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 第31节
“啊?”佟锦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就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两个人第二天就去申请了,自然很容易就通过了。
所以,此时此刻,云松就看着两个队友,知道她们也是来驻守,看着她们累得满脸通红,云松才懂了同林镇朴实的待客之道里面的情感。
“饿了吧,我先去给你们煮个红糖鸡蛋,一会儿等你们收拾好了,我们再吃晚饭。”
“啊?”
“我学的待客之道!我现在超级想给你们煮红糖鸡蛋吃!”
有了志同道合的同事,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同林镇的人并没有养成找警察的习惯,毕竟警察同志们前两次处理的都是死人的案子。
小地方其实更加信奉家丑不外扬,有事情大家内部解决,镇上出了矛盾,多数就去镇政府的大院子找领导评理,而各个村子里,大大小小的矛盾都由村干部帮忙处理,就像廖山春的高压锅不见了,她便去找过村支书。
所以,最开始的两天,三个人就光是整理镇政府给的人口档案,没有一个人来找她们。
云松给自己的定位也不是取代过去的模式,毕竟她们一共就三个人,人手不够,她的定位是去处理一些村干部管不了的事情。
同林镇的人口统计数据是几年前的,三个人便决定先从认识同林镇开始。
同林镇,隶属于平城南区,地处平城南区的北部,东边是香金镇方向,与百合镇相临,西边是雨兰镇。
根据政府的人口统计,截至1998年末,同林镇户籍人口为15963人。
同林镇下辖一个社区,便是同林镇街道社区,除此以外,便是9个行政村,除了梅悦所在的三里村,廖山春所在的万山村,还有文长村,五里村,黄家村,金山村,平安村,喜人村,老麻村。
三个人在档案里了解了一个大概,然后便是一个一个村子地走访。
倒也不是为了把一万多人全部认识,这个难度太高了,主要是让这一万多人知道现在镇上有驻守的警察了,有村上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来镇上找警察。
自然是从比较远的村子开始,离街道社区比较近的几个村子,经常下来赶集,大多数都已经知道了有警察这件事情。
而远一点的村子,比如说老麻村,这个村子尽管属于同林镇,可她离同林镇太远了,赶集都不是赶同林镇的二四六,而是去赶隔壁百合镇的一三五。
云松三个人便先去了老麻村。
老麻村是真的远。
最开始,三个人还会在路上遇到背背篓的人,后面便是山,看不完的山,走不完的山,翻过一座又一座。
三个人爬得嗓子冒烟,最后终于看到了在山顶的老麻村。
老麻村里,十六岁的常芳一眼就看到了这三个陌生人,她第一眼就觉得奇怪,这三个人怎么都长得这么高,也不知道是吃什么长大的。
她心里头好奇,自然忍不住去看这三个陌生人。
其中一个陌生人也看到她了,对她招手:“老乡,你好,我们是同林镇驻守的警察佟锦……”
常芳就听到了两个字,警察。
旁边的妹妹还在开心:“姐姐,她们是警察!”
佟锦刚打完招呼,刚才还对她们三个有点感兴趣的的人,立马放下了背篓,一大背篓柴全部扔在了路边,然后把旁边背着小背篓的小姑娘背了起来,拔腿就跑。
啊?啊?
佟锦有点怀疑人生了:“我看上去很吓人吗?她连柴都不要了。”
云松也觉得有些奇怪,应该不是人的问题,刚才那姑娘背着柴,一直在看她们三个人,直到佟锦说了警察,这才跑开。
有些奇怪,三个人进了村,村子里也没什么异常,跟其他村子一样大人们都在田里地里干活,孩子们在家门口玩。
很快,她们就发现,有些小孩子一看到她们就跑。
起初以为只是害怕陌生人。
但很快她们就发现有点不对劲,因为其中有一个小姑娘在说——
“警察来了,我们快点躲起来!”
三个警察第一次经历这种待遇。她们是警察,不是强盗!
难不成这里的家长天天吓唬孩子“再不听话,一会儿警察来把你抓走?”
“不对劲!真的不对劲!”佟锦忍不住说道——
“怎么会有小孩子害怕我和松姐?我这么亲切,而松姐一看就是大好人啊……”
三个人很快找到了村支书,了解村子里的情况,说起了孩子们的事情。
村干部笑着解释道:“小孩子不懂事,怕生。我们这种农村孩子,没见过世面,听说是警察,就怕被抓。没别的。”
三个人转了一圈,也没发现不对劲,好像真的只是想躲她们,这些孩子也没有被关起来。如果是拐卖,孩子们听说了警察,应该向她们跑来,而不是跑开才对。
回去的时候,路过了猫头山,正好就遇到了单独住在这里的老两口。
“警察同志!你们这是打哪儿来?快进来坐,喝点水。”
三个人也需要有个地方歇歇脚,一边道谢一边进去。
“我们去了老麻村。”云松想了想,问道:“ 你们跟那边熟不熟?”
“老麻村,这么远,你们是去查案子吗?”
“不是,就是过去看看情况。”佟锦说道:“老人家,他们那边的小孩为什么有点怕警察?我们过去了以后,好几个小孩看到我们,马不停蹄地跑。”
这个,外地人不知道,但本地人还真知道。
一般情况下都会家丑不外扬。
但老两口不一样,老两口心目中,帮了她们的云松才是自己人,老麻村都是外人。
“这些都是那些娃儿的爹妈造的孽,你们看到的都是女娃儿吧。”
“是这样!”三个人一回忆,还真是!
“为啥?”佟锦实在是不能理解。
“因为她们是黑户口。”老人家说道:“我们这边有些人重男轻女,生了女娃儿不给上户口,偷偷送到亲戚家藏着养。”
“天啊,那她们怎么上学?”
“村校不看这个。在村校读两年,能写名字会识数就够了。”
三个警察坐在火坑旁,陷入了沉默。
另一边的老麻村,同样的火坑,旁边坐着常芳,她正望着跳跃的火焰,发呆。
“都十六岁的人了,天天木着个脑袋,也不知道一天到晚脑子里在想什么,叫你多少声了,猪食的水开了,快点下包谷粉子!”
常芳听到大姨的话,赶紧去端包谷粉,然后打开了灶台上的大锅,她往沸腾的水里开始加粉搅拌。
大姨还在旁边念叨:“早晓得你是这么笨的,当初你妈妈要把你扔了,我就同意了。”
常芳并不做声,她知道,大姨现在的生气,是因为不愿意嫁给村子里的王麻子。
常芳搅拌了猪食,坐在灶台前,继续烧火。
等到再一次烧开,她便去拿了猪食桶过来,舀出猪食,妹妹欢欢赶紧去拿煤油灯,给她照路。
姐妹俩挑到猪圈,准备喂猪。
她很小心,因为母猪生小猪了,昨天她进去的时候不小心踩着了小猪,小猪叫了一声,她被母猪狠狠地拱了一下,现在还很疼。
她今天很是注意,把猪食倒进了猪槽里,今天加了很多包谷粉,猪们吃得比往常都香。
她出来的时候,妹妹问她:“姐姐,我们什么时候回家啊?我听大姨说,妈妈要生弟弟了。”
常芳说道:“我们明天就回去。”
“可是大姨不是说,明天我们要去二姨家住吗?”
“那是大姨骗我们的,我们明天就回自己家了。”
十六岁的常芳做了一个决定,她要在十七岁生日这天,回老家,看看爹妈,和她们吃一顿饭,看看邻居家那条大黑狗。
最后,她要吊死在家门口。
十六岁的姑娘,两岁开始,从大姨家到二姨家,再到三姑家,四舅舅家,无论在哪儿,都要提醒一遍她本来就应该死掉。
大姨不明白她为什么总是发呆。
哦,那是因为,她脑海里总是忍不住冒出一句话:“你怎么还没死掉!”
在她小时候跟着其他孩子读书,老师问她户口问题的时候,在她想方设法回自己家,却被妈妈说你听话一点啊,妈妈也不容易的时候。
在她奶奶说,都是因为她,她是这一代的第一个女孩,她带了头,就一堆女娃来了张家的时候。
这个时候,她就会听不到别人说话,她的脑子有点像村长家那个坏掉的留声机,只会尖锐地不断地重复:“常芳,你怎么还没死掉!”
就连二姨对她好的时候,语文老师夸她写的作文很有灵性的时候,她还没有来得及高兴,脑海的某个角落,就会出现一个很小的声音。
你怎么还没死掉?
只有发呆的时候,什么都没有。
所以,她喜欢发呆。
第33章
同林镇的某些人为了生男娃,会不给女儿上户口,送到亲戚家藏着,但一般生到了男娃,就会把前面的女娃接回家。
于是,老两口听说躲警察的女娃中有个十几岁的,觉得奇怪。
“这个年纪,按理说应该已经被带回家了。怎么还会在亲戚家住着?”
老两口觉得奇怪,于是,云松三个人再回老麻村,首先便是通过不怕警察的孩子们问出了那个姑娘住的地方。
三个人找到了昨天遇到的那个姑娘的大姨家,询问对方情况。
“你们问常芳两姐妹啊,她们去她二姨家了。”
于是云松三个人问下了二姨的地址,又去了另一个村子。
二姨正在挖地,听她们一说,便道:“没有来。那孩子……唉,我前段时间让她来,她不肯过来。有可能是回她自己家去了。”
云松三个人只能再去她自己家。
“警察同志,你莫乱说哦,常芳不是我女儿。”常芳的母亲肚子大概是六个月的大小,她看上去三十几岁,因为怀孕的缘故,人有些浮肿,对于两个女儿不见了这件事,她仿佛听不到一样。
两个人第二天就去申请了,自然很容易就通过了。
所以,此时此刻,云松就看着两个队友,知道她们也是来驻守,看着她们累得满脸通红,云松才懂了同林镇朴实的待客之道里面的情感。
“饿了吧,我先去给你们煮个红糖鸡蛋,一会儿等你们收拾好了,我们再吃晚饭。”
“啊?”
“我学的待客之道!我现在超级想给你们煮红糖鸡蛋吃!”
有了志同道合的同事,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同林镇的人并没有养成找警察的习惯,毕竟警察同志们前两次处理的都是死人的案子。
小地方其实更加信奉家丑不外扬,有事情大家内部解决,镇上出了矛盾,多数就去镇政府的大院子找领导评理,而各个村子里,大大小小的矛盾都由村干部帮忙处理,就像廖山春的高压锅不见了,她便去找过村支书。
所以,最开始的两天,三个人就光是整理镇政府给的人口档案,没有一个人来找她们。
云松给自己的定位也不是取代过去的模式,毕竟她们一共就三个人,人手不够,她的定位是去处理一些村干部管不了的事情。
同林镇的人口统计数据是几年前的,三个人便决定先从认识同林镇开始。
同林镇,隶属于平城南区,地处平城南区的北部,东边是香金镇方向,与百合镇相临,西边是雨兰镇。
根据政府的人口统计,截至1998年末,同林镇户籍人口为15963人。
同林镇下辖一个社区,便是同林镇街道社区,除此以外,便是9个行政村,除了梅悦所在的三里村,廖山春所在的万山村,还有文长村,五里村,黄家村,金山村,平安村,喜人村,老麻村。
三个人在档案里了解了一个大概,然后便是一个一个村子地走访。
倒也不是为了把一万多人全部认识,这个难度太高了,主要是让这一万多人知道现在镇上有驻守的警察了,有村上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来镇上找警察。
自然是从比较远的村子开始,离街道社区比较近的几个村子,经常下来赶集,大多数都已经知道了有警察这件事情。
而远一点的村子,比如说老麻村,这个村子尽管属于同林镇,可她离同林镇太远了,赶集都不是赶同林镇的二四六,而是去赶隔壁百合镇的一三五。
云松三个人便先去了老麻村。
老麻村是真的远。
最开始,三个人还会在路上遇到背背篓的人,后面便是山,看不完的山,走不完的山,翻过一座又一座。
三个人爬得嗓子冒烟,最后终于看到了在山顶的老麻村。
老麻村里,十六岁的常芳一眼就看到了这三个陌生人,她第一眼就觉得奇怪,这三个人怎么都长得这么高,也不知道是吃什么长大的。
她心里头好奇,自然忍不住去看这三个陌生人。
其中一个陌生人也看到她了,对她招手:“老乡,你好,我们是同林镇驻守的警察佟锦……”
常芳就听到了两个字,警察。
旁边的妹妹还在开心:“姐姐,她们是警察!”
佟锦刚打完招呼,刚才还对她们三个有点感兴趣的的人,立马放下了背篓,一大背篓柴全部扔在了路边,然后把旁边背着小背篓的小姑娘背了起来,拔腿就跑。
啊?啊?
佟锦有点怀疑人生了:“我看上去很吓人吗?她连柴都不要了。”
云松也觉得有些奇怪,应该不是人的问题,刚才那姑娘背着柴,一直在看她们三个人,直到佟锦说了警察,这才跑开。
有些奇怪,三个人进了村,村子里也没什么异常,跟其他村子一样大人们都在田里地里干活,孩子们在家门口玩。
很快,她们就发现,有些小孩子一看到她们就跑。
起初以为只是害怕陌生人。
但很快她们就发现有点不对劲,因为其中有一个小姑娘在说——
“警察来了,我们快点躲起来!”
三个警察第一次经历这种待遇。她们是警察,不是强盗!
难不成这里的家长天天吓唬孩子“再不听话,一会儿警察来把你抓走?”
“不对劲!真的不对劲!”佟锦忍不住说道——
“怎么会有小孩子害怕我和松姐?我这么亲切,而松姐一看就是大好人啊……”
三个人很快找到了村支书,了解村子里的情况,说起了孩子们的事情。
村干部笑着解释道:“小孩子不懂事,怕生。我们这种农村孩子,没见过世面,听说是警察,就怕被抓。没别的。”
三个人转了一圈,也没发现不对劲,好像真的只是想躲她们,这些孩子也没有被关起来。如果是拐卖,孩子们听说了警察,应该向她们跑来,而不是跑开才对。
回去的时候,路过了猫头山,正好就遇到了单独住在这里的老两口。
“警察同志!你们这是打哪儿来?快进来坐,喝点水。”
三个人也需要有个地方歇歇脚,一边道谢一边进去。
“我们去了老麻村。”云松想了想,问道:“ 你们跟那边熟不熟?”
“老麻村,这么远,你们是去查案子吗?”
“不是,就是过去看看情况。”佟锦说道:“老人家,他们那边的小孩为什么有点怕警察?我们过去了以后,好几个小孩看到我们,马不停蹄地跑。”
这个,外地人不知道,但本地人还真知道。
一般情况下都会家丑不外扬。
但老两口不一样,老两口心目中,帮了她们的云松才是自己人,老麻村都是外人。
“这些都是那些娃儿的爹妈造的孽,你们看到的都是女娃儿吧。”
“是这样!”三个人一回忆,还真是!
“为啥?”佟锦实在是不能理解。
“因为她们是黑户口。”老人家说道:“我们这边有些人重男轻女,生了女娃儿不给上户口,偷偷送到亲戚家藏着养。”
“天啊,那她们怎么上学?”
“村校不看这个。在村校读两年,能写名字会识数就够了。”
三个警察坐在火坑旁,陷入了沉默。
另一边的老麻村,同样的火坑,旁边坐着常芳,她正望着跳跃的火焰,发呆。
“都十六岁的人了,天天木着个脑袋,也不知道一天到晚脑子里在想什么,叫你多少声了,猪食的水开了,快点下包谷粉子!”
常芳听到大姨的话,赶紧去端包谷粉,然后打开了灶台上的大锅,她往沸腾的水里开始加粉搅拌。
大姨还在旁边念叨:“早晓得你是这么笨的,当初你妈妈要把你扔了,我就同意了。”
常芳并不做声,她知道,大姨现在的生气,是因为不愿意嫁给村子里的王麻子。
常芳搅拌了猪食,坐在灶台前,继续烧火。
等到再一次烧开,她便去拿了猪食桶过来,舀出猪食,妹妹欢欢赶紧去拿煤油灯,给她照路。
姐妹俩挑到猪圈,准备喂猪。
她很小心,因为母猪生小猪了,昨天她进去的时候不小心踩着了小猪,小猪叫了一声,她被母猪狠狠地拱了一下,现在还很疼。
她今天很是注意,把猪食倒进了猪槽里,今天加了很多包谷粉,猪们吃得比往常都香。
她出来的时候,妹妹问她:“姐姐,我们什么时候回家啊?我听大姨说,妈妈要生弟弟了。”
常芳说道:“我们明天就回去。”
“可是大姨不是说,明天我们要去二姨家住吗?”
“那是大姨骗我们的,我们明天就回自己家了。”
十六岁的常芳做了一个决定,她要在十七岁生日这天,回老家,看看爹妈,和她们吃一顿饭,看看邻居家那条大黑狗。
最后,她要吊死在家门口。
十六岁的姑娘,两岁开始,从大姨家到二姨家,再到三姑家,四舅舅家,无论在哪儿,都要提醒一遍她本来就应该死掉。
大姨不明白她为什么总是发呆。
哦,那是因为,她脑海里总是忍不住冒出一句话:“你怎么还没死掉!”
在她小时候跟着其他孩子读书,老师问她户口问题的时候,在她想方设法回自己家,却被妈妈说你听话一点啊,妈妈也不容易的时候。
在她奶奶说,都是因为她,她是这一代的第一个女孩,她带了头,就一堆女娃来了张家的时候。
这个时候,她就会听不到别人说话,她的脑子有点像村长家那个坏掉的留声机,只会尖锐地不断地重复:“常芳,你怎么还没死掉!”
就连二姨对她好的时候,语文老师夸她写的作文很有灵性的时候,她还没有来得及高兴,脑海的某个角落,就会出现一个很小的声音。
你怎么还没死掉?
只有发呆的时候,什么都没有。
所以,她喜欢发呆。
第33章
同林镇的某些人为了生男娃,会不给女儿上户口,送到亲戚家藏着,但一般生到了男娃,就会把前面的女娃接回家。
于是,老两口听说躲警察的女娃中有个十几岁的,觉得奇怪。
“这个年纪,按理说应该已经被带回家了。怎么还会在亲戚家住着?”
老两口觉得奇怪,于是,云松三个人再回老麻村,首先便是通过不怕警察的孩子们问出了那个姑娘住的地方。
三个人找到了昨天遇到的那个姑娘的大姨家,询问对方情况。
“你们问常芳两姐妹啊,她们去她二姨家了。”
于是云松三个人问下了二姨的地址,又去了另一个村子。
二姨正在挖地,听她们一说,便道:“没有来。那孩子……唉,我前段时间让她来,她不肯过来。有可能是回她自己家去了。”
云松三个人只能再去她自己家。
“警察同志,你莫乱说哦,常芳不是我女儿。”常芳的母亲肚子大概是六个月的大小,她看上去三十几岁,因为怀孕的缘故,人有些浮肿,对于两个女儿不见了这件事,她仿佛听不到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