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回来跟老奴说,东王这些年在东海,伤病不断,加上新旧两次中毒,年纪又大了,这回怕是凶险。
“好在还算听劝,让太医开了方子,也在老老实实地吃药。
“昨天下晌两位太医得了闲,又去看后续,回来告诉老奴,说,怕是积重难返……”
昭明帝立时站了起来:“怎么不早说!?”
“陛下别急!”陶行简忙一把拉住,“老王爷正在调理,还没有坏消息传出来。
“您这一去,万一他或者旁人想多了,真往那条路上扎过去,怎么办?”
千古惯例,皇帝到病重臣子家探病,十有八九是去听遗言的。
在外人眼里,昭明帝去了东王府看望病重的老王,这就是去送一程的意思。
那东王不死也得死了。
可昭明帝的性子,哪里会管那许多?
扯开陶行简的手,瞪他一眼:“若无东王筹谋,这一回京城之乱还不知道如何收场!
“朕带着宫中秘药去!
“只要能救下东王性命,朕在所不惜!”
说着,招呼人拿药,即刻出宫,微服直奔东王府。
可东王已是油尽灯枯。
加之又听说了太上逼死了若干旧友的后人、亲眷,心里不免纠结。
昭明帝坐在他床前,看着十余日便枯槁下来的老人,心里发酸,一低头泪就落了下来。
东王含笑看他:“陛下也有心软之时,是天下之福。”
昭明帝拉着他已然瘦成一把骨头的手,哽咽道:“老王有何心愿,朕必替你办到。”
“老臣的身后事已经安排妥当,不用陛下操心了。”东王颤巍巍指指旁边的一张白纸,“前日南安家小子来看我,我跟他商量着,写了这个名单。
“陛下要用兵西北,可斟酌着用这些人。
“能打的,能谋的,能管好钱粮兵马的,都注在上头了。”
竟是病中还惦记着大事!
昭明帝一边流泪,一边拿了单子扫了一眼,擦擦眼角,勉强笑问:“何用这么麻烦?朕直接命南安世子带兵不好么?”
东王迟缓地摇头,口中却斩钉截铁:“不行!
“他自己自是也有这个意思。
“但一来他承平日久,没经过军中铁血,没历过战场残酷,临战时,他会考虑不周。
“二来四王八公凋零将尽,他必急功近利,求战求胜心切。战场上瞬息万变,他这心思必致大败。
“更何况,他想打胜仗,必得四王八公在军中的遗泽相助才可。
“现下正是清洗之时,大家的心思都不稳。哪来的力气维护他去?”
说急了,连连喘气,最后咧嘴一笑,“陛下留着他在京里当个祥瑞也就是了。
“他与各家一度走动频繁,也必会有几件徇私枉法的情弊。
“可我们这一起子人,为陛下着想,不能一杆子都打尽了,少少留那么两三家,装点一下门面,还是要的。
“您就留着南安家吧,降个爵,赐个县。
“再留个十来年,等传到下一代了,赐他们回原籍去,也就眼不见心不烦了。”
昭明帝连连点头,哭道:“老王金玉良言,朕记下了。
“回头愉王等人的事情都弄清楚了,朕也会给先废太子和太子妃洗冤,赐他们身后哀荣。
“老王若有心爱的晚辈,不论主支旁支,朕都可赐国姓,过继在先太子妃名下。
“往后祭扫,您就不用担心了!”
东王一听这话,原本淡定的表情顿时激动起来,老泪纵横,强挣扎着在枕上给皇帝叩头:
“若果如此,我那可怜的女儿,也不枉给皇家做了一场媳妇!
“老臣谢陛下隆恩!”
抖着手,叫了贴身服侍的人进来,指定了此人,“这孩子跟了我二十年,最清楚我家和我身边的事。
“陛下可令他回我穆氏族中选人。”
昭明帝当场答应,问了年龄武艺,立即便赐了一个六品都尉,又明白下旨,这一场战事不许他上场,必要办好了老王身后诸事,才求取自家功名不迟。
老王欣慰之余,心气松开,不过半刻,便溘然长逝。
昭明帝扶床大哭。
回宫后再三斟酌,挑了个“定”字,追赐同宗室亲王制度,厚葬。
半月之期一到,寿康宫一开门,先接到了丧帖。
林黛玉想起东平王这些日子对自己的维护,不由失声洒泪。
昭明帝事忙,千头万绪,便命陶行简亲自陪同林黛玉,替他去东王灵前上香。
东王府人来人往都是男子。
林黛玉只上香行礼,尽了心意。等着陶行简替昭明帝又念了一遍追封的旨意,便一起走了出来。
上车前,林黛玉磨磨蹭蹭,却又不开口,只可怜巴巴地看着陶行简。
陶行简好气又好笑:“难道陛下不知道你的?
“让我带着你出来,就是怕人说嘴,特意让我陪你一起回贾府的。
“走吧,去给你外祖母磕个头去。”
第512章
昔日赫赫扬扬的荣宁二府,一条巷子官来宦往、奴仆如云,如今枯败肃杀、无人敢近。
看着冷清的街巷和守卫的禁军,黛玉潸然泪下。
陶行简虽然最怕她哭,但毕竟差事在身,对贾府诸人也还加着十二万分的小心,便硬起心肠,只当没看见孩子落泪。
昂然当先,在禁军的致礼下,迈步进了贾府。
守门的禁军看见一身孝服的林黛玉,都蓦然睁大了眼睛,下意识屏住呼吸不敢动。
待一行人都过去,才松了口气,小声议论着林黛玉的身份、探春的不曾出现和昭明帝对二人的异常宠爱。
一个老成些的看看一行人的背影,过来挨个儿把碎嘴的兵丁踹上一脚:“功高莫过于救驾!
“义敏县主舍命救过太后,昭庆郡主又帮着平了京城大乱!
“两位巾帼英雄,陛下怎么就不能护着了?
“没有她们俩,咱们这会子怕不得正跟叛军拼命呢!
“你活腻歪了?还是你?还是你个混账羔子!?”
门前小小喧嚣,不提。
再说黛玉。
一俟进了贾府大门,她便觉一阵恍惚。
时光荏苒,她离开贾府已经一年多了。这一年间,风云流散,覆地翻天。
去年新春节间,这一条路上,欢声笑语、翠袖朱颜,梅红松翠,满院琳琅。
而今却是一片凄清。除了守卫巡视的黑脸禁军,已是空空荡荡,树枯花败。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黛玉怔怔的,口中下意识呐出这一句。
鸳鸯扶着她的手指顿时一紧,惊讶满面地看着她,声音压低:“这是宝二爷去年念过的……郡主如何得知?”
“他是何时念的?”黛玉回过神来,淡然反问。
鸳鸯略想一想,道:“中秋酒后……”
黛玉沉默下去。
酒后。
所以,神瑛侍者,这是早就醒来,通晓上下,如今只是顺应世事、以完此劫了?
黛玉抬起头来,凝神看向荣国府曾经蓊郁巍峨的宅院,和越发阴沉下来的天空。
果然是仙殿上人,通透洒脱、灭情绝性。
这一世凡尘历劫,诸事皆与前缘不同,“贾宝玉”心性大变。
且富贵日子并未享受多少,倒是坎坷艰辛,比上一世经历得可多多了。
他竟还能安安静静地顺应时势走下去,而非利用自己知晓的根节给自己和贾府求一条康庄大道。
实在是……
清冷。
神仙一般的,清冷。
黛玉垂下眸子,闭口不言。
想当初自己堕入凡间、重历红楼时,警幻仙子曾经想给自己偷偷渡些神通在身上,被自己放弃了。
她虽然对前一生的经历不甘,但既然要重活一回,也决定要暗助十二钗争一争活路,就不能动用太多世外之力。
否则天道察觉,只怕会降下责罚,说不准还会连累警幻,这是她不愿意的……
贾母正院就在眼前。
陶行简上前,那守门的队正不由便是一愣,忙上前行礼:“陶大监怎的亲自来了?”
“奉旨,陪昭庆郡主来送贾家老太太最后一程。”陶行简简单交代一声,不肯多说。
那队正低头听了,知礼地并不直视黛玉,转身开了门:“陶监请,郡主请。
“院内用具可能诸般不全,需要什么请吩咐一声,标下这就去找。”
陶行简点了点头,抬头往里。
黛玉则向他叉手欠身,轻声道谢:“有劳了。”
那队正还礼不迭:“分内事,不敢当。”
院门响时,麝月和琥珀便各自从正房和灵堂的窗户都抬头往外看。
门开处,竟一眼看见了走在一位老内官身后的林黛玉!
两个人同时亮了眼睛,脱口而出:“林姑娘!”
“好在还算听劝,让太医开了方子,也在老老实实地吃药。
“昨天下晌两位太医得了闲,又去看后续,回来告诉老奴,说,怕是积重难返……”
昭明帝立时站了起来:“怎么不早说!?”
“陛下别急!”陶行简忙一把拉住,“老王爷正在调理,还没有坏消息传出来。
“您这一去,万一他或者旁人想多了,真往那条路上扎过去,怎么办?”
千古惯例,皇帝到病重臣子家探病,十有八九是去听遗言的。
在外人眼里,昭明帝去了东王府看望病重的老王,这就是去送一程的意思。
那东王不死也得死了。
可昭明帝的性子,哪里会管那许多?
扯开陶行简的手,瞪他一眼:“若无东王筹谋,这一回京城之乱还不知道如何收场!
“朕带着宫中秘药去!
“只要能救下东王性命,朕在所不惜!”
说着,招呼人拿药,即刻出宫,微服直奔东王府。
可东王已是油尽灯枯。
加之又听说了太上逼死了若干旧友的后人、亲眷,心里不免纠结。
昭明帝坐在他床前,看着十余日便枯槁下来的老人,心里发酸,一低头泪就落了下来。
东王含笑看他:“陛下也有心软之时,是天下之福。”
昭明帝拉着他已然瘦成一把骨头的手,哽咽道:“老王有何心愿,朕必替你办到。”
“老臣的身后事已经安排妥当,不用陛下操心了。”东王颤巍巍指指旁边的一张白纸,“前日南安家小子来看我,我跟他商量着,写了这个名单。
“陛下要用兵西北,可斟酌着用这些人。
“能打的,能谋的,能管好钱粮兵马的,都注在上头了。”
竟是病中还惦记着大事!
昭明帝一边流泪,一边拿了单子扫了一眼,擦擦眼角,勉强笑问:“何用这么麻烦?朕直接命南安世子带兵不好么?”
东王迟缓地摇头,口中却斩钉截铁:“不行!
“他自己自是也有这个意思。
“但一来他承平日久,没经过军中铁血,没历过战场残酷,临战时,他会考虑不周。
“二来四王八公凋零将尽,他必急功近利,求战求胜心切。战场上瞬息万变,他这心思必致大败。
“更何况,他想打胜仗,必得四王八公在军中的遗泽相助才可。
“现下正是清洗之时,大家的心思都不稳。哪来的力气维护他去?”
说急了,连连喘气,最后咧嘴一笑,“陛下留着他在京里当个祥瑞也就是了。
“他与各家一度走动频繁,也必会有几件徇私枉法的情弊。
“可我们这一起子人,为陛下着想,不能一杆子都打尽了,少少留那么两三家,装点一下门面,还是要的。
“您就留着南安家吧,降个爵,赐个县。
“再留个十来年,等传到下一代了,赐他们回原籍去,也就眼不见心不烦了。”
昭明帝连连点头,哭道:“老王金玉良言,朕记下了。
“回头愉王等人的事情都弄清楚了,朕也会给先废太子和太子妃洗冤,赐他们身后哀荣。
“老王若有心爱的晚辈,不论主支旁支,朕都可赐国姓,过继在先太子妃名下。
“往后祭扫,您就不用担心了!”
东王一听这话,原本淡定的表情顿时激动起来,老泪纵横,强挣扎着在枕上给皇帝叩头:
“若果如此,我那可怜的女儿,也不枉给皇家做了一场媳妇!
“老臣谢陛下隆恩!”
抖着手,叫了贴身服侍的人进来,指定了此人,“这孩子跟了我二十年,最清楚我家和我身边的事。
“陛下可令他回我穆氏族中选人。”
昭明帝当场答应,问了年龄武艺,立即便赐了一个六品都尉,又明白下旨,这一场战事不许他上场,必要办好了老王身后诸事,才求取自家功名不迟。
老王欣慰之余,心气松开,不过半刻,便溘然长逝。
昭明帝扶床大哭。
回宫后再三斟酌,挑了个“定”字,追赐同宗室亲王制度,厚葬。
半月之期一到,寿康宫一开门,先接到了丧帖。
林黛玉想起东平王这些日子对自己的维护,不由失声洒泪。
昭明帝事忙,千头万绪,便命陶行简亲自陪同林黛玉,替他去东王灵前上香。
东王府人来人往都是男子。
林黛玉只上香行礼,尽了心意。等着陶行简替昭明帝又念了一遍追封的旨意,便一起走了出来。
上车前,林黛玉磨磨蹭蹭,却又不开口,只可怜巴巴地看着陶行简。
陶行简好气又好笑:“难道陛下不知道你的?
“让我带着你出来,就是怕人说嘴,特意让我陪你一起回贾府的。
“走吧,去给你外祖母磕个头去。”
第512章
昔日赫赫扬扬的荣宁二府,一条巷子官来宦往、奴仆如云,如今枯败肃杀、无人敢近。
看着冷清的街巷和守卫的禁军,黛玉潸然泪下。
陶行简虽然最怕她哭,但毕竟差事在身,对贾府诸人也还加着十二万分的小心,便硬起心肠,只当没看见孩子落泪。
昂然当先,在禁军的致礼下,迈步进了贾府。
守门的禁军看见一身孝服的林黛玉,都蓦然睁大了眼睛,下意识屏住呼吸不敢动。
待一行人都过去,才松了口气,小声议论着林黛玉的身份、探春的不曾出现和昭明帝对二人的异常宠爱。
一个老成些的看看一行人的背影,过来挨个儿把碎嘴的兵丁踹上一脚:“功高莫过于救驾!
“义敏县主舍命救过太后,昭庆郡主又帮着平了京城大乱!
“两位巾帼英雄,陛下怎么就不能护着了?
“没有她们俩,咱们这会子怕不得正跟叛军拼命呢!
“你活腻歪了?还是你?还是你个混账羔子!?”
门前小小喧嚣,不提。
再说黛玉。
一俟进了贾府大门,她便觉一阵恍惚。
时光荏苒,她离开贾府已经一年多了。这一年间,风云流散,覆地翻天。
去年新春节间,这一条路上,欢声笑语、翠袖朱颜,梅红松翠,满院琳琅。
而今却是一片凄清。除了守卫巡视的黑脸禁军,已是空空荡荡,树枯花败。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黛玉怔怔的,口中下意识呐出这一句。
鸳鸯扶着她的手指顿时一紧,惊讶满面地看着她,声音压低:“这是宝二爷去年念过的……郡主如何得知?”
“他是何时念的?”黛玉回过神来,淡然反问。
鸳鸯略想一想,道:“中秋酒后……”
黛玉沉默下去。
酒后。
所以,神瑛侍者,这是早就醒来,通晓上下,如今只是顺应世事、以完此劫了?
黛玉抬起头来,凝神看向荣国府曾经蓊郁巍峨的宅院,和越发阴沉下来的天空。
果然是仙殿上人,通透洒脱、灭情绝性。
这一世凡尘历劫,诸事皆与前缘不同,“贾宝玉”心性大变。
且富贵日子并未享受多少,倒是坎坷艰辛,比上一世经历得可多多了。
他竟还能安安静静地顺应时势走下去,而非利用自己知晓的根节给自己和贾府求一条康庄大道。
实在是……
清冷。
神仙一般的,清冷。
黛玉垂下眸子,闭口不言。
想当初自己堕入凡间、重历红楼时,警幻仙子曾经想给自己偷偷渡些神通在身上,被自己放弃了。
她虽然对前一生的经历不甘,但既然要重活一回,也决定要暗助十二钗争一争活路,就不能动用太多世外之力。
否则天道察觉,只怕会降下责罚,说不准还会连累警幻,这是她不愿意的……
贾母正院就在眼前。
陶行简上前,那守门的队正不由便是一愣,忙上前行礼:“陶大监怎的亲自来了?”
“奉旨,陪昭庆郡主来送贾家老太太最后一程。”陶行简简单交代一声,不肯多说。
那队正低头听了,知礼地并不直视黛玉,转身开了门:“陶监请,郡主请。
“院内用具可能诸般不全,需要什么请吩咐一声,标下这就去找。”
陶行简点了点头,抬头往里。
黛玉则向他叉手欠身,轻声道谢:“有劳了。”
那队正还礼不迭:“分内事,不敢当。”
院门响时,麝月和琥珀便各自从正房和灵堂的窗户都抬头往外看。
门开处,竟一眼看见了走在一位老内官身后的林黛玉!
两个人同时亮了眼睛,脱口而出:“林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