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林黛玉哦了一声,问:“可有建议?”
“我放了风出去,这样品行的,未必有资格考试。不过可能要等两天才能收着效果。”
黛玉嗯了一声,点头让他出去。
贾芸一愣:“郡主,好几千银子呢,真给侄儿了?”
“下去。我看着这东西就心烦。”林黛玉挺不高兴地起身走了。
贾芸身上有些燥热,拿那银票的手便有些抖。
孟姑姑便笑话他:“怎样?庆幸亏得杜护没选银子吧?”
“不是!”贾芸努力保持平静,“这太多了。我真拿起来,我怕折了寿。”
小红在旁也笑,悄声给他出主意:“拿去还给镜伯,还入了公账不就完了?”
贾芸被“公账”二字激醒,犹如一桶水从头浇到脚,忙不迭点头,拿着那烫手的银票,一溜小跑走了。
到了晚间,小红笑着禀报黛玉:“镜伯收下了四千两,那二百给了芸二爷和杜护,让他们出去吃饭喝酒去了。
“先前那一千多银子,杜护说那些真正贫困的,不能吃得太好,容易养野了心胸,也容易养出仇来。
“所以芸二爷也只留了二百,说好了过两天请他们吃顿好的,另每人送一套文房四宝、两套新书。”
黛玉嗯了一声,道:“办得好。”又问林浑现在哪里。
小红尴尬一笑:“已经合家子赶出去了。谁说都没用。镜伯说了,这是他亲戚,不是林府的下人,所以郡主的话不管用,只听他的便是。”
林黛玉沉默了许久,叹息一声,命小红:“让芸哥儿去劝劝杜家,我以后每年给他们两千安家银子,让他们好生给我镜伯养老。
“待镜伯归天后,我这老宅,便交给他们家世代打理。一应规矩,都照如今办理。”
贾芸领了话去劝,杜护却胆小,说什么都不敢留在没有林黛玉的姑苏。
贾芸想了半天,忽然眼睛一亮,拍着他的肩膀,笑道:“我正有一事要求杜兄!”
“芸二爷您说,谈不上求不求的,我听吩咐办事就是。”杜护一脸忐忑怕事。
贾芸笑道:“我身边缺一个跑腿的孩子。在京城时没找到合适的。
“前几天,老二陪着楚内官和孟女官去逛街,说是带了你家的小子去带路,回来没口子夸机灵。
“不如你让他跟着我吧?回头见着空儿,我让家里的护院兄弟们教教他武艺,再跟我学学这些琐事。
“等镜伯老了,我让就他回来。你帮着你儿子,替郡主守这片家业,如何?”
杜护顿时激动得眼泪都出来了,拉着贾芸的手,连声称好!
贾芸又笑:“我知道嫂子刚怀了一个。若也是个儿子,是个读书种子,那便送去林氏族学附读。
“果然能考出来,有郡主在,还怕没个锦绣前程?!”
杜护大哭,直直跪下去:“若能如此,芸二爷便是我家的再生父母!”
贾芸吓一大跳:“使不得使不得!”
事情办妥贴了。
林黛玉这才松口气,吩咐倪二:“小心着些,打听玄墓山蟠香寺在哪里。我要去上炷香。”
紫鹃看着她眼底的乌青,心疼地劝:“不然过几天吧?您这几天都没怎么睡。
“等过几天里头查完了,您补一补力气,再出去不迟。”
黛玉犹豫片刻,点头:“不急,先打听着。”
第223章
黛玉摇摇头。
小红体贴上前:“这会儿没什么事儿,郡主去靠会儿。”又顺手递了两个话本子给孟姑姑:“姑姑也一起去吧?”
孟姑姑哇了一声,忙接过去,笑得两眼眯起来:“好丫头,够孝顺!苏州的本子跟京城的不一样,又是一个味儿呢!”
两个人一起回了房,雪雁跟进去伺候。
晴雯和小红便去厨房端茶点,故意跟柳家的抱怨:“您学江南点心便学,每日家做这么多。
“郡主和姑姑一边下棋一边吃,下午吃饱了晚上便不爱吃饭,一吃就积食。
“三更半夜睡不着,害我们也不得睡。以后下午的茶点,最多不得超过八块!”
柳家的讪讪的:“我好容易得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学的……”
“那就不能留在厨下咱们自己吃?”晴雯说着,随手拿了两块塞给旁边的杜嫂子,又拿了两块塞给厨下粗使的切菜婆子,自己也吃一块。
小红嘻嘻笑着,过来拿了一块自己吃,又拿了几块包起来,朝着柳家的挥一挥:“一会儿拿给倪二哥、芸二爷尝尝!”
柳家的忙骂自己发晕:“我怎么把他二位给忘了?”
每日里她只记得要悄悄给林黛玉房里的几位姐儿和楚内官送些新鲜点心去,竟忘了贾芸和倪二!
这样七七八八一分,柳家的屉上的点心便下了大半,剩下的十来块,八块摆了两盘,晴雯和小红高高兴兴地放了提盒,说笑着走了。
又过了两天,贾芸请那九个贫困学子吃完了饭,送了书籍和文房四宝,又打听着家里情形,送了些米菜肉蛋过去。
九家人感激得哭,便有三四个都提出想见见黛玉,被贾芸婉拒。谁知有一个执着的,竟跑了去林家老宅门前跪着,被倪二第一时间一把拎进了府。
贾芸叹口气,劝他:“郡主是女眷。你也学了礼记,我问你,几曾有女眷随便见了外男的?
“郡主资助是为了让你们多读书,读好了考中了报效国家回馈宗族,可不是为了要你们跟她有什么牵扯的。
“她如今是郡主,身边既有皇上赐的女官又有太后赐的内侍,你真当她没人管着呢?”
那人羞愧,朝着正院磕了个头,走了。
黛玉听说,松了口气,立即提笔给探春写了封信,谢她如此果断理智,派了一个最顶事儿的贾芸来。
果然那一千九百银子收了回来,黛玉回手递给小红,让她单收起来,回了京便送去贾芸家里。
入夜。
楚刈、晴雯、小红一起,背的背、抬的抬,把东跨院里最后一批东西都搬进了正院的东边书房里。
黛玉坐在里头,细细地翻看。左边一大堆,是已经翻检过的,右边一箱,则是黛玉认为应该再检查一回的。
雪雁和紫鹃在里头,把黛玉理出来的那一大堆,书放进一个大箱子,器物则放进另一个。
再由楚刈把那放器物的箱子搬去东厢房。
灯下进展缓慢。
六个人用了整整十个半夜,才算是把这最后一批粗略地收拾完。
黛玉把最后一箱书也翻完,站起来伸一伸腰,吩咐:“这个箱子拿到那边去。
“剩下的都收拾好锁好。明儿回京的时候,书都带回去。器物锁在东厢便是。”
其他几个人都松口气。
黛玉看着他们笑了笑:“明儿请你们去江边吃鲜鱼!”
晴雯和雪雁开心的拍手。
紫鹃瞪她们一眼:“小声些!”
小红仔细把每个箱子的锁头都看了一遍,然后笑着对林黛玉说:“姑娘,歇着吧?”
黛玉含笑点头,又招呼楚刈:“辛苦了,去歇着吧。”
楚刈木木地答应一声,转身出去。
出了院子,拐了个弯,这才嘶哈一声,自己转了转腰。
这世上最沉的东西就是书!
当晚,紫鹃值夜,让那三个都去睡了。然后伺候黛玉躺下,放了帐子,才轻声问:“可寻着了?”
黛玉摇了摇头,却拿了张纸出来,递给紫鹃:“你看这像什么?”
紫鹃接过去,就势坐在床边,身子在帐子里,腿搁在帐子外头,低头细看,横过来竖过去:
“这一格一格的,又不方正,又不均匀,这是什么?此处还有个小红圈?”
黛玉把那纸要了回去,折好,放在了枕下,低声道:“明儿我会吩咐镜伯,我要去看爹爹留下的那一大片良田。
“你记得知会芸哥儿他们一声,让他们一定把田契地契都找到,最好能绘了官府的鱼鳞册来。”
紫鹃眼睛一亮:“对!这是田地的图!”
黛玉看她一眼。
紫鹃吐吐舌头,一向的稳重被开心替代:“终于找到了。奴婢替姑娘高兴。”
“行了,快歇着吧。”黛玉也笑,轻松地一偏头,便沉沉睡去。
第二天,黛玉又去了祠堂上香,出来后红着眼睛,找了林镜来商量:“我要去走一走爹爹留下的田亩。”
“那个太大了!”林镜皱眉,“且田地里,马车过不去。姑娘若靠走的,怕是一个月都走不完。”
黛玉咬咬唇:“田地那么多,必有庄子。我去庄子上瞧瞧,踩一脚旁边的地也行啊。”
林镜看着她,长叹一声,只得答应。起身叫了杜护,一起去了庄子上,亲自吩咐庄头们做好准备。
紫鹃和黛玉私下里商议,却不知该如何是好。
林黛玉是闺秀千金,一辈子没往庄子田地里迈过脚。果然硬去,也不是不能去,然而让人知道了,一定会令人起疑。
“我放了风出去,这样品行的,未必有资格考试。不过可能要等两天才能收着效果。”
黛玉嗯了一声,点头让他出去。
贾芸一愣:“郡主,好几千银子呢,真给侄儿了?”
“下去。我看着这东西就心烦。”林黛玉挺不高兴地起身走了。
贾芸身上有些燥热,拿那银票的手便有些抖。
孟姑姑便笑话他:“怎样?庆幸亏得杜护没选银子吧?”
“不是!”贾芸努力保持平静,“这太多了。我真拿起来,我怕折了寿。”
小红在旁也笑,悄声给他出主意:“拿去还给镜伯,还入了公账不就完了?”
贾芸被“公账”二字激醒,犹如一桶水从头浇到脚,忙不迭点头,拿着那烫手的银票,一溜小跑走了。
到了晚间,小红笑着禀报黛玉:“镜伯收下了四千两,那二百给了芸二爷和杜护,让他们出去吃饭喝酒去了。
“先前那一千多银子,杜护说那些真正贫困的,不能吃得太好,容易养野了心胸,也容易养出仇来。
“所以芸二爷也只留了二百,说好了过两天请他们吃顿好的,另每人送一套文房四宝、两套新书。”
黛玉嗯了一声,道:“办得好。”又问林浑现在哪里。
小红尴尬一笑:“已经合家子赶出去了。谁说都没用。镜伯说了,这是他亲戚,不是林府的下人,所以郡主的话不管用,只听他的便是。”
林黛玉沉默了许久,叹息一声,命小红:“让芸哥儿去劝劝杜家,我以后每年给他们两千安家银子,让他们好生给我镜伯养老。
“待镜伯归天后,我这老宅,便交给他们家世代打理。一应规矩,都照如今办理。”
贾芸领了话去劝,杜护却胆小,说什么都不敢留在没有林黛玉的姑苏。
贾芸想了半天,忽然眼睛一亮,拍着他的肩膀,笑道:“我正有一事要求杜兄!”
“芸二爷您说,谈不上求不求的,我听吩咐办事就是。”杜护一脸忐忑怕事。
贾芸笑道:“我身边缺一个跑腿的孩子。在京城时没找到合适的。
“前几天,老二陪着楚内官和孟女官去逛街,说是带了你家的小子去带路,回来没口子夸机灵。
“不如你让他跟着我吧?回头见着空儿,我让家里的护院兄弟们教教他武艺,再跟我学学这些琐事。
“等镜伯老了,我让就他回来。你帮着你儿子,替郡主守这片家业,如何?”
杜护顿时激动得眼泪都出来了,拉着贾芸的手,连声称好!
贾芸又笑:“我知道嫂子刚怀了一个。若也是个儿子,是个读书种子,那便送去林氏族学附读。
“果然能考出来,有郡主在,还怕没个锦绣前程?!”
杜护大哭,直直跪下去:“若能如此,芸二爷便是我家的再生父母!”
贾芸吓一大跳:“使不得使不得!”
事情办妥贴了。
林黛玉这才松口气,吩咐倪二:“小心着些,打听玄墓山蟠香寺在哪里。我要去上炷香。”
紫鹃看着她眼底的乌青,心疼地劝:“不然过几天吧?您这几天都没怎么睡。
“等过几天里头查完了,您补一补力气,再出去不迟。”
黛玉犹豫片刻,点头:“不急,先打听着。”
第223章
黛玉摇摇头。
小红体贴上前:“这会儿没什么事儿,郡主去靠会儿。”又顺手递了两个话本子给孟姑姑:“姑姑也一起去吧?”
孟姑姑哇了一声,忙接过去,笑得两眼眯起来:“好丫头,够孝顺!苏州的本子跟京城的不一样,又是一个味儿呢!”
两个人一起回了房,雪雁跟进去伺候。
晴雯和小红便去厨房端茶点,故意跟柳家的抱怨:“您学江南点心便学,每日家做这么多。
“郡主和姑姑一边下棋一边吃,下午吃饱了晚上便不爱吃饭,一吃就积食。
“三更半夜睡不着,害我们也不得睡。以后下午的茶点,最多不得超过八块!”
柳家的讪讪的:“我好容易得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学的……”
“那就不能留在厨下咱们自己吃?”晴雯说着,随手拿了两块塞给旁边的杜嫂子,又拿了两块塞给厨下粗使的切菜婆子,自己也吃一块。
小红嘻嘻笑着,过来拿了一块自己吃,又拿了几块包起来,朝着柳家的挥一挥:“一会儿拿给倪二哥、芸二爷尝尝!”
柳家的忙骂自己发晕:“我怎么把他二位给忘了?”
每日里她只记得要悄悄给林黛玉房里的几位姐儿和楚内官送些新鲜点心去,竟忘了贾芸和倪二!
这样七七八八一分,柳家的屉上的点心便下了大半,剩下的十来块,八块摆了两盘,晴雯和小红高高兴兴地放了提盒,说笑着走了。
又过了两天,贾芸请那九个贫困学子吃完了饭,送了书籍和文房四宝,又打听着家里情形,送了些米菜肉蛋过去。
九家人感激得哭,便有三四个都提出想见见黛玉,被贾芸婉拒。谁知有一个执着的,竟跑了去林家老宅门前跪着,被倪二第一时间一把拎进了府。
贾芸叹口气,劝他:“郡主是女眷。你也学了礼记,我问你,几曾有女眷随便见了外男的?
“郡主资助是为了让你们多读书,读好了考中了报效国家回馈宗族,可不是为了要你们跟她有什么牵扯的。
“她如今是郡主,身边既有皇上赐的女官又有太后赐的内侍,你真当她没人管着呢?”
那人羞愧,朝着正院磕了个头,走了。
黛玉听说,松了口气,立即提笔给探春写了封信,谢她如此果断理智,派了一个最顶事儿的贾芸来。
果然那一千九百银子收了回来,黛玉回手递给小红,让她单收起来,回了京便送去贾芸家里。
入夜。
楚刈、晴雯、小红一起,背的背、抬的抬,把东跨院里最后一批东西都搬进了正院的东边书房里。
黛玉坐在里头,细细地翻看。左边一大堆,是已经翻检过的,右边一箱,则是黛玉认为应该再检查一回的。
雪雁和紫鹃在里头,把黛玉理出来的那一大堆,书放进一个大箱子,器物则放进另一个。
再由楚刈把那放器物的箱子搬去东厢房。
灯下进展缓慢。
六个人用了整整十个半夜,才算是把这最后一批粗略地收拾完。
黛玉把最后一箱书也翻完,站起来伸一伸腰,吩咐:“这个箱子拿到那边去。
“剩下的都收拾好锁好。明儿回京的时候,书都带回去。器物锁在东厢便是。”
其他几个人都松口气。
黛玉看着他们笑了笑:“明儿请你们去江边吃鲜鱼!”
晴雯和雪雁开心的拍手。
紫鹃瞪她们一眼:“小声些!”
小红仔细把每个箱子的锁头都看了一遍,然后笑着对林黛玉说:“姑娘,歇着吧?”
黛玉含笑点头,又招呼楚刈:“辛苦了,去歇着吧。”
楚刈木木地答应一声,转身出去。
出了院子,拐了个弯,这才嘶哈一声,自己转了转腰。
这世上最沉的东西就是书!
当晚,紫鹃值夜,让那三个都去睡了。然后伺候黛玉躺下,放了帐子,才轻声问:“可寻着了?”
黛玉摇了摇头,却拿了张纸出来,递给紫鹃:“你看这像什么?”
紫鹃接过去,就势坐在床边,身子在帐子里,腿搁在帐子外头,低头细看,横过来竖过去:
“这一格一格的,又不方正,又不均匀,这是什么?此处还有个小红圈?”
黛玉把那纸要了回去,折好,放在了枕下,低声道:“明儿我会吩咐镜伯,我要去看爹爹留下的那一大片良田。
“你记得知会芸哥儿他们一声,让他们一定把田契地契都找到,最好能绘了官府的鱼鳞册来。”
紫鹃眼睛一亮:“对!这是田地的图!”
黛玉看她一眼。
紫鹃吐吐舌头,一向的稳重被开心替代:“终于找到了。奴婢替姑娘高兴。”
“行了,快歇着吧。”黛玉也笑,轻松地一偏头,便沉沉睡去。
第二天,黛玉又去了祠堂上香,出来后红着眼睛,找了林镜来商量:“我要去走一走爹爹留下的田亩。”
“那个太大了!”林镜皱眉,“且田地里,马车过不去。姑娘若靠走的,怕是一个月都走不完。”
黛玉咬咬唇:“田地那么多,必有庄子。我去庄子上瞧瞧,踩一脚旁边的地也行啊。”
林镜看着她,长叹一声,只得答应。起身叫了杜护,一起去了庄子上,亲自吩咐庄头们做好准备。
紫鹃和黛玉私下里商议,却不知该如何是好。
林黛玉是闺秀千金,一辈子没往庄子田地里迈过脚。果然硬去,也不是不能去,然而让人知道了,一定会令人起疑。