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狐媚子的独宠日常 第69节
但慢慢的瞧了一会儿,就索然无味了。
四爷含笑:“爷这儿可没你的院子好,失望了?”
姜晚晚摇头:“没有,很好看呀,嶙峋山石清奇精巧,朱楼木阁大气磅礴,虽不及玉芙院精致,倒很迷人呢。”
四爷握了握她的手,轻轻扬唇,带着她进了书房。
房内布局清雅、摆设有序,弥漫着淡淡的墨香。
廊璧四周挂着一幅幅名人字画。
右侧有唐伯虎的春树秋霜图,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仇英的汉宫春晓图…
左边三面琉璃彩绘百鸟屏风围着的镂空雕花罗汉软榻,摆放着一张黄花梨木制成的漆木棋盘,左右两边各放了一只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围棋罐。
正中一方宽大的红酸木剔彩大吉宝案,上面摆着笔如林海的朱漆笔筒,有苏东坡用过的白玉带沁驼龙镇纸,李东阳使过的墨色金蟾吐月流云纹端砚,一侧还放着一件汉代的龙纹兽足螭龙耳熏炉,里头袅袅升着一缕缕海外进贡的奇楠沉水檀香…
随手拿起桌上一串佛珠,入手一股细腻刻顿感还伴着淡淡的檀香味儿,可见是其主人常盘着玩的。
“这是布达拉宫活佛开过光的,喜欢吗?送给你了。”四爷负手走至她的身前,眉眼带笑,声音清润。
“那我拿走咯?”姜晚晚笑盈盈握在手心。对于好东西,她一向是来者不拒。
四爷辗然,正欲开口,
就见苏培盛领着一位年轻男子进了门。
“主子爷,姜小哥到了。”
男子看着不大,不过舞象。
锦衣华服,身形挺拔,面容白皙俊朗,剑眉英武刚毅。
一双炯炯有神的星目,待见了案前曼妙婀娜、娉婷而立的姜晚晚,顿时布满喜色:“小妹。”
“哥哥,”姜晚晚下意识轻唤。
心头突然涌出一股情绪,定定的瞧着姜晚易,忍不住莲足轻移,走上前扶着他的手臂。
兄妹俩一时,倒把身旁的人给忘了。
未曾瞧见四爷紧锁的眉头,和满眼的不悦。
“姜小哥,你还没行礼。”苏培盛小声提醒,碰了碰脚后跟。
姜晚易反应过来,急忙倒金山,推玉柱般直直的跪在地上,恭敬道:“奴才姜晚易给四爷请安,多谢四爷照顾小妹。”
来的路上他还忐忑,生怕见了面黄肌瘦,摇摇欲坠的小妹。
如今乍然一见,小妹不止出落的更美,通身的气质更不可同日而语。
可见,必然是千宠万宠的。
他心里的担心,也放下了。
“起来吧。”瞧着美眸晶莹,可怜兮兮瞧着自己的小狐狸,四爷无奈抬手。
第103章 灵活的底线
“何时动身的?”几人分宾主坐下后,四爷问道。
姜晚易闻言,起身道:“禀…”
四爷压了压手。
“哥哥,自在些就好,我们爷可随和了。”姜晚蛾眉微颦,看向四爷:“爷,我说的可对?”
四爷颔首:“听你妹妹的。”
姜晚易拱手重新坐下,心里有了数了。
难怪门子对他那般态度。
便回道:“奴才是数日前动的身,因走的水路,坐的船,就比陆上快了些。”
路地,就算骑马,不眠不休八百里加急,从江南到京城也得七天七夜。
水路则不然,日夜不停,快的话,只需三日,慢不过六七日。
“水路这么快呀?”姜晚晚惊了。她还以为古代交通不便,至少得一个月呢。
“晚晚不知,水路虽快,普通百姓可坐不起。”四爷笑着解惑:“这走一趟的银子都够普通人家嚼用十年不止。”
“四爷英明,奴才这趟也是恰巧有贵人来京,赶个趟儿罢了。”
“那不是得好几百两?”姜晚晚吐了吐舌。
那可是她一年的银米。
花这么多银子就为了提前十来天到京,这得多么败家。
四爷莞尔,没去纠正,端起桌上的茶看了看,复又放下:“苏培盛,以后不要给你姜主子上龙井。”
苏培盛脸色一白,才想起了这位姑奶奶有孕,忙跪下请罪。
“下次小心些就是。”姜晚晚心情好,解了围。
四爷挥了挥手。
苏培盛感激的起身,重新上了一盏玫瑰香露。
一旁姜晚易心里猫爪似的,想问,又碍于四爷,不敢。
姜晚晚见状,掩唇一笑:“哥哥,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你有了侄儿了。”
姜晚易顿时惊的站了起来,眼睛滚圆:“真的?”
见姜晚晚点头,他不由喜得抓耳挠腮,连声道:“来的时候,娘亲还担忧不已,这下好了,我待会儿就给娘写信,她要知道了,还不知有多高兴呢。”
姜晚晚笑看自家哥哥一眼:“不用写信了。我们爷早在前几日就派人去嘉兴接娘亲了。”
“那真真是极好不过了”姜晚易眼睛一亮,脸上满是喜色。
又道:“小妹不知,我来时,娘亲还在念叨你呢。这下好了,娘亲到了京城,想必能经常进府瞧你。她老人家也不用那么想你了。”
至于自己一家都来京城,父亲孤零零一人在嘉兴府?
他只是脑海里略略一想便抛之脑后了。
在他看来,自个父亲迂腐古板,一点儿人情味都没有,哪会有什么复杂心思。
“你这次进京可是有事?”闲话聊了片刻,四爷缓声询问。
“四爷,奴才此次进京,除了替母看望小妹,也是是为了参加过几日的武选。”姜晚易回道。
文科举秋闱刚过,只剩下武选。
四爷心里原先就有些猜测,此时听了没有露出异样,只问道:“过了乡试了?”
本朝除了文官科举,也有武举。
武选同科举一般,也有童试、乡试、而后京城会试、皇帝亲自监考的殿试。
如科考一般,武举也有名次。
成绩优异的也分一甲(前三名),二甲,三甲。
根据武考时的成绩与名次,考生会被授予不同的职务。
一甲的前三名依照往常惯例,被任命为御前侍卫。
其中对应科举的武状元被被授为一等侍卫(正三品),武榜眼授二等侍卫(正四品),武桃花(正五品)。
二甲排名的若是红带子、或上三旗出身的大多也是成了三等侍卫。
满军下伍旗则通常一应都被任命为蓝翎侍卫(正六品)。
而三甲的获得者不论出身归属,通常一应都被任命为从六品的绿营千总,其中有些幸运儿也成了蓝领侍卫,可以常驻宫中,或被分往各王府、贝勒府充做亲卫、统领。
姜晚易来京城参加武考会试,自然是过了乡试。
“奴才十五岁就过了。”
四爷眼里闪过一抹诧异:“你倒不凡,难为你出身江南竟对武举有如此天分。”
武选考试分为:首场试马箭,二场试步箭、技勇,三场试策论,这都是需要体力的。
江南自古都是文科举圣地,大多都是文人举子,身子多数不太好,因此每年来自江南的武举子很少。
“我哥哥从小就爱舞枪弄棒,在正经的经义读书上反倒六窍通了一窍。”姜晚晚笑吟吟给自己哥哥补刀。
姜晚易脸色一红,挠了挠头。
他自小就不喜读书。
偏他父亲学问很高,是康熙十九年的少年进士,远近闻名的神童。
因此从小就被自家父亲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挑刺。
反倒是身为女子的姜晚晚喜读书,常常举一反三。
两人一对比,作为父亲的姜道选,自然更对自家儿子没什么好气。
四爷听的唇角微翘,喝了一口茶水,清声道:“你既有如此志向,爷看在你妹妹的面上,自会助你。”
他最是惜才。
眼前之人又是小狐狸的哥哥,能帮的他自然不会吝啬。
“多谢四爷。”姜晚易嘿嘿一笑,也没什么不好意思。
他可不像自家父亲那样迂腐,有人提携还端着拒绝了。
再说,自家小妹如今得宠,以后呢?
只要不违反原则,他就会不顾一切往上爬,将来给自己小妹撑腰。
四爷观他不推辞,也毫不做作,眼神略过欣赏。
合上茶盏,笑了笑:“你们兄妹俩,倒与你父亲不同。”
小狐狸父亲若有他儿女这般圆滑,又岂过了二十余年还是从六品。
四爷含笑:“爷这儿可没你的院子好,失望了?”
姜晚晚摇头:“没有,很好看呀,嶙峋山石清奇精巧,朱楼木阁大气磅礴,虽不及玉芙院精致,倒很迷人呢。”
四爷握了握她的手,轻轻扬唇,带着她进了书房。
房内布局清雅、摆设有序,弥漫着淡淡的墨香。
廊璧四周挂着一幅幅名人字画。
右侧有唐伯虎的春树秋霜图,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仇英的汉宫春晓图…
左边三面琉璃彩绘百鸟屏风围着的镂空雕花罗汉软榻,摆放着一张黄花梨木制成的漆木棋盘,左右两边各放了一只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围棋罐。
正中一方宽大的红酸木剔彩大吉宝案,上面摆着笔如林海的朱漆笔筒,有苏东坡用过的白玉带沁驼龙镇纸,李东阳使过的墨色金蟾吐月流云纹端砚,一侧还放着一件汉代的龙纹兽足螭龙耳熏炉,里头袅袅升着一缕缕海外进贡的奇楠沉水檀香…
随手拿起桌上一串佛珠,入手一股细腻刻顿感还伴着淡淡的檀香味儿,可见是其主人常盘着玩的。
“这是布达拉宫活佛开过光的,喜欢吗?送给你了。”四爷负手走至她的身前,眉眼带笑,声音清润。
“那我拿走咯?”姜晚晚笑盈盈握在手心。对于好东西,她一向是来者不拒。
四爷辗然,正欲开口,
就见苏培盛领着一位年轻男子进了门。
“主子爷,姜小哥到了。”
男子看着不大,不过舞象。
锦衣华服,身形挺拔,面容白皙俊朗,剑眉英武刚毅。
一双炯炯有神的星目,待见了案前曼妙婀娜、娉婷而立的姜晚晚,顿时布满喜色:“小妹。”
“哥哥,”姜晚晚下意识轻唤。
心头突然涌出一股情绪,定定的瞧着姜晚易,忍不住莲足轻移,走上前扶着他的手臂。
兄妹俩一时,倒把身旁的人给忘了。
未曾瞧见四爷紧锁的眉头,和满眼的不悦。
“姜小哥,你还没行礼。”苏培盛小声提醒,碰了碰脚后跟。
姜晚易反应过来,急忙倒金山,推玉柱般直直的跪在地上,恭敬道:“奴才姜晚易给四爷请安,多谢四爷照顾小妹。”
来的路上他还忐忑,生怕见了面黄肌瘦,摇摇欲坠的小妹。
如今乍然一见,小妹不止出落的更美,通身的气质更不可同日而语。
可见,必然是千宠万宠的。
他心里的担心,也放下了。
“起来吧。”瞧着美眸晶莹,可怜兮兮瞧着自己的小狐狸,四爷无奈抬手。
第103章 灵活的底线
“何时动身的?”几人分宾主坐下后,四爷问道。
姜晚易闻言,起身道:“禀…”
四爷压了压手。
“哥哥,自在些就好,我们爷可随和了。”姜晚蛾眉微颦,看向四爷:“爷,我说的可对?”
四爷颔首:“听你妹妹的。”
姜晚易拱手重新坐下,心里有了数了。
难怪门子对他那般态度。
便回道:“奴才是数日前动的身,因走的水路,坐的船,就比陆上快了些。”
路地,就算骑马,不眠不休八百里加急,从江南到京城也得七天七夜。
水路则不然,日夜不停,快的话,只需三日,慢不过六七日。
“水路这么快呀?”姜晚晚惊了。她还以为古代交通不便,至少得一个月呢。
“晚晚不知,水路虽快,普通百姓可坐不起。”四爷笑着解惑:“这走一趟的银子都够普通人家嚼用十年不止。”
“四爷英明,奴才这趟也是恰巧有贵人来京,赶个趟儿罢了。”
“那不是得好几百两?”姜晚晚吐了吐舌。
那可是她一年的银米。
花这么多银子就为了提前十来天到京,这得多么败家。
四爷莞尔,没去纠正,端起桌上的茶看了看,复又放下:“苏培盛,以后不要给你姜主子上龙井。”
苏培盛脸色一白,才想起了这位姑奶奶有孕,忙跪下请罪。
“下次小心些就是。”姜晚晚心情好,解了围。
四爷挥了挥手。
苏培盛感激的起身,重新上了一盏玫瑰香露。
一旁姜晚易心里猫爪似的,想问,又碍于四爷,不敢。
姜晚晚见状,掩唇一笑:“哥哥,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你有了侄儿了。”
姜晚易顿时惊的站了起来,眼睛滚圆:“真的?”
见姜晚晚点头,他不由喜得抓耳挠腮,连声道:“来的时候,娘亲还担忧不已,这下好了,我待会儿就给娘写信,她要知道了,还不知有多高兴呢。”
姜晚晚笑看自家哥哥一眼:“不用写信了。我们爷早在前几日就派人去嘉兴接娘亲了。”
“那真真是极好不过了”姜晚易眼睛一亮,脸上满是喜色。
又道:“小妹不知,我来时,娘亲还在念叨你呢。这下好了,娘亲到了京城,想必能经常进府瞧你。她老人家也不用那么想你了。”
至于自己一家都来京城,父亲孤零零一人在嘉兴府?
他只是脑海里略略一想便抛之脑后了。
在他看来,自个父亲迂腐古板,一点儿人情味都没有,哪会有什么复杂心思。
“你这次进京可是有事?”闲话聊了片刻,四爷缓声询问。
“四爷,奴才此次进京,除了替母看望小妹,也是是为了参加过几日的武选。”姜晚易回道。
文科举秋闱刚过,只剩下武选。
四爷心里原先就有些猜测,此时听了没有露出异样,只问道:“过了乡试了?”
本朝除了文官科举,也有武举。
武选同科举一般,也有童试、乡试、而后京城会试、皇帝亲自监考的殿试。
如科考一般,武举也有名次。
成绩优异的也分一甲(前三名),二甲,三甲。
根据武考时的成绩与名次,考生会被授予不同的职务。
一甲的前三名依照往常惯例,被任命为御前侍卫。
其中对应科举的武状元被被授为一等侍卫(正三品),武榜眼授二等侍卫(正四品),武桃花(正五品)。
二甲排名的若是红带子、或上三旗出身的大多也是成了三等侍卫。
满军下伍旗则通常一应都被任命为蓝翎侍卫(正六品)。
而三甲的获得者不论出身归属,通常一应都被任命为从六品的绿营千总,其中有些幸运儿也成了蓝领侍卫,可以常驻宫中,或被分往各王府、贝勒府充做亲卫、统领。
姜晚易来京城参加武考会试,自然是过了乡试。
“奴才十五岁就过了。”
四爷眼里闪过一抹诧异:“你倒不凡,难为你出身江南竟对武举有如此天分。”
武选考试分为:首场试马箭,二场试步箭、技勇,三场试策论,这都是需要体力的。
江南自古都是文科举圣地,大多都是文人举子,身子多数不太好,因此每年来自江南的武举子很少。
“我哥哥从小就爱舞枪弄棒,在正经的经义读书上反倒六窍通了一窍。”姜晚晚笑吟吟给自己哥哥补刀。
姜晚易脸色一红,挠了挠头。
他自小就不喜读书。
偏他父亲学问很高,是康熙十九年的少年进士,远近闻名的神童。
因此从小就被自家父亲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挑刺。
反倒是身为女子的姜晚晚喜读书,常常举一反三。
两人一对比,作为父亲的姜道选,自然更对自家儿子没什么好气。
四爷听的唇角微翘,喝了一口茶水,清声道:“你既有如此志向,爷看在你妹妹的面上,自会助你。”
他最是惜才。
眼前之人又是小狐狸的哥哥,能帮的他自然不会吝啬。
“多谢四爷。”姜晚易嘿嘿一笑,也没什么不好意思。
他可不像自家父亲那样迂腐,有人提携还端着拒绝了。
再说,自家小妹如今得宠,以后呢?
只要不违反原则,他就会不顾一切往上爬,将来给自己小妹撑腰。
四爷观他不推辞,也毫不做作,眼神略过欣赏。
合上茶盏,笑了笑:“你们兄妹俩,倒与你父亲不同。”
小狐狸父亲若有他儿女这般圆滑,又岂过了二十余年还是从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