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七零,发现我妈是大绿茶 第15节
  可不是天天都愁得上!
  这如果把两个儿子换成两个闺女的话,估计他们家的日子会好过很多。
  老大赵风十九岁,除了在家赚工分,偶尔会打猎。
  老二赵调十八岁,他属于街溜子类型的,干活不积极,但有点小聪明,能说会道。
  老三赵雨十六岁,他很是勤奋,每天都能赚十个工分。
  老四赵顺十三岁,他每天都去打猪草,偶尔还跟着大哥去山上打猎,每天能赚五个工分左右。
  老五赵多七岁,如今在上学。
  他是二房的五个儿子中,唯一可以上学的,还算是比较幸运的。
  赵浅浅跟他们不熟,简单的打过招呼,就说明来意:“二叔……我是想有一件事情请你帮忙。”
  “什么忙?能帮的二叔一定帮。”赵老二一脸的真诚。
  其实当初赵母改嫁的时候,他就想帮大哥留下一个儿子的,好歹留个后。
  但是自己家养五个儿子就挺困难的。
  根本就不能再帮大哥养一个儿子。
  “那个我在镇上买了一份工作,但是自己有一些别的事情暂时不能去,想请堂兄帮我上班,我每个月会出三块钱的工资,外加三十斤粗粮。”
  三十斤粗娘?
  ……“乖乖,那可是顶我们家半个月的口粮。”最小的老五第一个开口。
  赵家村工分能换的粮食本就不多,但他们还要留出一部分用来换钱。
  所以一大家子七口人,每个月只吃六十斤粗粮。
  ……“还有3块钱呢,我想干,堂妹。”老二赵调第一个表达意愿。
  不过他一开口,就被赵老二给白了一眼:“就你这样不务正业的,把你堂妹的活给干坏了怎么办?老大和老三都可以去,他们干活好。不过我家只要三十斤粗粮就好,3块钱工资就不要了。”
  赵老二撇撇嘴,也没敢反驳。
  爹说得对,他确实不务正业。
  其实对于二叔的提议,赵浅浅反而有些不赞同。
  因为食品厂后勤仓库,更适合赵老二。
  那里没有多少活要干,整天跟各种来拉货的打交道,需要一个能说会道的。
  “二叔,这三块钱的工资我是一定要给的。而且这只是目前的工钱,等我把买工作的600成本都收回来后,就给涨到八块钱的工资,外加三十斤粗粮。”
  什么?
  后续可以涨到八块。
  那他们家岂不是要发达了。
  毕竟赵家村没法跟别的村相比,如果村里有一个能拿八块钱工资的临时工,绝对可以让全村人都羡慕。
  再说加上三十粗粮的话。
  那就是每个月超过十块钱了!
  整个赵家二房的人,都不由的心中一喜,好似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目前还是先把赵浅浅这个财神爷给哄好。
  心里虽然高兴,但面上还是要客气一下的:“那个每个月三块钱,外加三十斤粗粮就足够了,我们不需要别的更多的。”
  “二叔,二婶,我说话算话。”赵浅浅一锤定音:“只要我把买工作的600块给收了回来,一定会给涨工资的。而且以后把工作半价卖给你们都可以。”
  “好好好。我们家保证一定会把这份工作给干好。”赵老二讨好的笑笑:“不知道老大和老三你看中哪一个?他们干活都超级好的。”
  “我选二哥。”
  什么?
  赵老二一家都大吃一惊。
  “二叔,我的工作不需要干很多活,只需要账头好,能说会道就可以。”赵浅浅看向赵调:“而二哥刚好够资格。”
  “是吗?”赵老二傻笑:“想不到我这不成器的儿子,还有有用的时候。”
  赵家最小的两个儿子倒是没什么感觉,就是开心自己家终于出了一个上班的了。
  但是老大赵风和老三赵雨心里都很不舒服。
  就好像是一直不如你的人,忽然有一天爬到了你头上。
  二堂兄也一下子反应不过来。
  她是想不到有一天这等好事还能落到自己身上。
  钱家村。
  曾诚此刻很是不开心。
  浅浅说中午会给他做骨头汤的,他为此还是提早回家的。
  谁知回到家后。
  不但没有做好的骨头汤,就连人都不在。
  他又等了一会,还是不见浅浅回来。
  于是曾诚只能生火煮一些面条吃。
  在面条煮到一半的时候,赵浅浅终于回来了。
  她一回来就道歉:“老公对不起啊,今天由于要交接工作,所以耽搁了一些时间。”
  曾诚假装听不见,就全神贯注的在那煮面。
  赵浅浅知道她生气,于是从背后抱住男人的腰哄:“老公,我真的知道错了,以后保证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还有煮面这种事情怎么能让你来做呢,我来煮。”
  面对她的撒娇讨好。
  曾诚很快就不生气了。
  再说上班耽误了时间,也不能怪浅浅。
  他突然有点不想她去上班了。
  因为回来晚的缘故,午饭赵浅浅就简单的下了两碗面条,又打了四个荷包蛋。
  菜就是赵母给的小咸菜。
  在曾诚上工后。
  她就开始准备晚上的饭。
  主要是这大骨头汤要多熬一会。
  就在她熬上了大骨头,准备去后院去拔两根萝卜好配菜的时候。
  发现村里边突然热闹了起来,好像是村里又来了很多人……
  第15章 赵母拿捏钱家一大家子!
  赵浅浅经过打听才知道。
  原来又有新的知青来了,也就是说男主周問来了。
  那女主钱三丫也马上要重生了。
  如果赵浅浅没记错的话,应该就是这两三天的事情。
  那她的麻烦要来了!
  知青点。
  周問一直听别人说下乡是如何的清苦?
  吃的是多么的差?
  住的是多么辛苦?
  可是自从他下了火车,跟他所预想的就是完全不一样。
  因为钱家村是派队里的人员直接到他们下车的地方去接,而且是拖拉机。
  好像赶走别的地方的知青,都是牛车来接。
  他们只能把行礼放在车上,然后步行走到村子里。
  但是他们这些去钱家村的,可以直接做车去村里。
  虽然他是第一次下乡。
  但是往常他也听比他下乡早的人说过:“知青点的房子很少,一般都是七八个人一间,有的还是十几个人一间。”
  可是钱家村的知青点。
  他们竟然是一人一间小房子,而且还是青砖红瓦房。
  而且一来,原先的老知青就给他们办了一场接风宴。
  办接风宴不奇怪。
  奇怪的是这宴会的规格。
  此次他们一共来了三位知青,加上原先的十五位知青。
  一共十八个人,竟然搞了三桌酒席。
  每桌酒席,都是有鱼有鸡有肉有蛋,一共十道菜。
  周問觉得十八个人,吃十道菜足够。
  可是三桌加起来,整整三十道菜!
  当然其中三桌的菜系是重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