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她在八十年代发家致富 第678节
  周承森扶了她一下。
  大嫂的大掌实在太有力了!
  周父叉腰看着两儿子将鱼倒出来。
  “这一网应该有七百斤!”
  田采花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七百斤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七百斤鱼都是贵鱼!”
  这一网最多的是加吉鱼和马鲛鱼,巴浪鱼也多,带鱼也有不少。
  重点是除了巴浪鱼,都是值钱的鱼!
  田采花问江夏:“小夏,今天的鱼都是好鱼,你要不要问问徐老板收不收?”
  在这边只能卖一块多一斤的鱼,卖给徐老板能卖七八块一斤!
  江夏:“那就去市码头那边靠岸,看能不能遇到徐老板的船,我打电话问问。”
  徐老板有鱼运船,现在每天都会在海上或者码头这边收鱼。
  周父:“那开船去市码头的路上再拖一网。你们六个人一起放网吧!”
  三兄弟听了就喊上自己的媳妇一起去下网。
  周承磊三兄弟很多时候还是比较听父母的话的,尤其是在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上。
  毕竟你要是拒绝,反而换来老父亲的唠叨。
  动动手就能耳根清净,他们情愿动手都不想听周父啰啰嗦嗦的说一些什么家和万事兴,什么兄弟团结一家家族才兴旺发达的话。
  他爸比他妈还啰嗦,从小到大听他爸说教,听到耳朵起茧子了!
  周承磊和周承鑫整理好鱼网,正想放下去时,江夏发现远处的海面有点异常,她立马喊道:“等等,别放!那边好像有鱼群!”
  江夏伸手指向远处的海面:“一点钟方向。”
  大家看过去。
  周父激动了:“是鱼群!换另外一张网,新买的那一张网!我开过去将鱼群包围!”
  周承森已经去拿出另外一张渔网了,周承磊和周承鑫也过去帮忙。
  周父拿出望远镜看看鱼群的游向。
  判定了鱼群的游向后,他就知道船应该往哪个方向开了。
  这个是很考验经验的。
  找到了合适的时机,周父提醒几个儿子:“开始下网,开始下网!赶紧!”
  周承磊将渔网放下去。
  周父拉大马力将船速开到九节。
  今天天气好,海水清澈,鱼在水里很容易就看见渔网和浮标,它们会绕开渔网游走。
  所以船的速度一定要比鱼群的速度快。
  阮棠看了半天都看不出哪里有鱼群,她问道:“怎么看出哪里有鱼群?”
  她怎么看这深蓝色的海面都是一个样?区别就是有些位置浪花大一点的,阳光下波光粼粼。
  田采花就指着鱼群的方向教她:“你看,那片海面是不是有点不一样?鱼群在那里炸水。”
  可是田采花说了半天,阮棠都没有看出来,直到鱼群近了,她才看出来。
  “咱们的渔网将鱼群都包围了吧?”
  “包围了,收网,收网!”周父高兴的道。
  几兄弟开始将网拉近。
  这个也是讲技巧的,不然鱼很容易从网底跑了。
  因为设备落后,不对,应该是没有设备,所以靠人力拉网,这一张网有一千米,父子四人拉了将近两个小时才将鱼拉到了船边。
  渔网拉近后,又要用大网兜捞鱼。
  一家七口人人都拿着网兜在捞。
  田采花看见这鱼失望道:“怎么是这种鱼!”
  这种鱼便宜!
  难得遇到鱼群,怎么不来一群鳘鱼或者马鲛鱼也好啊!
  阮棠:“这是不是烟仔鱼?”
  周承森:“对,是烟仔鱼,学名叫东方狐鲣、圆舵鲣,也有渔民喜欢叫它烟仔鱼、杜仲鱼、炸弹鱼、炮弹鱼,洋包鱼,各地的叫法会有偏差。”
  烟仔鱼长得像马鲛鱼,可是没有马鲛鱼好吃,烟仔鱼的肉很柴。
  医院的饭堂经常有这种鱼吃,阮棠最不喜欢吃,所以认得这鱼。
  田采花:“这鱼不好吃,肉很柴!没什么人喜欢吃,所以很便宜,才两三毛一斤!长得和马鲛鱼那么像,白瞎了它的长相!要是马鲛鱼就好了!”
  江夏:“虽然便宜,但是这一网有应该三千斤,且卖去港岛应该贵一些。估计能卖一块多两一斤。”
  江夏知道烟仔鱼在港岛也是很便宜的。
  她记得上辈子有一部电视剧《杨家将》里面有个渔民角色有一句台词——“捉两担烟仔鱼,都换唔到半钱参!”
  证明了烟仔鱼在那边也是便宜的鱼。
  田采花:“……”
  三千斤,一块多两一斤?我的天,这一网鱼不就六千块?今天的财神爷啊!
  田采花瞬间不嫌弃了,捞鱼都来劲了,口风也变了,开始大赞特赞这些烟仔鱼鱼:“其实烟仔鱼做的好吃,也挺好吃的!我们这些海边人吃惯了各种鱼,才会觉得不好吃。但是做成咸鱼,用来下饭或者下白粥,别有一番滋味。我挺喜欢吃的!”
  她看见周承鑫捞鱼捞得有点粗鲁,将鱼皮都弄花了,没好气道:“你小心点,别将鱼皮弄花了!”
  鱼也要讲卖相的,卖相差了也会影响价格。
  毕竟鱼鳞之类的都掉了,人家会觉得你的鱼不新鲜。
  三千斤鱼捞完,太阳都快下山了,不再拖网了,一家人匆匆开船赶去市码头。
  半路,遇到了家里另外几艘渔船也准备归航,就喊上他们一起去市码头了。
  几条船一起来到市码头,就发现无数渔船在排队靠岸交易。
  因为市渔人码头在扩建,只留了一个临时停靠的地方,这就导致渔船每天都要排队靠岸。
  周承磊眼利,看见了徐老的鱼运船也在排队靠岸。
  他对周父道:“爸,徐老的船在那边,我来开过去。”
  这一路周父开船,他们分鱼。
  现在已经将所有的鱼装好了,他开船的技术比周父好,所以周承磊接过开船的活计。
  周承鑫和周承森就示意家里其它几艘船倒退出去,将船开到徐老的船旁边。
  又是一番折腾,几艘船总算开到了徐老的鱼运船旁边。
  第815章 赚大发
  徐老鱼运船上的船工都认识周承磊,知道周承磊是麦老的孙女婿,有人在船上看见他就喊道:“磊哥,是不是有海鲜卖?”
  周承磊点头:“对,今天网到不少好货,收不收?”
  “收,怎么不收?我下去看看都有什么好鱼!找个地方将船停好一点。”
  现在他们正在排队靠岸,也不知道排到什么时候,索性几艘船找个没船的地方停靠好,先将周承磊的鱼货收了。
  于是几艘船又开离了码头。
  *
  卖完船上的鱼货,都已经晚上七点了。
  几艘船开回去的路上,田采花坐在灯光下一张一张的数着钱。
  今天真的赚大发了!
  一船鱼,卖了一万多。
  每家估计能分五千多块。
  田采花从来没有试过出海打渔一天赚五千多块。
  之前网箱里的鱼和贻贝不算。
  四月中旬卖贻贝赚了十一万!
  她整整一个星期兴奋得晚上睡不着。
  田采花数完一叠钱,没有错,她放到一边道:“以后咱们家里几条船的鱼都送到市码头卖给徐老!”
  江夏摇头:“这样不好,一次半次就算了,多了就是占徐老的便宜了。”
  周父也道:“可不是,徐老的船开到咱们内地的码头收鱼,也是按本地的价收的。他也是为了赚差价,不然人家花那么多钱买一艘鱼运船干什么?他那艘进口渔船一千多万呢!”
  今天徐老这边收他们鱼货都是按港岛价格给的,银鳞完整的大带鱼(长度大于60公分)四元一斤,市码头才一块三毛一斤。
  小带鱼徐老这边收两块八毛一斤,市码头七毛一斤。
  今天他们船上的带鱼就卖了一千七百四十二元。
  马鲛鱼更贵,这年代香港有一首歌就唱到“马鲛靓要廿蚊斤”,这就表明马鲛鱼在港岛是比较受欢迎的,不过是白腹马鲛,不是所有马鲛都是一样价。
  正好今天他们捕捞的都是白腹马鲛,他们这边的海也是白腹马鲛多。
  白腹马鲛五公斤以上的一斤能卖十五块;三四公斤的能卖八块;一两斤的个头的也能卖四块一斤。
  徐老船上的船工说,今年是因为开放了鱼获自营出口,白腹马鲛供港增量增加了150%,增加了8000吨!批发价才跌到了十五港币一斤,去年批发价还是二十二块一斤。
  田采花听了肉疼了三秒!
  不过今天他们的马鲛鱼卖了六千四百四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