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东王便笑话他们:“半辈子没给人斟过酒的人,消停坐着吧!大冬天的,你们再折腾出一身汗来。”
  二人脸上讪讪的。
  太上看着他二人,一脸慈祥:“坐着吧。你们穆王叔还在军中,还能舞得动铁槊。他不用你们伺候。”
  被挪了位置的众宗室也都听见,各自对着眼神。
  唯有忠顺亲王,在下头往上看着,露出一个冷笑,转头木着脸看向场下歌舞。
  他身后一列乃是旁支宗室。
  便有一个远宗的拱火,悄笑着问他:“王爷似是不悦,谁吃了熊心豹子胆,竟得罪了您?”
  忠顺王打个哈哈,皮笑肉不笑:“我算老几?得罪我有什么了不起的?真正不能得罪的,是那几位!”
  说着话,下巴朝上一点,然后端起酒盏,一饮而尽。
  那远宗哂笑一声,低声嘀咕:“翻翻史书,异姓王有一个得了好下场的吗?
  “一群给咱们家看家护院的狗,算个屁!”
  忠顺王终于回过头去,正眼看了看他,笑着朝他举了举杯子。
  那远宗兴奋地忙双手擎了自已的杯子:“敬王爷!”
  对面的朝廷重臣则对宗室中的若干骚动扰攘视若无睹,只管自已等人彼此轻笑着碰杯、致意、闲聊。
  唯有愉王满腹不悦。
  看看自已前头坐着的几个皇子,黄口小儿!
  看看自已下手的一众宗室,废物米虫!
  再看看正对面的曹谕等朝臣,不识抬举!
  眼神最后在跟太上亲热说笑的三王身上打个转,实在没忍住,不屑地翻了个白眼。
  昭明帝专心致志地看着歌舞,时不时嘴角扬一扬。
  陶行简跪在他身边,在他耳边,时不时低低说上一段话,昭明帝便跟着他的话笑一笑。
  “……愉王翻白眼呢!好像是在翻东王他们。”
  “小曹大人已经被人灌了第六壶酒了……酒量再好,也不能这么喝法……他跟前的菜都没怎么动……
  “哦哦!给小曹大人灌酒的都是愉王一系……
  “大曹大人急了,亲自去给愉王敬酒了!!!”
  昭明帝如常笑着,偏身过去,却对太上皇悄声道:
  “父皇,曹匡如一个外地官,又是个还没履职的区区同知,让他回去吧?
  “您瞧瞧,那一群妒忌的,快把他灌死了!一口菜没吃,十来壶酒下去了!”
  太上忙转头看时,不由得便皱了眉,手里酒樽不轻不重往案上一扔,扬眉便朝已经喝红了脸的曹谕高声叫他:
  “匡如!过来!”
  “父皇不可!他们会愈加嫉恨他的!”昭明帝急忙低声拦阻,“您还记得如海么!?”
  东王正在举起酒杯的手立时便是一顿。
  西宁、南安二王也抬头看向昭明帝。
  太上的脸色沉了下来:“朕连一个能干的孙儿辈孩子都不能宠了么!?”
  昭明帝的目光黯然下去。
  但此时,脚步已然有些虚浮的曹谕已经笑嘻嘻地到了御阶之下,举手长揖:“太上有何吩咐?”
  “上来,近前答话。”太上恢复了慈爱,朝着曹谕又招了招手。
  曹谕踌躇,看了昭明帝一眼。
  昭明帝叹了口气,只得勉强点了点头。
  可曹谕还是觉得不妥,自已想了想,两边看了一圈,瞧见东王和太上之间的那个夹角,眼睛一亮,撩袍走了过去。
  就在御阶之下,东王之侧,仰脸看向太上,笑问:“太上皇,您吩咐?”
  “你这孩子!”太上见他如此守礼,心底更是疼惜,小声问他,“什么都不吃,肠胃可受得了?”
  曹谕笑着点头:“臣心里有数。无妨的。”
  太上只得作罢。
  东王打量曹谕两眼,便问太上:“这小伙子不错。刚才似是在御书房碰上过。这是谁家的?”
  “哦!他叫曹谕,是现在吏部曹讽的幼弟。聪明机灵,很是投我的缘法。
  “你们皇上把他放在江南做县令,我看他做得极好,已经擢了年后去江宁府任同知。
  “哦哦!你们几个,还有当年贾演兄弟两个,祖籍不都是在江南么?
  “他以后就在那里,若有需要照看的,你们只管跟他说!”
  曹谕忙对东王三人躬身施礼:“下官曹谕,见过东平郡王、西宁郡王、南安郡王!”
  “哼!我祖籍那群族人,有出息的没几个,歪门邪道倒是一大堆!
  “我就不跟小曹大人说了!万一有犯到你手里的,该怎么办怎么办,不用给我面子!”
  东平郡王先开了口,一脸清冷地饮酒。
  他这一说,那二位也只得都笑着表示:“都是一样。不需照看。”
  曹谕立时深谢三人,又夸他们“大义”。
  “你听他们的!”太上笑了起来,“谁家家里没几个心爱的晚辈?
  “你在江南,若是听见他们几家的孩子有行差踏错的,必要先劝着自省。若不听话的,再狠狠法办不迟。”
  曹谕陪笑着躬身答应。
  太上看一眼担忧的昭明帝,笑着对曹谕道:“你在外头也有日子了,想必家中长辈也思念得紧。
  “今年过年,你官位还低,倒还能安生在家。明年而后,差事繁重,朕怕你回不来了。
  “罢了,也不多留你了。
  “你长兄在这里,你就回去替他尽孝吧。”
  竟是亲口放了曹谕回家。
  曹谕满面惊喜,忙跪地谢恩,又辞昭明帝时,昭明帝抿唇笑着指指陶行简,再挥手让他退下。
  陶行简会意,忙亲自送了曹谕出去。
  朝臣一列看向曹谕的目光再也藏压不住,一个个都是又妒又羡。
  然而一出大殿,周遭没人,曹谕却轻轻扯住陶行简,轻声道:“江南旧事做得巧妙隐蔽、滴水不漏,那五姓都没这个本事。
  “但看今日三王不许我与他们原籍接触,恐未必是因为族人都不争气。
  “大监替我禀报陛下,我卷宗已然送到智通大师手里,差事算是已经圆满完了。
  “明日跟着大家伙儿给陛下拜了年,后日便回江南去接着查!”
  第358章
  昭明帝得了陶行简低声禀报,沉吟片刻,摇头轻声道:
  “这却不行。太上这样爱重他,年间怕是要宣他去太极宫的。
  “你让他不要急,索性在京跟着智通悄悄查一查四王八公,待过完十五再走。”
  陶行简轻声道:“郡主托了他,他没查到底,心里正不甘呢。如今端倪送到眼前,怕是坐不住呢。”
  “坐不住也得坐住!他当自已是神仙呢?那几位都摸爬滚打了一辈子,哪儿有这么容易就能被他查干净?”
  昭明帝不耐烦地摆了摆手。
  太上察觉到他的情绪不对,便叫了他问:“怎么了?”
  昭明帝忙苦笑着编:“匡如嫌他庶母烦。听说这两天天天逼着他相看,甚至要把庶母娘家外甥女塞了房里……
  “匡如一恼,刚才跟陶行简说,要初二就回江宁。
  “我这正拦着呢。”
  太上一愣,这才想起曹谕乃是家中的庶幼子,蹙蹙眉,低声咕哝:“倒忘了他这个出身……”
  昭明帝挑眉:“父皇也想给他相看?”
  太上再靠他近些,小声道:“我还打算这几天去你太后宫里多坐坐,多看看各家带进宫来拜年的小姑娘们呢!
  “只是他若是有个不省事的亲姨娘,日后的相处是大麻烦,只恐好人家都舍不得女儿过去。”
  “匡如才二十出头,这倒也不至于很急。”昭明帝来了兴致,偏身离着太上更近,轻声问道,“其实我瞧着鸿昌性情不错,您看呢?”
  “鸿昌倒的确很好。”太上犹豫片刻,咬着牙摇了摇头,低声道,“但是宗室的好孩子,得留一留,看看需不需和亲……”
  昭明帝沉默了下去。
  “我知道,你前儿吓唬通宜她们,说孩子们要预备和亲。
  “可那几个草包,哪怕真去了,不是让人家算计死,就是给咱们惹祸。
  “和亲不是只送个女人过去。这个女人得顶上事儿才行。
  “若是这么算,除了鸿昌,可真的就只有义敏和昭庆了。”太上紧紧地盯着皇帝。
  昭明帝的脸色陡然沉了下来:“义敏和昭庆不行!她们是母后看着走投无路才认在身边疼爱。
  “我不能伤了母后的心。”
  太上眼中闪过失望,但还是坐直了身子,轻轻叹了一声,才低声道:“这个可以再议。”
  又振奋了一下,笑道,“至于匡如的亲事,就是你说的,他年纪还不大,也还可以再等等。
  “明儿我在延嘉殿,专挑着那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看。
  “再过个三年,匡如必能升任知府了。到时候,他那个庶出的身份,也就无关紧要了。”
  昭明帝勉强笑着称是。
  一番互动被东王三人看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