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她在八十年代发家致富 第621节
  当初招工的时候,江夏就特别交待过何杏环哪几个亲戚不能招。
  不能将人招到自己的工厂,但是给点建议,江夏可以做到。
  有时候亲戚过得好了,也是给自己减少麻烦。
  所以江夏从不吝啬给对方赚钱的法子。
  田采花是非常相信江夏的:“租别人的干啥?那不是便宜别人?当然是租我的!我回去就和他们说!”
  这些江夏就不管了:“也行。”
  田采花只是不好意思不帮自家大哥,但是要她出钱帮,又怕自己吃亏。
  毕竟已经吃过亏。
  田采花又道:“你这法子好!”
  江夏想的法子总是合她心意!
  摊位租出去了,自己能赚钱,然后又帮了自己的大哥。
  至于他们租了摊位赚不赚钱那就不关她事了,反正她只是收租金,便宜一点,她就算是帮了。
  现在周承森在镇上有间房子收租,每个月都有十块租金,她都不知道多羡慕。
  十块钱够他们一家六口一个月的生活费了,赚的钱就可以全部存起来。
  因为粮食和蔬菜是自己种的,肉也不用买,吃海鲜就行。
  平时只要买些盐,酱油,化肥还有其它生活用品就行。
  基本自给自足。
  田采花很节俭,一个月十块钱生活费都能省五块!
  这一点江夏是真的佩服她。
  田采花的凉鞋,拖鞋,穿到断掉了,她从孩子们不再合脚的凉鞋上剪一块胶下来,补上去继续穿!
  而且补鞋的手法娴熟,将铁钳烧热,放在断口处,然后将剪下来的那块胶压上去,揪出铁钳,就好了!
  大房一家穿的拖鞋,凉鞋,水鞋就没有一双是好的。
  那些鞋子不是补到不能再补绝对不会丢!
  不对,补到不能再补也不会丢,还留着做下次的补鞋材料。
  幸好出门逛街、走亲戚的时候,田采花会拿出“新鞋”给一家人穿。
  *
  第二天,启智路通车仪式,同时也是麦姗中学奠基仪式。
  江父,市其他领导、镇领导、周承森,麦老,村长等人一起剪彩。
  市日报也派了记者来采访。
  周父拿着相机站在市日报记者旁边使劲的拍照,完了他还对那记者道:“同志,你那些相片洗出来给我寄两张?我给你钱。”
  记者看了一眼他手中的相机,“你不是也拍了?”
  他手中的相机也不错啊!
  虽然没他的专业。
  周父:“我拍的没有你拍的好啊!你那相机一看就比我的利害!”
  然后周父掏出了五块钱,“出钱建学校和修路的人就是我小儿媳妇的爷爷,所以我想要张好点的照片,同志帮帮忙?”
  周父低调,没有告诉记者站在中间的是他小儿媳的父亲,还有一个是他儿子。
  但是他还是忍不住炫一下。
  江父和周承森的身份不好炫,只能拿麦老来炫了!
  记者:“……”
  竟然还有这层关系?
  “好,我到时候给你寄几张,钱就不用了。是寄来你们村大队吗?”
  周父高兴的道:“对,寄去村大队就行。谢谢你啊,小同志!”
  记者笑了笑:“不用客气。”
  周兵强看着使劲拍照并且和记者拉近乎的周父心情复杂。
  用脚趾头都知道周永福又在向记者炫耀了!
  虽然他因为村长的身份有机会一起拍照,可是这机会是周父的亲家给的。
  而且和他一起拍照的人有三个人和周父都是有关系的!非常亲近的关系!
  这一刻他死心了,以后不和周父比了!
  真的坐宇宙飞船也追不上了!
  第745章 打得一手好算盘
  周父拿完照片后,就赶紧去开摩托,他还要开摩托走在这路上让记者拍照。
  那照片都是放到报纸上,被全国人民看见的!
  这可是周父第二次上报纸的机会,人生再次达到高光时刻!
  剪彩结束后,周承磊开着吉普车通过,还有大队的拖拉机、周父的摩托车、江父的小车,其他领导的车,收购处的货车、村民的自行车,形形色色的路人……
  记者将这一幕拍下来,新闻稿的结尾都想好了:清晨的阳光洒落在这条车水马龙的新路上,人民带着幸福的笑容走向繁荣富强!
  今天许多人过来看热闹,附近几条村子的,镇上的人都来了。
  许多人特意走走走这条新修的路,感受一下道路的平坦,有人去码头看看,有人去学校看看。
  一会儿学校还有奠基仪式。
  江夏和阮棠也推着三胞胎走在路上感受一下今天的喜庆和热闹。
  记者一路跟随,将这热闹的一幕拍下来,将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拍下来?
  人民走在崭新的公路上,个个笑容满脸的讨论着这大路:
  “这下好了,以后来这码头买海鲜方便了。”
  “对啊!之前的路太烂了,有时候都懒得走过来。”
  “尤其是下雨天,一脚泥泞。”
  “这条路是从镇上一直通往那间中学的吧?”
  “听说是,到时候孩子们上学就方便了,不怕摔一跤弄得混身都是泥浆,又要回家换衣服再继续上学。”
  “是通往学校的,但是通往学校那一段路还没修好,现在只通到了码头附近,过完年才继续修。”
  “能通到码头已经很好了,方便了很多。”
  “是啊!能通到码头已经很好了。而且这条路还专门做了人行通道,左右两边的小路就是人行的,说是怕码头来往的车辆多,孩子们上学不安全,特意修了两条人行通道,只能是人走,车子不能走。”
  “从来没有听过人行道,港岛过来的老板就是不一样,想得真周到。”
  ……
  这条路从镇上到码头这一段,麦老多花了点钱,由相关部门出面征收了部分农田,由原来仅仅够一辆大货车通行,修成双向车道并且修了人行道。
  但是从村里到学校那一段路,因为是村里的内部路,路的一边是大海,另一边是房子,大窄了,没法修人行道,那路原来是多大就多大,仅能一辆大货车通过。
  不过村内部路本就不会多车。
  大家也不挑,能有一条路贯穿整条村子然后到学校,村民都不知道多高兴。
  尤其是房子建在路边的人。
  现在启智路只修到了江夏家门前左右,剩下一段通往学校的过完年建完学校才修。
  启智路是江父取的名字,麦姗中学是麦老取的名字。
  他捐建的所有学校都是以“麦姗”为名。
  麦姗就是江夏奶奶的名字。
  江夏和阮棠推着孩子走在路上,遇到了廖母,就是李秀娴现在的婆婆。
  廖母看了一眼阮棠,将她和李秀娴对比了一下,心想:难怪周承森不要李秀娴,这个医生看上去确实比李秀娴强。听说还是市大医院的主治医生,一个月估计有一百五十块的工资。
  她又看了一眼婴儿车上的三胞胎,这三个孩子长得真像年画里的仙童呢!也太可爱了!
  她是真的有点羡慕。
  要是李秀娴能生出三胞胎就好了!
  侍候她大半年,天天将儿子挂嘴边找尽借口不干活,结果生了个丫头片子!
  廖母有心和江夏打交道,主要是通往养殖场那边那条路被运猪的拖拉机碾得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就很泥泞,村民对他们家的养殖场有很大意见,说都是来运猪的车将路弄得这么泥泞,而且一到下雨天养殖场的气味很大,村里的人都能闻到,要他们家的养殖场搬走。
  其实村里的人就是妒忌她儿子赚了这么多钱!
  她想着将村里的路修好了,让村民得到点好处,大家就不好意思要他们将养殖场搬走了。
  她看着三胞胎赞道:“这三个孩子长得真好!浑身都是肉,养得真好,福娃一样!”
  江夏:“……”
  他们两家什么时候是可以搭讪的关系了?
  廖母又道:“小夏,修路的真的是你亲爷爷啊?”
  江夏点头:“不是,是施工队修的。”
  廖母:“……”
  这嘴真让人讨厌!
  “我的意思是是你爷爷出钱修的。”廖母接着道:“小夏,你能不能让你爷爷在我们村也修一条路通到码头这边啊?我们村那条路每到下雨天也是坑坑洼洼的!就从养殖场那边一直修到码头这里就行了!也不是很远,一公里左右,很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