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山别梦(重生) 第23节
一方面,看见这相似的眉眼与神韵,他难以说出重话;可另一方面,还是因为这张脸,他不由得替自家公子焦心起来。
尤其是在他听说公主命人送书籍给此人后。
“殿下心慈,可我却不能不做,若是不小心惹了贵人厌倦可如何是好。”
此时此刻,见郑云临如此殷勤,松闻心中警铃大作,如临大敌:“公主最喜清静,你这般怕是会扰了公主。”
几乎未做思考,松闻立刻开口劝道。
可是郑云临却迟疑了。
他拧起眉,看向松闻:“确实这般么,你这话,我昨日也听驸马说过。”
松闻顿时松一口气,一边窃喜自己与公子的默契,一边想着此人总该知难而退了。
可是下一瞬,就听见郑云临冷静的声音响起:“可是,你紧张什么?”
郑云临用半玩味半认真的目光打量着他,漆黑的瞳孔里泛着狡黠的光:“你是他的长随,我不信你。”
这句话一出,松闻噎住了。
竟和昨日展现出的性子完全不一样,当真是与公子一点也不像。
小院内传来门扉被推开的声响,门洞前的两人齐齐转头,只见驸马跟着公主朝着此处过来了。
“殿下!”还有几步时,郑云临突然出声拦住薛蕴容。
郑云临开口的一瞬间,松闻感受到了自家公子射来的目光,像冬日里的刀子咻咻泛着寒光。
他苦着脸,满脸都在诉说冤枉。
“何事?”薛蕴容停下脚步。
衣袖好似被什么扯住,她余光向身侧一扫,越承昀下意识拽住了她的衣袖。
“殿下。”郑云临组织着语言,唤回了薛蕴容的注意力,“我想着为您做些什么,可是松闻阻了我。”
?
这是什么话?显得自己刻意为难他似的。
松闻几乎要跳起来。
好在公主并未在意,也没给多余的眼神:“你不必做这些。”
“可是您遣人送来的书,我都看过,熟记于心。”
此话一出,薛蕴容终于抬眸看向他。
可一旁抿唇不语的越承昀脸色瞬间极差。
什么意思,阿容赠他书籍是何意,不是说只作侍从?
晨起的好心情已消失殆尽,此刻她的心情比昨夜被踹下去时的心情仍要多变。
“既如此,今日晚些时候,你再来临芳斋寻我。”
不过一来一回短短几句,阿容甚至都没正眼看郑云临。可直到用完早膳,越承昀也没能消化下去。
一想起阿容的允诺,他简直坐立难安,手指烦躁地理了无数遍衣袖作为掩饰。
好不容易挨到谢寅与卢嫣离去,他终于问道:“郑云临是何意,若你需要考校他,这种小事何必亲自来?”
他甚至想说不如让自己替她去,那姓郑的惯会装相。阿容心软,万一真信了郑云临,自己可怎么办!
“没什么,只是想看他合不合适。”抛下模棱两可的一句,薛蕴容拿起帕子掖了掖嘴角,忽然看向越承昀,“你倒是很在意他。”
语气听着与平时并无两样,可是仔细一看,零碎的笑意从她眼底溢出,她的眸子顿时亮晶晶的。
一闪一闪灵动的模样。
越承昀心底的郁气忽然散了,眼睛一错不错地盯着看了会儿,方低声道:“我在意你。”
我在意你的心神长留我身。
*
临芳斋小院内,郑云临正抱着书卷琢磨。
他从小便爱看书,家中又是以抄书营生,自然也多了许多看新书的渠道,寻常典籍几乎都看遍了。
因此昨日公主身边的女使送书过来,他粗略扫了扫,心中便有了底气。
可是今日他心急冲动了,一心想确认公主留下他的意图,又担心问书不过是幌子,心中难免忐忑。
暗自猜测间,公主来了。
院中摆了石桌石凳,薛蕴容走入临芳斋,径直坐下。见郑云临仍保持着行礼的姿态,于是向他示意:“坐。”
谁知郑云临踟蹰着她身后看去:“殿下,驸马不来吗?”
“你小心思倒是多。”
郑云临悚然一惊,慌乱抬眸。他只是想为自己多谋一份可能,此时被点破,下意识想要解释。
“驸马来与不来,与你何干?他若来,也不会影响我的决定。他不来,你若有过错,也不妨碍我处置你。”
话毕,见他已冷汗涔涔,薛蕴容终于收了声,语气转为和缓。
“我对你的过往并不在意,留下你也自有我的私心,我今日只问你一句话。”
她嘴唇动了动。
听完这句,郑云临瞪大了眼睛,心中既惊喜又复杂,一时间五味杂陈。
这,送书来果然是幌子。
“你想清楚了再答。明日我与驸马便会离开渤海郡,你的答复关系着你的去处。”
*
自昨日公主单独问话后,松闻觉得郑云临收敛了许多。见到他也不再似那日般尖利,见到自家公子则会自觉避开。
原以为是公主斥责了他,料想也不会与他们一道启程,可谁知,公主却令郑云临收拾行李,随他们一同南下。
想到这,松闻狠狠瞪了一眼一旁缄默不语的郑云临。
卢嫣看着不远处满脸菜色的松闻,以及这几日几乎要上蹿下跳、时刻黏在薛蕴容身边的驸马,未作犹豫便直接问出声:“郑云临此人你要作何安排,总不至于真的带回建康吧?”
顺着她的目光,薛蕴容看向马车旁帮着松闻整理的人,瞧着浮躁的模样已褪-去大半,想起昨日等了许久的答复,满意地笑了:“他自有我为他安排的去处。”
第24章
郑云临提着简单的行囊坐在松闻身边,望着在视野中渐渐清晰的邺城城门,整个人仍处于被惊喜砸懵了的恍惚中。
离开渤海郡已有三日,他仍旧记得那日公主所问——
“你既读过几年书,可知危邦不入的道理?”
危邦不入?
郑云临心中一惊,小心偷觑她的面色。
他已脱离高府后来到此处,何来危邦。
他一时想不出答案。
院内静了下来,只有风吹过墙边杏花摇曳时发出的沙沙声响。
一声“殿下”打断了他的思索,公主身边的女使秋眠匆匆走来,凑近公主身边耳语了几句。
因他离得近,听到了零碎的几句“驸马遣我来问…糕点…”
联想起几息前公主的警示之语,郑云临忽然福至心灵:“危邦不入,是避无道之君。公主仁善,小人是入‘有道’之地。陛下乃有道之君,小人听闻陛下广开进士科……”
他紧张起来,索性闭了眼将剩下的话都倒了出来:“小人仍想继续读书,望殿下成全。”
……
过城门时,车轮碾过路上的小石子,车身顿时颠簸摇晃,将郑云临从回忆中唤醒。他摸了摸怀中的身契,恍然。
大约,公主只是因为他肖似驸马才会注意到他,并无别意。而愿送他离开渤海郡、安排他前往异地继续读书,是她心善,也是不想留他在身边。
“到了。”马车停下,松闻忽然开口。
看着面前的太守府,松闻没想到会再来此处。
太守府门前站着的,正是李氏二郎李津。见他们从车上下来,毫不意外。
李津先朝薛蕴容与越承昀作了一揖,解释道:“殿下来信叔父已收到,只是今日仍要当值,便遣我在此候着。”
得到薛蕴容回应后,李津才向她身后看去,视线毫不费力地锁定在郑云临身上:“这位便是郑郎君吧,我已遣人收拾好屋子。既是殿下介绍的,那以后便与我同住……”
“不必。”
李津话还没说完,便被薛蕴容打断。
“不必这般特殊,给他一个容身之所便好。丰裕书院提供食宿,你为他走一趟,送他去这里吧。我非徇私之人,其余的看他造化了。”
当初救下郑云临,只是因为那一瞬的神态像极了曾经犯倔时的越承昀,她心软了。可是只是看着像,实际二人相差十万八千里。
既喜欢读书,那便给他这个机会。至于他文才几何、能力几何、未来又如何,已不在她思索之内。
她的善意仅限于此。
李津有些诧异,但很快收拾好表情应是,示意郑云临跟他走。
“殿下。”郑云临上前几步,扑通一声跪下,“大恩大德,必将感怀于心。”
此刻他弃了那些杂乱的心思,真心实意地磕了头,起身后又深深看了一眼越承昀,跟着李津离开了。
多幸运的人,郑云临想。
看着二人消失在视线中,越承昀终于有了一丝实感,心也落回了原处。眸子重新恢复了神采,他眼睛亮亮的看向薛蕴容。
余光早已瞥见此人神态动作,可薛蕴容刻意没看他。
他这幅模样可甚少见。
这般想着,嘴角又悄悄勾起。
已至午时、日头正烈,外街叫卖声渐歇,商贩多是回屋歇息了。
尤其是在他听说公主命人送书籍给此人后。
“殿下心慈,可我却不能不做,若是不小心惹了贵人厌倦可如何是好。”
此时此刻,见郑云临如此殷勤,松闻心中警铃大作,如临大敌:“公主最喜清静,你这般怕是会扰了公主。”
几乎未做思考,松闻立刻开口劝道。
可是郑云临却迟疑了。
他拧起眉,看向松闻:“确实这般么,你这话,我昨日也听驸马说过。”
松闻顿时松一口气,一边窃喜自己与公子的默契,一边想着此人总该知难而退了。
可是下一瞬,就听见郑云临冷静的声音响起:“可是,你紧张什么?”
郑云临用半玩味半认真的目光打量着他,漆黑的瞳孔里泛着狡黠的光:“你是他的长随,我不信你。”
这句话一出,松闻噎住了。
竟和昨日展现出的性子完全不一样,当真是与公子一点也不像。
小院内传来门扉被推开的声响,门洞前的两人齐齐转头,只见驸马跟着公主朝着此处过来了。
“殿下!”还有几步时,郑云临突然出声拦住薛蕴容。
郑云临开口的一瞬间,松闻感受到了自家公子射来的目光,像冬日里的刀子咻咻泛着寒光。
他苦着脸,满脸都在诉说冤枉。
“何事?”薛蕴容停下脚步。
衣袖好似被什么扯住,她余光向身侧一扫,越承昀下意识拽住了她的衣袖。
“殿下。”郑云临组织着语言,唤回了薛蕴容的注意力,“我想着为您做些什么,可是松闻阻了我。”
?
这是什么话?显得自己刻意为难他似的。
松闻几乎要跳起来。
好在公主并未在意,也没给多余的眼神:“你不必做这些。”
“可是您遣人送来的书,我都看过,熟记于心。”
此话一出,薛蕴容终于抬眸看向他。
可一旁抿唇不语的越承昀脸色瞬间极差。
什么意思,阿容赠他书籍是何意,不是说只作侍从?
晨起的好心情已消失殆尽,此刻她的心情比昨夜被踹下去时的心情仍要多变。
“既如此,今日晚些时候,你再来临芳斋寻我。”
不过一来一回短短几句,阿容甚至都没正眼看郑云临。可直到用完早膳,越承昀也没能消化下去。
一想起阿容的允诺,他简直坐立难安,手指烦躁地理了无数遍衣袖作为掩饰。
好不容易挨到谢寅与卢嫣离去,他终于问道:“郑云临是何意,若你需要考校他,这种小事何必亲自来?”
他甚至想说不如让自己替她去,那姓郑的惯会装相。阿容心软,万一真信了郑云临,自己可怎么办!
“没什么,只是想看他合不合适。”抛下模棱两可的一句,薛蕴容拿起帕子掖了掖嘴角,忽然看向越承昀,“你倒是很在意他。”
语气听着与平时并无两样,可是仔细一看,零碎的笑意从她眼底溢出,她的眸子顿时亮晶晶的。
一闪一闪灵动的模样。
越承昀心底的郁气忽然散了,眼睛一错不错地盯着看了会儿,方低声道:“我在意你。”
我在意你的心神长留我身。
*
临芳斋小院内,郑云临正抱着书卷琢磨。
他从小便爱看书,家中又是以抄书营生,自然也多了许多看新书的渠道,寻常典籍几乎都看遍了。
因此昨日公主身边的女使送书过来,他粗略扫了扫,心中便有了底气。
可是今日他心急冲动了,一心想确认公主留下他的意图,又担心问书不过是幌子,心中难免忐忑。
暗自猜测间,公主来了。
院中摆了石桌石凳,薛蕴容走入临芳斋,径直坐下。见郑云临仍保持着行礼的姿态,于是向他示意:“坐。”
谁知郑云临踟蹰着她身后看去:“殿下,驸马不来吗?”
“你小心思倒是多。”
郑云临悚然一惊,慌乱抬眸。他只是想为自己多谋一份可能,此时被点破,下意识想要解释。
“驸马来与不来,与你何干?他若来,也不会影响我的决定。他不来,你若有过错,也不妨碍我处置你。”
话毕,见他已冷汗涔涔,薛蕴容终于收了声,语气转为和缓。
“我对你的过往并不在意,留下你也自有我的私心,我今日只问你一句话。”
她嘴唇动了动。
听完这句,郑云临瞪大了眼睛,心中既惊喜又复杂,一时间五味杂陈。
这,送书来果然是幌子。
“你想清楚了再答。明日我与驸马便会离开渤海郡,你的答复关系着你的去处。”
*
自昨日公主单独问话后,松闻觉得郑云临收敛了许多。见到他也不再似那日般尖利,见到自家公子则会自觉避开。
原以为是公主斥责了他,料想也不会与他们一道启程,可谁知,公主却令郑云临收拾行李,随他们一同南下。
想到这,松闻狠狠瞪了一眼一旁缄默不语的郑云临。
卢嫣看着不远处满脸菜色的松闻,以及这几日几乎要上蹿下跳、时刻黏在薛蕴容身边的驸马,未作犹豫便直接问出声:“郑云临此人你要作何安排,总不至于真的带回建康吧?”
顺着她的目光,薛蕴容看向马车旁帮着松闻整理的人,瞧着浮躁的模样已褪-去大半,想起昨日等了许久的答复,满意地笑了:“他自有我为他安排的去处。”
第24章
郑云临提着简单的行囊坐在松闻身边,望着在视野中渐渐清晰的邺城城门,整个人仍处于被惊喜砸懵了的恍惚中。
离开渤海郡已有三日,他仍旧记得那日公主所问——
“你既读过几年书,可知危邦不入的道理?”
危邦不入?
郑云临心中一惊,小心偷觑她的面色。
他已脱离高府后来到此处,何来危邦。
他一时想不出答案。
院内静了下来,只有风吹过墙边杏花摇曳时发出的沙沙声响。
一声“殿下”打断了他的思索,公主身边的女使秋眠匆匆走来,凑近公主身边耳语了几句。
因他离得近,听到了零碎的几句“驸马遣我来问…糕点…”
联想起几息前公主的警示之语,郑云临忽然福至心灵:“危邦不入,是避无道之君。公主仁善,小人是入‘有道’之地。陛下乃有道之君,小人听闻陛下广开进士科……”
他紧张起来,索性闭了眼将剩下的话都倒了出来:“小人仍想继续读书,望殿下成全。”
……
过城门时,车轮碾过路上的小石子,车身顿时颠簸摇晃,将郑云临从回忆中唤醒。他摸了摸怀中的身契,恍然。
大约,公主只是因为他肖似驸马才会注意到他,并无别意。而愿送他离开渤海郡、安排他前往异地继续读书,是她心善,也是不想留他在身边。
“到了。”马车停下,松闻忽然开口。
看着面前的太守府,松闻没想到会再来此处。
太守府门前站着的,正是李氏二郎李津。见他们从车上下来,毫不意外。
李津先朝薛蕴容与越承昀作了一揖,解释道:“殿下来信叔父已收到,只是今日仍要当值,便遣我在此候着。”
得到薛蕴容回应后,李津才向她身后看去,视线毫不费力地锁定在郑云临身上:“这位便是郑郎君吧,我已遣人收拾好屋子。既是殿下介绍的,那以后便与我同住……”
“不必。”
李津话还没说完,便被薛蕴容打断。
“不必这般特殊,给他一个容身之所便好。丰裕书院提供食宿,你为他走一趟,送他去这里吧。我非徇私之人,其余的看他造化了。”
当初救下郑云临,只是因为那一瞬的神态像极了曾经犯倔时的越承昀,她心软了。可是只是看着像,实际二人相差十万八千里。
既喜欢读书,那便给他这个机会。至于他文才几何、能力几何、未来又如何,已不在她思索之内。
她的善意仅限于此。
李津有些诧异,但很快收拾好表情应是,示意郑云临跟他走。
“殿下。”郑云临上前几步,扑通一声跪下,“大恩大德,必将感怀于心。”
此刻他弃了那些杂乱的心思,真心实意地磕了头,起身后又深深看了一眼越承昀,跟着李津离开了。
多幸运的人,郑云临想。
看着二人消失在视线中,越承昀终于有了一丝实感,心也落回了原处。眸子重新恢复了神采,他眼睛亮亮的看向薛蕴容。
余光早已瞥见此人神态动作,可薛蕴容刻意没看他。
他这幅模样可甚少见。
这般想着,嘴角又悄悄勾起。
已至午时、日头正烈,外街叫卖声渐歇,商贩多是回屋歇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