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拿下!”
  张道士冷笑一声,由着兵士上绑绳:“本道乃是太上和今上都御口亲封过的……”
  “你闭嘴!”冯紫英抱着胳膊一抬眼,一脸嫌弃,“就你那点儿破心眼儿,跟小爷我可耍不着!
  “大理寺正堂,智通大师正等着你呢!你有什么经,去跟他老人家念去!”
  张道士脸色剧变!
  他的底细,这世上自是没一个人知道。
  可若说能把他的底细全盘查出来的,这世上唯有一个人是他最怕的,那就是当年那位大理寺神僧!
  “不,不不不!冯大爷,求您了!您直接带我去见陛下!我都说!我什么都说!”
  张道士险些给冯紫英跪下!
  冯紫英笑嘻嘻地看着在自已眼前陡然间便矮了半截的老道,抬手捋了捋他的白胡子,轻声道:
  “你这副嘴脸,我还怕脏了陛下的眼呢!你放心,大理寺神僧从不用刑,他只诛心!”
  不过半日,三份供词便整理完毕,连带着若干器物信件,一并送进了大明宫。
  陶行简看看刚走到门口的御膳队伍,再看看阶前捧着一堆东西的冯紫英,无可奈何地叹气,低声教他:
  “小冯将军怎么就不能等到饭后再把这些送来?您自已也踏实吃口东西,也让陛下踏实吃口东西啊!
  “这当不当正不正的,你让陛下是先吃饭还是先看这些糟心玩意儿?”
  冯紫英愣一愣,懊恼地跺脚,回手在自已额上拍了一巴掌:“这个猪脑子!”
  陶行简叹口气,摇摇头。
  里头昭明帝的声音已经传了出来:“老陶,御膳和供词都拿进来,朕心大,可以一边吃一边看!”
  “得,还让陛下猜着了!”陶行简苦笑一声,只得依命而行。
  御膳摆开,昭明帝甚至有心情点了其中的三菜一汤让送给冯紫英:“你就在这儿吃!”
  然后展开供词,还真一边看一边吃了起来。
  冯紫英此刻哪敢擅动,先偷眼看看陶行简。见陶大监挤眉弄眼地示意他赶紧开动,这才站在那里,一手拿着馒头,运筷如飞,风卷残云般填饱了肚子。
  说是自已心大,可昭明帝只吃了半碗饭,喝了两口汤,便气得拿着那一叠供词信件在大殿上来回溜达。
  这时的冯紫英已经吃饱了,自是有力气陪着昭明帝生气,见皇帝脸色难看,便小声地劝:
  “都是些狗屁倒灶、做白日梦的混账,陛下别为他们气坏了身子,不值当的。”
  陶行简看了他一眼。
  呵,行啊,小猴儿崽子,开始抢本监的词儿了!
  冯紫英没明白陶行简这一眼的意思,还以为是鼓励自已接着说,胆大地往前一步,接着嘟囔:
  “瞧瞧这一群,都是些什么东西!道士,姨娘,庶子,再加上信里的,什么番夷,什么海贼!
  “乌合之众而已,还真拿自已当盘儿菜了!算计来算计去,也不过是想拿了人家的把柄,借着别人祖上余荫,威逼利诱着谁去冲锋陷阵!
  “谁家傻子能做了九边巡差、京营节度的?他们还想忽悠人家,没被人家忽悠瘸了就不错了!”
  一席话,还真把昭明帝给气笑了,喝道:“行了!太上亲手拔擢起来的郡王、将军,到了你嘴里,全成了骗子了!就你聪明!”
  冯紫英赔笑:“臣就是个棒槌!得陛下指点了,才能聪明一刻钟。您看,臣接下来,要不要去一趟东南?”
  “去给东平郡王送人头?”昭明帝白了他一眼,“智通怎么说?”
  冯紫英老老实实地禀报:“智通大师说,让等着。”
  等着?
  昭明帝和陶行简对视一眼。
  按兵不动……坐等对方内乱?
  “可臣觉得,还是得做些准备。不然万一有人来投诚,咱们连个空房子都没腾出来关押审讯,似乎也不大好。”
  冯紫英一脸认真地说。
  昭明帝不假思索地一脚踹了过去:“滚!”
  冯紫英屁股上印着大脚印子,灰溜溜地跑了。
  没了他捣乱,昭明帝这才重新平心静气地坐在了御案后,沉思着制定下一步计划。
  第二天早朝,数道旨意同时发了出去。
  查抄寿山伯府。
  神武将军、怀远侯和南安世子办差不力,禁足在家反思。
  贾赦贾政管家不严,退职待罪。
  王子腾、史鼎史鼐,行事不端,准进京自辩。
  召东平郡王、西宁郡王、南安郡王、镇国公、理国公、齐国公、治国公、修国公、缮国公,九家后嗣,携家眷参加除夕宫宴,与太上同乐。
  也就是说,除了北静王和荣宁二府,皇帝要在除夕宫宴上,跟太上一起,面见四王八公其他各家家主。
  “是安抚?还是震慑?”
  黛玉倚在床上,纤纤玉指的指尖,轻轻划过身下的乌云豹皮褥子,垂眸沉思。
  旁边坐着来探望她的鸿昌郡主。
  鸿昌郡主的目光也落在那褥子上——这不是太后宫中的,这是今年皇帝万寿,陕甘总督刚进献的。
  第340章
  小巧的卧室里,宫人侍女早被遣尽了,唯有黛玉和鸿昌二人而已。
  鸿昌郡主把外头的消息一一告知黛玉,又打算从她这里试探出皇帝的真实意图。
  黛玉却只是摇摇头表示并不知底里,话锋一转,含笑道:“云丫头的好日子,偏巧我病了,你前儿可去瞧热闹了?”
  “怎么没去?我娘带着我去送嫁,小史侯这边我们娘俩坐了首席呢。
  “听说南安世子亲自去了卫家,可原本说要来史家的西宁王家却礼到人没到,小史侯夫人的笑脸都僵了。”
  鸿昌顺势便转了话题,笑着把湘云婚事现场的趣事讲给黛玉听。
  黛玉忙止住了她,笑着扬声让人把探春也叫来:“她也惦着呢!快让她也来听听。”
  这就是再不想说外头大事的意思了。
  鸿昌笑着称好,并不露半分声色。
  一时探春忙忙过来,揽着鸿昌的肩膀,一迭声地催。
  鸿昌绘声绘色地说起湘云当时情形:“……妆都好了,小史侯夫人还板着脸教训,又是什么孝顺,又是什么知恩。
  “我娘听得不耐烦,当即问了一句:大年下,小史侯就为了不回京述职,怎么连亲侄女送嫁都不回来么?就这么不给卫家面子,以后还指望侄女婿孝顺?!”
  黛玉和探春面面相觑。
  这恪谨王妃讲故事她们都见识过,没想到挤兑人也这样厉害!
  “满屋子当时便静了下来。小史侯夫人的脸色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因是我娘发话,我也不好拆她老人家的台的,便也没做声。”鸿昌笑吟吟的。
  探春不禁发问:“难道云姐姐竟也没出声转圜?”
  “她倒是说话了,也转了话题。”鸿昌撑不住地笑得用拿帕子挡住了嘴,“她转头就问她那丫头翠缕:
  “林姐姐给我的那两匹缂丝呢?你可给我盯好了!一匹浅藕荷一匹深紫的,那可是特特让我带去孝敬我婆母的!
  “明儿赶着做两身裙子,我和婆母一人一身,正月进宫拜年的时候穿!太上太后看着欢喜,我也孝顺了,我婆母也有面子了!”
  探春失声笑了出来:“小史侯夫人竟没翻脸么?”
  鸿昌笑着摇头。
  黛玉却冷笑一声:“想来那两匹缂丝是被小史侯夫人扣下了罢?云丫头正不知道怎么开口往回要,她这是送上脸去给云丫头打!”
  鸿昌颔首,笑叹道:“只听说这些年史家抠搜的紧,两个儿媳妇防她们婆婆跟防贼一样。
  “看来这回湘云的私房和不上嫁妆单子的添妆,怕也被她婶子扣了不少。”
  “明儿我就去给小史侯夫人拜个年!她扣了湘云多少东西,我都让她吐出来!”探春顿时动了怒。
  黛玉笑着拿手帕摔了她一下子:“云丫头闹了这么一出,她婶子便有天大的胆子,这些东西上恐怕也不敢胡来。
  “如今要紧的是她娘给她留下的东西。那嫁妆单子衙门必有存档的。回头让人拿了你的帖子,去誊抄两份,一份送给小史侯夫人,一份送去卫家罢了。
  “有卫夫人做主,湘云只要坐着掉眼泪,这东西便得一个子儿不差地进卫家!”
  鸿昌听得拍手大笑:“还是昭庆姐姐手段高强!这一招釜底抽薪,得好生让小史侯夫人知道知道她亲家的厉害!”
  黛玉忙摆手,笑道:“今年不同往日,多少风雨横着吹洒。咱们姐妹人在后宅,听大人们的话,好生过年罢了,可万万不能出门出头惹事去!”
  好生过年,不要出门惹事……
  鸿昌听了这话,无疑跟先前她探问的陛下旨意先后相连。
  所以,陛下的旨意,竟是这个意思?
  鸿昌露出了一个真心笑容,合掌便念:“阿弥陀佛,过年间府里吃喝管够,最是我和我娘舒心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