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府小厨房 第49节
徐勇和宋石头合计了一番,也没别的好主意,就想着要是徐柏在就好了。
他们这几个人里面,也就徐柏的鬼点子比较多。
说起来,府里最近可是热闹的很,先是中元节这天,有两个妈妈出来的时候看到了白色的东西在飘。
细看,那东西却是没有脚,把两个扫地的婆子吓得够呛,连滚带爬地回到了屋子里。
回头就和其他几个婆子说了起来,今年中元节不太平,怕是原来早死的两个小娘,回来找人索命了。
这事儿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是被那鬼混的事散播开,倒是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些陈年往事。
一下子,府里很多人都不敢走夜路,值夜的也互相结着伴。
人凑在一起,难免就说起来郑妈妈那事,都在猜她后头的人是谁。
大厨房的名声一下子就跌落了不少。
“我觉得肯定是大厨房那边的人,不过就是看小厨房这边的林小娘子做的吃食好,觉得落了他们的面子。”
“真是一群酒囊饭袋,自个儿做不好事,还偏不让别人来做。”
“可不是这样,你想那月姐儿做的吃食好吃又便宜,我听说她家还时常热着些好吃的,一个素夹馍也不过才三四个铜板,还好吃得很,咱们干活累了,去买上那一个不正正好。”
“你说起这个,我也听说了,好像她娘还在花园里支了个摊子,专门卖茶叶鸡子,你吃过茶叶鸡子没?
说起吃食,这些婆子们更是来了兴致,也不觉得害怕,说的是唾沫横飞,把那些吃食吹得是天上有地下无的。
就像她们说的,大厨房的人手太贵,请他们做一次席面,腰包就要空上一大半,还要被那些妈妈数落没什么见识。
可林杏月就不一样,做的吃食都是他们花钱能买得起的,味道还好,自然就来找她。
说完吃食就想起来,亏得这郑妈妈没有得逞,不然他们去哪里吃到这些便宜美味的东西。
一个婆子在旁边心有余悸地说道:“当时那个小丫鬟就站在我身边,我看她哭的可怜,说的煞有其事,还以为是真的。”
其他婆子看见了,都是一脸谴责,这个婆子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脸上火辣辣的,争辩了几句。
“当时咱们也不知道,看那小丫鬟也不像是个奸诈的,且大厨房这么多年素食都做不好,我听说梁妈妈还专门去和大厨房说了一声,让他们多尽些心,偏小厨房就做出了这样好的吃食来。”
她说的就算再有理,落在其他婆子耳朵中,也觉得这个婆子不能明辨是非,上了当。
“要都是像你这样,关起来的就不是那郑妈妈了。”
这个婆子被说的连连告饶:“等回头我见了那林小娘子,给她赔个礼。”
“那倒是不用,我瞧着那林小娘子也是个脾气不错的,往日里见了她,都是笑盈盈的。”
“就是你和她赔礼,她反倒觉得不好意思了,不如你回头见了她,送些小玩意儿。”
说起这个,就想起来那天林杏月休息,董婆子掌勺做的那个馓子羹,后来等林杏月回来,好几个人见了都给她送了些东西。
“那林小娘子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瞧见了,还给了她一包茶末。”
大厨房的李妈妈向来是个爱说闲话,不爱操心事,可最近回回遇到了熟人,都要问她,到底是大厨房的谁看林杏月不顺眼。
李妈妈原先没把林杏月当成一回事,不过是一个做饭的小丫头,他们大厨房最不缺这样的人。
可那郑妈妈的事情,连累的他们大厨房的人,像过街的老鼠,连出门也不能。
李妈妈回头就和刘妈妈商量到底是谁,两个人认识多少年,比和董顺家的关系好多了,说来说去,就觉得这事应该是董顺家做的。
“昨儿个我来大厨房,当时看见董顺家的过来,也不知道要做什么,脸却高高的肿着。”
一听这个,李妈妈就来了兴致:“你说她脸肿着?这么大的岁数了,难不成是董顺打的?”
董顺家的被打了之后人也是懵的,她想不到这么大的岁数,为董顺生儿育女,在府里给他捞着银子,回头就因为这样一件小事,就挨了一巴掌。
董顺见董顺家的抬起头,不服气的看着他,又要再打一巴掌。
董顺家的自然不肯吃亏,嗷的一嗓子,就要和董顺拼命。
董顺吓了一大跳,平日里他说什么,他这婆娘从来都是不会反驳的,有时候着急了也不过是背后嘀咕两句,从来没有像这样一样*,敢和他拼命。
董顺觉得他这个婆娘反了天了,她如今有现在的这一切,都是他提拔的。
要不是董顺家的嫁给了他,谁知道她算哪根葱。
董顺力气大,常年在外面跑各个庄子,董顺家的力气根本就比不了,才跑过来,就被董顺挥手拍倒在地上。
这次疼得董顺家的眼泪都冒了出来,旁边小丫鬟看见了,着急忙慌地过来扶,叫了一声董娘子。
原先的时候,董顺家的最喜欢听别人叫她这个名字,每次都乐呵呵地应着,可今天听着却觉得十分刺耳。
她在府里辛辛苦苦地当着差,不知道被多少人唾骂,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给他们家捞银子。
可到最后她却连个名字也没有。
原先她可不是叫董顺家的,别人见了她也会叫声南怀姐姐。
说起来她在嫁给董顺之前,也是老太太那边的二等丫鬟,虽然最后没当成大丫鬟,就嫁给了董顺,可也是风光过的。
那时候如何会像今天这样,会被董顺打上那一巴掌,他当时见了自个儿,都还不要恭恭敬敬地叫一声姐姐。
董顺没有理会哭闹的赵南怀,整理了一下自个儿的衣裳,抬腿就往外走。
他事情多,时不时还要去瓦子逛一逛,外头还养着两三个小娘,都是需要他去应付的。
在外头,谁见了他不尊称一声老爷,比那些乡村富户还要有体面,谁敢像赵南怀这样。
赵南怀就算曾经风光又如何,嫁给他这么多年,早就成了他们家的人,不听话就要收拾。
一个小丫鬟虽然不值当什么,可是惊动了杨奶奶,董顺就不乐意起来。
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帮着他打拼事业的贤内助,而不是这样在背后里兴风作浪,四处得罪人的婆娘。
地上凉,小丫鬟也不敢上前去扶赵南怀,还是她自个挣扎着爬了起来,理了理歪了的发髻,让小丫鬟去给她打一盆水。
小丫鬟一听就如蒙大赦,赶紧出去了。
屋里静悄悄的,就剩下赵南怀一个人,她四处看了看,这后街巷的房子是她一手收拾出来的,里面一应东西也是花了大价钱置办的。
只是平日里,只有她和几个小丫鬟在这里住着,董顺十天里有八天不回来,就算回来了,也不过是略微坐一坐,忙完事情抬腿就会走。
可这收拾出来的房子,压根就不是她自个儿喜欢的,全是按照董顺的喜好来做的。
赵南怀这才觉得,她这些年活的,就是像个笑话。
什么林杏月郑妈妈的,全被她抛在了脑后,那不过是个锤子,把她自以为美满得意的生活敲碎,露出让她不愿意面对的事实来。
她想起来刚成婚的时候,董顺是如何花言巧语,让她去大厨房,再教她如何克扣,一步步把她带到了这深渊里。
回头是回不了头的,只是她再也不想在被人四处唾骂着,而董顺却在外面,志得意满,谁见了都得尊称一声老爷。
小丫鬟打了水过来,战战兢兢地站在了赵南怀跟前,犹豫了半天才叫了一声董娘子。
赵南怀这次却没有再呵斥她,只是让她把称呼改了:“以后你就叫我赵娘子,那什么董顺家的,可莫要再叫我。”
小丫鬟不知道他们这是闹的什么,不过她日常服侍的就是赵南怀,她让做什么,自然赶紧应了下来。
念慈在家里哭了一通之后,知道不能再这样下去,可她在府里认识的人不多,也不知道该如何去救郑妈妈。
郑妈妈手里是有一些私房钱的,念慈知道在哪里放着,她从那罐子里全都拿出来,数了数,一咬牙打算全都拿着去给人送孝敬,好歹让郑妈妈这几天别太受罪。
她那差事已经不敢想能不能保住了,只是想着人先没事。
这么多年这妈妈对她实在不错,比对表姐还要好一些,她也是知道的。
角门的那两个婆子也在说这事,她们平日里就在角门这里看着,实在是无聊的很,最近这一两天还担惊受怕,怕鬼来找她们,能收上来的油水也少,看见了念慈就把她拦下。
这两个婆子自然知道念慈是谁,不过就是想难为一下。
念慈也明白这府里的规矩,拿了几个大钱出来。
原先几个大钱就能把这两个妈妈给打发了,可是这次,这两个婆子却死活不让念慈进去。
“府里的主子都不在,只剩下两个小娘,上头说了,不能随便放人进来。”
念慈急得头上都冒汗,恳求这两个婆子:“我只是进去看看我姑姑如何了,别的地方再不去的。”
两个婆子摇摇头:“没这样的规矩,姑娘别为难咱们。”
念慈知道她们这是有所求,也听出来她们话里的意思,一咬牙又拿出来几个大钱递了过去。
那两个婆子立刻眉开眼笑,把角门开了一个缝,让念慈悄悄地进去,还说了不要耽搁太长时间。
念慈进去还没走远,那两个婆子就在后面嘀咕起来,说拿着几个大钱去找林杏月。
以前有了钱,她们通常都会去买几角酒,可这次两个人却想着要去林杏月那里,买些吃食来。
又说起郑妈妈来:“实在是可恨得很,我瞧见她那侄女,都想着啐上一口。”
“谁说不是,好不容易有个做吃食好的,不用咱们老去外头买,她被人这样陷害,也真真是身正不怕影子斜。”
念慈渐渐走远了,听不见那两个婆子的嘀咕声,可是眼圈却忍不住红了。
这府里她认识的人不多,也害怕这两个婆子说的话,真要是被人看到了她在府里乱走,再被胡乱治一通罪,那郑妈妈可真就救不出来了,只能缩了缩身子,靠着墙根溜着去找熟人。
林杏月下了差就去看了看糟笋干。
算算时间,糟笋干也差不多能吃了。打开罐子一看,笋干已经呈现出一种浅褐色,闻起来也是酒香四溢。
亏得冯大娘不在这里,不然要是让她闻到了,说什么也要吃上一盘子解解馋。
林杏月这么想着,嘴角就带了几分笑容,想着冯大娘不能多吃捶胸顿足的表情,更是觉得好笑。
她夹起来一块儿尝了尝,糟笋干中的笋子很是脆爽利口,又有米酒的醇厚,口感很是丰富。
她拿了大半出来,打算去送给赵嬷嬷一些。
出了家门走了没几步,林杏月就在巷子拐角处碰到了神色晦暗的宋石头,他正在那里索然无味的踢着小石子。
林杏月上前叫了一声石头哥,宋石头看到是林杏月,朝她勉强挤出来一抹笑。
他听说了最近的事情,这才过来看看林杏月如何了。
“月姐儿,你这是要出去?”
“对,石头哥你今儿个休假?”
宋石头摇摇头,“不休假,我爹让我告假回来的,说过段时间要娶亲,让我把家里收拾收拾。”
最后一句宋石头的声音很小,神情带着些无奈和彷徨。
“娶亲?”林杏月想到张婶娘前几天说的话,多问了一句,“可是和那浆洗的钱娘子?”
宋石头垂着头,没兴头的点了一下脑袋,“我在想着一会儿怎么和玉姐儿说。”
他们这几个人里面,也就徐柏的鬼点子比较多。
说起来,府里最近可是热闹的很,先是中元节这天,有两个妈妈出来的时候看到了白色的东西在飘。
细看,那东西却是没有脚,把两个扫地的婆子吓得够呛,连滚带爬地回到了屋子里。
回头就和其他几个婆子说了起来,今年中元节不太平,怕是原来早死的两个小娘,回来找人索命了。
这事儿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是被那鬼混的事散播开,倒是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些陈年往事。
一下子,府里很多人都不敢走夜路,值夜的也互相结着伴。
人凑在一起,难免就说起来郑妈妈那事,都在猜她后头的人是谁。
大厨房的名声一下子就跌落了不少。
“我觉得肯定是大厨房那边的人,不过就是看小厨房这边的林小娘子做的吃食好,觉得落了他们的面子。”
“真是一群酒囊饭袋,自个儿做不好事,还偏不让别人来做。”
“可不是这样,你想那月姐儿做的吃食好吃又便宜,我听说她家还时常热着些好吃的,一个素夹馍也不过才三四个铜板,还好吃得很,咱们干活累了,去买上那一个不正正好。”
“你说起这个,我也听说了,好像她娘还在花园里支了个摊子,专门卖茶叶鸡子,你吃过茶叶鸡子没?
说起吃食,这些婆子们更是来了兴致,也不觉得害怕,说的是唾沫横飞,把那些吃食吹得是天上有地下无的。
就像她们说的,大厨房的人手太贵,请他们做一次席面,腰包就要空上一大半,还要被那些妈妈数落没什么见识。
可林杏月就不一样,做的吃食都是他们花钱能买得起的,味道还好,自然就来找她。
说完吃食就想起来,亏得这郑妈妈没有得逞,不然他们去哪里吃到这些便宜美味的东西。
一个婆子在旁边心有余悸地说道:“当时那个小丫鬟就站在我身边,我看她哭的可怜,说的煞有其事,还以为是真的。”
其他婆子看见了,都是一脸谴责,这个婆子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脸上火辣辣的,争辩了几句。
“当时咱们也不知道,看那小丫鬟也不像是个奸诈的,且大厨房这么多年素食都做不好,我听说梁妈妈还专门去和大厨房说了一声,让他们多尽些心,偏小厨房就做出了这样好的吃食来。”
她说的就算再有理,落在其他婆子耳朵中,也觉得这个婆子不能明辨是非,上了当。
“要都是像你这样,关起来的就不是那郑妈妈了。”
这个婆子被说的连连告饶:“等回头我见了那林小娘子,给她赔个礼。”
“那倒是不用,我瞧着那林小娘子也是个脾气不错的,往日里见了她,都是笑盈盈的。”
“就是你和她赔礼,她反倒觉得不好意思了,不如你回头见了她,送些小玩意儿。”
说起这个,就想起来那天林杏月休息,董婆子掌勺做的那个馓子羹,后来等林杏月回来,好几个人见了都给她送了些东西。
“那林小娘子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瞧见了,还给了她一包茶末。”
大厨房的李妈妈向来是个爱说闲话,不爱操心事,可最近回回遇到了熟人,都要问她,到底是大厨房的谁看林杏月不顺眼。
李妈妈原先没把林杏月当成一回事,不过是一个做饭的小丫头,他们大厨房最不缺这样的人。
可那郑妈妈的事情,连累的他们大厨房的人,像过街的老鼠,连出门也不能。
李妈妈回头就和刘妈妈商量到底是谁,两个人认识多少年,比和董顺家的关系好多了,说来说去,就觉得这事应该是董顺家做的。
“昨儿个我来大厨房,当时看见董顺家的过来,也不知道要做什么,脸却高高的肿着。”
一听这个,李妈妈就来了兴致:“你说她脸肿着?这么大的岁数了,难不成是董顺打的?”
董顺家的被打了之后人也是懵的,她想不到这么大的岁数,为董顺生儿育女,在府里给他捞着银子,回头就因为这样一件小事,就挨了一巴掌。
董顺见董顺家的抬起头,不服气的看着他,又要再打一巴掌。
董顺家的自然不肯吃亏,嗷的一嗓子,就要和董顺拼命。
董顺吓了一大跳,平日里他说什么,他这婆娘从来都是不会反驳的,有时候着急了也不过是背后嘀咕两句,从来没有像这样一样*,敢和他拼命。
董顺觉得他这个婆娘反了天了,她如今有现在的这一切,都是他提拔的。
要不是董顺家的嫁给了他,谁知道她算哪根葱。
董顺力气大,常年在外面跑各个庄子,董顺家的力气根本就比不了,才跑过来,就被董顺挥手拍倒在地上。
这次疼得董顺家的眼泪都冒了出来,旁边小丫鬟看见了,着急忙慌地过来扶,叫了一声董娘子。
原先的时候,董顺家的最喜欢听别人叫她这个名字,每次都乐呵呵地应着,可今天听着却觉得十分刺耳。
她在府里辛辛苦苦地当着差,不知道被多少人唾骂,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给他们家捞银子。
可到最后她却连个名字也没有。
原先她可不是叫董顺家的,别人见了她也会叫声南怀姐姐。
说起来她在嫁给董顺之前,也是老太太那边的二等丫鬟,虽然最后没当成大丫鬟,就嫁给了董顺,可也是风光过的。
那时候如何会像今天这样,会被董顺打上那一巴掌,他当时见了自个儿,都还不要恭恭敬敬地叫一声姐姐。
董顺没有理会哭闹的赵南怀,整理了一下自个儿的衣裳,抬腿就往外走。
他事情多,时不时还要去瓦子逛一逛,外头还养着两三个小娘,都是需要他去应付的。
在外头,谁见了他不尊称一声老爷,比那些乡村富户还要有体面,谁敢像赵南怀这样。
赵南怀就算曾经风光又如何,嫁给他这么多年,早就成了他们家的人,不听话就要收拾。
一个小丫鬟虽然不值当什么,可是惊动了杨奶奶,董顺就不乐意起来。
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帮着他打拼事业的贤内助,而不是这样在背后里兴风作浪,四处得罪人的婆娘。
地上凉,小丫鬟也不敢上前去扶赵南怀,还是她自个挣扎着爬了起来,理了理歪了的发髻,让小丫鬟去给她打一盆水。
小丫鬟一听就如蒙大赦,赶紧出去了。
屋里静悄悄的,就剩下赵南怀一个人,她四处看了看,这后街巷的房子是她一手收拾出来的,里面一应东西也是花了大价钱置办的。
只是平日里,只有她和几个小丫鬟在这里住着,董顺十天里有八天不回来,就算回来了,也不过是略微坐一坐,忙完事情抬腿就会走。
可这收拾出来的房子,压根就不是她自个儿喜欢的,全是按照董顺的喜好来做的。
赵南怀这才觉得,她这些年活的,就是像个笑话。
什么林杏月郑妈妈的,全被她抛在了脑后,那不过是个锤子,把她自以为美满得意的生活敲碎,露出让她不愿意面对的事实来。
她想起来刚成婚的时候,董顺是如何花言巧语,让她去大厨房,再教她如何克扣,一步步把她带到了这深渊里。
回头是回不了头的,只是她再也不想在被人四处唾骂着,而董顺却在外面,志得意满,谁见了都得尊称一声老爷。
小丫鬟打了水过来,战战兢兢地站在了赵南怀跟前,犹豫了半天才叫了一声董娘子。
赵南怀这次却没有再呵斥她,只是让她把称呼改了:“以后你就叫我赵娘子,那什么董顺家的,可莫要再叫我。”
小丫鬟不知道他们这是闹的什么,不过她日常服侍的就是赵南怀,她让做什么,自然赶紧应了下来。
念慈在家里哭了一通之后,知道不能再这样下去,可她在府里认识的人不多,也不知道该如何去救郑妈妈。
郑妈妈手里是有一些私房钱的,念慈知道在哪里放着,她从那罐子里全都拿出来,数了数,一咬牙打算全都拿着去给人送孝敬,好歹让郑妈妈这几天别太受罪。
她那差事已经不敢想能不能保住了,只是想着人先没事。
这么多年这妈妈对她实在不错,比对表姐还要好一些,她也是知道的。
角门的那两个婆子也在说这事,她们平日里就在角门这里看着,实在是无聊的很,最近这一两天还担惊受怕,怕鬼来找她们,能收上来的油水也少,看见了念慈就把她拦下。
这两个婆子自然知道念慈是谁,不过就是想难为一下。
念慈也明白这府里的规矩,拿了几个大钱出来。
原先几个大钱就能把这两个妈妈给打发了,可是这次,这两个婆子却死活不让念慈进去。
“府里的主子都不在,只剩下两个小娘,上头说了,不能随便放人进来。”
念慈急得头上都冒汗,恳求这两个婆子:“我只是进去看看我姑姑如何了,别的地方再不去的。”
两个婆子摇摇头:“没这样的规矩,姑娘别为难咱们。”
念慈知道她们这是有所求,也听出来她们话里的意思,一咬牙又拿出来几个大钱递了过去。
那两个婆子立刻眉开眼笑,把角门开了一个缝,让念慈悄悄地进去,还说了不要耽搁太长时间。
念慈进去还没走远,那两个婆子就在后面嘀咕起来,说拿着几个大钱去找林杏月。
以前有了钱,她们通常都会去买几角酒,可这次两个人却想着要去林杏月那里,买些吃食来。
又说起郑妈妈来:“实在是可恨得很,我瞧见她那侄女,都想着啐上一口。”
“谁说不是,好不容易有个做吃食好的,不用咱们老去外头买,她被人这样陷害,也真真是身正不怕影子斜。”
念慈渐渐走远了,听不见那两个婆子的嘀咕声,可是眼圈却忍不住红了。
这府里她认识的人不多,也害怕这两个婆子说的话,真要是被人看到了她在府里乱走,再被胡乱治一通罪,那郑妈妈可真就救不出来了,只能缩了缩身子,靠着墙根溜着去找熟人。
林杏月下了差就去看了看糟笋干。
算算时间,糟笋干也差不多能吃了。打开罐子一看,笋干已经呈现出一种浅褐色,闻起来也是酒香四溢。
亏得冯大娘不在这里,不然要是让她闻到了,说什么也要吃上一盘子解解馋。
林杏月这么想着,嘴角就带了几分笑容,想着冯大娘不能多吃捶胸顿足的表情,更是觉得好笑。
她夹起来一块儿尝了尝,糟笋干中的笋子很是脆爽利口,又有米酒的醇厚,口感很是丰富。
她拿了大半出来,打算去送给赵嬷嬷一些。
出了家门走了没几步,林杏月就在巷子拐角处碰到了神色晦暗的宋石头,他正在那里索然无味的踢着小石子。
林杏月上前叫了一声石头哥,宋石头看到是林杏月,朝她勉强挤出来一抹笑。
他听说了最近的事情,这才过来看看林杏月如何了。
“月姐儿,你这是要出去?”
“对,石头哥你今儿个休假?”
宋石头摇摇头,“不休假,我爹让我告假回来的,说过段时间要娶亲,让我把家里收拾收拾。”
最后一句宋石头的声音很小,神情带着些无奈和彷徨。
“娶亲?”林杏月想到张婶娘前几天说的话,多问了一句,“可是和那浆洗的钱娘子?”
宋石头垂着头,没兴头的点了一下脑袋,“我在想着一会儿怎么和玉姐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