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直指贾母。
  黛玉和湘云都沉默下去。
  探春看了她二人一眼,知道她们是血脉关联、不好开口,便岔开话题:
  “昨儿听说,府里初二便商议着要辞官辞爵。”
  湘云愣了愣:“是么?我在时还不曾听说。”
  低头想了想,却又摇了摇头,“我跟婆母昨儿还议论到这里:未必他们想退步,朝廷便肯的。
  “王家和史家回来了,如今正在暗地里四下寻门路打听宫里的消息。
  “老太太姓史,即便能跟王家决裂,却不会不管史家。那天听我说不肯回史侯府,她便不高兴呢。
  “史家如今看起来又要跟王家共进退……
  “只要这三家子再联结起来,不论是都辞官,还是都请罪,朝廷只怕都不会放过他们。”
  说到最后,史湘云也愁得皱起了眉。
  黛玉的表情却淡然了下来。
  贾家一门蠢货,惯会给别人当枪当挡箭牌。
  不论是西王还是北王,想算计人的时候,最后出头的都落在贾家身上。
  “罢了吧。”探春冷笑,“贾府的爷们儿,除了宝玉、兰哥儿,余下的,有一个算一个,哪个手里没有两三桩打板子流放的罪过?
  “我是不想再管了的。
  “你们非要管,救救女眷也就算了。
  “其他的,便看他们自已的造化罢了。”
  黛玉和湘云不约而同都跟着点头:“这话不错。”
  三人意外取得共识,彼此对看一眼,才算露出了微笑。
  “还没问呢,云丫头成婚了,日子如何?”黛玉靠着湘云的肩,冲她挤眼,“咱们卫姐夫待你可好?”
  湘云飞红了脸,羞赧低声:“挺好的……”
  探春也笑着过来揽了她另一边肩:“我听你一开口就是婆母,看来怀远侯夫人真的很中意你这儿媳?”
  “才进门第二天,我婆母便叫了我去,并不避嫌。而是耗了整整一天,陪着我把嫁妆都整理了一遍。
  “又教我怎么把浮财换了庄、铺,又替我挑了管事、监管,还把他们的身契都给了我。
  “第三天,又跟我细细地说了卫家的情形,连上姻亲们,一个不落。
  “后来便天天带了我在身边,教我打理家务,待人接物……”
  湘云说到这里,眼圈儿便红了,“我从小到大,还是头一回有人这样认真地手把手教导我。”
  黛玉和探春听着,感动中带了羡慕。
  尤其是探春,想到先前嫡母不闻不问,姨娘颟顸愚蠢,从无人教管。
  虽然自已会落在冯家,可自已这坚硬的性子,还不知能不能得了婆母欢心……
  想着想着,便也落下泪来。
  黛玉两边看看,嗤地一声笑:“一个两个,婆家都落定了,婆母都是好人,丈夫都是好郎君。
  “竟还要哭!
  “怎么着?难道还不知足?你们俩还想上天不成?!”
  两个人顿时一窘,忙抓住林黛玉一阵打闹,说说笑笑,换了话题。
  太后听见东配殿里热热闹闹的笑声,这才彻底放了心,感慨一时,又命人去看看太上在做什么:
  “这两天大鱼大肉的发腻。
  “晚上过来吃饭罢,咱们打火锅子!”
  不一时,人来回话:“太上说,肖太妃那边也在请他过去,说是有要紧话。
  “太上让太后先预备着,处理完了那边,他就过来。
  “太上说,若晚了,让太后先吃几口点心垫吧,必须等他来了再开锅。”
  太后笑了出来,回头看着程倩,得意道:“瞧见没有?我也有个好郎君!”
  第385章
  宫门下钥之前,湘云告辞。
  因下晌又飘起了雪花,天显得格外冷。
  太后看着天气得意道:“还是我老人家有先见之明!今儿的火锅多应景?”
  御膳便准备起来。
  鸡汤的汤底,几样暖房里养出来的青菜,加上若干的豆腐面筋,又配了两盘牛肉、两盘鹿肉,并一大碗饽饽——这却是给鸿昌郡主预备的。
  都摆好了放在殿角,单等太上过来。
  火锅的汤自是香气扑鼻。
  黛玉没忍住,特意走过去看了看。
  却见孟姑姑和晴雯都守在跟前,对着一桌子菜评头论足、挑剔不已。
  “这个菜不配鸡汤,煮出来必是涩的。”
  “豆腐在里头煮也未必好吃。还是要骨汤才好。”
  “大冬天,清汤寡水的,要是有碟子干椒就好了。”
  “干椒是什么?”
  “益州那边见得多些,就是辣椒。晒干了,磨了碎末,蘸着吃,好吃。”
  黛玉听着便笑:“宫中女子们吃辣的少,御膳想是忘了。”
  又问孟姑姑,“太上吃辣么?怎么也没给他老人家预备个料碟?”
  孟姑姑便看旁边御膳的人。
  那人一脸青白:“这,往日里,太上倒是能吃些辣菜。麻辣肚丝、红油鸭子、酸辣黄瓜上桌,也是能吃几口的。
  “只是今儿跟太后一处用膳,所以才没准备辣椒料碟。”
  黛玉笑了笑:“如今天寒,吃些辣的能暖些。趁着太上没来,快吩咐去备个辣碟。
  “再看看有肚丝、口条、鸭掌鹅信的,拿来涮着吃,也不错。”
  御膳忙听命而去。
  一边孟姑姑和晴雯已经馋得口水横流,低声问黛玉:
  “先伺候着太上和太后吃完,我们晚些时候也这么在下头吃,可以么?”
  黛玉抿着嘴笑,摆手不管:“你们的头领乃是程姑姑,你们不必问我,且去问她。”
  转身走了。
  太后见她跑去一旁嘀咕半晌,又满脸笑意地回来,忙问怎么了。
  黛玉笑着说了:“老大的人了,还这样要嘴吃。太后别理她们!”
  太后却动了兴,忙道:“辣碟多备几个。一会儿我也尝尝!”
  又想到了,命人去跟御膳说,“若是皇帝那边还没吃饭,也送个火锅过去。也要配上辣碟才好。”
  黛玉在旁便跟探春和鸿昌挤眼笑道:“太后娘娘好小气,连个调料碟子都巴巴地怕少了她儿子的……”
  众人都轻声跟着笑。
  太后不知道,问了紫鹃知道了,指着黛玉笑骂:“小没良心的!
  “你们从皇帝内库里搜刮了多少好东西?
  “义敏还晓得绣个软枕谢她兄长,你做了什么?
  “我替你描补,你还多嘴!
  “快来人,给我罚她两钟牛乳!”
  众人都笑。
  程倩跟着凑趣:“可是呢!今儿的锅子闻着就好吃!罚了郡主吃了牛乳,一会儿可就吃不下锅子了!”
  黛玉忙告饶。
  这边正说笑着,太上绷着脸大步走了进来。
  一眼看见笑得开心的太后,这才略缓了神情。
  戴权伺候着脱了外头的大氅,又去了兜帽,抬头遥遥看了黛玉一眼,这才垂眸退在了一边。
  黛玉知机,立马给紫鹃使个眼色。
  众人给太上行了礼,太上嗯了一声,只弯腰拉了太后的手走到上首坐下,然后才长长地舒了口气。
  黛玉便从紫鹃处接了茶,亲手奉上:“外头雪大了,太上吃杯热茶。
  “这是今年窨(音xun)的好茉莉花苞,配了碧螺春。又香又甜,最清肝明目了。您试试!”
  太上又嗯了一声,单手接过来,一口吃了半盏,再吁一口气出去,终于露了个笑脸:
  “七分烫。正好。昭庆有心了。”
  黛玉笑着摇头:“这是太后担心您近日宴席多,怕吃得肝火盛、油腻住了,特意让准备的。”
  太上再呷两口,茶盏递还给黛玉,看向太后,笑着叹息:“老了老了,才知道谁最知心。”
  太后见状,先看了黛玉一眼。
  黛玉会意,垂眸退开,和探春、鸿昌一起悄悄转进后殿,站在门口静静听着。
  众宫人内侍也在程倩一挥手间,井然有序地退到偏殿暂候。
  身边没了闲杂人等,太上才拉了太后的手,长叹一声,伤感道:
  “肖氏又跟我耍心眼呢。
  “刚才跟我说,她家里给她送年礼,竟听说了一桩奇闻。
  “却不是别人,而是赖氏的侄儿,在外头做知府。又是横征暴敛,又是跟祖母叔婶反目。他父亲竟气死了!
  “说是那叔叔带着老祖母上京告状,被人追杀……”
  说到这里,太上敲着自已的腿苦笑,“说什么,肖家的人,恰逢其会,救了那母子二人……”
  太后嗤笑一声,手也从太上处抽了回去:“什么恰逢其会?
  “这是肖家挑拨着人家一家子内讧。她做最后一道,哄着您处置赖家呢!”
  太上无奈地摇头,腰也佝偻了下去:“她欺负赖氏一辈子,赖氏都躲着她。
  “都到了现在了,赖家也不过就那一个有点儿出息的,她竟还容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