杏月先给她们一人倒了杯水,让她们润润喉,一边劝张婶娘:“可不能再这样干下去,不若就再找个人来。”
  张婶娘舍不得多分出去一份工钱:“也没多少东西,咱们几个还能干得过来。”
  林杏月摇摇头,去问林金兰:“以前在府里天天的不愿意去上工,何至于到了外头就这样勤快了?”
  说完这话,林杏月才发现林金兰脸颊比以往都要红一些,直接上手去摸了摸,这一摸就发现比平日里要烫手不少:“姐姐,你这是烧起来了。”
  林金兰后知后觉地摸上了自己的额头,却没觉得身上有多难受,还把方才在路上遇到的事说出来:“咱们回来的时候租了个马车,天黑,一小孩冲了过来,险些撞了上去,亏得那车夫及时勒住了马缰,到底还是把那小孩给吓了一大跳。”
  顿了顿,林金兰喝了口茶水又继续说:“想着怎么也是咱们的缘由,我就下去把剩下的一些猫耳朵和锅巴都给了那小孩。”
  林杏月朝她竖了个大拇指:“姐姐你可真大方,不过还是我刚才说的那话,要是早些回来,也不至于天黑什么都看不见。”
  冯大娘也劝,张婶娘细想了一下,决定还是找个人:“钱什么时候都能再赚,要真像今儿个一样撞着了人,还不知道有多少官司要扯。”
  玉姐儿从回来眼神就往钱婆娘那边看,她路过的时候可是看到大门打开着,里头还能听到惨叫声。
  冯大娘就和她解释:“刚才我看见了,你爹身上沾了不少血,钱婆娘又一直在叫,怕是小产了。”
  玉姐儿惊呼了一声,旁边的张婶娘她们也都是震惊不已:“小产了?不是才怀上没多久?”
  “是才没怀上多久,可一来这钱婆子年岁不小,日日又做的是那洗浆的活计,要弯着腰泡在冷水里面,孩子哪能受得了这样?”
  张婶娘也叹气:“都是苦命人,说来也是被你爹给害的。”
  玉姐儿想起来先前和钱婆娘生气的时候,心里隐隐有了几分不得劲,她对肚中的孩子倒没什么,生下来和她也没多大的关系,她也不会因为是宋更夫的孩子就会对这孩子如何。
  只是乍一听那惨叫声,一时也害怕起来。
  “别想那些了,赶紧来吃拌粉,你姐姐才做出来的。”
  大家从刚才进来灶台,除了感受到柴火灶带来的温暖之外,早就闻到了那股子混合着米香和各种香葱、芫荽混合在一起的味道。
  “这就是那什么拌粉啊?”
  林杏月点点头,还问她们要不要吃肉卤子:“那边有卤肉汤,加进去一勺也是香的很。”
  她们几个早就饿了,林杏月忙给她们盛出来,有加卤肉汤的,也有不加的。
  林杏月又催着林金兰赶紧吃:“一会儿早点睡,看看烧能不能退。”
  林金兰不知道是因为天冷了,还是因为身上不得劲,开始打哆嗦起来,端着那碗拌粉直接先喝了一口汤汁。
  这汤汁里面放了酸豆角这些腌制的东西,带着一股子酸香的味道,很是开胃解腻。
  又往里头放了一勺子卤汤,这汤汁咸香浓郁,因着加了些胡椒、茱萸等等,还带着几分微辣的回甘。
  再夹一筷子的米粉,先尝到了米粉自身绵密软弱又不失嚼劲的口感,汤汁和各种配料的味道在舌尖上缠绕,有一股子厚重的香味。
  偏偏这里面又有那芝麻、酸萝卜、酸豆角、脆萝卜、葱花、芫荽等等的味道,恰好又中和了那调料的浓烈。
  这些味道在唇齿间不断的碰撞,让人意犹未尽,恨不得把那汤汁也舔得干干净净。
  玉姐儿喜欢吃辣,碗里放了一大勺的茱萸,吃一口就要呼好大一会儿气,缓解一下口中的辣味,却又舍不得停下来,迫不及待的就又夹了第二口继续吃。
  看她们吃的这样香,林杏月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让她们别吃那么快:“锅里还有不少,吃完再去添一些来。”
  林金兰她们都含糊不清的应了一声,冯大娘更是从头到尾连头也没抬。
  这一碗拌粉吃下去,林金兰只觉得身上出了一层的汗,畅快了不少,原本有些发沉的脑袋也清醒了过来,整个人都舒坦起来,让她的唇角也不由往上勾了勾。
  “也不能大意了,还是泡泡脚早些睡。”
  张婶娘说着一块收拾了碗筷,拉着玉姐儿也往外走:“明儿还得早些起来,回去就赶紧歇下。”
  玉姐儿跟着张婶娘出了林杏月家,还往钱婆娘那边张望了几眼。
  钱婆娘家的大门早就关了,大夫也不知所踪,怕是已经走了。
  玉姐儿神色有些怅然,张婶娘就安慰起来:“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这事咱们也插不上手。”
  玉姐儿懵懵懂懂的点点头,小手拉得紧紧的,跟着张婶娘往前走去,不再回头看上一眼。
  林杏月做的那红糖糍粑,三娘子和四娘子两个人都吃了不少,要不是银珠和顺娘劝着,两个人还要再吃下去。
  “这个东西用来配茶倒也是不错,就只一点不好,吃的唇边都是红糖渍。”
  三娘子一边说,一边给四娘子擦了擦唇。
  四娘子有些不好意思,撒娇般的叫了声“姐姐”。
  想到三娘子就要下定,姐妹两个相处的日子也越来越少,心里难免怅然起来。
  “那赵郎君真是个好眼光,不然我还能和姐姐再多做几年的伴,偏把你给抢走了。”
  三娘子摸了摸四娘子的头:“可是咱们都要嫁人,不是赵郎君,也会是李郎君、王郎君,还不如找个家世清白、人口又少的。”
  最起码上头只有赵娘子一个婆婆,又没妯娌之分,没那么多事情来做。
  这赵娘子也是个性格随和的,喜欢吃的人,能坏到哪里去?
  自打知道定下以后,三娘子整个人都安心了不少。
  说不得以后就算嫁了人,也还能像现在一样依旧读读书、写写字呢。
  银珠这时候挑了帘子进来,脸上带着几分笑,手里就拿着一沓请帖过来:“娘子可是要去看一看?”
  三娘子也是有几个闺中好友的,她们身份大多都是官宦家中的庶女,也能说到一块去。
  这是都听说她要定亲,才下了帖子,约她一块过去坐一坐。
  三娘子心动,先问银珠:“大娘子那边如何说?”
  她们这些当小娘子的,出个门都是不便的很,总是要请示过主母才行。
  “大娘子说,若是娘子想去,也能出去坐一坐,等定了亲,要忙的事情就多了,怕是不得闲。”
  三娘子也知道,那时候才是不能出去,等嫁了人成了新妇,又要恪守规矩,一二年怕是再不得闲。
  “既如此,我就应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