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黛玉没有理她,把这信又从头看了一遍,最后微微皱眉,指着信上的又又及,问道:
  “这里说,二老爷曾把什么符信交给金王,王家有一位老爷在场,这位王老爷,是令尊还是令叔?”
  王熙凤一时没有转过弯来:“金王?金王是谁?”
  “西宁王姓金,南安王姓霍。这里的金王是西宁郡王,霍氏便是南安王了。”黛玉耐着性子解释了,刚要继续追问时,忽然里间传来一声轻咳。
  王熙凤吓了一哆嗦,一把抓住了黛玉的手。
  厚厚的帘幕挑开一道缝,紫鹃灵巧地侧身出来,朝着王熙凤微微笑了笑,接着却对黛玉伸了手出去。
  黛玉沉默着,缓缓将信递过去。
  紫鹃接了信,转身又进了帘幕。
  王熙凤这时候早就惊惧交加地跳了起来,站在那里手足无措,见紫鹃再挑起帘幕时,死死咬着下唇,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里间只有翻动信纸的窸窸窣窣,并无其他动静。
  黛玉往那边看了一眼,便上前一步,搀了王熙凤起身:“凤姐姐,只怕孩子们醒了,我陪你过去看看。”
  王熙凤浑身乱战,满面苍白,结结巴巴地答应着:“好,好!”软着脚,被黛玉扶了出去。
  一直到出了西配殿,站到了廊上,王熙凤这才定了神,站住了脚,轻轻一把抓了黛玉的手,低声问道:
  “好妹妹,你跟我说实话,那是……太后还是……?”
  黛玉垂了眸:“不是太后。”
  王熙凤身子一晃,空着的那只手用力地压住怦怦乱跳的心口,半天方深吸一口气,接着道:
  “既然如此,你叫个人给我领路便是。你先回去,说不定……便有话要问你。”
  黛玉深深看她一眼。点了点头,同时手上用力捏了捏她的手。
  这才叫了两个宫人:“你们两个陪我这姐姐去偏殿寻义敏县主,路上不要耽搁。”
  眼看着三人慢慢行去,黛玉这才转身又回去。
  帘幕被拉开挑起,昭明帝已经走到了外间,就站在黛玉三个刚才坐着的桌边,低头看信。
  黛玉回来,先跪了下去:“家人狂悖,陛下请息怒。”
  “你起来!
  “他们这些见利忘义的猪狗,哪个配得上做你的家人?你父母忠直孝义,却都年纪轻轻折在这群猪狗的手里!
  “朕不为如海报此深仇,绝不干休!”昭明帝额上的青筋都要暴起来,冷笑一声,扬声叫人:
  “陶行简!楚刈!”
  二人不知从哪个角落转出来,双双进门:“陛下!”
  昭明帝是个越是遭逢大事越有静气的人,此刻反而恢复了两分平静,坐了下来:
  “东王怎么样了?”
  陶行简看一眼困惑的黛玉,便带了三分解释的心思,和声道:“二王本来醒了,但陛下让他们对质。两个人吵了起来,东王气得吐了血,又昏迷了。
  “下晌太医看过,说东王年纪大了,加上先前劳累过度,身子本就亏虚。再加上这毒,实在是不宜再过度刺激。
  “昏迷是气着了,夜里会醒的。”
  昭明帝又问:“那西王呢?”
  “只字不发,只是冷笑。”陶行简低下头去,“无旨意,敦诚亲王不敢动手段,单问话。
  “西王上来便一句话:我不为难王爷,王爷也莫为难我。便堵得敦诚亲王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昭明帝冷笑一声,拎着那封信,递给陶行简:“你看看,当年太上格外看重荣公,让他留下做念想的大将军符信,被老公爷的不肖子孙,送给歹人去作恶事去了!”
  陶行简接过信去看。
  昭明帝看向楚刈:“司徒盛今夜当值么?”
  “是。忠勤公今夜本来不轮值,但他瞧见小冯将军带队出京,便说这几日怕是不太平,他不放心。
  “奴才听说,他跟人换了班,又让人回府拿了铺盖和换洗衣裳,打算待到元宵过完再休沐。”
  楚刈脸上露出钦佩,“还有乐成公,去了大明宫便被老冯将军留下了。
  “听说大明宫守备人手不足,已给乐成公提了小队正,带了一队二十四人,专值最要紧的御书房附近守卫。”
  “二十四人?”昭明帝微微蹙了蹙眉。
  陶行简头也不抬:“乐成公虽然刚刚成年,寡言老实,却被他父亲寻了高明的师父教授过,马上步下的功夫都极出色的。
  “听忠勤公说,乐成公真要动手,两个他都未必打得过。
  “老冯将军慧眼如炬,二十四个人,这才保险。”
  昭明帝不吭声。
  陶行简看完了信,冷笑一声,抬头请旨:“陛下,有这个东西,是不是可以直接抓人了?”
  “嗯。叫司徒盛过来吧。”昭明帝似是终于思虑周全了,这才徐徐下旨:
  “明天宫门一开,令司徒盛带队,贾、王、史、薛、金、霍、牛等数家,封门。成年男丁,一概锁拿听审。
  “传书江南,押送甄洵入京候审。
  “令忠顺王带队,请愉亲王到宗正寺暂住,愉王府许进不许出。”
  陶行简一愣:“忠顺王?”
  昭明帝淡淡一笑:“就是忠顺王。”
  挑眉看一眼陶行简,“智通不是从水溶那里搜到了姑苏那尼僧的美人图?
  “送给忠顺王,让他抓完了愉王,就回府思过,元宵后来找朕自辩。”
  黛玉听着这话,实在是忍不住,悄悄往侧后方挪了半步,站到了昭明帝身后,然后恨恨地瞪了他一眼。
  昭明帝就像是后背长了眼睛一般,闲闲说道:“嗯,顺便,去忠顺王府传旨之前,把昭庆的那座郡主府,也封了门。”
  说完,一转身,正脸看着黛玉,哼一声,“这样可满意了?”
  黛玉忙低下头去,屈膝道:“陛下宅心仁厚、思虑周详,臣女不胜钦敬!”
  昭明帝这才白了她一眼,看向陶行简,继续发布一系列命令下去。
  原本计划在元宵后才启动的清查,即将在正月初十,开始了。
  第417章
  回到房中,见鸿昌已经知情识趣地在外间榻上早早睡了,黛玉这才松了口气,不再勉强自已端着平静从容。
  立即铺纸研墨,将刚才看过的信件迅速默写下来。
  把写好的信件又用一个信封装起来,连封面都照着原样写好,这才小心地收进了自已最隐秘的那个匣子里。
  一切忙完,黛玉坐在了床上,呆呆地看向窗外。
  初九夜半的冷月正是一弯高悬,寒浸浸的清辉,含着森然的寂灭意味。
  就像是那世那年,贾府大观园,凹晶溪馆的水边。
  冷月葬花魂。
  虽然有宝玉解颐、有姐妹宽心,衣食无忧、不问世事,自已算是过了几年的花月春风日子。
  可午夜梦回,自已真的从未想过父母之死、家产无踪的因由,没想到过身边的“亲人”们实则是噬不见齿的豺狼?
  想过的。
  怎么会没想过?
  不然,自已为什么会隐晦曲折地写下: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只是那时,自已实在是太弱小、太单纯了。
  自已竟然相信了“虎毒不食子”这句俗语!
  以为有老太太在,即便是前事她不及提防,自已身上,她总要替母亲保存这一点骨血。
  可是,自已却忘了,既是虎不食子,那在已死的母亲和活着的舅舅中间,外祖母终究还是会偏向活着的。
  不然,她又岂能容得下薛家登堂入室,公然从自已手里夺了宝玉这个最后的救命稻草去呢?
  脸上湿湿的,绷紧了。
  黛玉举手去擦。
  “姑娘……”紫鹃温柔的声音细细在她身边响起,接着便是一个帕子递在手边。
  是一方素细布的,角上绣着两杆翠竹。
  打从自已这一世醒来,便再没用过旁人“分给”的料子,不论是做衣裳还是做日用。
  尤其是手帕。
  一开始都是软绸真丝的,扬州做派。
  还是后来,紫鹃念叨着、自已试用着,倒是这平常人家用的细布,擦手擦脸都更舒服、更吸水些。
  且因多见、便宜,不用过分心疼,反倒在自已屋里成了例。
  ——不管他人目光,自已做自已的主。
  有意思的是,并没有一个人因为这个帕子,在外头嚼一句闲话。
  更不会有人因为这个,说自已小气,说自已穷酸,说自已苛待丫头们、不会做人云云。
  黛玉愣愣地用手无意识地扯着那手帕,一下一下的,蘸干净了脸上的泪。
  紫鹃接了那帕子过去,又递过来一块投过热水的,低低声音,劝她:“姑娘别伤心了。
  “咱们从那年就知道了的。
  “如今不过是事儿多了些,打根儿上算,不都一样么?”
  黛玉知道她是在说贾琏。
  勉强笑了笑,嗯了一声,接过热帕子,捂了捂眼,递还给紫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