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府小厨房 第131节
  大厨房里的人正在忙忙碌碌的做饭,小丫鬟们原本不大一会儿就跑进来说上一两句,可这次出去,好半天都没回来。
  连李妈妈都奇怪起来,她得知道什么时候上菜,就又让一小丫鬟去看看:“问问正院那边的丫鬟,可是什么时候用饭,咱们这边做的都差不多了。”
  小丫鬟去了没多久,就见先前去的那小丫鬟慌里慌张的跑回来:“妈妈,不好了!西府那边的人都走了。”
  大厨房的人一听都停了下来,林杏月也放下了手里的东西,实在不知道西府的人,怎么这时候走了。
  这中秋宴,还做不做了?
  那边的李妈妈也没见过这样的状况,想了好大一会儿,才开口和陈妈妈和杨宏娘她们商量。
  杨宏娘平日里虽然总是闹出来一些事情,可这时候也丝毫不敢马虎,谁知道真要闹出来什么事了,她们这些下人会不会受牵连了。
  “我让个小丫鬟去问问我哥和我娘,咱们再等等,看一会儿再传出什么话来,不过咱们该做还是做着,要是一会儿要了,咱们没有,可不就又成了罪过。”
  “是这个理,咱们不能乱,都继续做着。”
  要是宴会不办了,各房的主子那边也是要吃东西的。
  商量完,李妈妈就定了下来,大家就又重新动了起来。
  不过,这次大家都要心不在焉许多。
  就是林杏月也时不时的往窗户外面看上几眼,想着知道一会儿还会不会有消息传来。
  等了没多大会儿,后去的那小丫鬟就急匆匆的来了。
  李妈妈不等小丫鬟喘匀气,就开口问:“怎么了,快说说那边是个什么情景?”
  小丫鬟一路上都是跑着回来的,边喘边说:“二老爷他们都上了马车,打道回府,不在这里留饭了。”
  “竟然真的走了。”
  不知道是谁说了出来,大家比刚才还要茫然无措几分,实在好奇发生了什么。
  毕竟是中秋节,要团圆的日子,再闹也没以为会真的闹成这个样子。
  顶多就是吵上一两句,再说个话圆过去,大家还是和和气气的。
  原以为今天有场硬仗要打,谁知道结果成了这样。
  杨宏娘亲自去找杨管家打听,没多大会儿,总算有确切的消息,说老太太留了周大娘子和大老爷说话,其他人都先让回去了。
  这是有事要说。
  这次被老太太留下来,周大娘子心里却是高兴的很,眼睛里的笑容遮也遮不住。
  上头的老太太看见了,无奈的扶了扶额头。
  就这点出息,大娘子之前好几次想进宫,都被老太太给压着,实在是不敢让她进。
  “母亲,先前说西府那娘娘,送的节礼一样是怎么回事?”
  大老爷惦记着这事,他听了可是着急的很。
  西府的那个夏姨娘,能和老太太一样吗?
  一个小娘!
  一个压在他们母子两个头上多少年的小娘,本以为老国公爷一死,她就再也蹦跶不起来了。
  可谁知道,西府的娘娘竟然给一样的东西。
  岂有此理。
  “这有什么值当生气的,夏姨娘是个没规矩的,她带出来的姐儿,能有什么规矩!她没把我这个祖母放在眼里,我也没什么可伤心的。原本就没多少来往,只是恰好这时候小产,我才把这两件事放在一块说。”
  周大娘子觉得畅快,斜了一眼大老爷,开口说:“小娘就是小娘,都是没规矩的。”
  大老爷顾不得和周大娘子拌嘴,按捺不住问:“母亲,西府那边什么时候怀了,怎么又小产,咱们怎么先前都没听说。”
  周大娘子也赶紧竖起耳朵听。
  她也迫不及待想知道是怎么回事。
  老太太往大老爷那边瞥了一眼过去,那个眼神让大老爷一下没了声音,不敢再吭声,就像是什么都被她看穿了一样。
  见他这样尴尬,老太太才意有所指的说:“你们两个年岁都不小了,不能事事都指着我,府里的事情也该多上上心,天天的往外跑,可不行。”
  这话本来是说给周大娘子听的,偏她不知道在想什么,一点也没听懂老太太说的话。
  老太太叹了一口气,看着大老爷羞愧的样子,只能指望他能有些良心,不要在外头惹是生非。
  只可惜她的肚子里就生出来一个大老爷,后头因为西府那小娘的事情和老国公爷闹翻了,多少年连话都是不说的。
  要是再生个姐儿就好了。
  不过姐儿只能陪在身边十几年,老国公爷还有其他小娘生出来的姐儿,有的嫁的很是远,也有在汴京的,只也是一年到头见不了几次。
  生下来就是给自己添心事,要时时刻刻的记挂着。
  想起来在宫里受苦的榴姐儿,老太太看周大娘子也顺眼了几分:“好歹是过节,西府的人虽然走了,咱们也该热热闹闹的。大厨房那边估计也应该做好宴席了,一会儿就把大房二房叫来,咱们自家人热闹热闹。”
  大老爷见老太太这样有兴致,赶紧应了一声,还不忘问起来绵姐儿的事:“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母亲你好歹告诉咱们。”
  宫里面腌臜的事情可不少,绵姐儿的胎没的莫名其妙,让人不多想就都不能。
  大老爷身边虽然只有两个小娘,可该争抢的时候那是一点也没少。
  不过周大娘子这人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去害了那些肚子里的孩子。
  要不然当时宋小娘怀的那一胎就不能平安的生下来了,即便周大娘子心里恨的咬牙切齿。
  “就是昨儿个内侍过来之后,就恰好踏空了台阶,当时就见了红。”
  又看向周大娘子:“榴姐儿那边你只管安心,和咱们榴姐儿没干系。”
  周大娘子脸上的笑容遮也遮不住,大老爷也是。
  这么些年,总算有了西府那边的人压下去的机会,大老爷觉得最近真是事事顺心。
  小辈们虽然没叫到跟前来,可是也都在猜到底是出了什么事。
  三娘子手里拿着书,心却不知道在想什么,迟迟没有翻动着看。
  绵姐儿比三娘子要大上一些,小时候几个姊妹也是一块玩过的。
  三娘子还记得绵姐儿总喜欢和大娘子攀比的样子,哪怕不是一个府里的,三娘子也看不上绵姐儿那个样子。
  “她能有如今也算是咎由自取,咱们几个姊妹一块儿进宫,偏就她把衣裳弄湿了,当谁不知道这里头的猫腻,还偏偏被皇上给撞见了。”
  好半晌,三娘子才开口。
  四娘子那时候还小,没有进宫,可是三娘子却是跟着一块进去的。
  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有些不屑,也觉得丢脸的很。
  她想找个好人家,那是想正正经经嫁,也没想着再往宫里面去。
  两个娘子嘀嘀咕咕的说了一会儿,就见一脸气愤的银珠掀帘子进来。
  天冷了之后,屋子里的帘子也都换了,比先前厚上不少。
  平日里丫鬟婆子们进来都是小心翼翼,生怕惊扰到屋里的小娘子了。
  可是银珠方才太着急,根本就没注意到那帘子被她甩的啪啪响,进了屋子才反应过来,赶紧朝三娘子和四娘子赔礼。
  “平日里见你也是稳重的很,今儿这是怎么了?什么事情让你这样生气?”三娘子心情不错,就开口问了出来。
  银珠没想闹到这两个小娘子跟前的,强挤了笑说:“没什么大事,不过是小丫鬟们淘气,叫我逮住了。”
  三娘子一看银珠的表情,就知道事情怕不是这样简单,只是她也没有继续问下去,就让银珠再去外头问问:“看着老太太、大娘子那边有什么动静。”
  银珠给她们又添了点茶水,就去廊下找小丫鬟了。
  平日里银珠很是喜欢叫那个三等丫鬟碧儿过来,有时候还会让她去大厨房办事,可今儿银珠却没叫碧儿,换了另一个小丫鬟过来。
  不只是她们这边在打听,就是大房和二房那边也都在听消息。
  吴娘子心情畅快,一边吃石榴,一边和二郎君嘀咕:“这里头什么事情,你可是知道?怎么先前一点风声也没听着?”
  她想起来石娘子本来想要炫耀,可被老太太直接给送了回去,那样的不给体面,怕是石娘子再不敢在她跟前耀武扬威了。
  吴娘子心里就觉得痛快。
  心里想着之前郡主说的话,那老太太果然是个妙人,就算被那西府的小娘压了这么多年又如何。
  在这老国公爷的一去,又是分家隔开两府,又是不让他们过来请安的,摆明了是想和他们割席。
  偏偏宫里的那个绵姐儿也是个傻的。
  “真不知道这样的脑子,当初是怎么进了宫的。”
  二郎君不愿意听吴娘子说这些话,吴娘子也嫌他的反应没趣:“左右男人只想着左拥右抱,送上门的哪有不收下的道理,才不管这人的脾气品性如何,只要长得好看就行。大不了到时候再换下一个,多的是前赴后继想要爬上龙床的。”
  二郎君左右看看,觉得这话实在大逆不道,亏得吴娘子说话声音不大,屋子也没有其他人。
  他听不下去,干脆站了起来,吴娘子也没拦着,巴不得赶紧让身边的戴妈妈过来。
  戴妈妈也是吃了一嘴的瓜,和吴娘子两个人就在那边小声的说起来。
  不过吴娘子有些话却是不好直接说出来的,两个人倒是拿石娘子说的起兴,每每想起来当时她的表情,两个人就要捂着嘴笑上一番。
  等老太太和大娘子、大老爷说完话,果然就把这些小辈重新叫了过来。
  几个大人脸上都是笑盈盈的,小辈们看见了,也各自松了一口气,真心实意的高兴起来。
  “大厨房那边都来问了好几次,既如此,咱们就摆宴吧。一大早慌里慌张的起来,都没用上多少东西。”
  老太太这么一说,巧燕就赶紧去通知大厨房的人。
  大厨房的人,听到准信说要摆宴席,又赶紧张罗起来。
  老太太高兴,这宴席就要大办了来,要比西府在的时候,还要热闹才行。
  “再加了菜来,都拿出来看家本事!”李妈妈也明白,这主子高兴,她们就得更尽心才行,就和几个妈妈说道。
  杨宏娘也知道这个道理,可刚才去找杨管家打听事情,她负责的那几道菜,可是一点也没动。
  再加上先前她走的太快,来回奔波,到这时候腿肚子就抽了筋,站也站不住,疼的她额头上的汗都下来了。
  每个妈妈要做的菜色都已经定下来,她要做的那些,李妈妈她们都帮不上什么忙。
  上次,杨宏娘就因为吴娘子的事情吃了回亏,要是再因着她出了事,怕是杨奶奶那边就先不放过她。
  “李姐姐,你说这可咋整?”杨宏娘难得低下头去和李妈妈说话,语气都焦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