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我家小女年方十岁,又是庶出。平安州节度使乃是封疆大吏,他公子什么好人家姑娘说不起,找我作甚?
  “不看!”周彦一把推回去,不客气地仰脸看着陶行简,“俺是个老粗,不大识字。陶监可能替我回信拒绝么?”
  竟这样痛快!
  昭明帝看着他笑了笑,无奈地摇了摇头,招手把信要了过来,一目十行看了,失笑:
  “敢情是令堂自家乡回来,路过平安州,去了人家家里做客,这才提起了亲事!”
  周彦扶在膝盖上的双手瞬间握成了拳。
  “他是个大孝子,最孝敬他娘。”太上忽然插嘴,指了指陶行简,“既然他家老太太说的,你替他回信答应了罢!
  “他那女儿年幼可爱,不如先在太后身边教养几年,然后再去平安州成亲。
  “这么着,他女婿以后执掌平安州,也好多个贤惠能干的内当家。”
  周彦身子一震,从坐姿直接跪倒了地上:“太上!”
  昭明帝轻笑点头:“父皇的主意好。朕也赞成。”
  周彦激动得满脸通红。
  韩免笑着凑趣恭喜不已。
  陶行简也笑着上前,扶了他起身:“这可好了!咱们太后娘娘最是英姿飒爽、疼爱晚辈的。大姑娘到了她老人家身边,那可就等着享福吧!”
  这是酬功。
  他虽然只带了十八个人来,但有一位大将军在对战中坐镇,和只有散兵游勇,那是不一样的胆气。
  太上和太子的性命能保住,除了随行的侍卫们都拼了命,也是真要多谢他的出现才是。
  可这个功劳,不能太过明白地说、太过显眼地赏。
  所以,恰好碰上平安州节度使扣留他母亲、威胁联姻这样蹊跷的事,太上顺手便将他这功劳的奖赏给了出来:
  给他女儿太后教养的体面,并允诺将来把他女儿赐婚给以后的平安州节度使!
  这样一来,哪怕他周彦老了伤了辞了现在的官职,哪怕他儿子不中用没出息,只要有这样一门姻亲,那他周家就什么都不怕了!
  周彦的一张脸黑里透红,强抑住激动,抱拳低头:“三千军马俱在候旨,请太上、陛下下令!”
  昭明帝再看一眼太上,然后温和笑道:“你带两千人,护送太上与太子先去铁网山行宫。
  “然后留下韩免与一千人给朕。朕在此处等候太后驾临,然后再一起过去。”
  太上听了,捋着胡子露出一个笑容:“好皇儿,好孝顺,好胆量!”
  嗯,敢于留下来直面太后娘娘的怒火和作妖的,都是真正的勇士!
  昭明帝无奈地扶额:“长安、永兴的两个节度使还在此处,儿臣总要处置好了他们再走。
  “——总不能带上他们一起去行宫吧?就母后那脾气,说不准就找机会亲自抽他们鞭子呢。”
  太上连连点头:“正是!极是!”
  正说着,外头有人扬声禀报:“长安、永兴节度使求见太上、陛下!”
  第469章
  太上脸上染了一层薄怒,站起身来:“我带周彦去看看太子的情况,若是可行,我们就收拾收拾出发。
  “韩免给你留下。那两个人,你处置吧。
  “我不想再看见他们了。”
  昭明帝也跟着站起来,叉手点头:“是,儿子记下了。”
  周彦疾行几步,抢在陶行简前头,唰地一下给太上打起了门帘。
  帐外,云光和冯炳正各由一个亲兵扶着,软绵绵哼唧唧,表现出一副“我伤重得快死了”的德行。
  太上的眼神连落都没往他们身上落一下,偏头跟周彦说了一句“早点把你闺女送过来,太后身边就缺热闹的小姑娘”,踱着方步回了自已的帐篷。
  倒是周彦,无论如何咽不下胸中这口恶气,待太上进了帐子,自已几大步折回来,朝着二人歪着嘴阴恻恻一笑:
  “俺这老粗,竟然没跟二位大人告个别!二位,多保重啊!不然日后,咱们可就见不着了!”
  说着,嫌弃的目光绕着两人的腰臀转了一圈,转身哈哈朝天一笑,大步往前,一声“告进”,挑门帘进了太上的帐篷。
  云光沉默不语,暗暗思索。
  冯炳则带着哭腔哼唧:“我不就疼得哼两声么……他至于么……这么咒我……”
  陶行简站在帐门口,皮笑肉不笑地看着两人,道:“陛下要服侍太上启程,暂时没空见二位。
  “二位不如回去继续休息,稍安勿躁。待陛下空了,自会召见二位,商议接下来两州事务该如何措置!”
  这是,要分自已的权?!
  云光和冯炳不由对视一眼,眉眼稍动,彼此心领神会。齐齐对着陶行简长揖到地,带了哭腔哀求:
  “大监容禀,此事的的确确与我等无关!我等错在耳目闭塞、救援迟误!
  “还请大监替我等秉明:我等对陛下忠心耿耿,天地可鉴!还望陛下容谅我等,我等必定肝脑涂地、以报圣恩!”
  他二人身后,二皇子恰好与恪谨亲王来见昭明帝,听他二人哭闹,二皇子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最后闭上眼睛,深深长长地两个呼吸,才把心绪再度放平。
  也不看他两个,直直走到陶行简跟前:“阿监,皇祖父令我跟着父皇,恪谨王伯也是。”
  “是,陛下在里头略做收拾,二皇子请进去吧。”陶行简面露心疼,又小声跟了一句,
  “您都两天一宿没合眼了。一会儿太上启程,您可别熬着了,偷个空儿睡一会儿。”
  二皇子笑着答应,挑帘进帐,恪谨亲王也不做声,只管跟着。
  外头陶行简不耐烦地再应付两句,便打发了云、冯二人离开。
  恪谨亲王请旨继续陪同太上:“除了周彦,他老人家身边都没个能帮一把的人。
  “总不能让老爷子自已操心吃喝住行吧?我还是留下的好。”
  昭明帝犹豫。
  二皇子插话道:“可是恪谨王伯,你消渴的病症,最怕劳累。
  “这一番折腾已经加重了不少。何医正说了您最好回京,才能好生休养。”
  昭明帝刚要说话,恪谨亲王连连摇头,含笑道:“二皇子才错了呢!
  “何医正他不知——如今铁网山行宫才是最好的休养之地。京城此刻,说不得比这里都乱。
  “我若回去,难道看着你父皇和你敦诚王伯忙得吃不上睡不着的,我不帮忙?
  “我还不如跟着去铁网山呢!何况如今何医正和种种好药都跟着太上走,我也跟着太上,岂不是更能得治?”
  昭明帝犹豫:“可是王兄,你撑得住么?”
  “陛下放心。我自已的身子自已有数。”恪谨亲王呵呵地拍着自已的肚子笑,“我这么爱吃怕死的人,我难道还回委屈了自已不成?”
  昭明帝这才下定决心,点了点头:“就依王兄。”
  三人计议已定,又些许收拾,便一起去了太上帐中,服侍太上起行。
  昭明帝又叫了何医正询问太子情形,何医正避了太上,红了眼圈儿道:“太子只怕不大好。
  “臣跟太上打了个埋伏,说太子即便治好,日后也会病弱,生不得气、耗不了神。
  “可臣跟陛下说实话,太子失血过多,倒地时又碰着了后脑,未必还醒得过来……”
  说着,落下泪来。
  昭明帝只觉得头上发晕,轻轻合上了眼,摇摇欲坠。
  何医正急忙一把扶住他:“陛下!”
  昭明帝只微微一晃,便又睁开了眼,摇头道:“无妨,先治。”
  大军开拔,太上仍旧带着他的原班人马,由周彦率两千大军护送,浩浩荡荡直奔铁网山行宫。
  大军都走远了,昭明帝仍在后头伫立良久。
  陶行简上前轻声劝他:“太医们的性子,三分病症说七分,五分病症说十分。
  “何况太子中箭,是外伤。何医正不大擅长。
  “您放心,有咱们宫里祖制的秘药,必能把太子救回来的!”
  昭明帝也不吭声,大步回头。
  一边的二皇子也不做声,只管闷头跟着。
  进了帐,昭明帝刚要抬手,二皇子抢着上前抱拳:“父皇,儿臣有话说。”
  昭明帝挑了挑眉:“讲。”
  “父皇可是要召见那两位节度使?”二皇子脸上闪过愤恨。
  昭明帝手指轻轻一颤,慢慢地蜷起,悄悄地握成了拳:“是又如何?”
  “父皇,儿臣冒大不韪!”二皇子撩袍跪倒,“请父皇不要重用云、冯两位节度使这样的臣子!”
  昭明帝的手指蓦然一松,扶住了自已的膝盖,向前倾身,看向地上跪着的次子:“哦?为什么呢?”
  “太子哥哥被刺,重伤垂危,他们身为臣子,既不哀伤悲痛、也不愤怒内疚,却一直只是推卸责任、撇清自已!
  “这种人,连储君的死活都不在乎,又怎会在乎百姓、在乎国家!?他们只在乎自已的荣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