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黛玉奇怪:“很是地道。怎么了?”
  “这酒楼乃是我家主母陪嫁。”亲卫笑答,又打一躬,“能伺候郡主高兴,实是我家之福。”
  黛玉呵呵轻笑起来:“竟是这样么?既然如此,那便让你们丁夫人请了我这一顿吧!”M..
  “这正是郡主赏脸了,我家总督不胜荣幸!”亲卫笑着欠身拱手。
  黛玉也笑了起来,让叫了掌柜过来。
  掌柜的早就候在门口,听传忙进来,作揖告罪,又要跪下:“小人有眼不识泰山……”
  黛玉忙命他不得跪:“快别这样!我还跟你要东西呢!”
  掌柜的听令起身。
  “把你们店里最拿手的菜,加上我刚才吃过的桂花鸭、清炖鸡孚、炖菜核和美人肝。
  “快到晚饭时,送去织造府,只说是林姑娘点来给老太太品鉴的。”
  黛玉笑吟吟。
  这酒楼既然是丁夫人甄氏的陪嫁,自然知道织造府后衙如今乃是太后行宫。
  林姑娘正是面前这位昭庆郡主,那老太太还能是谁?!
  太后啊!!!
  自家酒楼竟然能把菜色奉到太后跟前去!
  掌柜的顿时喜不自胜,噗通又跪了下去,砰砰磕了两个响头:“多谢郡主赏脸!”
  林黛玉笑道:“我这可不是赏脸,竟算是考校呢!
  “太后她老人家可来过好几回金陵了,跟着太上吃过最顶尖地道的金陵菜,她老人家那舌头可万万糊弄不得。
  “你们若不使出十分本事来,让太后挑了不是,我没了面子,怕不得还会来砸了你们的招牌也不一定呢!”
  掌柜的立即拍着胸脯保证:“我不怕掉了脑袋,也不敢敷衍太后和郡主娘娘!
  “何况我们就是做饭菜生意的,若让吃的人不高兴了,那别说砸了招牌,便砸了店,也是应当应分的!”
  黛玉被他说得笑靥灿烂,连连点头:“这样就对了。我在京城也有几家酒楼。
  “你跟你们夫人说,等她去京城,我也请她去我的酒楼吃饭。若不好吃了,也凭她处置。”
  掌柜的大喜,连连作揖:“可不敢当!小人替我们姑奶奶多谢郡主抬爱!”
  黛玉含笑点头。
  掌柜的识趣告退,顺便还拉了旁边呆呆听着的亲卫一起出去。
  另一房间里的亲卫跟着给曹谕作了个揖,也退了出去,还带上了门。
  掌柜的陪笑着跟那两个禁卫点一点头,又热情地请他们楼下单开了一桌坐着,上了消食的柑普和瓜子。
  这才拉着那两个亲卫绕到柜台后面背人处,满脸希冀地问:“说是我们家大姑娘,那时竟没暴病而死?我们六哥儿,竟还留了后?!”
  两个亲卫面面相觑,不禁问他:“你从何处听来?”
  “嗐!这你就别管了!你只说是不是吧!!”老掌柜急得两只眼睛都红了,跺着脚攥住了两个人的手腕。
  两个亲卫交流一下眼神,小声地对掌柜道:“老叔,我们不瞒你。可你万不能到处说去!
  “尤其不可去冒冒失失地问老爷和夫人!”
  掌柜的只差举手发誓,催着他们快说。
  亲卫便悄声告诉了他消息,又道:“我们看林郡主这意思,竟是定要替甄家姑娘讨这个公道。
  “因这件事该着江宁县现管,所以竟当着太上和太后的面儿挑明了甄家姑娘的来历。
  “只是你们甄家的主子们却不当人,竟还不肯痛快认下这姑娘!
  “这中间还牵扯了若干朝廷重臣,只怕是还有的闹呢。
  “我们都知道老叔原是大姑娘的乳兄,后来又跟着甄六爷上学,跟他二位是最亲的。
  “可老叔也要体谅夫人为难不是?”
  掌柜的早就老泪纵横,一听这话,极为不悦:“这有什么为难的!?”
  “你们甄家那几位主子,拿着咱家哥儿姐儿的名声威胁夫人!你当夫人为什么病了?!”
  亲卫只得越性把内情都告诉了掌柜。
  掌柜顿时气得浑身直哆嗦:“自家的骨肉都不要,且拿着人家的骨肉去要挟!
  “他们这样混账行径,也不怕天打雷劈!难怪我们六哥儿一听他姐姐暴病,就连夜离家!
  “这若是没走,怕不得一条性命还得断送在他们手里!”
  两亲卫对视一眼,对于甄家的旧年丑事不好多加议论,急忙告辞。
  回到太上行营,又把这件事前前后后、仔仔细细地禀报丁明毅不迟。
  这边林黛玉和曹谕这才拆封看信。
  黛玉边看边轻轻笑了起来:“丁总督求我不要让甄家姑娘回甄家。
  “哪怕是在京城寓居,他夫人替那姑娘置办衣食住行,只是别要让甄家知道便是。”
  曹谕也冷笑一声:“丁总督命我不必顾忌甄家的态度。还说:不要理他们胡放狗屁!”
  黛玉轻笑,信件撂在一边:“看着来我的丫头打听得不差。这丁夫人,果然是个有良心的。”
  第287章
  黛玉见曹谕并不惊奇,凝神略想,便明白了过来,轻轻笑问:
  “你带我来这个酒楼,想来是早就知道这是甄氏的陪嫁酒楼了?”
  曹谕笑着整理了一下铺在膝盖上的衣襟,点头道:“应天府、总督衙门都在江宁。
  “北王将我迁来此处,原就是为了让我就近监视这两位。
  “早先治水的时候,走遍了这一段两岸,大略情形早就知道一些。
  “此酒楼乃是姓甄这件事,还是北王告诉我的。
  “他极爱甄家的一道独门菜,就是郡主也称赞的那个美人肝。甄家用料与旁人不同,所以极美味。”
  曹谕若无其事地提到北静王,却见黛玉始终静静聆听不为所动,心中越发赞叹敬佩。
  因主动说道,“我今天在应天府查看旧卷宗,发现贾某乃是初到金陵,便将此案几个关系人查得清清楚楚。
  “这才有那个胆量胡乱判断此案,并不怕冯家再往上喊冤。他这桩本事来的蹊跷。郡主可知内情?”
  黛玉点头:“我今日特地来寻你,就是为了告知你此事详情。”
  自己自是懒得长篇大论的,便叫了晴雯过来,“你说与曹知县听。”
  晴雯便将甄家和贾雨村葫芦庙的往事、沙弥变门子又被充发、最后再度回到葫芦庙成为住持和尚觉善的事情,一一道来。
  此事跌宕起伏,格外曲折。
  曹谕听得如痴如醉。
  晴雯一口气说完,渴得连喝了三碗茶才算是润了喉。
  曹谕此时已经有了决断,整理一下思绪,对黛玉拱手道:“下官一会儿便去应天府,接着查那觉善大师的案子。
  “若他那俗家的妻儿都不是意外,那必定有迹可循。”
  黛玉点头,不语。
  曹谕又想了想,诚恳表示:“令尊清名,下官年幼时便听家中长辈多有提及。
  “郡主曾说,那个替令尊诊治过一段时间的杏林圣手乃是金陵人。
  “若是记得姓名医馆,下官可代为找寻。
  “果然智通大师重开此案时,立即便将那大夫送往京城作证,可好?”
  黛玉站起来,屈膝朝曹谕行了半礼,轻声道:“曹先生相助之心殷殷若此,我先多谢您了。”
  曹谕忙跳起来避让:“不敢不敢!都是下官职分应当的。”
  “只是,此案若审理,江南牵涉的人必定极多。曹先生只先做好准备罢。
  “照我想来——智通大师若是觉得此案元凶在京,想必会在京城审理,令你押解若干帮凶证人上京。
  “可若是查到元凶就在江南,说不得,会借你江宁县衙一用。
  “哦,若甄氏女一案操作得当,说不定不用借江宁县,直接借用总督衙门,请你帮手,清查此案。
  “这都说不定。”
  曹谕心道:说不定正会如此。因坦然颔首:“果然如此,我当竭尽全力相助!”
  “那大夫姓江,当时已过古稀,如今不知是否健在。
  “我记得那时他曾带一药童,似是他的孙儿,名唤菘郎,看着大约十四五岁的样子。
  “医馆是哪一间,我当初年幼不懂事,委实不记得了。”
  黛玉歉然。
  曹谕点头表示理解,且信心满满:“令表兄贾二爷既然能从金陵带去扬州,想必是城里有名的大夫。
  “如今既知姓氏,还知他家少年郎的乳名,应该好找。”
  两人再说几句,曹谕告辞而去。
  黛玉又默然坐了许久,这才疲惫地回了织造府。
  待她进了二门,先给太后请了安,一问,才知道探春和孟姑姑竟都还没回来。
  太后等她换了衣裳、盥洗罢了,便叫她来,仔细看了气色,便让紫鹃去给她炖红枣桂圆羹来。
  黛玉笑着推辞:“我不爱吃太甜的。”
  “你给我乖乖听话!”太后嗔她一眼,又絮叨,“还不到申时便回来,显见得压根没去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