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你们的天敌 第631节
“这个好,这个好。”
太师叔祖一直担心的,并不是扶余山的弟子够不够强,强也只是强拔尖的那个。
扶余山一直以来招收弟子的策略,都是以孤儿为主,这里面没修道天赋,也没练武天赋的才是大多数。
太师叔祖担心的也只是他们下山之后的生计问题。
老一辈的想法,一直都是有个一技之长,生计就有了兜底,抗风险的能力会大很多。
温言说,他只看了三个技能,马步、处理大肠、做陷阱,太师叔祖最看重的反而是那个处理大肠,做大肠的技能。
有些弟子,身体条件不是太好,幼年有亏,后面就很难再完全补回来了,太繁重的工作未必能做得了。要是能学一道菜,学个卤菜,每天晚上出摊卖完回家,起码生计也有了保证。
扶余山不禁婚嫁,也不强求弟子是不是下山。但大部分弟子,都是会选择下山闯荡。
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以前都有大量的年轻人耐不住寂寞,到了现在,信息传播的这么快,这么方便,耐不住寂寞的年轻人更多。
如今在山上的,年纪大点的,基本都是这么过来的。
山门也很支持弟子下山,开拓眼界,自己去体悟,很多东西是看多少书都体悟不到的,必须亲自去。
这个在道门里叫入红尘,是必要的历练过程,很多前辈,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当然,对于扶余山的大部分弟子来说,只是讨生活而已。
太师叔祖公布了领域的事情,一群人都很开心。哪怕跟他们说了,可能大部分技能,都不能让人变强很多,也不能让人大富大贵,他们一样很开心。
温言在旁边看着,他很喜欢扶余山的气氛,也很喜欢这些弟子的心态。
这些人基本都是从小就被扶余山收养了,都被教导得很好,至少温言到现在为止,也没见过扶余山的哪个弟子,是那种很狂妄的人,也没见到自怨自艾的人,都很正常。
见多了不正常的人,见多了魔怔人,温言才明白,一座山门里,全是正常人,那是多不容易。
便是有老天师坐镇的天师府,都出了个喜欢玩娃娃的张启辉……
太乙观更是自上到下一堆魔怔人神经病。
老君山向来是人丁稀少,动不动就青黄不接,温言都觉得,他们恐怕纯粹是懒,被逼到没辙了,才会收个弟子意思一下。
相比之下,扶余山的整体实力,虽然算是垫底的,可对比其他山门,弟子们实在是有点过于正常,有时候反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太师叔祖给公布完,那些年轻的弟子,就都忍不住了,想要赶紧去看看。
自家山门里多了一个领域,还能随时进去,还可以在里面用特殊的手段学东西,要说不好奇是不可能的。
但哪怕再好奇,那些年轻弟子,也依然是先来对温言表示感谢,然后再请示了一下长辈,得到了应允之后,这群年轻弟子,才欢呼着冲下山。
温言望着那些少年,心里面的一个想法,开始萌芽。
“四师叔祖,劳烦您老主持一下了,跟每个白幡木碑,都编号记录一下里面是什么东西。
要是这次配合的不错,有了完善的程序和流程,以后我还有点别的想法。”
“你又有什么想法?”四师叔祖直接问,也不猜了,他的想法,是根本跟不上温言的脑回路的。
“现在不太好说,我就只有一点小想法而已。”
温言想了想,还是没说他的一点小想法。
自从上次解厄水官箓进度提升,多出来一个“脉动”效果之后,修行的进度明显加快,五脏的相关链接,转化,也快要完成了。
筋骨、血肉内脏,都完成之后,他修行就该继续往头上推进了。
之前要不是让张学文当了次小白鼠,他也不可能这么快,让他自己强行去试,也不太可能能有如今的完美图。
那时候,他就明白,仅仅靠他自己,是有极限的。
同样的,三山五岳里,传承的各种手印指印、罡步、禹步、咒文、符箓等等,都是可以化入到新道里的。
仅靠他一个人,也绝对不可能完成这种工作量。
当他把新道传给张学文的时候,心里就有想法。既然他自己是绝对不可能完成如此庞大的工作量,更不可能一个人就推陈出新,搞出来新的东西。
那何不多拉些人,帮着一起来完成这项庞大的工作?
而新道最关键的点,是在烈阳。
他之前也听说过不止一次,当年十三祖要是没有英年早逝,后面是肯定要把烈阳刻入天庭的,让烈阳化作一道箓。
而之前有人针对他,并不是针对他温言,而是针对当代烈阳这个身份。
哪怕到了现在,也肯定还有人暗藏着。因为理念的问题,在黑暗之中窥视着他,等待着机会。
温言不是太在乎这些人,只要不冒头,只要不伸爪子,心里有点数,那他也不可能在对方什么都没做的时候,把人挖出来打死。
理念不合其实是很正常的情况,温言相信。就算是那一派的那些人内部,肯定也是分了很多种,激进派、温和派之类的。
要是保持“烈阳不应该刻入天庭”这种理念的人,全部都非常团结,理念都完全一致,那他们也不可能一个个都藏着不露头了。
实力弱的,才需要藏。
要是实力强,能拳打烈阳部,脚踢三山五岳,单手就把温言按在地上摩擦,谁有病啊,搞这么多小动作。
温言本来是对那些事情,没多大兴趣的,说不定等他年纪大了,要死了,要是能飞升的话,直接飞升入天庭,把烈阳化作一道箓,刻入天庭。
至少现阶段,他本来真没什么兴趣。
但现在,温言开始有点想法了。
他开始琢磨着,有没有什么不飞升,也依然能把烈阳刻入天庭的办法。
他想要找很多帕鲁,来帮忙一起开路,那总不能最基础的硬性条件都没有吧。
没有烈阳,基础的烈阳拳,除了第一阶段打基础的部分之外,其他的部分,谁练谁虚。
第三阶段的最后一部分,是需要冲击脑袋的,温言都琢磨着,到了月底,把张学文拉来试试。
让他自己来,他实在是有点拿不准。
甚至,温言都琢磨着,是不是再找几个大佬,帮忙参谋一下。
在张学文那拿到过一次最和谐的路线图,吃惯了细糠,再让他凑合,就有点难以接受了。
除了最难的这个开路,后面繁杂的东西更多,都是需要人来做的。
或者说,是那些繁琐的东西,他现阶段就可以去做的,倒也不用非得再往前开辟点路之后才行。
这次就当是个小测试吧,要是一切顺利,那就算是给他的小想法多奠定了一点基础。
剩下的,以后再慢慢琢磨。
这种事,不太适合现在就说。
万一消息泄露了,保准把那些本来就看当代烈阳不顺眼的家伙,刺激到变成极端分子。
还是低调点吧,至少现在没必要。
等什么时候可以做到了,那就直接做,快刀斩乱麻,事后谁冒头谁死。
温言没说这些事,四师叔祖也没问,在温言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准备让给开个窗口的时候,四师叔祖拿着一沓子书,塞到温言手里。
“回去了多看看书,未必要多么理解。但稍稍了解下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有些常识性的东西。”
四师叔祖指了指那一沓子书里,最上面的一本书,书名很简单,就叫常识,明显不是正常出版的,是自己印的。
四师叔祖重点指了指这本书,让温言回去好好看看。
“另外,那座山头,既然是你选的,你又在那设立了一个领域,那座山头就是你的了。”
“呃……”
“我看过了,领域虽然是以那座山头为基础,可除了从领域入口进去之外。”
别的地方,依然还是正常的山,互相不影响。
太师叔祖已经让人去找设计,出设计图了。
后续会在那座山上合适的地方,给盖些房子。
该有的都会有。”
“等下,四师叔祖,怎么就开始盖房子了?这太破费了吧?”
“你要是不乐意,你跟你太师叔祖说去吧。”
温言看了一眼远处,太师叔祖满面红光,心情似乎非常好,隐约还能听到,太师叔祖中气十足的说着什么,只言片语,也大概能听出来,似乎就是在跟人沟通盖房子的事情。
温言讷讷无言,这让他怎么说啊。
在人家心情最好的时候去泼冷水,再怎么没眼色,也不至于这么干吧。
“伱太师叔祖年纪大了,能高兴的事情不多了。”四师叔祖长叹一声,轻声念叨了一句。
“……”
温言无话可说。
他现在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也大概能猜到,太师叔祖理解的事情,跟他理解的好像不是一回事。
他还没见太师叔祖什么时候会高兴成这样过。感觉当初他这个当代烈阳出现的时候,太师叔祖都没这么高兴。
他都没敢上去碍眼,拎着书,麻溜的跑路。
回到家,他就拿出四师叔祖专门点的那本叫常识的书,仔细看了起来。
看到后面,一个叫分山的“常识”,温言就明白太师叔祖为什么这么高兴了,甚至还要山门出钱给盖房子。
“这算哪门子常识啊?!”
温言一脸震惊,他在扶余山逛了这么多次,从来没见过其他山头有人住。
别说住了,其他山头,能有个凉亭,都算是大建筑了。
便是扶余山的一般弟子,跟他同辈的,还有那些他得叫师叔师伯的道士,都没多少知道这个所谓的常识。
因为这书里面明确记载了,扶余山已经三百多年没分山了。
最后一次分山的那一脉,下山的时候,全员横死。
而现在留下的扶余山,就是最后一脉作为传承香火的种子。
按照上面记录的数据,扶余山是偏世俗化的,跟红尘很近,联系也更紧密,当年扶余山下山的人很多,最危急的时候,连现在的山头都差点丢了。
三山五岳里的其他山门,倒是没这么艰难,他们跟世俗之间,总是有距离的,不像扶余山这么近。
太师叔祖一直担心的,并不是扶余山的弟子够不够强,强也只是强拔尖的那个。
扶余山一直以来招收弟子的策略,都是以孤儿为主,这里面没修道天赋,也没练武天赋的才是大多数。
太师叔祖担心的也只是他们下山之后的生计问题。
老一辈的想法,一直都是有个一技之长,生计就有了兜底,抗风险的能力会大很多。
温言说,他只看了三个技能,马步、处理大肠、做陷阱,太师叔祖最看重的反而是那个处理大肠,做大肠的技能。
有些弟子,身体条件不是太好,幼年有亏,后面就很难再完全补回来了,太繁重的工作未必能做得了。要是能学一道菜,学个卤菜,每天晚上出摊卖完回家,起码生计也有了保证。
扶余山不禁婚嫁,也不强求弟子是不是下山。但大部分弟子,都是会选择下山闯荡。
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以前都有大量的年轻人耐不住寂寞,到了现在,信息传播的这么快,这么方便,耐不住寂寞的年轻人更多。
如今在山上的,年纪大点的,基本都是这么过来的。
山门也很支持弟子下山,开拓眼界,自己去体悟,很多东西是看多少书都体悟不到的,必须亲自去。
这个在道门里叫入红尘,是必要的历练过程,很多前辈,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当然,对于扶余山的大部分弟子来说,只是讨生活而已。
太师叔祖公布了领域的事情,一群人都很开心。哪怕跟他们说了,可能大部分技能,都不能让人变强很多,也不能让人大富大贵,他们一样很开心。
温言在旁边看着,他很喜欢扶余山的气氛,也很喜欢这些弟子的心态。
这些人基本都是从小就被扶余山收养了,都被教导得很好,至少温言到现在为止,也没见过扶余山的哪个弟子,是那种很狂妄的人,也没见到自怨自艾的人,都很正常。
见多了不正常的人,见多了魔怔人,温言才明白,一座山门里,全是正常人,那是多不容易。
便是有老天师坐镇的天师府,都出了个喜欢玩娃娃的张启辉……
太乙观更是自上到下一堆魔怔人神经病。
老君山向来是人丁稀少,动不动就青黄不接,温言都觉得,他们恐怕纯粹是懒,被逼到没辙了,才会收个弟子意思一下。
相比之下,扶余山的整体实力,虽然算是垫底的,可对比其他山门,弟子们实在是有点过于正常,有时候反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太师叔祖给公布完,那些年轻的弟子,就都忍不住了,想要赶紧去看看。
自家山门里多了一个领域,还能随时进去,还可以在里面用特殊的手段学东西,要说不好奇是不可能的。
但哪怕再好奇,那些年轻弟子,也依然是先来对温言表示感谢,然后再请示了一下长辈,得到了应允之后,这群年轻弟子,才欢呼着冲下山。
温言望着那些少年,心里面的一个想法,开始萌芽。
“四师叔祖,劳烦您老主持一下了,跟每个白幡木碑,都编号记录一下里面是什么东西。
要是这次配合的不错,有了完善的程序和流程,以后我还有点别的想法。”
“你又有什么想法?”四师叔祖直接问,也不猜了,他的想法,是根本跟不上温言的脑回路的。
“现在不太好说,我就只有一点小想法而已。”
温言想了想,还是没说他的一点小想法。
自从上次解厄水官箓进度提升,多出来一个“脉动”效果之后,修行的进度明显加快,五脏的相关链接,转化,也快要完成了。
筋骨、血肉内脏,都完成之后,他修行就该继续往头上推进了。
之前要不是让张学文当了次小白鼠,他也不可能这么快,让他自己强行去试,也不太可能能有如今的完美图。
那时候,他就明白,仅仅靠他自己,是有极限的。
同样的,三山五岳里,传承的各种手印指印、罡步、禹步、咒文、符箓等等,都是可以化入到新道里的。
仅靠他一个人,也绝对不可能完成这种工作量。
当他把新道传给张学文的时候,心里就有想法。既然他自己是绝对不可能完成如此庞大的工作量,更不可能一个人就推陈出新,搞出来新的东西。
那何不多拉些人,帮着一起来完成这项庞大的工作?
而新道最关键的点,是在烈阳。
他之前也听说过不止一次,当年十三祖要是没有英年早逝,后面是肯定要把烈阳刻入天庭的,让烈阳化作一道箓。
而之前有人针对他,并不是针对他温言,而是针对当代烈阳这个身份。
哪怕到了现在,也肯定还有人暗藏着。因为理念的问题,在黑暗之中窥视着他,等待着机会。
温言不是太在乎这些人,只要不冒头,只要不伸爪子,心里有点数,那他也不可能在对方什么都没做的时候,把人挖出来打死。
理念不合其实是很正常的情况,温言相信。就算是那一派的那些人内部,肯定也是分了很多种,激进派、温和派之类的。
要是保持“烈阳不应该刻入天庭”这种理念的人,全部都非常团结,理念都完全一致,那他们也不可能一个个都藏着不露头了。
实力弱的,才需要藏。
要是实力强,能拳打烈阳部,脚踢三山五岳,单手就把温言按在地上摩擦,谁有病啊,搞这么多小动作。
温言本来是对那些事情,没多大兴趣的,说不定等他年纪大了,要死了,要是能飞升的话,直接飞升入天庭,把烈阳化作一道箓,刻入天庭。
至少现阶段,他本来真没什么兴趣。
但现在,温言开始有点想法了。
他开始琢磨着,有没有什么不飞升,也依然能把烈阳刻入天庭的办法。
他想要找很多帕鲁,来帮忙一起开路,那总不能最基础的硬性条件都没有吧。
没有烈阳,基础的烈阳拳,除了第一阶段打基础的部分之外,其他的部分,谁练谁虚。
第三阶段的最后一部分,是需要冲击脑袋的,温言都琢磨着,到了月底,把张学文拉来试试。
让他自己来,他实在是有点拿不准。
甚至,温言都琢磨着,是不是再找几个大佬,帮忙参谋一下。
在张学文那拿到过一次最和谐的路线图,吃惯了细糠,再让他凑合,就有点难以接受了。
除了最难的这个开路,后面繁杂的东西更多,都是需要人来做的。
或者说,是那些繁琐的东西,他现阶段就可以去做的,倒也不用非得再往前开辟点路之后才行。
这次就当是个小测试吧,要是一切顺利,那就算是给他的小想法多奠定了一点基础。
剩下的,以后再慢慢琢磨。
这种事,不太适合现在就说。
万一消息泄露了,保准把那些本来就看当代烈阳不顺眼的家伙,刺激到变成极端分子。
还是低调点吧,至少现在没必要。
等什么时候可以做到了,那就直接做,快刀斩乱麻,事后谁冒头谁死。
温言没说这些事,四师叔祖也没问,在温言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准备让给开个窗口的时候,四师叔祖拿着一沓子书,塞到温言手里。
“回去了多看看书,未必要多么理解。但稍稍了解下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有些常识性的东西。”
四师叔祖指了指那一沓子书里,最上面的一本书,书名很简单,就叫常识,明显不是正常出版的,是自己印的。
四师叔祖重点指了指这本书,让温言回去好好看看。
“另外,那座山头,既然是你选的,你又在那设立了一个领域,那座山头就是你的了。”
“呃……”
“我看过了,领域虽然是以那座山头为基础,可除了从领域入口进去之外。”
别的地方,依然还是正常的山,互相不影响。
太师叔祖已经让人去找设计,出设计图了。
后续会在那座山上合适的地方,给盖些房子。
该有的都会有。”
“等下,四师叔祖,怎么就开始盖房子了?这太破费了吧?”
“你要是不乐意,你跟你太师叔祖说去吧。”
温言看了一眼远处,太师叔祖满面红光,心情似乎非常好,隐约还能听到,太师叔祖中气十足的说着什么,只言片语,也大概能听出来,似乎就是在跟人沟通盖房子的事情。
温言讷讷无言,这让他怎么说啊。
在人家心情最好的时候去泼冷水,再怎么没眼色,也不至于这么干吧。
“伱太师叔祖年纪大了,能高兴的事情不多了。”四师叔祖长叹一声,轻声念叨了一句。
“……”
温言无话可说。
他现在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也大概能猜到,太师叔祖理解的事情,跟他理解的好像不是一回事。
他还没见太师叔祖什么时候会高兴成这样过。感觉当初他这个当代烈阳出现的时候,太师叔祖都没这么高兴。
他都没敢上去碍眼,拎着书,麻溜的跑路。
回到家,他就拿出四师叔祖专门点的那本叫常识的书,仔细看了起来。
看到后面,一个叫分山的“常识”,温言就明白太师叔祖为什么这么高兴了,甚至还要山门出钱给盖房子。
“这算哪门子常识啊?!”
温言一脸震惊,他在扶余山逛了这么多次,从来没见过其他山头有人住。
别说住了,其他山头,能有个凉亭,都算是大建筑了。
便是扶余山的一般弟子,跟他同辈的,还有那些他得叫师叔师伯的道士,都没多少知道这个所谓的常识。
因为这书里面明确记载了,扶余山已经三百多年没分山了。
最后一次分山的那一脉,下山的时候,全员横死。
而现在留下的扶余山,就是最后一脉作为传承香火的种子。
按照上面记录的数据,扶余山是偏世俗化的,跟红尘很近,联系也更紧密,当年扶余山下山的人很多,最危急的时候,连现在的山头都差点丢了。
三山五岳里的其他山门,倒是没这么艰难,他们跟世俗之间,总是有距离的,不像扶余山这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