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这是一封折得完好的信,宋泊将信拆开,越往下看眉头越是皱起。
信中写了跟江金熙被拐有关的事儿,透露了几分内情,若以此信给江丞相,相信江丞相定能顺藤摸瓜找到幕后主使。
只是这信是真是假没个定数,若是别人恶作剧写的信,那不是得耗费一番人力物力。
宋泊把信重新折好放进怀中,只等着晚上与江金熙商量。
入了夜,房中蜡烛明亮,宋泊与江金熙面对面坐着,两人谁也没有说话,气氛陷入沉静之中。
这信若是真的,确实有着关键作用。
自爹爹知道内情以后,他便派人查着背后内情,只是那人实在狡诈,查了这么久还未查到源头。
“我觉着应当送回去给爹爹看看。”江金熙先开了口。
这信中内容写得详细,写信者像是真实经历过一般,可信度有半成以上。
“那等会我们就将信送到迅箭马手中?”宋泊道。
迅箭马是士兵中通讯兵的称呼,因其速快如发射之箭,故称迅箭马。
“也成。”江金熙答。
近日一直有迅箭马来回不停在南边和京城之间,就是为了及时将南边的灾情及时送到京城去,迅箭马速度快,从南边返回京城只需八日时间,硬生生将路上花费的时间缩去了一半。
“不过可得伪装一番。”宋泊道。
保不齐这迅箭马中就混有之前的贼子,万事都需小心。
江金熙坐到书桌之前,先把这封信抄了一份下来,随后又写上一封家书,把抄好的信夹在其中,如此伪装起来如果不细看,只会以为江金熙思乡心切,写了两三页纸。
之后又有几批从京城来的物资,这个水灾也算安然度过。
九月头,迅箭马从京城拿了信回来,是江丞相写的,江金熙在信里写了春节才回去的事儿,可把江丞相气够呛,单看字都能抿出江丞相是带着气写的,笔锋锐利,看着就气势逼人。
不过好在南边的事迹传了回去,皇帝赏了镇河将军所带队列中的所有人,江金熙在其中,自也得了皇帝的赏,江丞相看在皇帝的面子上,只说等江金熙回去再教训他,却也没提要喊人抓他回去的事儿。在信的后半截江丞相还写着,送回去的证据他会派人细查。
与信一块儿来的还有一张银票,江丞相说这是皇帝赏给江金熙的,便寄来给江金熙用。
江丞相只拿了小部分的银票,剩下的大头还放在丞相府中,在村中生活不宜露富,容易遭他人惦记,江丞相一合计五十两应该够他们花半年了。
“你还有铜钱吗?”江金熙微踮脚尖,在宋泊耳边轻声问着。
迅箭马这一来一回可是辛苦,确实需要给他一些路费钱。
宋泊从怀里拿了钱袋交到江金熙手中,钱袋中有一些碎银子和零散的铜币,江金熙想赏多少完全随他心意。
江金熙从钱袋中拿出五十文交到迅箭马手中,迅箭马倒也没客气,说了句“多谢江公子”就把钱收了进去。
水灾将家中银钱花去差不多,虽说江金熙现在得了银票五十多两,可钱庄不知何时开门,这银票现在也只是张纸罢了,江金熙帮宋泊省着钱,不敢一下给太多,一月多没有赚钱,百书阁也不知道何时开店,这往后的开销还得先靠着这些碎散银子和铜钱度日。
迅箭马未久留,收了钱就离了宋泊家,灾后重建是工人的活儿,他们这些士兵只会在近里村再待上半月。
等迅箭马走了,江金熙才手里攥着银票,想找个位子藏起来。
五十两不是小数目,可得好好藏起来。
见江金熙琢磨着藏钱,宋泊忍不住笑道:“这五十两银票一来,你可就是我们村中的小富豪了。”
“那你可得帮小富豪想想藏哪儿比较安全。”江金熙道。
宋泊家中的家具多是木质的,被水一泡都腐去不少,现如今还能撑得住,等以后赚了钱可得把这些家具一通换了,不然保不齐哪日睡在床上一个翻身就把床给压塌了来。
“我瞧着还是先放衣柜吧。”宋泊道。
江金熙也觉着衣柜好,就把银票塞进他的一件旧衣服夹层中。
常乐围在两人脚边转着,两月过去它又长不少,已然有了田园犬的风貌。
江金熙弯下腰插着常乐的手臂把它抱起来,而后指了指他藏着银票的那件衣裳,嘱咐着常乐,“常乐,你可得瞧好了,要是有人来翻这个,你只管咬他。”
常乐瞪圆了眼,像是听懂江金熙的话又伸长脑袋用鼻子闻了闻那件衣裳,把宋泊和江金熙逗得哈哈直乐。
夜渐渐深了,天上高挂着星星,卧房中点着蜡烛,两人就着卧房内的长桌,吃着简单的晚餐。
现在还在灾后期间,百姓们都忙着家中事务,没多少人会出来摆摊,这些个蔬菜还是宋泊今日运气好,出去挑水回来时遇见一个阿嬷,阿嬷篮子里装了些耐淹的蔬菜,宋泊一阵好话说下来,阿嬷才同意卖他一些。
江金熙一口青菜一口干粮,倒也不觉着磕碜,村中生活就是如此,他既然已经决定待在村中,便得适应这般生活。
只是这干粮是为了充饥而做,实在噎人。
宋泊递了水过来,还喊他慢些吃,“你的侍人青桥没与你一道来呢?”
“当时出发得急,青桥又什么都不会,来这儿没甚么作用不说还容易被染了疫病。”权衡利弊之下,江金熙便决定让青桥待在府上,别与他一块儿折腾。
当时青桥还倔着要与他一块儿来,要不是他用了主子的威信,还压不住青桥。
“不过爹爹信中写了,青桥过些日子便会到村儿来。”江金熙道。
“如此好啊。”宋泊说:“离明年二月不过五月,我忙于读书难免会疏忽你,有青桥在我也放心些,能陪你解闷还能让你过得舒服些。”
想考科举不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是不可能成功的,若要一心投入读书当中,定然会有顾及不到江金熙的地方。
“无妨。”江金熙倒不在乎这些,读书本就是件需要举全家之力支持的事儿,宋泊读书他便在一旁看医书,如此想着也别有一番滋味。
“得郎如此,夫复何求。”宋泊道。
江金熙笑着说:“我们还未成婚呢,怎么就得郎如此了。”
“这只是时间问题。”宋泊跟着一同笑道。
既然青桥要来村里,那断不可能与他们同住一屋,在卧房便上搭个偏房便成了重中之事。
只是现在实在不好找人,就算喊杨绘帮忙,也没有人愿意来,所以建偏房这事儿只能暂时搁着。
百书阁不知道何时才会再开业,秦闻说开业会派人来告知他,宋泊这才安了心在家中读书。
花去两月时间,留给他读书的时间又少了不少。
宋泊坐在书桌前,一页一页细细读着,江金熙便搬了把木椅子坐在窗边看着医书,卧房内只有时不时的写字和翻书声,显得静谧和谐。
“宋叔叔!”忽然,院子外头传来孩子的声音,仔细听来是李会书的声儿。
宋泊放下手中的毛笔,江金熙也把医书放了下来,两人一同到卧房外迎接,是李五一家来了。
常乐趴在院子里,动作比宋泊和江金熙还快上不少,它对着李五一家吠叫,把李会书给吓了一跳,直到宋泊喊它停,它才停下来。
“真是条好狗。”李五夸着,养狗就是为了看家,一只狗若是见着陌生人都不吠叫提醒主人,那还有些什么用处。
宋泊快走两步迎了上去,同时口中问着,“李兄你怎么来了?”
“这不是水灾过了,来瞧瞧你。”李五喊阿篮把手里的东西交给江金熙,而他则揽着宋泊的肩膀往屋里头走,“也是多亏了你,喊我们注意防范水灾,我们这才备了干粮安稳度过。”
李五想起当时的大雨仍旧是一阵后怕,若不是他听着宋泊的话,寻思着放着干粮也能久放买了不少,不然这两个月非得饿到啃树皮去。
“也是运气好,猜中了。”宋泊看着阿篮手中的东西,说:“来便来,带什么东西,现下大家都不容易,人到了便好。”
“就是呀,我们也不缺什么的。”江金熙跟着宋泊的话往下说着。
“那不是买的,是阿篮先前做的熏肉,还有一些,就带来给你们尝尝。”李五道。
听闻是阿篮自己做的,江金熙这才同意收下熏肉。就算他未去集市也知现在的物价定然飙升不停,李五家只是寻常百姓家,在这时候花大价钱买熏肉给他们,江金熙是绝对不会收的。
宋泊猜想江金熙应该进行了一番利弊分析,他也是家中一员,既然他收下了阿篮的熏肉,那他也不会出言阻止。
第82章
九月十日,林武玉派了人来寻宋泊和江金熙,昨日镇上办了个集体悼念会,为在水灾中逝去的人点了孔明灯,放了安魂船,今日说是京中赏赐来了,要奖赏在水灾善后工作中做了突出贡献的人。
信中写了跟江金熙被拐有关的事儿,透露了几分内情,若以此信给江丞相,相信江丞相定能顺藤摸瓜找到幕后主使。
只是这信是真是假没个定数,若是别人恶作剧写的信,那不是得耗费一番人力物力。
宋泊把信重新折好放进怀中,只等着晚上与江金熙商量。
入了夜,房中蜡烛明亮,宋泊与江金熙面对面坐着,两人谁也没有说话,气氛陷入沉静之中。
这信若是真的,确实有着关键作用。
自爹爹知道内情以后,他便派人查着背后内情,只是那人实在狡诈,查了这么久还未查到源头。
“我觉着应当送回去给爹爹看看。”江金熙先开了口。
这信中内容写得详细,写信者像是真实经历过一般,可信度有半成以上。
“那等会我们就将信送到迅箭马手中?”宋泊道。
迅箭马是士兵中通讯兵的称呼,因其速快如发射之箭,故称迅箭马。
“也成。”江金熙答。
近日一直有迅箭马来回不停在南边和京城之间,就是为了及时将南边的灾情及时送到京城去,迅箭马速度快,从南边返回京城只需八日时间,硬生生将路上花费的时间缩去了一半。
“不过可得伪装一番。”宋泊道。
保不齐这迅箭马中就混有之前的贼子,万事都需小心。
江金熙坐到书桌之前,先把这封信抄了一份下来,随后又写上一封家书,把抄好的信夹在其中,如此伪装起来如果不细看,只会以为江金熙思乡心切,写了两三页纸。
之后又有几批从京城来的物资,这个水灾也算安然度过。
九月头,迅箭马从京城拿了信回来,是江丞相写的,江金熙在信里写了春节才回去的事儿,可把江丞相气够呛,单看字都能抿出江丞相是带着气写的,笔锋锐利,看着就气势逼人。
不过好在南边的事迹传了回去,皇帝赏了镇河将军所带队列中的所有人,江金熙在其中,自也得了皇帝的赏,江丞相看在皇帝的面子上,只说等江金熙回去再教训他,却也没提要喊人抓他回去的事儿。在信的后半截江丞相还写着,送回去的证据他会派人细查。
与信一块儿来的还有一张银票,江丞相说这是皇帝赏给江金熙的,便寄来给江金熙用。
江丞相只拿了小部分的银票,剩下的大头还放在丞相府中,在村中生活不宜露富,容易遭他人惦记,江丞相一合计五十两应该够他们花半年了。
“你还有铜钱吗?”江金熙微踮脚尖,在宋泊耳边轻声问着。
迅箭马这一来一回可是辛苦,确实需要给他一些路费钱。
宋泊从怀里拿了钱袋交到江金熙手中,钱袋中有一些碎银子和零散的铜币,江金熙想赏多少完全随他心意。
江金熙从钱袋中拿出五十文交到迅箭马手中,迅箭马倒也没客气,说了句“多谢江公子”就把钱收了进去。
水灾将家中银钱花去差不多,虽说江金熙现在得了银票五十多两,可钱庄不知何时开门,这银票现在也只是张纸罢了,江金熙帮宋泊省着钱,不敢一下给太多,一月多没有赚钱,百书阁也不知道何时开店,这往后的开销还得先靠着这些碎散银子和铜钱度日。
迅箭马未久留,收了钱就离了宋泊家,灾后重建是工人的活儿,他们这些士兵只会在近里村再待上半月。
等迅箭马走了,江金熙才手里攥着银票,想找个位子藏起来。
五十两不是小数目,可得好好藏起来。
见江金熙琢磨着藏钱,宋泊忍不住笑道:“这五十两银票一来,你可就是我们村中的小富豪了。”
“那你可得帮小富豪想想藏哪儿比较安全。”江金熙道。
宋泊家中的家具多是木质的,被水一泡都腐去不少,现如今还能撑得住,等以后赚了钱可得把这些家具一通换了,不然保不齐哪日睡在床上一个翻身就把床给压塌了来。
“我瞧着还是先放衣柜吧。”宋泊道。
江金熙也觉着衣柜好,就把银票塞进他的一件旧衣服夹层中。
常乐围在两人脚边转着,两月过去它又长不少,已然有了田园犬的风貌。
江金熙弯下腰插着常乐的手臂把它抱起来,而后指了指他藏着银票的那件衣裳,嘱咐着常乐,“常乐,你可得瞧好了,要是有人来翻这个,你只管咬他。”
常乐瞪圆了眼,像是听懂江金熙的话又伸长脑袋用鼻子闻了闻那件衣裳,把宋泊和江金熙逗得哈哈直乐。
夜渐渐深了,天上高挂着星星,卧房中点着蜡烛,两人就着卧房内的长桌,吃着简单的晚餐。
现在还在灾后期间,百姓们都忙着家中事务,没多少人会出来摆摊,这些个蔬菜还是宋泊今日运气好,出去挑水回来时遇见一个阿嬷,阿嬷篮子里装了些耐淹的蔬菜,宋泊一阵好话说下来,阿嬷才同意卖他一些。
江金熙一口青菜一口干粮,倒也不觉着磕碜,村中生活就是如此,他既然已经决定待在村中,便得适应这般生活。
只是这干粮是为了充饥而做,实在噎人。
宋泊递了水过来,还喊他慢些吃,“你的侍人青桥没与你一道来呢?”
“当时出发得急,青桥又什么都不会,来这儿没甚么作用不说还容易被染了疫病。”权衡利弊之下,江金熙便决定让青桥待在府上,别与他一块儿折腾。
当时青桥还倔着要与他一块儿来,要不是他用了主子的威信,还压不住青桥。
“不过爹爹信中写了,青桥过些日子便会到村儿来。”江金熙道。
“如此好啊。”宋泊说:“离明年二月不过五月,我忙于读书难免会疏忽你,有青桥在我也放心些,能陪你解闷还能让你过得舒服些。”
想考科举不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是不可能成功的,若要一心投入读书当中,定然会有顾及不到江金熙的地方。
“无妨。”江金熙倒不在乎这些,读书本就是件需要举全家之力支持的事儿,宋泊读书他便在一旁看医书,如此想着也别有一番滋味。
“得郎如此,夫复何求。”宋泊道。
江金熙笑着说:“我们还未成婚呢,怎么就得郎如此了。”
“这只是时间问题。”宋泊跟着一同笑道。
既然青桥要来村里,那断不可能与他们同住一屋,在卧房便上搭个偏房便成了重中之事。
只是现在实在不好找人,就算喊杨绘帮忙,也没有人愿意来,所以建偏房这事儿只能暂时搁着。
百书阁不知道何时才会再开业,秦闻说开业会派人来告知他,宋泊这才安了心在家中读书。
花去两月时间,留给他读书的时间又少了不少。
宋泊坐在书桌前,一页一页细细读着,江金熙便搬了把木椅子坐在窗边看着医书,卧房内只有时不时的写字和翻书声,显得静谧和谐。
“宋叔叔!”忽然,院子外头传来孩子的声音,仔细听来是李会书的声儿。
宋泊放下手中的毛笔,江金熙也把医书放了下来,两人一同到卧房外迎接,是李五一家来了。
常乐趴在院子里,动作比宋泊和江金熙还快上不少,它对着李五一家吠叫,把李会书给吓了一跳,直到宋泊喊它停,它才停下来。
“真是条好狗。”李五夸着,养狗就是为了看家,一只狗若是见着陌生人都不吠叫提醒主人,那还有些什么用处。
宋泊快走两步迎了上去,同时口中问着,“李兄你怎么来了?”
“这不是水灾过了,来瞧瞧你。”李五喊阿篮把手里的东西交给江金熙,而他则揽着宋泊的肩膀往屋里头走,“也是多亏了你,喊我们注意防范水灾,我们这才备了干粮安稳度过。”
李五想起当时的大雨仍旧是一阵后怕,若不是他听着宋泊的话,寻思着放着干粮也能久放买了不少,不然这两个月非得饿到啃树皮去。
“也是运气好,猜中了。”宋泊看着阿篮手中的东西,说:“来便来,带什么东西,现下大家都不容易,人到了便好。”
“就是呀,我们也不缺什么的。”江金熙跟着宋泊的话往下说着。
“那不是买的,是阿篮先前做的熏肉,还有一些,就带来给你们尝尝。”李五道。
听闻是阿篮自己做的,江金熙这才同意收下熏肉。就算他未去集市也知现在的物价定然飙升不停,李五家只是寻常百姓家,在这时候花大价钱买熏肉给他们,江金熙是绝对不会收的。
宋泊猜想江金熙应该进行了一番利弊分析,他也是家中一员,既然他收下了阿篮的熏肉,那他也不会出言阻止。
第82章
九月十日,林武玉派了人来寻宋泊和江金熙,昨日镇上办了个集体悼念会,为在水灾中逝去的人点了孔明灯,放了安魂船,今日说是京中赏赐来了,要奖赏在水灾善后工作中做了突出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