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江金熙留了十日时间在霞县,之后他们就得回京城,不然可能会超过一个半月的省亲假。
“得令!我一定收得妥妥当当。”简言一个麻利从椅子上蹦下来,在宋泊面前作揖行礼。
六月二日,十日到了,江金熙和吴末商量得差不多,百安馆再招两位大夫进来,分成五五分。
这十日宋泊因为名声在外,不少住在霞县的达官贵族都邀请他去参加宴席,几乎每日一宴,忙得团团转,而江金熙就窝在百安馆跟着吴末取经,去到京城开百安馆可就没有吴末再旁手把手指导,一切都得靠自己。
吴末还叫他注意南北地域差异,北方湿气低,容易得一些干燥病,要与南方病症区分开来。
江金熙得了十日的专家课程受益匪浅,注意手册都写了满满当当一册子,他还把自己写好的医书先拿了本给吴末,得了吴末不少夸赞,直道这书简单易懂,只要有念些书的人都能看懂,一经发售定会销售一空。
江金熙乐呵呵地应了,说借吴师叔吉言。
二日一早,阿朝和阿丁给马喂好草料,简言把自己的东西扛上马车,四人一狗上了马车,返回京城。
带了个狗回程就是乐趣繁多,常乐不喜欢在马车上憋着,只有睡觉时才愿意上马车车厢,其余时候它都跟在马车旁一道儿跑,腱子肉练出了不少,马儿停下吃草,它就大步跑出去,有时它还会嘴里叼一些野生草药回来,跟在学医的人身边太久,它都耳濡目染,知道哪些草药捡回来主人会高兴。
更甚一次常乐甚至叼回来一个人参,那人参瞧来便有几十年,长得可肥,这般人参大多藏得深,也不知道常乐究竟是如何刨的,才能叫它啃一个完整的人参回来。
因着常乐这个习惯,每日看常乐会把什么东西叼回来,也成了车上人的乐趣。
第158章
从霞县往京城走途径银湖州,宋泊特意在银湖州停了一个时辰,找了银湖州的官方房牙,交代了租院子的事儿,之前官府送的那十亩地若能租出去便租,租金不要低于最低租金就行。
今年要花大钱,那十亩地空着也是空着,还不如租出去再收点儿钱回来,银钱揣在兜里揣得多了,花钱才能有底气。
马车驶进京城时是六月十八日,回程时间充裕,阿朝和阿丁便慢着行车,让宋泊他们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简言没来过京城,对周遭的一切都保有新鲜感,一入京城他就扒在车窗边儿兴奋地往外瞧。
“主君,那儿有卖玩具耶!”
“郎君郎君,那边摊位上的糕点看着好好吃。”
“哇,这栋楼建得好高,风吹过来不会倒吗?”
简言一张嘴嘚不嘚说个不停,宋泊和江金熙也是很有耐心,一句一句接着他的话。
行至宋宅门口,守门的阿军开了门,简言从车上蹦下来,瞧着面前足有五个他高的大门可是气派,只这院子门上头没有挂匾额,让简言有些摸不着头脑,“主君,为什么这个大门上头没有挂匾额?”
“匾额送去刻了。”宋泊道,他亲手写了个匾额模板,又把官府送的实木板拿去雕刻,此去一月多,应当雕刻回来了。
宋泊转头问了阿军,阿军说木匠上门来过了,匾额已经刻好,只等宋泊过去运回来。
主君不在家中,阿军他们不敢擅作主张,若是将宋泊定做好的匾额磕着碰了,他们可是万万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进了院里,阿丁把马儿拉去马厩放着,阿军则帮简言搬着行囊往里头走。
在院子里扫地的春杏见着宋泊回来了,忙屈身唤道:“主君、宋夫人、江公子......”春杏不认识简言,不知道如何称呼面前这个比她稍高一点点的男孩。
“你唤他简言就是。”宋泊说。
春杏点了头,补上了对简言的称呼。
“房间可扫好了?”宋泊问。
“扫好了。”春杏应声。
简言住在内院,既要当心腹培养,宋泊便分了个房间给他,不必住在耳房。
简言一进院子便四处张望,没想到自己还能独住一间屋子,可把他高兴坏了。
“你与主君最是贴心,往后一些其他人不便行的事,就由你去干。”江金熙与简言说着,声音柔和,如一股清泉流过心头。
闻言简言在两人面前站定,底气十足,“是!我定仔细完成主君交代的活儿!”
“汪。”边上常乐跟着也嗷了一声,一条大尾巴晃得起劲。
离上工还有四日,第一日宋泊喊着阿丁与他一道儿去把匾额搬*回来,他现在官位低,还用不了“府”字,故而匾额上只写了简简单单两字,“宋宅”。
做了官,且不说院子内里如何,外头的牌面得给足,匾额往大门上一挂气派非常。
“宋郎君来了。”木工店老板一瞅着宋泊马上迎了上来,木匠们都在后头院子里忙活,前头买卖的事儿便由老板一人张罗。
“我的匾额做得如何了?”宋泊问。
老板领着他到了匾额那儿,官府给的木头好,刻型后抹墨上去一丝渗透也无,洁净质朴,宋泊给的字是何模样,刻出来的匾额就是何模样。
“宋郎君这匾额可是不简单,两字简单却深藏韵味,引得不少客人与我询问呢。”店老板笑道。
店里刻好的匾额都放在外头摆着,不少客人会寻着店里的匾额,问店老板刻个相同的来,宋泊这个匾额自拿出来后,有十几人都问过店老板这匾额的字由谁写的,都想请那位大家帮忙写个匾额,只是店老板护着宋泊的名儿,只说不知是谁写的。
“呀,宋同僚,你也来取匾额吗?”宋泊正与店老板说着话,忽然听着后头传来与他打招呼的声,他转头看去,是谢长与他说话。
今日是天少阁休沐的日子,谢长一身常服,像是出来闲逛的模样。
“谢同僚。”宋泊唤道。
谢长也不觉着尴尬,他带着身后两位侍人,直接走到宋泊面前,问:“这匾额可是你家匾额?”
“正是。”宋泊答。
“这匾额上的字是何人写的?你可否介绍与我?”谢长谦虚问着,上回他来的时候一眼相中这匾额上的字,但是店老板一直未告知他是何人动笔,他想着这匾额上写着“宋宅”两字,或许与宋泊有关,便打算等宋泊从南面回来上工后再问,没想到今日出门顺道瞅了眼,看着宋泊在这木工店内,他直接就冲了进来。
“这匾额是我写的。”宋泊直言道。
“你写的?”谢长惊讶,这字没个几十年功力可真写不出来。
“是。”宋泊应道,他也不想自证,反正话他已经说了,信不信全由谢长自己决定。
谢长似乎意识到自己说的话有些不妥,他赶紧补上一句,“宋同僚可真是年少有为,一手好字傍身。”
“谢同僚谬赞。”宋泊道。
“那......”谢长忽然谄媚起来,“宋同僚能不能......帮我也写个匾额?”他跟苍蝇一般搓着手,“我院子的匾额前些时候掉了,刚好想换个新的,可怎么也瞧不着满意的字。”谢长边说边看着宋泊的面色,见他表情如常,他才继续往下道:“现下这不巧了吗?宋同僚的字我甚是喜欢,若今日能得宋同僚书法一幅,我肯定半夜做梦都能笑醒。”
谢长这话说得真诚,倒有些说动了宋泊,他与那些心气高的京城人不同,是真心钦佩他的。
“当然,我也不是白拿,外头写匾额的名家一副百两,我不一样,我给你双倍!”谢长不是恩威并施,他先给一个甜枣而后棍棒未落,等着的是个更大的甜枣,他期待地看着宋泊,“如何?宋同僚考虑考虑?”
宋泊是被谢长开的价打动的,回一趟村里,沿途官府又送来不少贺礼,不过宋泊粗略算了下,院子买完后他身上只剩三百两,用来成亲有些羞涩。他问过曾媒人,京城官家办喜宴,每桌钱约在五两至十五两之间,宋泊不选最便宜也不选最贵,这种一桌十两,三百两只能请上三十桌。更别提其他物什的花销,三百两实在是不够花。
“一幅八十两,可成?”宋泊问,他也不收高,毕竟往后同在官场行事,收个行情价再打个人情折,八十两可是值当。
“不成。”谢长摆头拒绝,“就百两,少了我不要!”
宋泊还是头回见着降价不成自己抬价的买家,经此一回,他越发觉着谢长这人有趣。
两人商量许久,最后还是定的百两一副。
木工店正有笔墨,宋泊将白纸一摊,按着谢长说的字便写了下去。
一开始谢长还担心这店内的笔墨纸砚品阶不高会影响宋泊的发挥,等看到后头他才知他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宋泊一笔落下墨痕连续,各字笔锋流畅,或钝或锋,皆恰到好处,尽显大家风范。
“好了,你看看。”宋泊往边上退了一步,给谢长让位置。
谢长惊得一句话说不出来,他走到字前,正打算抬手抹下,就被宋泊攥着手腕,“这墨得晾会儿,摸不得。”
“得令!我一定收得妥妥当当。”简言一个麻利从椅子上蹦下来,在宋泊面前作揖行礼。
六月二日,十日到了,江金熙和吴末商量得差不多,百安馆再招两位大夫进来,分成五五分。
这十日宋泊因为名声在外,不少住在霞县的达官贵族都邀请他去参加宴席,几乎每日一宴,忙得团团转,而江金熙就窝在百安馆跟着吴末取经,去到京城开百安馆可就没有吴末再旁手把手指导,一切都得靠自己。
吴末还叫他注意南北地域差异,北方湿气低,容易得一些干燥病,要与南方病症区分开来。
江金熙得了十日的专家课程受益匪浅,注意手册都写了满满当当一册子,他还把自己写好的医书先拿了本给吴末,得了吴末不少夸赞,直道这书简单易懂,只要有念些书的人都能看懂,一经发售定会销售一空。
江金熙乐呵呵地应了,说借吴师叔吉言。
二日一早,阿朝和阿丁给马喂好草料,简言把自己的东西扛上马车,四人一狗上了马车,返回京城。
带了个狗回程就是乐趣繁多,常乐不喜欢在马车上憋着,只有睡觉时才愿意上马车车厢,其余时候它都跟在马车旁一道儿跑,腱子肉练出了不少,马儿停下吃草,它就大步跑出去,有时它还会嘴里叼一些野生草药回来,跟在学医的人身边太久,它都耳濡目染,知道哪些草药捡回来主人会高兴。
更甚一次常乐甚至叼回来一个人参,那人参瞧来便有几十年,长得可肥,这般人参大多藏得深,也不知道常乐究竟是如何刨的,才能叫它啃一个完整的人参回来。
因着常乐这个习惯,每日看常乐会把什么东西叼回来,也成了车上人的乐趣。
第158章
从霞县往京城走途径银湖州,宋泊特意在银湖州停了一个时辰,找了银湖州的官方房牙,交代了租院子的事儿,之前官府送的那十亩地若能租出去便租,租金不要低于最低租金就行。
今年要花大钱,那十亩地空着也是空着,还不如租出去再收点儿钱回来,银钱揣在兜里揣得多了,花钱才能有底气。
马车驶进京城时是六月十八日,回程时间充裕,阿朝和阿丁便慢着行车,让宋泊他们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简言没来过京城,对周遭的一切都保有新鲜感,一入京城他就扒在车窗边儿兴奋地往外瞧。
“主君,那儿有卖玩具耶!”
“郎君郎君,那边摊位上的糕点看着好好吃。”
“哇,这栋楼建得好高,风吹过来不会倒吗?”
简言一张嘴嘚不嘚说个不停,宋泊和江金熙也是很有耐心,一句一句接着他的话。
行至宋宅门口,守门的阿军开了门,简言从车上蹦下来,瞧着面前足有五个他高的大门可是气派,只这院子门上头没有挂匾额,让简言有些摸不着头脑,“主君,为什么这个大门上头没有挂匾额?”
“匾额送去刻了。”宋泊道,他亲手写了个匾额模板,又把官府送的实木板拿去雕刻,此去一月多,应当雕刻回来了。
宋泊转头问了阿军,阿军说木匠上门来过了,匾额已经刻好,只等宋泊过去运回来。
主君不在家中,阿军他们不敢擅作主张,若是将宋泊定做好的匾额磕着碰了,他们可是万万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进了院里,阿丁把马儿拉去马厩放着,阿军则帮简言搬着行囊往里头走。
在院子里扫地的春杏见着宋泊回来了,忙屈身唤道:“主君、宋夫人、江公子......”春杏不认识简言,不知道如何称呼面前这个比她稍高一点点的男孩。
“你唤他简言就是。”宋泊说。
春杏点了头,补上了对简言的称呼。
“房间可扫好了?”宋泊问。
“扫好了。”春杏应声。
简言住在内院,既要当心腹培养,宋泊便分了个房间给他,不必住在耳房。
简言一进院子便四处张望,没想到自己还能独住一间屋子,可把他高兴坏了。
“你与主君最是贴心,往后一些其他人不便行的事,就由你去干。”江金熙与简言说着,声音柔和,如一股清泉流过心头。
闻言简言在两人面前站定,底气十足,“是!我定仔细完成主君交代的活儿!”
“汪。”边上常乐跟着也嗷了一声,一条大尾巴晃得起劲。
离上工还有四日,第一日宋泊喊着阿丁与他一道儿去把匾额搬*回来,他现在官位低,还用不了“府”字,故而匾额上只写了简简单单两字,“宋宅”。
做了官,且不说院子内里如何,外头的牌面得给足,匾额往大门上一挂气派非常。
“宋郎君来了。”木工店老板一瞅着宋泊马上迎了上来,木匠们都在后头院子里忙活,前头买卖的事儿便由老板一人张罗。
“我的匾额做得如何了?”宋泊问。
老板领着他到了匾额那儿,官府给的木头好,刻型后抹墨上去一丝渗透也无,洁净质朴,宋泊给的字是何模样,刻出来的匾额就是何模样。
“宋郎君这匾额可是不简单,两字简单却深藏韵味,引得不少客人与我询问呢。”店老板笑道。
店里刻好的匾额都放在外头摆着,不少客人会寻着店里的匾额,问店老板刻个相同的来,宋泊这个匾额自拿出来后,有十几人都问过店老板这匾额的字由谁写的,都想请那位大家帮忙写个匾额,只是店老板护着宋泊的名儿,只说不知是谁写的。
“呀,宋同僚,你也来取匾额吗?”宋泊正与店老板说着话,忽然听着后头传来与他打招呼的声,他转头看去,是谢长与他说话。
今日是天少阁休沐的日子,谢长一身常服,像是出来闲逛的模样。
“谢同僚。”宋泊唤道。
谢长也不觉着尴尬,他带着身后两位侍人,直接走到宋泊面前,问:“这匾额可是你家匾额?”
“正是。”宋泊答。
“这匾额上的字是何人写的?你可否介绍与我?”谢长谦虚问着,上回他来的时候一眼相中这匾额上的字,但是店老板一直未告知他是何人动笔,他想着这匾额上写着“宋宅”两字,或许与宋泊有关,便打算等宋泊从南面回来上工后再问,没想到今日出门顺道瞅了眼,看着宋泊在这木工店内,他直接就冲了进来。
“这匾额是我写的。”宋泊直言道。
“你写的?”谢长惊讶,这字没个几十年功力可真写不出来。
“是。”宋泊应道,他也不想自证,反正话他已经说了,信不信全由谢长自己决定。
谢长似乎意识到自己说的话有些不妥,他赶紧补上一句,“宋同僚可真是年少有为,一手好字傍身。”
“谢同僚谬赞。”宋泊道。
“那......”谢长忽然谄媚起来,“宋同僚能不能......帮我也写个匾额?”他跟苍蝇一般搓着手,“我院子的匾额前些时候掉了,刚好想换个新的,可怎么也瞧不着满意的字。”谢长边说边看着宋泊的面色,见他表情如常,他才继续往下道:“现下这不巧了吗?宋同僚的字我甚是喜欢,若今日能得宋同僚书法一幅,我肯定半夜做梦都能笑醒。”
谢长这话说得真诚,倒有些说动了宋泊,他与那些心气高的京城人不同,是真心钦佩他的。
“当然,我也不是白拿,外头写匾额的名家一副百两,我不一样,我给你双倍!”谢长不是恩威并施,他先给一个甜枣而后棍棒未落,等着的是个更大的甜枣,他期待地看着宋泊,“如何?宋同僚考虑考虑?”
宋泊是被谢长开的价打动的,回一趟村里,沿途官府又送来不少贺礼,不过宋泊粗略算了下,院子买完后他身上只剩三百两,用来成亲有些羞涩。他问过曾媒人,京城官家办喜宴,每桌钱约在五两至十五两之间,宋泊不选最便宜也不选最贵,这种一桌十两,三百两只能请上三十桌。更别提其他物什的花销,三百两实在是不够花。
“一幅八十两,可成?”宋泊问,他也不收高,毕竟往后同在官场行事,收个行情价再打个人情折,八十两可是值当。
“不成。”谢长摆头拒绝,“就百两,少了我不要!”
宋泊还是头回见着降价不成自己抬价的买家,经此一回,他越发觉着谢长这人有趣。
两人商量许久,最后还是定的百两一副。
木工店正有笔墨,宋泊将白纸一摊,按着谢长说的字便写了下去。
一开始谢长还担心这店内的笔墨纸砚品阶不高会影响宋泊的发挥,等看到后头他才知他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宋泊一笔落下墨痕连续,各字笔锋流畅,或钝或锋,皆恰到好处,尽显大家风范。
“好了,你看看。”宋泊往边上退了一步,给谢长让位置。
谢长惊得一句话说不出来,他走到字前,正打算抬手抹下,就被宋泊攥着手腕,“这墨得晾会儿,摸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