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七零,发现我妈是大绿茶 第117节
二就是。
万一赵东东考上了大学,那他还会看得上出身农村的许静吗?
在许静的坚持下。
赵母也有些许的动摇。
这要考的上还好。
考不上的话,不是把工作给耽误了吗?
可赵浅浅却坚持:“妈,我还是觉得去考大学好,再说现在我们家里又不缺钱。相反林业区别看现在发展的很好,可是以后呢?”
“以后是啥意思?”赵东东和赵母眉头紧皱。
“你们有没有想过,万一这林业区的树木砍伐没了怎么办?”赵浅浅提醒道:“现在看着风光,是因为这山上的树木很多,可就是这样只砍伐不种,就算种……这树也不是三五年就能成长起来的……”
赵浅浅的话还没说完。
赵东东就做出了决定:“妈,我去参加高考,我要上大学。”
姐姐说的事情,赵母可能不太理解。
但是赵东东可是明白的很。
他干的这个活没有发展前途。
但是去上大学就不一样了!
上了大学之后,不但镀了一层金,还能选择更有前景的事业!
甚至当官都是可能的。
既然女儿和小儿子都觉得应该参加高考,那赵母也是赞成的。
只是这样一来。
许静和许家不乐意了。
赵东东想去参加高考也行,那就先结婚。
其实赵母本来是很喜欢许静这个媳妇的。
但是她和她们家这样拿乔,赵母反而有点不喜欢了。
赵东东也没有多喜欢许静。
当初他和许静的结合,就是赵母硬撮合在一起的。
至于赵浅浅呢!
那她就更不喜欢许静了。
她觉得许静有点傻白甜,和他们家的气场不和。
当然傻白甜有傻白甜的好处。
那就是进门后好被拿捏!
第106章 最终,钱三丫还是嫁给了周問!
不过。
最终的选择权,还是在赵东东这。
赵东东也不想折腾。
或者说。
他心中最爱的那个女人还是肖琳琅。
既然和肖琳琅这辈子都不可能了。
那和谁在一起都无所谓。
再说彩礼都给了。
他退婚的话,不是白白浪费彩礼钱吗?
既然许静和许家都想赶紧结婚。
那就结呗!
结了婚,他就把林业区的工作给卖了,然后专心备考。
因为是许家那边施压。
又或者是赵母后悔选了许静为儿媳妇。
反正。
这场婚事,赵母也就打算简单的办一下。
哪怕他们赵家已经答应了立马就结婚。
但许家和许静还是不放心。
就好像是这婚一天没结,一天就有变数。
他们不断地催促着,仿佛一刻也等不得,急切之情溢于言表。
赵母和赵东东被催的烦了,也就决定立马把这婚事给办了。
不过赵母对许静和许家人的印象又差上许多。
为了让未来亲家安心。
或者说是为了尽快给赵东东一个学习的安稳环境。
赵母对于婚事筹备工作也是紧锣密鼓的开始了。
关于厨子这一块,赵母心里早已有了盘算。
她寻思着自己亲自上阵掌勺。
毕竟这么多年来,她可没少下厨做菜,积累下了颇为丰富的烹饪经验。
无论是家常小菜还是宴席大菜,赵母都能信手拈来,做得色香味俱佳。
而且由她亲自主厨,既能保证菜品的口味地道正宗,又能节省一笔请大厨的费用,可谓一举两得。
厨子的事情定下后。
其他诸多繁杂琐碎的事务,则统统交给了赵二叔一家人帮忙操持打理。
赵二叔为人忠厚老实,做事勤恳踏实。
二婶心灵手巧,善于安排协调各种家庭琐事。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
赵二叔一家毕竟是一直住在村里的。
比起赵母这种外嫁钱家村十来年的人,在村里的地位肯定是高一些的。
还有二叔家那几个懂事乖巧的孩子,也都纷纷主动请缨,力所能及地分担一些简单的活儿。
如此一来,整个婚礼的筹备工作虽然紧张忙碌,但却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正月十二。
今天是赵东东和许静结婚的大日子。
赵家这边只准备了八桌酒席。
八桌酒席是两家的亲戚宾客。
许家一家就定了六桌,而赵家这边定的酒席是两桌。
可见双方,对待这场婚礼,谁更看重一些!
赵母不满许家那边逼婚逼的急,除了一些很近的亲戚,其它的一个都没请。
说白了,就是不注重这门婚事。
就连这酒席的菜,也很敷衍。
每桌酒席六个菜。
平常他们家过节,吃的都比这好。
一个清蒸鱼,一个辣子鸡,一个五花肉炖白菜,一个青椒炒腊肉,一个羊肉汤,一个油渣炒土豆丝。
可以说这八桌酒席,除了鸡和鱼。
其它的都没怎么花钱?
腊肉是年前剩下的,大概还有个三斤左右,每个桌切上七八块,不够的菜量全是辣椒来凑。
羊肉也是年前剩下的,还有五斤肉,外加一根羊骨。
这道菜算是比较奢侈的菜了。
毕竟羊肉汤很是奢侈,加上每桌还能分到六七两的羊肉。
五花肉和油渣也是年前剩下的。
反正每桌的份量都很少,也就青菜多。
但白菜和土豆这些家家户户都不缺,不用花钱。
钱家村。
话说。
关于钱三丫和曾诚,以及徐飞三角恋的问题。
周問生气也就生了一小段时间。
因为他还要吃软饭。
年前,就有一部分知青返乡。
万一赵东东考上了大学,那他还会看得上出身农村的许静吗?
在许静的坚持下。
赵母也有些许的动摇。
这要考的上还好。
考不上的话,不是把工作给耽误了吗?
可赵浅浅却坚持:“妈,我还是觉得去考大学好,再说现在我们家里又不缺钱。相反林业区别看现在发展的很好,可是以后呢?”
“以后是啥意思?”赵东东和赵母眉头紧皱。
“你们有没有想过,万一这林业区的树木砍伐没了怎么办?”赵浅浅提醒道:“现在看着风光,是因为这山上的树木很多,可就是这样只砍伐不种,就算种……这树也不是三五年就能成长起来的……”
赵浅浅的话还没说完。
赵东东就做出了决定:“妈,我去参加高考,我要上大学。”
姐姐说的事情,赵母可能不太理解。
但是赵东东可是明白的很。
他干的这个活没有发展前途。
但是去上大学就不一样了!
上了大学之后,不但镀了一层金,还能选择更有前景的事业!
甚至当官都是可能的。
既然女儿和小儿子都觉得应该参加高考,那赵母也是赞成的。
只是这样一来。
许静和许家不乐意了。
赵东东想去参加高考也行,那就先结婚。
其实赵母本来是很喜欢许静这个媳妇的。
但是她和她们家这样拿乔,赵母反而有点不喜欢了。
赵东东也没有多喜欢许静。
当初他和许静的结合,就是赵母硬撮合在一起的。
至于赵浅浅呢!
那她就更不喜欢许静了。
她觉得许静有点傻白甜,和他们家的气场不和。
当然傻白甜有傻白甜的好处。
那就是进门后好被拿捏!
第106章 最终,钱三丫还是嫁给了周問!
不过。
最终的选择权,还是在赵东东这。
赵东东也不想折腾。
或者说。
他心中最爱的那个女人还是肖琳琅。
既然和肖琳琅这辈子都不可能了。
那和谁在一起都无所谓。
再说彩礼都给了。
他退婚的话,不是白白浪费彩礼钱吗?
既然许静和许家都想赶紧结婚。
那就结呗!
结了婚,他就把林业区的工作给卖了,然后专心备考。
因为是许家那边施压。
又或者是赵母后悔选了许静为儿媳妇。
反正。
这场婚事,赵母也就打算简单的办一下。
哪怕他们赵家已经答应了立马就结婚。
但许家和许静还是不放心。
就好像是这婚一天没结,一天就有变数。
他们不断地催促着,仿佛一刻也等不得,急切之情溢于言表。
赵母和赵东东被催的烦了,也就决定立马把这婚事给办了。
不过赵母对许静和许家人的印象又差上许多。
为了让未来亲家安心。
或者说是为了尽快给赵东东一个学习的安稳环境。
赵母对于婚事筹备工作也是紧锣密鼓的开始了。
关于厨子这一块,赵母心里早已有了盘算。
她寻思着自己亲自上阵掌勺。
毕竟这么多年来,她可没少下厨做菜,积累下了颇为丰富的烹饪经验。
无论是家常小菜还是宴席大菜,赵母都能信手拈来,做得色香味俱佳。
而且由她亲自主厨,既能保证菜品的口味地道正宗,又能节省一笔请大厨的费用,可谓一举两得。
厨子的事情定下后。
其他诸多繁杂琐碎的事务,则统统交给了赵二叔一家人帮忙操持打理。
赵二叔为人忠厚老实,做事勤恳踏实。
二婶心灵手巧,善于安排协调各种家庭琐事。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
赵二叔一家毕竟是一直住在村里的。
比起赵母这种外嫁钱家村十来年的人,在村里的地位肯定是高一些的。
还有二叔家那几个懂事乖巧的孩子,也都纷纷主动请缨,力所能及地分担一些简单的活儿。
如此一来,整个婚礼的筹备工作虽然紧张忙碌,但却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正月十二。
今天是赵东东和许静结婚的大日子。
赵家这边只准备了八桌酒席。
八桌酒席是两家的亲戚宾客。
许家一家就定了六桌,而赵家这边定的酒席是两桌。
可见双方,对待这场婚礼,谁更看重一些!
赵母不满许家那边逼婚逼的急,除了一些很近的亲戚,其它的一个都没请。
说白了,就是不注重这门婚事。
就连这酒席的菜,也很敷衍。
每桌酒席六个菜。
平常他们家过节,吃的都比这好。
一个清蒸鱼,一个辣子鸡,一个五花肉炖白菜,一个青椒炒腊肉,一个羊肉汤,一个油渣炒土豆丝。
可以说这八桌酒席,除了鸡和鱼。
其它的都没怎么花钱?
腊肉是年前剩下的,大概还有个三斤左右,每个桌切上七八块,不够的菜量全是辣椒来凑。
羊肉也是年前剩下的,还有五斤肉,外加一根羊骨。
这道菜算是比较奢侈的菜了。
毕竟羊肉汤很是奢侈,加上每桌还能分到六七两的羊肉。
五花肉和油渣也是年前剩下的。
反正每桌的份量都很少,也就青菜多。
但白菜和土豆这些家家户户都不缺,不用花钱。
钱家村。
话说。
关于钱三丫和曾诚,以及徐飞三角恋的问题。
周問生气也就生了一小段时间。
因为他还要吃软饭。
年前,就有一部分知青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