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府小厨房 第75节
  路管事倒是有些奇怪,边脱下外衫边问:“这是怎么了?”
  路爷爷笑眯眯地,把虎子这几天吃了不少饭的事情说了出来。
  路管事对这个唯一的儿子还是上心的:“这就好,只要肯好好吃饭,也就不用三五日的就请大夫。”
  路爷爷说完这个还不走,继续笑眯眯地看着路管事。
  路管事有些奇怪:“爹,可还有事?对了,那个小娘子做的既然好,回头您就多给她几个大钱,就当做打赏了。”
  路爷爷摇摇头:“你当谁都和那董顺家的一样,眼里只有钱。你们大厨房不是正缺了人手。”
  郑妈妈被带走后,大厨房光掌勺的就缺了这么一个大厨。
  路爷爷是真喜欢林杏月,原以为这事很好办,谁知道路管事却摇了摇头:“爹,大厨房那边我已经找好了人,不比那个什么林小娘子做的差。”
  路爷爷一听,“砰”的一声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皱着眉头问:“已经找好了?可是从外头聘来的?”
  要是从外头聘来的,来路又很大的话,林杏月还真的进不了大厨房。
  路管事摇摇头:“哪儿能从外头聘呀,咱们府里会做菜手艺好的可不少。”
  路爷爷觉得路管事说话半遮半掩,十分不利索,说了这么半天,也不知道到底是谁。
  再看路管事左右躲闪的眼神,就有几分明了:“你这是收了谁家的钱,硬要往大厨房推?”
  路爷爷先想到了收银子办私差的事情,那董顺家的一开始不也是这样,慢慢的胆子才越来越大,什么钱都敢捞。
  路管事当采买之后,路爷爷好好地敲打了他几次,让他千万不要走董顺家的老路,免得把一家老小都给带累了进去。
  路管事见老爷子横眉倒竖,一副要抽他的样子,赶紧摇头:“我可不敢收银子,只不过知道一个小娘,从前在大厨房的时候,就听说她手艺十分不错,还是郑妈妈的侄女。”
  路爷爷不知道这个人物,很是奇怪:“郑妈妈都犯了事,你怎么还敢沾手?那个侄女就算手艺再好,也该缓一缓,等下回有了机会,再让她进大厨房。”
  “那倒无妨,先前她还跟着柳娘子去帮平春做了宴席,柳娘子夸她人机灵,手艺又不赖。”
  路爷爷总觉得有几分不对,可也说不上来。
  等大儿媳顺娘回来,路爷爷就知道哪里不对了。
  顺娘在府里当差,平日里比较忙,十天半个月的才回家一次,一心想在主子跟前挣个体面,到时候虎子长大了,不管是放出去还是留在府里,她都能说上话。
  经常在府里呆着,这也就导致她和路管事没多少时间在一块,夫妻关系生疏,要不然这么多年也不能只有虎子一个孩子。
  这次难得两个人都回来,路爷爷的笑容还没维持一会儿,顺娘直接就在家里拍起了桌子:“你当我不在家,就能随便胡闹?当时可是说好的,我去府里当差,你在大厨房这边来回方便,能多照看家,是不是这样说的?”
  路管事一看顺娘掐起了腰,人立刻就心虚起来,只是不愿意落了下风,梗着脖子说:“说是这么说的,可这么些年,你回家几趟?孩子照看过几次?一回家就在这里吹胡子瞪眼,和谁耍威风?”
  顺娘拍了一下桌子,手到现在都还疼。见路管事还这样嘴硬,哼了一声,直接拿了路爷爷刚才喝过的茶朝他脸上泼了过去。
  “我朝谁横?你也不说说自个做了什么事。郑妈妈的侄女才多大年纪,你就往自个身边扒拉,图的是什么?当别人看不出来?”
  这话一说出来,路管事立刻就语无伦次起来,他不知道自以为办得很好的事情,是怎么被顺娘知道的。
  路爷爷见两个人一回来就吵架,刚才还想劝着,可听了顺娘的话,指着路管事的手都在发颤:“你这个混账东西,我说你怎么不同意让那林小娘子进大厨房,把那郑妈妈的侄女往前推,原来藏的是这个心思。”
  说完这话,路爷爷就抄起桌上的茶杯,使劲地朝路管事扔去。
  “哐当”一声,茶杯碎裂在地上,把外头说闲话的路奶奶和虎子都引了过来。
  顺娘一看到虎子,也顾不得和路管事吵架,连忙过去把他左瞧瞧右瞧瞧,又问路奶奶:“我之前收了信儿,说虎子吃不下饭?”
  路奶奶一边拦着爷俩吵架,一边回:“先前是,这几天倒是胃口不错!就是那个小厨房的林小娘子,还给怀秋做了宴席,手艺可是厉害得很。”
  又问顺娘:“这是怎么了?一回来就要吵架?”
  顺娘捂住了虎子的耳朵,把刚才和路管事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不是我一回来就闹事,实在是他心思不正。郑妈妈那个侄女手艺是不错,不知道使了什么法子,还搭上了柳娘子。眼见着林小娘子的风头大了,她进不了大厨房,这又生了这个法子。”
  路奶奶见路爷爷已经拿起拐杖在打路管事,到底是心疼自己的儿子,在那里赶紧劝架:“他知道错了,回头肯定改的。再说那郑妈妈的侄女不是也没进门,只是替她说上几句话,这样打下去,人都要被打坏了。”
  顺娘回来的路上就知道路奶奶肯定是这个样子,就算那郑妈妈的侄女进了门,她最多唠叨上几句,回头就会劝自己让自己大度一些。
  路爷爷这个样子倒是出乎她的意料,在印象里,他也不是个会为了自个儿出头的人。
  想着应当是觉得林杏月做的吃食对了虎子的胃口,难得和路管事开了口,偏又被路管事驳了面子,这才这么上心。
  顺娘等他们父子两个闹累了,这才不冷不热地说起来:“说起来,咱们夫妻两个也过了这么些个年,眼见着我往后还是在府里当差的时间多。你要是实在觉得过不下去,这也好说,咱们两个分开单过,你随便找几个,哪怕去瓦子勾栏这样的地方,我也不拦你。只是虎子是我生下来的,说什么我也要带走。”
  路管事结结实实地被打了好多下,身上这儿疼那儿疼,心里早就埋怨起顺娘,要不是她回来胡咧咧,这顿打也不会落在他身上。
  他只是有这个意思,郑念慈不是也没有被领回来。
  夫妻两个多年情情爱爱的,早就消磨得干干净净,路管事对顺娘的话倒没反对,只是不同意把虎子带走:“你一年到头才看他几次?都是我爹娘在带着,凭甚你说带走就带走?”
  【作者有话说】
  想调整一下发文时间,从明天开始改成晚上九点[比心][比心]
  44
  第44章
  ◎卤菜◎
  路奶奶也着急起来:“是啊,虎子可是在咱们跟前长大的,你除了生下他,喂了几口奶,可再没管过。”
  路爷爷哪怕不同意,也只是皱着眉,拉拉路奶奶,让她别添乱。
  这时候说什么也是不对的,再说明明是路管事有错在先,顺娘才气的说了这样的狠话。
  顺娘却不怕:“既如此,到时候我去主子跟前求了体面,看看到底虎子应该跟谁。”
  顺娘是四娘子身边的教养妈妈,以后肯定是要跟着四娘子一块去夫家的,且四娘子院子里再没比她待的时间更长的,她要真的去求了四娘子,以四娘子的性格,定然是会帮她的。
  路管事这下才慌了起来:“你可别胡闹,这事儿能捅到主子跟前?到时候咱们一家子的体面就都没了。”
  顺娘老神在在地坐在了椅子上:“什么一家子的体面?又不是我要和郑妈妈的侄女勾勾搭搭,我在主子跟前的体面可是一点也没少。”
  路奶奶也不帮着路管事说话了,还踢了他一脚:“你赶紧和顺娘好好赔个礼。”
  又朝顺娘赔了个笑:“你且消消气,是他不懂事,他爹刚才已经教训他了。咱们一家人要是互相告来告去,可不就成了仇人?再说那郑妈妈的侄女到底也没领回家,不过是个苗头。”
  “就是这个苗头也不行,都是在主子跟前当奴才的,谁比谁低了不成?他能有这个想头,我是不是也得有个这样的想头?”
  这话说出来可就是大逆不道,可顺娘仗着在四娘子跟前有体面,根本就不怕,慢悠悠地给自己倒了杯茶水,品了一口才继续说。
  “我就闹这么一次,再有下次,不管成没成,只让我听到些风言风语,你这管事也就别想当了,那董顺是什么下场,你就是个什么下场。”
  这话比刚才威胁要抢走虎子,还要让路管事害怕,额头上都渗出了几滴汗,没了刚才那样嚣张的气焰。
  顺娘说完这些,才去院子里叫虎子,抱着他问起来:“可是想娘了?你给娘说说,那个月姐儿都给咱们做了什么好的吃食?”
  虎子一说起这个就滔滔不绝:“先前吃了那蛟客髯拌饭,里面还有肉松。娘,你知道什么是肉松,四娘子可是吃过?”
  四娘子还真没吃过肉松,顺娘就好奇起来:“肉松是个什么东西,味道如何?”
  虎子见他娘都不知道,兴冲冲地跑到灶间,把林杏月先前给他做的小猪包都拿了出来:“这就是那月姐儿做的,里面就是肉松的馅儿。”
  顺娘看那拿出来的馒头被做成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煞是可爱,别说吃了,就是只看着也觉得好感倍增。
  她拿起一个小熊模样的,那黑黑的眼睛、弯弯的嘴巴还有半圆形的耳朵,都让人觉得憨态可掬。
  按照虎子说的掰开了小猪包,赫然就露出里面金黄色的肉松馅料,松散地分布在里面,丝丝分明。
  虎子看到之后,就无意识地吞咽了一下口水,催促着顺娘尝一尝:“特别的好吃。”
  顺娘轻轻咬了一口,浓郁的肉香瞬间席卷而来,舌尖先尝到了一股子咸香,紧接着就是几分甘甜。
  外面做成小熊样子的包子皮十分有嚼劲,和肉松相互辉映,一层层在嘴里绽放开。
  虎子在一旁咕咚咽了咽口水,催促着顺娘:“娘,是不是特别的好吃?”
  顺娘点点头:“这叫月姐儿的手可真是巧。”
  她想起来四娘子,说起来,四娘子也不过是个十来岁的小孩子,只是在府里,过了七岁就都默认成了大人,尤其是女娘,规矩一个接着一个地学,把人也就变得麻木。
  也亏得四娘子天生就娇憨性子,才没有那样成了枯槁一样的人。
  想了想,顺娘就说:“不知道虎子可愿意送四娘子两个,回头我带去给她?”
  虎子是被领着去过四娘子的院子里的,那四娘子对他也很好,有什么好吃的点心果子,都会给他装上一堆,且每次顺娘回来都不空着手。
  虎子虽然舍不得,却也不想被当成小气的人,点点头,左挑挑右选选,选了几个递给顺娘。
  顺娘在家里没呆上多少时间,就又急匆匆地走了,说是四娘子那边离不了人。
  路奶奶和路爷爷抱怨:“你瞧瞧,就这样还想把虎子给带走,吓唬谁呢。”
  路爷爷瞪了路奶奶一眼:“你少说几句,你儿子当时在大厨房这边,顺娘没少在中间出力。”
  路奶奶也知道这事儿,讪讪地闭了嘴,又去看被打的满身是伤的路管事,在一旁劝:“顺娘虽然不常回家,可是哪里都没有对不住咱们。你和她又生了虎子,何必要再找个小娘进来,夫妻离了心。”
  路爷爷不听路管事怎么解释,已经表态:“这个郑妈妈的侄女,说什么也不能到大厨房,不然定然是个祸害。”
  念慈再想不到,她和路管事周旋了几天,也只得来这样的结果。
  郑妈妈犯了那样的错事,被打了几板子,隔了月钱送回了家,如今就躺*在她身边。
  听了以后,和念慈一样沉默了一会儿,就开始劝她:“还是算了,不进大厨房就不进,到底是我连累了你,总有其他的法子。”
  再说当时念慈找到路管事,想靠着美色的时候,她就知道不妥。
  念慈虽然不是她亲生的,可这么多年也和亲生的没什么区别。
  哥嫂两个,一个比一个不中用,都不如一个小丫鬟有主意,她和念慈向来不去找他们商量。
  “砰砰”,声音响起,外头传来一个汉子的声音:“可有人在家?”
  念慈和郑妈妈对视一眼,她们两个都没叫汉子过来,不知道是来找谁。念慈收拾了一下衣裳,就去开了门。
  “可是郑妈妈家?”
  “你找谁?”
  “就找你们家,是西头你家女儿送来的信。”
  念慈很是惊讶,接了信到手上,翻来覆去地拿着看。
  冯大娘惦记着林杏月的事情,干活的时候都一天三趟地跑去大厨房,就想知道大厨房那边定下来没有。
  元婆子劝冯大娘:“你成天去打听也没用,咱们这茶叶鸡子的买卖还做不做了?这几天可是少了好些个进项。”
  冯大娘先前还给他们夸下海口,说要再做了其他好吃的来,可后头一直没有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