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狐媚子的独宠日常 第95节
一路无话。
到了太和门前,四爷先将等在这儿的田文镜、年羹尧手里接过运送的几个箱子,让胤祥同他们在这里等着上朝,他自己则命人带着厢笼先去了乾清宫见康熙。
康熙正在用早膳,听太监禀报四爷来了,命人叫他进殿。
“老四,这离着上朝还有些时辰,你怎么来这么早?还有,你什么时候进京的?”康熙捏起锦帕点点嘴角,笑问。
四爷行至桌案,亲自给康熙添上一碗银耳莲子粥,递上汤匙,才恭敬道:“回皇阿玛,儿臣昨儿晚上到的京,因那会儿天色晚了,就在城外庄上住了一夜…”
“儿臣之所以来的这样早,一方面是因为数月未见皇阿玛,儿臣想念的紧…另一则…”
转过身,招了招手,在殿外等待的太监便抬起几个大箱子走了进来。
康熙听见四爷孺慕之言,心中很是欣慰,现又见了几个大厢笼,他虽已知,面上仍装作很是疑惑:“老四,这是什么?难不成你出去一趟,还学会贿赂不成?”
四爷闻言,心中油然而生出一股侥幸。
也松了口气。
笑道:“皇阿玛别打趣儿臣了,这些都是地方上的官员所给的孝敬,儿臣也算借花献佛,都将他们带回来献给皇阿玛,还望皇阿玛不嫌弃儿臣礼物微薄。”
“哦?”
康熙惊讶,压手让他坐下,给他添了一副碗筷,温声道:“老四,这都是地方官员孝敬你的,朕怎好夺人所爱,你快拿回去吧,你府里人口不少,费用也不小,朕这次就当赏赐了,下不为例就是了。”
“皇阿玛,”四爷起身,一撂衣袍跪下,望向康熙,郑重道:“您待儿臣情比天高,恩比海深,您若不收下,就是嫌弃儿臣,那儿臣情愿一直跪着。”
“唉,你这孩子,心怎么这么实诚!”康熙叹了口气,转向梁九功,喝道:“还不快扶起四贝勒!”
梁九功忙应了,猫腰上前搀扶。
四爷不敢真个让搀,就顺势起身。
康熙更加满意,指着一旁宽椅道:“坐下陪朕用饭,这么早,想必你也没用饭吧。”
“皇阿玛圣明,儿臣还真没用饭,少不得要讨您一碗粥了。”四爷依言坐下后,从太监手里接过碗筷,给自己盛了一碗粥,又给康熙挟了一块小菜,而后狼吞虎咽的用了起来。
康熙眼神愈发温和,给他递了块饽饽,嘱咐他慢点。
他身为皇帝,坐拥四海,自然不缺什么。
今日之所以收下这几个箱子,主要是看在四爷什么没有瞒他,很坦荡。
很对他的心。
再则,他也知晓,若不收下,四爷又要多疑。
用完了饭,漱口净手后,四爷起身,从太监托着的盘里拾起叠好的黄色锦帕,双手呈给康熙。
“老四,前两月你上折子,从浙江调过去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用着可顺手?”康熙接过,擦擦手,看了他一眼。
四爷微笑,恭敬道:“皇阿玛容禀,儿臣也是偶然从别人口里知道姜道选其人本份勤恳,为人又正直。您也知道,此次儿臣筹款不易,想着有个性子稳重的盯着银两,也算是解了心事了。”
听四爷说起筹款,康熙脸色柔和,有些微的内疚。
毕竟,国库并无一两拨款,全靠四爷自己筹措。
“得用就好,另外,这次就罢了,下次再出京就别带胤祥去了,他也不小了,年底大选时,也该给他指个福晋了。”
“儿臣明白。”四爷笑着应下,又陪康熙聊了会家常。
估摸着差不多了,康熙脸色也高兴,便拿出一本奏折递给康熙:“皇阿玛,姜道选此次办事谨慎老成,兢兢业业,儿臣想抬举他一家,以算全了这些日子他办事用心。”
康熙打开略略一瞧,想起一事,合上折子问道:“朕记得,你府里有个格格姓姜?和这人什么关系?”
“他是儿臣格格亲生父亲。”四爷眼神坦然,语气也无一丝犹豫。
康熙恍然,笑道:“朕就说,你哪里来的耳报神,能知千里之外的小官,原来是有了枕头风。”
四爷脸色一红,颇为不好意思的摸摸后脑:“皇阿玛,您知道儿臣的为人,若他真没本事,儿臣可不会理会。”
“哈哈…”
康熙本来也就是打趣一句,没曾想倒是见着了自己这冷面儿子竟流露了罕见的小儿女之态,顿觉有趣极了。
笑了一阵儿,将手里的奏折放下:“朕准了,那就将他一家抬成正红旗吧。”
四爷忙躬身一礼:“多谢皇阿玛。”
康熙摇头,看着眼前言行举止都无可挑剔也很省心的儿子,阖然一叹:“老四,你如今也算有出息了,朕,也算对得起表妹了。”
提起已故的孝懿仁皇后,四爷面上的笑容也没了,变得沉默。
弯腰伺候的梁九功见状,俯下身轻声提醒:“万岁爷,时间差不多了。”
康熙向外望去,果见天色已明,便起身,拍了拍四爷肩膀:“走吧,待会儿可还有得说。”
四爷拂了拂衣袖,跟在康熙身后,一同去往太和殿。
第139章 封王,旗主
太和殿外,随着三声静鞭,朝臣熙熙攘攘、依次有序的上了台桥进了殿。
太子胤礽与直郡王领头,身后身穿或麒麟或仙鹤补服,头戴红翎蓝翎的众臣落后一个身位,紧紧跟着。
待进了殿内,见着一身墨色团龙冠服的四爷早已立在前方,胤礽瞳孔一缩。
直郡王与众多大臣也瞧见了。
“老四,你来的挺早啊,想必是一早见了皇阿玛了?”胤褆一愣,继而带着笑容近前,不动声色的试探。
四爷嘴角含笑,与看向这边的太子点点头:“这不是长时间没见皇阿玛了,特意从湖北带了些特产,孝敬给老人家。”
“是吗?还得是老四你有孝心。”直郡王眼神一转,悄悄压低了声音:“你还不知昨儿乾清宫发生了什么吧?”
四爷转头,摸了摸扳指,侧耳垂询:“弟弟才回,竟不知,正要请教大哥。”
“好说好说。”直郡王一笑,将昨儿太子说的话,一字不漏的重复了。
说完,拍了拍胸口,气愤道:“老四你放心,今儿我还仗义执言,我最见不得这些个小人了。”
“那就先谢过大哥了。”四爷道了句谢。
直郡王笑容更加爽朗,忽略了阴晴不定的胤礽,继续揭他老底。
四爷游刃有余的应付着。
不多会儿,朝臣到齐,众臣行大礼后,康熙解决了几件朝廷官司,才进入了今日的主题,封赏事宜。
礼部左侍郎祁彻白先越众而出,将四爷收受官员贿赂,并二十名美女陈奏出来。
不明真相的官员顿时哗然。
许多被四爷申饬或得罪过的官员,趁着这次机会,纷纷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谴责四爷。
攻犴的人有,却不是一面倒,四爷明面上虽不结党,但欣赏他的大臣很多。
这类大臣往往德高望重。
如礼部尚书,官拜文渊阁大学士的王掞,左都御史,议政大臣郭绣等…
而被众人弹劾,
处于风暴中心的四爷,脸色未有变化,依然冷静。
抬头,复杂的看向低头的胤礽。
他知道祁彻白是太子党羽,甚至许多摇旗呐喊的中层官员,也是。
“肃静!”吵嚷间,梁九功上前一步,大声喝止。
他开口,代表皇帝,众人自然不敢再出声。
殿宇安静下来。
康熙巡视下方官员,目光在太子身上顿了片刻,投向四爷:“胤禛,你怎么说?”
四爷出列,一板一眼将事情来龙去脉讲清楚,只是隐藏了将赏赐献给了康熙,转为散给百姓。
当然,也不算说谎。
他临走时,的确出了银钱,买了粮,散给了一些小股灾民与穷苦人家。
这都是有据可查的事实。
康熙便唤了田文镜、年羹尧、姜道选进殿盘问,与四爷说的大差不差,顿时龙心大悦。
众臣听完,方才弹劾的,见势头不对,立马偃旗息鼓,转而一致称赞开来。
康熙也没追究,
朝尚书房行走兼翰林检讨张廷玉点首。
张廷玉会意,躬身行礼,上前两步,将从始至终捧在手里的一卷明黄色圣旨打开。
抑扬顿挫,清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皇四子,四贝勒胤禛,谦虚有礼,恪尽职守,解朝廷之急,其人温文尔雅,能文能武,实乃逸群之才,着,即册封四贝勒胤禛为雍郡王,掌正红、镶红两旗,钦此!”
“!”
随着张廷玉最后一字落下,众人不可置信的面面相觑。
封王他们能理解,毕竟四爷之前就是贝勒。
可这掌两红旗…
要知道,自八王议政后,还从没有皇子任旗主的先例。
因这一旦做了旗主,都是默认旗下全是旗主的奴才,天然属于旗主的势力。
就连占着长子,又知兵事的直郡王胤褆都没混上旗主。
“皇阿玛,旗主之位,儿臣受之有愧,还请万万收回旨意才是。”
四爷震惊一瞬,忙跪下推辞。
胤礽、直郡王眼神骇然,有些茫然的望了一眼康熙。
他们不知道自己皇阿玛这是要做什么?
让一个封王的皇子掌八旗,这是光明正大的让他培养势力。
这不是等同于给秦王封天策上将?
到了太和门前,四爷先将等在这儿的田文镜、年羹尧手里接过运送的几个箱子,让胤祥同他们在这里等着上朝,他自己则命人带着厢笼先去了乾清宫见康熙。
康熙正在用早膳,听太监禀报四爷来了,命人叫他进殿。
“老四,这离着上朝还有些时辰,你怎么来这么早?还有,你什么时候进京的?”康熙捏起锦帕点点嘴角,笑问。
四爷行至桌案,亲自给康熙添上一碗银耳莲子粥,递上汤匙,才恭敬道:“回皇阿玛,儿臣昨儿晚上到的京,因那会儿天色晚了,就在城外庄上住了一夜…”
“儿臣之所以来的这样早,一方面是因为数月未见皇阿玛,儿臣想念的紧…另一则…”
转过身,招了招手,在殿外等待的太监便抬起几个大箱子走了进来。
康熙听见四爷孺慕之言,心中很是欣慰,现又见了几个大厢笼,他虽已知,面上仍装作很是疑惑:“老四,这是什么?难不成你出去一趟,还学会贿赂不成?”
四爷闻言,心中油然而生出一股侥幸。
也松了口气。
笑道:“皇阿玛别打趣儿臣了,这些都是地方上的官员所给的孝敬,儿臣也算借花献佛,都将他们带回来献给皇阿玛,还望皇阿玛不嫌弃儿臣礼物微薄。”
“哦?”
康熙惊讶,压手让他坐下,给他添了一副碗筷,温声道:“老四,这都是地方官员孝敬你的,朕怎好夺人所爱,你快拿回去吧,你府里人口不少,费用也不小,朕这次就当赏赐了,下不为例就是了。”
“皇阿玛,”四爷起身,一撂衣袍跪下,望向康熙,郑重道:“您待儿臣情比天高,恩比海深,您若不收下,就是嫌弃儿臣,那儿臣情愿一直跪着。”
“唉,你这孩子,心怎么这么实诚!”康熙叹了口气,转向梁九功,喝道:“还不快扶起四贝勒!”
梁九功忙应了,猫腰上前搀扶。
四爷不敢真个让搀,就顺势起身。
康熙更加满意,指着一旁宽椅道:“坐下陪朕用饭,这么早,想必你也没用饭吧。”
“皇阿玛圣明,儿臣还真没用饭,少不得要讨您一碗粥了。”四爷依言坐下后,从太监手里接过碗筷,给自己盛了一碗粥,又给康熙挟了一块小菜,而后狼吞虎咽的用了起来。
康熙眼神愈发温和,给他递了块饽饽,嘱咐他慢点。
他身为皇帝,坐拥四海,自然不缺什么。
今日之所以收下这几个箱子,主要是看在四爷什么没有瞒他,很坦荡。
很对他的心。
再则,他也知晓,若不收下,四爷又要多疑。
用完了饭,漱口净手后,四爷起身,从太监托着的盘里拾起叠好的黄色锦帕,双手呈给康熙。
“老四,前两月你上折子,从浙江调过去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用着可顺手?”康熙接过,擦擦手,看了他一眼。
四爷微笑,恭敬道:“皇阿玛容禀,儿臣也是偶然从别人口里知道姜道选其人本份勤恳,为人又正直。您也知道,此次儿臣筹款不易,想着有个性子稳重的盯着银两,也算是解了心事了。”
听四爷说起筹款,康熙脸色柔和,有些微的内疚。
毕竟,国库并无一两拨款,全靠四爷自己筹措。
“得用就好,另外,这次就罢了,下次再出京就别带胤祥去了,他也不小了,年底大选时,也该给他指个福晋了。”
“儿臣明白。”四爷笑着应下,又陪康熙聊了会家常。
估摸着差不多了,康熙脸色也高兴,便拿出一本奏折递给康熙:“皇阿玛,姜道选此次办事谨慎老成,兢兢业业,儿臣想抬举他一家,以算全了这些日子他办事用心。”
康熙打开略略一瞧,想起一事,合上折子问道:“朕记得,你府里有个格格姓姜?和这人什么关系?”
“他是儿臣格格亲生父亲。”四爷眼神坦然,语气也无一丝犹豫。
康熙恍然,笑道:“朕就说,你哪里来的耳报神,能知千里之外的小官,原来是有了枕头风。”
四爷脸色一红,颇为不好意思的摸摸后脑:“皇阿玛,您知道儿臣的为人,若他真没本事,儿臣可不会理会。”
“哈哈…”
康熙本来也就是打趣一句,没曾想倒是见着了自己这冷面儿子竟流露了罕见的小儿女之态,顿觉有趣极了。
笑了一阵儿,将手里的奏折放下:“朕准了,那就将他一家抬成正红旗吧。”
四爷忙躬身一礼:“多谢皇阿玛。”
康熙摇头,看着眼前言行举止都无可挑剔也很省心的儿子,阖然一叹:“老四,你如今也算有出息了,朕,也算对得起表妹了。”
提起已故的孝懿仁皇后,四爷面上的笑容也没了,变得沉默。
弯腰伺候的梁九功见状,俯下身轻声提醒:“万岁爷,时间差不多了。”
康熙向外望去,果见天色已明,便起身,拍了拍四爷肩膀:“走吧,待会儿可还有得说。”
四爷拂了拂衣袖,跟在康熙身后,一同去往太和殿。
第139章 封王,旗主
太和殿外,随着三声静鞭,朝臣熙熙攘攘、依次有序的上了台桥进了殿。
太子胤礽与直郡王领头,身后身穿或麒麟或仙鹤补服,头戴红翎蓝翎的众臣落后一个身位,紧紧跟着。
待进了殿内,见着一身墨色团龙冠服的四爷早已立在前方,胤礽瞳孔一缩。
直郡王与众多大臣也瞧见了。
“老四,你来的挺早啊,想必是一早见了皇阿玛了?”胤褆一愣,继而带着笑容近前,不动声色的试探。
四爷嘴角含笑,与看向这边的太子点点头:“这不是长时间没见皇阿玛了,特意从湖北带了些特产,孝敬给老人家。”
“是吗?还得是老四你有孝心。”直郡王眼神一转,悄悄压低了声音:“你还不知昨儿乾清宫发生了什么吧?”
四爷转头,摸了摸扳指,侧耳垂询:“弟弟才回,竟不知,正要请教大哥。”
“好说好说。”直郡王一笑,将昨儿太子说的话,一字不漏的重复了。
说完,拍了拍胸口,气愤道:“老四你放心,今儿我还仗义执言,我最见不得这些个小人了。”
“那就先谢过大哥了。”四爷道了句谢。
直郡王笑容更加爽朗,忽略了阴晴不定的胤礽,继续揭他老底。
四爷游刃有余的应付着。
不多会儿,朝臣到齐,众臣行大礼后,康熙解决了几件朝廷官司,才进入了今日的主题,封赏事宜。
礼部左侍郎祁彻白先越众而出,将四爷收受官员贿赂,并二十名美女陈奏出来。
不明真相的官员顿时哗然。
许多被四爷申饬或得罪过的官员,趁着这次机会,纷纷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谴责四爷。
攻犴的人有,却不是一面倒,四爷明面上虽不结党,但欣赏他的大臣很多。
这类大臣往往德高望重。
如礼部尚书,官拜文渊阁大学士的王掞,左都御史,议政大臣郭绣等…
而被众人弹劾,
处于风暴中心的四爷,脸色未有变化,依然冷静。
抬头,复杂的看向低头的胤礽。
他知道祁彻白是太子党羽,甚至许多摇旗呐喊的中层官员,也是。
“肃静!”吵嚷间,梁九功上前一步,大声喝止。
他开口,代表皇帝,众人自然不敢再出声。
殿宇安静下来。
康熙巡视下方官员,目光在太子身上顿了片刻,投向四爷:“胤禛,你怎么说?”
四爷出列,一板一眼将事情来龙去脉讲清楚,只是隐藏了将赏赐献给了康熙,转为散给百姓。
当然,也不算说谎。
他临走时,的确出了银钱,买了粮,散给了一些小股灾民与穷苦人家。
这都是有据可查的事实。
康熙便唤了田文镜、年羹尧、姜道选进殿盘问,与四爷说的大差不差,顿时龙心大悦。
众臣听完,方才弹劾的,见势头不对,立马偃旗息鼓,转而一致称赞开来。
康熙也没追究,
朝尚书房行走兼翰林检讨张廷玉点首。
张廷玉会意,躬身行礼,上前两步,将从始至终捧在手里的一卷明黄色圣旨打开。
抑扬顿挫,清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皇四子,四贝勒胤禛,谦虚有礼,恪尽职守,解朝廷之急,其人温文尔雅,能文能武,实乃逸群之才,着,即册封四贝勒胤禛为雍郡王,掌正红、镶红两旗,钦此!”
“!”
随着张廷玉最后一字落下,众人不可置信的面面相觑。
封王他们能理解,毕竟四爷之前就是贝勒。
可这掌两红旗…
要知道,自八王议政后,还从没有皇子任旗主的先例。
因这一旦做了旗主,都是默认旗下全是旗主的奴才,天然属于旗主的势力。
就连占着长子,又知兵事的直郡王胤褆都没混上旗主。
“皇阿玛,旗主之位,儿臣受之有愧,还请万万收回旨意才是。”
四爷震惊一瞬,忙跪下推辞。
胤礽、直郡王眼神骇然,有些茫然的望了一眼康熙。
他们不知道自己皇阿玛这是要做什么?
让一个封王的皇子掌八旗,这是光明正大的让他培养势力。
这不是等同于给秦王封天策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