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好哇,有你捏肩,我每日能写上五张请帖!”宋泊笑道。
  大事都定了下来,宋泊的生活渐入平稳,他每日按部就班上朝、工作,下了工就去百安馆坐着写请帖,有来店里看病的客人都知这家医馆好事将近,拿药走的时候都会与宋泊说几句贺言,说得多了,宋泊干脆买了一罐子糖放在医馆里,有人与他祝贺他便拿些喜糖给人家,那些喜糖都能久放,等病人病好了或者拿回去给家里小孩吃都行。
  没想着看病还能有喜糖拿,来百安馆看病的客人越来越多,加上江金熙和宋茶栽两人,医馆内共有四个大夫,但客人多着连四个大夫连轴转都有些忙不过来。无法,江金熙紧急又招了两个大夫来,开门营业第一月净利润便达到二十两之多。
  八月底,刘南民从近里村赶了上来,医馆里又加了个帮手。
  宋泊想着请宋里正、李五、路砚知他们,再加上宋茶栽的一些朋友,便早早写了请帖由驿卒送去,那些人住得远,参加喜宴得提早通知上。住于京城的人便无需那么着急,等着十一月初再一道发请帖也成。
  十一月一日,宋泊携请帖到天少阁发于同僚。
  谢长拿着手里有些烫金的红色喜帖,道:“这是你的喜帖吗!”
  宋泊点头,“嗯,腊月十一,欢迎谢同僚来参席。”
  沈端墨比谢长晚到明净轩,他把撑着的伞支在门口,在门外拍净了雪花才走进明净轩。
  “沈同僚你瞧,宋同僚要成亲了!”谢长一根粗神经,见着沈端墨来了马上便分享宋泊的喜事。
  宋泊也是准备了沈端墨的那份请帖,不想与沈端墨打交道是一回事,但这事儿不能搬到明面上来,天少阁郎君成婚只有沈少郎君没收到请帖,这传出去可不得坏了他自个儿的名声,落了个小肚鸡肠的名头。反正请帖送了,他来不来是他的事儿。
  沈端墨接过宋泊的请帖直接放在桌上,道:“晚些时候我会看的。”
  宋泊也不管沈端墨什么态度,在忙完早晨的事儿以后,他拿着请帖去寻天少卿,送请帖顺道请婚假。
  “跟江公子的成亲的喜帖可算来了。”先前宋泊与江金熙定亲的事儿可是传遍了整个官圈儿,天少卿一直等着喜帖,可算是等着了,他拿着喜帖看了看,满意地点头,“这字定是你写的,字如其人,好看好看。”
  “多谢陈卿谬赞,拙字罢了,不足挂齿。”宋泊谦虚道:“宋泊腊月十一成婚,因着婚事便相与陈卿请个短假。”
  天少卿想也没想直接就应下了宋泊请假的事儿,宋泊此人做事谨慎认真,圣上不止一次说过宋泊是个人才,等年后调迁,宋泊定会往上迁,这时与他个方便可是百利而无一害。
  再说,天少卿本来也喜欢这般踏实肯干的人,不过请个婚假,短短七日不碍什么事。
  没曾想天少卿答应得如此爽快,宋泊后退一步与天少卿行礼,“多谢陈卿。”
  天少卿扶起宋泊,而后捋了把胡子呵呵乐道:“无妨,喜宴多摆些好菜就是。”
  第162章
  八月底,刘南民将田里种出来的草药都卖了后,跟着往京城走的商队一块儿入了京。他从未来过京城,乍一下进入瞧着京城城门还有些惊讶,那城门高的,他的头得昂得老高才能瞅着城墙顶。
  两个带刀的士兵细细检查着每个入城的人,倒让刘南民有些紧张,还好他没带什么违禁物品,士兵查过他的行囊便让他进了。
  刘南民带着自己的东西与商队分道扬镳,寻着宋泊给的地址就找了去。
  现下宋泊在周围邻居中名声可是响亮,刘南民到了个大致的位儿一打听,就有热心百姓给他指了宋宅的位置。
  宋泊这小子确实有出息,都能在京城这地儿买院子了。
  宋宅门往里头打开来,是个刘南民不熟悉的生面孔。
  阿军瞧着来访者问道:“你是?”
  “这儿可是宋泊宋状元的宅子?”刘南民问。
  “正是。”阿军答。
  刘南民自我介绍道:“我是宋泊的姑父,我叫刘南民。”
  先前宋泊与阿军已经打过招呼,阿军知晓主君的姑父大概这几日到,便一直留心着,“原来是主君的姑父,快里面请。”
  刘南民随着阿军往里头走,一路瞧着宋泊买的这个院子,这院子不大但是敞亮,住宋泊与江金熙两人也是够了。
  “这儿便是宋夫人住的屋。”阿军把刘南民引到宋茶栽的屋子,又与他说了两句有事可唤院里的侍女春杏和秋菊,便转了身又守门去了。
  这屋子收拾得整洁,确实像是他家阿栽的作风,刘南民将自己沾了不少尘土的行囊先往屋内桌上一放,而后将里头干净衣裳拿出来往衣柜里一搁,为了宋泊成亲那日有面,他还给自己和宋茶栽都定了套新装,压在行囊最底下,可宝贝着。
  “哎呀,都皱了。”刘南民拿着最底下两件新衣起来瞧,发觉衣裳被上头衣物压着都皱了去,只能到外头寻春杏拿过两个衣架,把衣服支起来,好自然变平整。
  把行囊清了个空,刘南民拎着空布洗了洗,洗干净晾了起来,才出门寻人去。他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听闻江金熙在京城也开了个百安馆,他正好能过去瞧瞧有没有活儿做。
  宋泊刚帮江金熙把病人送到门口,与他嘱咐注意事项时,眼睛瞥着街头出现个熟悉的身影,瞧着可像刘南民,等他近了几步他才发现,那哪儿是像,分明就是刘南民本人。
  病人谢了宋泊一声,离了店,宋泊赶紧出门迎人,“姑父,你可来了。”
  “你怎的在这儿?今日不上朝?”刘南民倒是没想着在百安馆第一个遇着的人会是宋泊。
  “今儿休沐,我来医馆帮忙。”宋泊边说边迎着刘南民往里头走,“这会儿他们都在忙,只有我闲些。”
  刘南民一进馆便四处瞧着,这医馆可是好,布局合理,该有的都有,俨然就是一家正规的医馆模样。他在来之前还担心呢,就怕江金熙年轻,砸钱买教训,现在瞧来,哪儿买了教训,分明像模像样,开得很好。
  刘南民自己给自己倒了杯水饮尽,挥手赶宋泊,“无妨,你忙着去,我等会儿也找点活儿做做。”
  “姑父你才刚到京城,哪儿能马上做活,还是歇两日吧。”宋泊道。
  虽然从近里村到京城这一路上刘南民都是坐的马车,但坐马车也熬人,不比做一天活儿轻松多少。
  刘南民乐呵道:“农里人哪儿闲得住,你别管我了,金熙都喊了。”
  江金熙掀开诊室门帘,先一嘴“宋泊”出声,随后发现刘南民来了,又与刘南民行了个礼,说着忙完就来。
  宋泊“诶”了一声,转头与刘南民道:“那你自个儿安排。”
  宋泊刚进诊室内,便听着江金熙小声问他,“姑父来了你怎的不喊我一声?”
  “刚到,我才与他说一会儿话而已。”宋泊说:“什么活?”
  “这副药你帮我拿去药师那儿,我给病人正骨一下。”江金熙说着从桌上拿起写好的药方塞到宋泊手中。
  “好。”宋泊应声。
  晚了,夕阳渐渐落入山头,医馆闲下来,大伙儿才有空聚一起说上几句话。
  刘南民一下午也帮着跑了跑腿,不过因着人生地不熟,不能去外头送药,就只能在医馆内帮些小忙。
  天色又沉下几分,江金熙特意早关了医馆,一家子到饭馆里吃上一顿。
  “这菜这么一点点就要二十钱?”刘南民瞧着菜价又看了眼盘内分量,忍不住抱怨一句,“不愧是京城的价。”
  在京城中,百姓们一般都在自己家里吃饭,能下饭馆的手里多少都有些钱,所以京城里的饭馆主要是菜品精致,菜品一精致,价位就往上涨了不少。
  “姑父你尽管吃,今儿我做东。”江金熙豪气道,怎么说自己作为京城人也得尽尽地主之谊。
  “成!”刘南民也豪声应着。
  只是刘南民嘴上这么说,后头出了饭馆与江金熙分开来,他还是扯着宋泊带他去市集,在饭馆里他念着价高不敢多点,没吃饱硬撑着说饱了,所以后头出来只能去市集在买些别的填肚子。
  宋泊领着刘南民和宋茶栽一道儿去了市集,给刘南民点了碗牛肉面吃,坐在摊位上,三人便聊起宋泊成亲的事儿。
  “说是腊月十一就要成亲,婚服那些的可叫人做了?”刘南民只在信里听了成亲的事儿,具体什么情况还得见了面问才说得清楚。
  “婚服让做了,衣服也定了,只是那席实在不好定。”宋茶栽说道。先头因为家中太小想着流水席,后头她与宋泊一合计,江家那面请的都是有官身在的人,不好急呼呼地用流水席赶人,便又想着定席,可一定席,先头的问题又漏了出来,属实是有些两难。
  “我想着借外头街道摆个二十桌,就怕不够面儿。”宋泊道。
  “哪儿不够面,咱给装饰得好看些不就成了。”刘南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