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你们东府的那个贾蓉,被人撺掇着胡闹,闹得大了,又被灭了口,你可知道了?他落葬,太上还去看了一回。”
  贾妃的眼圈儿顿时一红,勉强挤出个笑容:“多谢太上和太后娘娘体恤宽容。
  “他那都是自作自受。只是可怜东府嫡脉,就此断了。
  “我家老祖宗因为这个还伤心病了。臣妾正想请旨回家看一眼呢。”
  太后一惊:“你祖母的病势,已经沉重到需要你回家看视了?”
  贾妃再也忍不住,泪水落了下来:“是。何太医去看了,前天跟我说,顶多再拖个十天半月。”
  太后默然下去,半晌,方道:“再过几天吧。你好好地去了,她心里更疑惑,倒加重病情。
  “明儿我让昭庆去一趟,带着小孟,给你们老太太再好生看看。”
  贾妃擦泪:“是!谢太后娘娘垂怜!”
  程倩见太后情绪低落,忙转移话题:“今儿贵妃娘娘和冯将军夫人一起过来,可真是稀奇。不是有什么事罢?”
  贾妃这才想起来,忙拭泪,露出个笑容:“是。是有一桩大事,要求太后娘娘恩典。只是侯夫人自已不好意思来,所以拉了臣妾一起。”
  太后挑眉:“哦?”
  贾妃这才把冯唐昨日在御前亲自跟皇帝求亲,皇帝指点,让侯夫人寻自已来一起求太后的事情说了。
  又笑道:“我早知道义敏必有大造化,却没想到来得这样快。”
  太后顿时冷了脸,哼道:“我女儿到了身边还不到一个整天,你们就来抢人!不给!”
  贾妃掩口笑道:“哪里就有这样快了?三书六礼便至少要走个半年!再说,太后娘娘总要教导一番,出了门子才不至于受委屈。
  “虽说冯家诚心诚意的,冯老将军又要辞官专心在家含饴弄孙,那也不可能明日便嫁不是?
  “只是冯家看着义敏实在是好,所以想趁着如今旁人家还没反应过来,抢先占下罢了!”
  这话说到了太后的心坎儿上,又哼一声,却舒坦了,靠在软枕上,不情愿地道:“算他们有眼光!
  “只是我如今舍不得,且过个三二年再说。”
  又问贾妃,“冯紫英多大了?”
  “他倒不大,十八而已。”贾妃笑道,“只是冯老将军和侯夫人只这一个宝贝疙瘩,着急。”
  “嗯,我记得冯唐岁数不小了,倒也难怪他急。”太后想了半天,勉强道,“那也得过一年再说。
  “我还得给我们义敏好生调理一下身子。虽然去了他们家调理也使得,但终究不如宫里东西全。”
  贾妃连声称是。又笑问:“那太后这意思,是允了?”
  “可没有啊!”太后立马翻脸,“我只说要等等再说!再说!
  “我还没问问我们义敏愿不愿意呢!哪能就这样草草定了?!
  “你莫诳我!”
  贾妃噗嗤一声笑:“臣妾哪里敢?”
  程倩也笑起来:“真好!有了这桩喜事,大家心情都松快些!”
  贾妃和太后的笑意同时淡了一淡。
  太后便转头叫人:“紫鹃,紫鹃!”又问,“紫鹃呢?那丫头温厚周全,我用顺手了,快去瞧瞧在哪里呢?叫她快来。”
  程倩忙笑着令人去找,又打趣道:“民间都说,庄稼是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已的好。
  “太后倒好,如今连侍女都是人家的好了!昭庆身边统共才四个丫头,倒让您占下一个!”
  太后笑着啐她:“你不说你不如昭庆会陶冶训导人,倒说我抠门儿!
  “怎的,我有义敏这孝顺女儿,还有昭庆这贴心小棉袄,你个孤老婆子,你嫉妒啊?
  “你嫉妒你也去收干女儿啊!我又没拦着!”
  程倩回手拍在自已嘴上:“让你多口!太后娘娘如今身边多的是珠环翠绕的鲜嫩花骨朵儿!你个老帮菜,快走远些!别招人烦才是!”
  太后哈哈大笑。
  第311章
  侯夫人离开延嘉殿,回到神武将军府,换了衣裳,便兴冲冲地去书房寻冯唐说话。
  待进了门,恰好看见儿子和丈夫都在,顿时满面笑容:“你们父子俩眼光果然不错!”
  冯紫英见她进来,忙起身喊了一声“母亲”,又请她坐下,这才红着脸笑问:“您见着她了?”
  侯夫人笑着点头:“是。”
  冯唐含笑问:“可说上话了?可还满意?”
  侯夫人感慨万千:“倒没说上两句话,只看着她和昭庆郡主一起站在梅树下,便格外惹人怜爱了。
  “我回去辞别太后娘娘,程姑姑特意让我看了一眼太后娘娘脚上的睡鞋。已经穿得软了许多,显见得早就做好了的。
  “程姑姑还说,如今太后娘娘已经挑剔得不肯穿旁人做的鞋了。果如你所言,这姑娘又聪明又孝顺。
  “咱们家没有女儿,有这么个家务事拿得起放得下的,以后我可享福了!”
  冯紫英忙问:“太后娘娘应了?”
  “太后娘娘不承认,但是又忙着叫太医赶紧给县主调理身子,想来,只是舍不得太早让县主离家罢。”
  侯夫人笑了起来,又对着冯唐嗔道,“还有,你哪里来的假消息?谁说太后不喜贵妃的?
  “我中间离开了一会儿,那二位有说有笑好得很!我在殿外都听见太后娘娘的笑声了!”
  冯唐惊讶:“哦?”
  “不过,咱们娶儿媳,只怕要打到一两年以后了。”侯夫人叹了口气,“你们在江南的时候,不是东府蓉哥儿没了吗?
  “他们家老太太得了信儿,当天就病倒了。府里从庄子上接回去休养,却听说病势越发沉重。
  “我上午去贵妃宫中时,顺便问了一句,贵妃眼睛都红了,说是正打算请旨出宫,再去见一面。
  “只怕是,不行了。”
  又指冯紫英,“你和他们家宝哥儿那样好,如今既然回来了,明儿赶紧过去一趟。给他们家老太太磕个头,也把当时的情形仔细跟家里说一声。”
  冯紫英迟疑地看了父亲一眼。
  冯唐沉吟良久。
  侯夫人诧异地几乎跳起来,声调立马高了上去:“怎么?多年的世交,这种时候,别说紫英该去磕头,便是你,若不是伤着,也该走一趟的!”
  冯唐微微皱眉,道:“有些事,你不知道……”
  把贾蓉挑唆北静王去追堵黛玉的事情略微说了一说,又告诉她北静王也已经被害的事情。
  叹道,“如今,这些事尚在调查,并无结论。多少麻烦还在后头。
  “我让你去提亲,也不过是给我上表辞官做个借口由头。且,陛下是乐见我辞官的。”
  冯紫英默默无语。
  他比他父亲知道得更多一些。
  那就是廖长史那份认罪书!
  里头四王八公的人名密密麻麻,里头他家的世交、他平素的好友,多之又多。
  原想着廖长史的认罪书只交到太上手中。老爷子一向宽宏,说不定私下里敲打敲打,寻几个借口,把首恶处置了也就算了。
  可廖长史却被灭了口。
  他那原样手写的认罪书,也被自已当了诱饵,吊出了两个内奸。
  太上看了自已手抄的那一份,气得在自已面前失态,几乎要老泪纵横。而太后连看都不肯看那抄版一眼。至于戴权究竟有没有把那认罪书转呈陛下,到现在还是未知。
  自已回来之后,跟冯唐复述,也只能挑了几个明显相关的人说,但其他的,有记不清的、也有自已不想说的。
  自家不掺和进这件事里去,是最好的。
  冯紫英突然开口:“母亲,我正求娶义敏县主。贾家将她除了族,老太太还当着那么多人的面,险些陷她于不贞不孝。
  “若是以前,我去贾府也就去了。此刻我若即刻便去,一则有通风报信之嫌,二来,陛下和太后必定会骂我骑墙。
  “义敏和贾氏,咱家只能站一边。”
  侯夫人呸了一声,道:“胡说!要你这么说,他家老太太不仅对义敏不好,待昭庆也算计多过真心。
  “可太后不一样让昭庆郡主明儿带着孟女官一起回贾府?你们怕事不想去,就说不敢去。那么多借口!哼!”
  侯夫人不屑地瞥一眼瞬间呆滞的两父子,扬长而去。
  父子俩对视一眼,陡然间面红耳赤,各自转开了脸。
  宫里,贾妃和侯夫人走后,黛玉和探春回来,也就听说了贾母病倒的消息。
  黛玉大吃一惊,看看天色尚早,忙恳求太后,立即便要出宫。
  太后见她惊慌失措,心里柔软下来,忙命孟姑姑稍作准备,便命人给她们备了车,又叮嘱半天,让她宫门落钥前一定回来,这才放她去了。
  不带任何标志、却宽敞舒服的马车径直停在了荣国府大门口。
  赶车的内侍跳下来。
  台阶上几个守门的眼力绝佳,立即站了起来,小心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