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白蛇问仙 第170节
白雨珺努力让自己不去想象铁锅炖大鹅,决定今晚回去做一盆麻辣水煮鱼,多添些花椒提味儿,唉,麻辣味儿要影响嗅觉喽……
傍晚,收起鱼竿拎着鱼篓回到小院。
山里的夜晚特别黑,微弱烛光照亮小小房屋,几个女人和一个妖怪聚在火盆周围吃水煮鱼,白雨珺亲自做的,味道香浓,还可以用麻辣去湿气活血,天天阴雨弄得快要得风湿病关节炎。
鲤鱼很大,鱼塘没放药也没用饲料,味道醇香,热气腾腾快要把蛇信子吃下肚。
吃饭时张婉偶尔盯着白雨珺,仿佛有什么心事。
饭后,其他人睡下,张婉蹑手蹑脚来到白雨珺还在为纸伞作画的白雨珺身边,静静看着毛笔在油纸伞上画出一幅幅奇怪的画作。
白雨珺画完一把伞,放到一旁再拿过来一把继续画。
良久。
“白姑娘。”
“嗯。”
手中动作不停,一笔一划画出山水或者……特别懒的羊妖。
“我看见你和别人打架,是在保护我么?”
“是。”
“我不过是个普通乡下村妇,为什么有人要加害于我……”
张婉再次询问,她不明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生活改变,变得陌生变得令人恐惧。
闻言,白雨珺略微停顿,思索该如何回答。
“命,人各有命上天注定,逃不掉的,能做的只有去面对不放弃,你的命运注定将来不凡,需要等很多年。”
难得一次说很多。
“你能保住我么……”
“尽力而为,如果,我打不过对方的话……自求多福。”
张婉笑容苦涩,她不知道白雨珺帮助自己的真实目的,也不知道真实身份,但知晓她确实是在用心保护自己,如果她失败了,自己又该怎么办?
命,人各有命上天注定,能做的只有接受命运。
希望她能赢……
第270章 物是人非长安城
大明宫。
盛唐时期的李唐雄霸天下势不可挡,不作不会死,二百多年前因皇子勾结魔门介入争位气运折损严重有崩毁危机,幸得袁天师倾尽毕生所学与纯阳宫合作延长李唐气数,传闻袁天师以真龙镇压气运延续李唐国祚。
大唐再次繁华,百姓安居乐业四海臣服。
人力有时穷,袁天师原本计划用龙镇压气运三四百年。
不曾想两百年后突发变故,原本被镇压在真龙殿内的白蛇竟然离开大明宫,八月十五招来大雨飞走,长安城数万百姓亲眼所见。
大雨磅礴电闪雷鸣,巨大白蛇掠过长安城直奔江河。
宫内传闻当时是逼宫造反的太子李章无意间破解封印放走真龙,从那以后李唐国势衰退,一年不如一年,李章虽然登基却被心怀叵测之辈指责不受真龙眷顾,不是真正的天子。
风风雨雨多年过去,李章心力交瘁驾崩,其十二岁皇子继位。
还是那个大明宫。
一位身穿白色蓝纹道袍的年轻女子穿过黑洞洞宫门。
女子目光似乎流连每一处建筑,又仿佛不忍,面色复杂跟在女官身后走向熟悉又陌生的宫殿。
一路行来,从宫殿细节可看见李唐衰败迹象。
未来得及更换的破损青石地砖,缝隙长出翠绿细草,房顶瓦片间的杂草,还有那些服饰老旧面黄肌瘦双目无神的宫女太监,当年,何曾如此暮气沉沉……
“唉……”
轻叹,心底回忆无处述说。
她正是当年陪李崇乾上山治病最后留在山上修行的李香菱。
没有道心,只能留在神华山当记名弟子,与那些有道心上山便能领悟道法的弟子不同,她先是修行外门功法成为修士,然后用了几十年才领悟纯阳道法成为真正的纯阳弟子,经历多了心境亦高,一饮一啄自有天定,如今已是金丹圆满境界,跨入元婴指日可待。
两百多年来第一次再次踏入长安城,回到那个出生成长生活十几年的皇宫。
两百年,长安城变得陌生,大明宫如迟暮老人,物是人非。
当今天子仁武皇帝年仅十二岁,李香菱对他是几皇子如何登上帝位毫无兴趣,百年后不过一捧黄土,知不知晓无甚区别。
皇室嫡系都知晓两百多年前有位香菱公主入神华山修行,有所成,称其为姑祖,时常有帝王或皇室中人请香菱公主下山相助,李香菱厌恶之。
只要李唐无倾覆危机,李香菱一概不闻不问。
但此次不得不下山相助,杀破狼煞星现世迟迟不归,大劫之势愈演愈烈,为了却心愿,李香菱再次踏入长安走进大明宫。
因为不好大张旗鼓所以见面地点定在御书房,需要绕过大殿。
路过某处花坛时李香菱忽然顿住。
“稍等。”
说完也不管女官答不答应径直走到花坛旁,看了看花坛中间那个假山。
女官不耐,亦不敢出言阻拦。
李香菱极为熟悉的从假山拿下石块,伸手,从假山石洞里拿出来一个落满灰尘锈迹斑斑金属盒,盒子锈蚀不堪,从边角可见当年颇为精品。
小心翼翼打开盒子,里面静静躺着一支金簪。
拿起金簪,恍惚间回到童年,娘亲慈祥的亲手为自己梳妆……
“姑祖……”
女官轻声招呼。
李香菱回神,装作不经意抹去泪水,跟在女官身后前行,手掌紧紧握着那支金簪……
御书房门口。
太监拦住,看着宝剑开口。
“觐见陛下不得携带兵刃,还请存放于此。”
李香菱皱眉,觉得哪里有问题。
“让开。”
冷冷的口气让太监打了个哆嗦,还欲张口,才看见人已经进了御书房。
身穿道袍的李香菱面无表情走进奢华御书房,看到在场众人愣了愣,十二岁小皇帝浑身紧绷一动不动坐于龙椅,龙椅后方有珠玉垂帘,帘后坐有一位盛装女子,另外御书房内还有一群大臣,很老很老那种,老态龙钟面如树皮。
怎么说呢,进了御书房感觉充斥着浓浓的腐朽气息,小皇帝像是坐在腐朽破烂木船上的泥偶,随时有沉船可能。
李香菱进来之后淡淡的看着众人,面色冷漠。
朝廷与宫内喜权数,有人想要来个下马威让这位姑祖行大礼,觉得天下帝王最大,可又不敢开口,场面僵硬,垂帘内太后面色不愉。
小皇帝见到李香菱很高兴,本以为两百年前姑祖应该是一位迟暮老人,未曾想如此年轻,想开口赐座,看了看周围愣是没敢张嘴。
出生于皇室活了两百余年的李香菱立刻明白了,帝王年幼,权利被架空了。
说难听的,在场这些外姓人想要换个皇帝都不是难事,朝廷里那帮子成天忠君爱国的腐儒保证能找出一万个理由逼迫幼帝退位。
笑笑,不置可否。
“与让其灭亡,先让其疯狂,古人诚不欺我。”
自顾自找了个锦墩坐下,看也不看那些老迈大臣一眼,用当年白雨珺的话说,一群老眼昏花连字都看不清的老头拿什么去治理国家。
一句话让除了小皇帝外几位实际掌权者面色不悦,想用权谋之术占得上风,未等开口,看见姑祖背后宝剑后选择了隐忍。
几位老眼昏花大臣互相看了看,其中一人颤巍巍站起身。
“老朽乃辅国大臣洛……”
没等说完便被李香菱打断。
“闭嘴,皇帝未开口你在此废话作甚?难道你是皇上?”
老头被吓一跳,这年月谁敢说自己是皇上。
“你……”
“你什么你?皇上未发一言,你有何资格在我面前说三道四!滚!”
垂帘的太后坐不住了,受不了一个所谓两百年前的陌生姑祖在御书房嚣张,可还将众人放在眼里。
一声咳嗽,站在帘外身穿锦服的老太监立刻明白。
“姑祖,先皇遗言由辅国大臣洛大人代为……”
照样,话未说完又被打断。
“身为太监伺候皇族乃是本分!何时宦官也能指点朝政了?还是说你们根本不将皇帝放在眼里?”
字字诛心,丝毫不给任何面子,别的修士不能如此,李香菱完全有资格,哪怕拔剑杀人也没理由指责,因为他是李唐皇室姑祖。
第271章 香菱公主
李香菱的直言直语让一众实际掌权者难堪。
皇权旁落,朝中谁都知道,无人会说出内情大多选择见机行事,甚至有人会说文臣主政才能国泰安康,是一种大家心里明白却不能说出口的默契。
或者说是一种规矩。
今天被人当面无情撕下面皮,面子挂不住。
坐在帘后的太后沉默,她顾及面皮不想被训斥。
最高兴的要数一直以来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小皇帝,想笑,不过他忍住了,如果表现太高兴会让大臣和母后还有大太监不高兴。
傍晚,收起鱼竿拎着鱼篓回到小院。
山里的夜晚特别黑,微弱烛光照亮小小房屋,几个女人和一个妖怪聚在火盆周围吃水煮鱼,白雨珺亲自做的,味道香浓,还可以用麻辣去湿气活血,天天阴雨弄得快要得风湿病关节炎。
鲤鱼很大,鱼塘没放药也没用饲料,味道醇香,热气腾腾快要把蛇信子吃下肚。
吃饭时张婉偶尔盯着白雨珺,仿佛有什么心事。
饭后,其他人睡下,张婉蹑手蹑脚来到白雨珺还在为纸伞作画的白雨珺身边,静静看着毛笔在油纸伞上画出一幅幅奇怪的画作。
白雨珺画完一把伞,放到一旁再拿过来一把继续画。
良久。
“白姑娘。”
“嗯。”
手中动作不停,一笔一划画出山水或者……特别懒的羊妖。
“我看见你和别人打架,是在保护我么?”
“是。”
“我不过是个普通乡下村妇,为什么有人要加害于我……”
张婉再次询问,她不明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生活改变,变得陌生变得令人恐惧。
闻言,白雨珺略微停顿,思索该如何回答。
“命,人各有命上天注定,逃不掉的,能做的只有去面对不放弃,你的命运注定将来不凡,需要等很多年。”
难得一次说很多。
“你能保住我么……”
“尽力而为,如果,我打不过对方的话……自求多福。”
张婉笑容苦涩,她不知道白雨珺帮助自己的真实目的,也不知道真实身份,但知晓她确实是在用心保护自己,如果她失败了,自己又该怎么办?
命,人各有命上天注定,能做的只有接受命运。
希望她能赢……
第270章 物是人非长安城
大明宫。
盛唐时期的李唐雄霸天下势不可挡,不作不会死,二百多年前因皇子勾结魔门介入争位气运折损严重有崩毁危机,幸得袁天师倾尽毕生所学与纯阳宫合作延长李唐气数,传闻袁天师以真龙镇压气运延续李唐国祚。
大唐再次繁华,百姓安居乐业四海臣服。
人力有时穷,袁天师原本计划用龙镇压气运三四百年。
不曾想两百年后突发变故,原本被镇压在真龙殿内的白蛇竟然离开大明宫,八月十五招来大雨飞走,长安城数万百姓亲眼所见。
大雨磅礴电闪雷鸣,巨大白蛇掠过长安城直奔江河。
宫内传闻当时是逼宫造反的太子李章无意间破解封印放走真龙,从那以后李唐国势衰退,一年不如一年,李章虽然登基却被心怀叵测之辈指责不受真龙眷顾,不是真正的天子。
风风雨雨多年过去,李章心力交瘁驾崩,其十二岁皇子继位。
还是那个大明宫。
一位身穿白色蓝纹道袍的年轻女子穿过黑洞洞宫门。
女子目光似乎流连每一处建筑,又仿佛不忍,面色复杂跟在女官身后走向熟悉又陌生的宫殿。
一路行来,从宫殿细节可看见李唐衰败迹象。
未来得及更换的破损青石地砖,缝隙长出翠绿细草,房顶瓦片间的杂草,还有那些服饰老旧面黄肌瘦双目无神的宫女太监,当年,何曾如此暮气沉沉……
“唉……”
轻叹,心底回忆无处述说。
她正是当年陪李崇乾上山治病最后留在山上修行的李香菱。
没有道心,只能留在神华山当记名弟子,与那些有道心上山便能领悟道法的弟子不同,她先是修行外门功法成为修士,然后用了几十年才领悟纯阳道法成为真正的纯阳弟子,经历多了心境亦高,一饮一啄自有天定,如今已是金丹圆满境界,跨入元婴指日可待。
两百多年来第一次再次踏入长安城,回到那个出生成长生活十几年的皇宫。
两百年,长安城变得陌生,大明宫如迟暮老人,物是人非。
当今天子仁武皇帝年仅十二岁,李香菱对他是几皇子如何登上帝位毫无兴趣,百年后不过一捧黄土,知不知晓无甚区别。
皇室嫡系都知晓两百多年前有位香菱公主入神华山修行,有所成,称其为姑祖,时常有帝王或皇室中人请香菱公主下山相助,李香菱厌恶之。
只要李唐无倾覆危机,李香菱一概不闻不问。
但此次不得不下山相助,杀破狼煞星现世迟迟不归,大劫之势愈演愈烈,为了却心愿,李香菱再次踏入长安走进大明宫。
因为不好大张旗鼓所以见面地点定在御书房,需要绕过大殿。
路过某处花坛时李香菱忽然顿住。
“稍等。”
说完也不管女官答不答应径直走到花坛旁,看了看花坛中间那个假山。
女官不耐,亦不敢出言阻拦。
李香菱极为熟悉的从假山拿下石块,伸手,从假山石洞里拿出来一个落满灰尘锈迹斑斑金属盒,盒子锈蚀不堪,从边角可见当年颇为精品。
小心翼翼打开盒子,里面静静躺着一支金簪。
拿起金簪,恍惚间回到童年,娘亲慈祥的亲手为自己梳妆……
“姑祖……”
女官轻声招呼。
李香菱回神,装作不经意抹去泪水,跟在女官身后前行,手掌紧紧握着那支金簪……
御书房门口。
太监拦住,看着宝剑开口。
“觐见陛下不得携带兵刃,还请存放于此。”
李香菱皱眉,觉得哪里有问题。
“让开。”
冷冷的口气让太监打了个哆嗦,还欲张口,才看见人已经进了御书房。
身穿道袍的李香菱面无表情走进奢华御书房,看到在场众人愣了愣,十二岁小皇帝浑身紧绷一动不动坐于龙椅,龙椅后方有珠玉垂帘,帘后坐有一位盛装女子,另外御书房内还有一群大臣,很老很老那种,老态龙钟面如树皮。
怎么说呢,进了御书房感觉充斥着浓浓的腐朽气息,小皇帝像是坐在腐朽破烂木船上的泥偶,随时有沉船可能。
李香菱进来之后淡淡的看着众人,面色冷漠。
朝廷与宫内喜权数,有人想要来个下马威让这位姑祖行大礼,觉得天下帝王最大,可又不敢开口,场面僵硬,垂帘内太后面色不愉。
小皇帝见到李香菱很高兴,本以为两百年前姑祖应该是一位迟暮老人,未曾想如此年轻,想开口赐座,看了看周围愣是没敢张嘴。
出生于皇室活了两百余年的李香菱立刻明白了,帝王年幼,权利被架空了。
说难听的,在场这些外姓人想要换个皇帝都不是难事,朝廷里那帮子成天忠君爱国的腐儒保证能找出一万个理由逼迫幼帝退位。
笑笑,不置可否。
“与让其灭亡,先让其疯狂,古人诚不欺我。”
自顾自找了个锦墩坐下,看也不看那些老迈大臣一眼,用当年白雨珺的话说,一群老眼昏花连字都看不清的老头拿什么去治理国家。
一句话让除了小皇帝外几位实际掌权者面色不悦,想用权谋之术占得上风,未等开口,看见姑祖背后宝剑后选择了隐忍。
几位老眼昏花大臣互相看了看,其中一人颤巍巍站起身。
“老朽乃辅国大臣洛……”
没等说完便被李香菱打断。
“闭嘴,皇帝未开口你在此废话作甚?难道你是皇上?”
老头被吓一跳,这年月谁敢说自己是皇上。
“你……”
“你什么你?皇上未发一言,你有何资格在我面前说三道四!滚!”
垂帘的太后坐不住了,受不了一个所谓两百年前的陌生姑祖在御书房嚣张,可还将众人放在眼里。
一声咳嗽,站在帘外身穿锦服的老太监立刻明白。
“姑祖,先皇遗言由辅国大臣洛大人代为……”
照样,话未说完又被打断。
“身为太监伺候皇族乃是本分!何时宦官也能指点朝政了?还是说你们根本不将皇帝放在眼里?”
字字诛心,丝毫不给任何面子,别的修士不能如此,李香菱完全有资格,哪怕拔剑杀人也没理由指责,因为他是李唐皇室姑祖。
第271章 香菱公主
李香菱的直言直语让一众实际掌权者难堪。
皇权旁落,朝中谁都知道,无人会说出内情大多选择见机行事,甚至有人会说文臣主政才能国泰安康,是一种大家心里明白却不能说出口的默契。
或者说是一种规矩。
今天被人当面无情撕下面皮,面子挂不住。
坐在帘后的太后沉默,她顾及面皮不想被训斥。
最高兴的要数一直以来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小皇帝,想笑,不过他忍住了,如果表现太高兴会让大臣和母后还有大太监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